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青鱼为主不放或少放草鱼的池塘,亩净产1000公斤较为合理,青鱼的增长快,生长比速为4.2×10~(-3)。以青鱼为主,适当增加草鱼放养量的池塘,亩净产750公斤为佳,青鱼的生长比速为4.65×10~(-3),当亩净产达到1000公斤时,青鱼的生长明显降低,生长比速只有4.0×10~(-3)。相同的鱼产量,放养密度大,健全年每月鱼的生物量(现存量)增大,从而使青鱼的月增长量降低。草鱼的生长,超过一定限度时,将对青鱼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池塘主养青鱼的生态因子与综合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1982—1984年所进行的池塘主养青鱼的鱼类混养密养结构、鱼的生物量与增长量、投饵量与饲料报酬、养殖周期与鱼种培育,以及相关水生态系统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周期等研究成果。设计和进行了主养青鱼和青草鱼并重饲养的两型混养密养结构以及三个产量级别(亩净产鱼500、750、1,000公斤)的对比试验,追踪观测了主要生态因子的相关变化周期,研究了改造鱼池条件、调整混养结构、改善水质、测报溶氧、增氧投饵、培育大规格一、二龄鱼种以及应用免疫防病等综合技术,促进了主养青鱼池塘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了池塘水体生产力。经核产验收:1984年5口、50.68亩试验池平均亩净产994.77公斤,其中3口池达1000公斤以上,2口池在950公斤左右。500、750公斤级池的平均净增重为4.66倍,最高达5.25倍;1000公斤级池的平均净增重为4.17倍,最高的达4.69倍。青、鲤、团、鲫、草等优质鱼比例占净产量的75%左右,净利润率在62.75±8.5%,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本文还分析得出了主养青鱼亩净产500、750、1000公斤三级池塘的有关鱼种放养、饲养管理、生态条件等方面的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1988年、1989年我县开展“山塘、小水库养鱼创高产”试验、示范、推广项目。通过两年来的实施,1989年项目区6个乡。共1120亩水面总产鱼176吨、亩产157公斤,净产140吨、亩净产125公斤,比1987年平均亩净产66公斤提高89(?)。其中高产的林水乡,面积  相似文献   

4.
根据省水产局下达的《静水池塘养鲤高产试验研究》课题,我们于1986~1987年进行了试验,收到了良好效果。其中1987年试验了两口塘,总面积12.2亩,共产鲜鱼8,827.5公斤,净产7,588.8公斤。平均亩毛产723.6公斤(其中鲤鱼418.3公斤,鲢鳙鱼297.4公斤,草鱼7.9公斤),亩净产622.08公斤。平均亩盈余1,719.64元,即2.38元/公斤鱼。现将1987年的试验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唐宏  张贤 《淡水渔业》1990,(6):21-22
<正> 1989年试验鱼池1364亩,总净产鱼141.3万公斤,亩净产1035.6公斤。本试验鱼种自给率达117%,均衡上市率52%。试验结果,亩获利1751元,劳均产鱼7108公斤,劳均创利9051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条件与方法试验是在无锡城郊的广益、盖园、杨名和黄巷4乡的13个乡(村)办渔场进行。鱼池面积1364亩,集中连片,水源充足,各种渔用机械系列配套  相似文献   

6.
<正> 为提高优质鱼产量,于1984年,湖北省科委下达我所“池塘大面积主养草鱼亩净产500公斤的试验”课题。经过两年的试验研究,已达到预期要求和目的,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条件与方法 1.鱼池条件试验在仙桃市老台渔场进行。1984年成鱼试验池为600亩,1985年扩大到736亩。每口鱼池面积大部分为18-20亩,水深常年2.2-2.5米。 2.饲料地试验池埂宽达15-18米,为鱼池配套饲料地。其面积与鱼池水面之比为0.4:1,共计293亩。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是1986年~1987年湖南省“十万亩连片鱼池高产试验”项目中城郊池塘养鱼类型的研究课题。试验要求:在两年时间内,全片10003亩池塘亩净产鱼由315公斤达到500公斤的水平,并总结出城市郊区大面积连片鱼池高产的综合技术措施。现将试验研究情况摘要如下: 一  相似文献   

8.
丽水钟达华稻田养蟹收益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水市水阁乡桐岭村农民钟达华,于1986年11月在0.9亩稻田中挖了一个暂养池(面积为0.2亩。放养了10公斤小指甲大小的蟹种。翌年在稻田中挖“田”字形深沟,种上0.5亩水稻。结果:在未喷一次农药和施肥的情况下,共收获稻谷200公斤,折亩季产400公斤;共起捕河蟹195公斤,净产185公斤,河蟹个体平均规格为2两(大的3两多)。每公斤河蟹售价为1.6元,产值达  相似文献   

9.
1988年龚关在10亩成鱼池中套养鳜鱼种350尾,规格12~18cm,重28公斤。年底收鳜鱼260尾,重127公斤,平均亩净产9.9公斤。成鱼亩净产870公斤,比1987年增产87.5公斤。在此基础上,1989年套养鳜鱼种增至500尾,规格则降至7.5~11.4cm,重15公斤。年终收鳜鱼410尾,重153.5公斤,亩净产13.85公斤。成鱼亩净产901.5公斤。两年套养结果表明,成鱼池套养鳜鱼具有增产增收效果,主要经验如下: 1.合理套养1988年池塘干池起捕中发现,池中仍然有少量野杂鱼,但是夏季套养下池的小草鱼种几乎没有了,而当时出池鳜鱼87%条重超过0.5公斤。分析原因主要是投放鳜鱼种尾数少规格大,池中野杂鱼多,其饵料充足生长快,鳜鱼个体越大摄食对象也大一些,夏季套养的小草鱼种(9~12cm)相对野杂鱼又要易捕食些,从而降低了鳜鱼对野杂鱼的利用率。针对上述情况,1989年套养的鳜鱼在数量、规格上作了相应变动,草鱼套养规格则都在12cm以上。结果年底起鱼时草鱼种出塘率达76%(18cm),鳜鱼条重多在0.35公斤以下,只有14%达0.5公斤,从而提高了其对野杂鱼的利用。2.设食场诱野杂鱼集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推广池塘成鱼综合高产养殖技术,1987年初我县选定金兰寺镇作为“成鱼高产千亩示范片”。于1987年12月6—12日对“千亩片”成鱼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测产调查验收。本文现就测产调查验收统计资料,将其经济效益浅析如下。一、千亩片经济效益分析 1、水面利用效果。千亩片共有池塘1062口,可养鱼水面1072亩,鲜鱼总产375297公斤,亩产305.7公斤,为全县池塘亩产的2.07倍,除去投放鱼种98746公斤,净产鲜鱼276551公斤,亩平净产258.5公斤;渔业总收入957817元,亩平  相似文献   

11.
高淳县古柏乡杨庄村邢传喜,1987年主动承包了一直荒芜着从未养过鱼的田间过水塘4亩。经一年的辛勤劳动,当年养鱼的净收入就达到1500元;第二年即1988年鱼产量大幅度上升,总产达1000公斤,亩产250公斤,总净产825公斤,亩净产206.25公斤,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有140多万亩池塘,但养鱼产量很低,提高池塘养鱼的技术水平是全省渔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983年,农牧渔业部水产局给我所下达了“中低产地区连片池塘养鱼高产技术的研究”试验项目,要求到1985年,洛阳市吉利区1,000亩连片池塘平均亩净产由1982年的6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成鱼占总产的  相似文献   

13.
朱瑞云  张庆 《齐鲁渔业》2003,20(9):14-14
成武县于2000年开始进行彭泽鲫等名优新品种鲫套养的尝试。去年又开展了主养鲫的高产试验,主养鲫成鱼300亩,鱼种培育50亩。年底抽查验收,亩净产鲫最高达800公斤,亩效益达3500元,套养鲫5000亩,亩增产鲫50~100公斤,亩效益380元以上。现将名优鲫养殖的几个关键环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青鱼、团头鲂的低动物蛋白饲料配制及高产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饲料成本,经过多次生产性试验,采用低动物蛋白饲料饲养青鱼、团头鲂,可获得亩净产1000公斤的产量,其饲料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为:粗蛋白28~30%(青鱼),25~30%(团头鲂);粗脂肪4.5%(青鱼),4.5~6.0%(团头鲂);无氮浸出物35%(青鱼),38~33%(团头鲂);粗纤维8%(青鱼),7.5%(团头鲂);磷0.57%;钙0.68~0.64%;维生素为必需添加物,促生长剂亦有助于加速生长。此外,对饲料的配制和加工,以及饲养技术要点亦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盐碱地区池塘养殖罗非鱼的高产技术,我所进行了不同规格、不同密度的高产试验研究。从1987年4月30日至10月7日共160天的饲养,3.38亩水面(分三个试验池,分别为2号、5号,13号)共产鱼5058.75公斤,亩产约1303公斤,亩净产1136公斤。其中罗非鱼成鱼产3959公斤,亩产1020公斤,占总产量的76%。2号池总产1391公斤,亩产1391公斤,亩净产1265公斤,罗非鱼成鱼占总产量的83.5%。5号池总产2407公斤,亩产1203公斤,亩净产1037公斤,  相似文献   

16.
为推广选进科学技术和实用技术、摸索和探讨池塘养鱼大面积综合增产技术,大幅度提高池塘养鱼产量。江西省水产局1990年下达我市农业部“丰收计划”《池塘养鱼大面积综合增产技术》课题,试验选点在樟树市张家山乡。试验需使用池塘面积3000亩;要求平均亩净产450公斤;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从1986年元月开始,至1987年12月17日验收结束,探索了池塘高产的综合性技术措施,解决了大面积连片池塘养鱼高产、稳产的途径。一、参试情况与试验结果: 参试单位共37个,承包专业户共1149户,投入劳力2091个,试验塘1306口、面积11957亩,其中一类塘3768亩,二类塘4556亩,三类塘3633亩。 1、产量:1987年参试成鱼塘11957亩,总产鲜鱼4846.5吨,亩产405公斤,亩净产346.8公斤,其中以草鱼为主的吃食性鱼187.3公斤,以鲢为主的滤食性鱼159.5公斤。比1986年的亩毛产和净产分别增加74.1公斤,65.9公斤,与试验前的1985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发挥水库渔业潜力,提高养鱼单产,1990年我们选择本市养鱼专业户陈立文承包的台埠水库(正常面积50亩)进行水库综合养殖试验,取得了净产鲜鱼8985公斤,亩平产量179.7公斤,亩平纯收入674.8元的良好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渔业经济研究》1988,(3):48-48
北京地区池塘养鱼,其中鲢鳙鱼的单产已养733公斤,超过国内所报道鲢鳙鱼亩净产:250~300公斤的极限。究其原因有两个:一、鲢鳙鱼在精养塘中具有滤食池塘浮游生物及精饲料的两重性,增加了一条商品饲料途径,如通县梨园乡渔场1986年280亩成鱼塘平均亩毛产700公斤,其中鲢鳙鱼480公斤,净产为380—400公斤。二,依靠生活污水的注入,再加上投喂精饲料,  相似文献   

20.
青年农民廖志宏,1989年承包了香卜仑乡渔场精养池3口21亩。由于不懂科学养鱼,池塘管理不善,鱼池亩平净产仅155公斤,亩平利润只有223元。1990年,他在市水产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取得了好的效益。21亩精养池,年底干塘出水鲜鱼10523公斤,亩平501公斤,亩平净产427公斤,优质鱼类占40%,总产值32980元,扣除成本13522元,纯收入19458元,亩平纯收入927元,亩平利润比1989年提高4倍多。廖志宏养鱼纯收入翻两番的关键在于抓三巧。一、鱼种巧合理: 1989年冬,他认真学习了市水产站印发的“养鱼亩产400公斤的生产模式”,改“春放”为“冬放”。1990年21亩鱼池放养的鱼种特点是数量足、规格大、质量好、品种多,亩平投放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