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科技》2009,(5):78-78
2008年5月26日卫生部发布第12号《公告》,批准库拉索芦荟凝胶为新资源食品及食品原料;2009年2月6日,卫生部等6部局颁发《含库拉索芦荟凝胶食品标识规定》。文件的出台对芦荟行业、生产企业、消费者都是利好的消息,突破了长期以来芦荟难以进入食品领域的瓶颈。无论是芦荟食品还是化妆品,只要其符合相关的品控和标识规定,消费者就可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科技》2008,(7):78-7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第12号公告,批准库拉索芦荟凝胶为新资源食品。卫生部公告同时明确,将库拉索芦荟凝胶新资源食品用于食品生产加工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业内人都知道,这意味着库拉索芦荟凝胶可以作为新资源食品及新资源食品原料在食品中广泛应用了,之前在食品中的应用瓶颈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3.
卫生部批准库拉索芦荟凝胶为新资源食品暨原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科技》2008,(6):78-79
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于2008年5月27日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批准库拉索芦荟凝胶为新资源食品。  相似文献   

4.
芦荟产业     
《中国农村科技》2009,(8):78-79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白2009年9月1日起,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含有库拉索芦荟凝胶的食品,应当符合2009年2月卫生部等6部局发布的食品标识公告要求。在此,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提醒企业自觉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5.
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就业内和食品企业对卫生部2008年第12号公告中库拉索芦荟凝胶公告内容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向卫生部进行了汇报咨询。卫生部专家对2008年第12号公告中库拉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第12号公告,批准库拉索芦荟凝胶为新资源食品.卫生部公告同时明确,将库拉索芦荟凝胶新资源食品用于食品生产加工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科技》2006,(12):37-38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届芦荟产业发展研讨会于12月7~8日在北京成功召开。原国家科委顾问谢绍明,原科技部副部长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会长韩德乾,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马连芳,科技部农村中心副主任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余健和卫生部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处处长张玲萍等领导,部分科研院所芦荟业界专家学者,以及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代表近10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科技》2009,(1):78-78
2008年12月中旬,“中国芦荟产业第九届研讨会暨2008年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海口召开。原国家科委谢绍明顾问,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韩德乾会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卫生部、科技部、海南省科技厅,有关科研单位、芦荟业界专家学者,以及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代表80多人参加了会议。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余健代表委员会理事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会议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  相似文献   

9.
国外芦荟食用法规与市场管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荟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芦荟食用按照《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在研究国外有关芦荟食用法规和市场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重点对欧盟及有关国家的芦荟食用相关法规与市场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芦荟产业发展的建议,可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芦荟产业的规范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科技》2008,(12):77-79
2008年12月12~14日,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海口成功召开。本期芦荟产业专栏刊登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余健代表委员会理事会在大会上所做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社会各界大力关心支持我国芦荟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钟英 《农业科技管理》2011,30(3):81-83,93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芦荟产业是我国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健康产业。文章阐述了我国2007年以前芦荟产业所面临的困境,指出了科学发展是新资源食品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并以芦荟产业发展历程为例,说明了新资源食品管理制度的创新,助推了芦荟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创新体制机制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加强我国新兴产业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芦荟富含芦荟多糖和活性酶类物质,是集医疗、保健、食用、美容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经济作物,具有调节血糖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保湿美容等功效,已成为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产品中重要的功能性物质。上世纪80年代末,原国家科委将芦荟产业作为科技扶贫项目引入中国,1998年组织专家论证将芦荟产业定位为我国的新兴产业。2008年,库拉索芦荟凝胶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及原料,打开了芦荟产业发展的空间。目前,芦荟终端产品已涉及食品、化妆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科技》2013,(2):50-51
近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在昆明召开"芦荟与健康研讨会暨2012年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年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潘蓓蕾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她对未来我国芦荟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并寄予厚望,令与会代表们受益匪浅。目前,芦荟在化妆品方面的市场发展已小成气候,发展之势,自不待言。而其最具特效的保健功能在食品领域极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12日,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在北京铁道大厦举行,原国家科委谢绍明顾问出席会议,并就芦荟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委员会主任贾敬敦和副主任孙晓明以及委员会全体常务理事参加了会议。孙晓明副主任首先向常务理事报告了农村中心对芦荟委员会的总体要求、委员会未来五年发展战略和近期工作重点;委员会各副主任向常务理事报告了各自负责的工作方案建议;钟英秘书长向常务理事通报了"中国芦荟产业发展报告"和"芦荟产业‘十二五’科技创新指导规划"的编  相似文献   

15.
2009年5月,原国家科委顾问、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顾问谢绍明到海南和广东调研我国芦荟产业情况,美国环球健康集团(AGHG)在这两地投资的中国芦荟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给谢绍明和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在2009年12月中国芦荟产品认证暨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委员会专门邀请美国环球健康集团台山美环健芦荟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丽秀女士,围绕企业管理主题给与会代表介绍了企业的做法与经验,并组织代表到该企业的台山芦荟种植基地及生产工厂进行了现场参观交流。在此,委员会发表AGHG台山的经验供全国芦荟业界同仁学习分享,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建设我国芦荟产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际芦荟产业发展经验和我国芦荟产业发展前景,制定芦荟产业系列标准对规范生产,开展产品质量认证,促进我国芦荟产业稳定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科技》2008,(1):79-80
2007年12月22~24日,由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和云南省科技厅主办,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承办,云南元江万绿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芦荟产业发展第八届研讨会暨2007年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昆明成功召开。原国家科委顾问谢绍明,原科技部副部长、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会长韩德乾,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洪世奇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为研讨交流国内外芦荟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态势,加强产业联盟,促进我国芦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10月17日,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芦荟委员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了“第二届‘芦荟与健康——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暨2013年芦荟年产业专业委员会年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芦荟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食品资源,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链基本形成,产业体系不断完善,2012年全国芦荟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但是,由于芦荟产品具有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属性,引发消费者对芦荟行业诚信的诉求。同时,芦荟产品存在功能成分易分解、含量难检测等特殊问题,导致市场产品良莠不齐,存在产品无序竞争、劣品驱逐良品之风险,威胁芦荟产业链的发展。针对这种现状,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借鉴发达国家产品质量监管经验,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中国芦荟产业认证战略研究,以期通过第三方认证,建立一个独立、透明的市场监督平台,严格市场责任,强化信息揭露,规范生产经营,协同政府监管,为诚信经营的芦荟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搭起信任的桥梁,以达到维护市场秩序,引导芦荟产业链健康、规范、又好又快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科技》2013,(1):78-79
从2010年以来,按照谢绍明部长总的要求,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规划我国芦荟产业的发展,芦荟产业是个年轻的产业,下一步到底应该怎么发展,我们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对芦荟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思考,已经形成了比较成套的东西。第一点就是首先解决芦荟产业的定位。前面中国农业大学胡小松教授谈到了我国的食品产业,其实在这一点上我国也有争议,相比"食品产业",中国人更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