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ELISA分析技术,对湛江地区不同时期的华贵栉孔扇贝和墨西哥湾扇贝体内感染的病毒粒子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华贵栉孔扇贝体内病毒粒子的含量在11月份最高,其P/N值和OD值分别为0.8558和2.51,相比华贵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提前10-20d。1龄墨西哥湾扇贝的OD值在10、11月份的检测中大于1,即表示墨西哥湾扇贝中可能存在华贵栉孔扇贝病毒粒子,其他月份的检测结果均为完全阴性,即没有检测到华贵栉孔扇贝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2.
温度与pH对华贵栉孔扇贝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湛江乌石养殖群体随机选取30个华贵栉孔扇贝性腺成熟个体繁殖子代,比较温度和pH对华贵栉孔扇贝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pH对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均存在显著影(p<0.05).当温度在25~60℃之间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5℃和45℃;25℃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为5.0.  相似文献   

3.
王琦  袁涛  何毛贤 《南方水产》2011,7(5):73-80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为暖水性海产双壳贝类,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和肉质细嫩而著称,是一种优良的养殖贝类,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文章综述了华贵栉孔扇贝的生殖发育、生长、人工育苗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遗传标记的开发和应用。分析了目前华贵栉孔扇贝养殖中存在并亟需解决的人工育苗育种及养殖等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构想。  相似文献   

4.
不同贝龄华贵栉孔扇贝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3月龄、6月龄、7月龄、9月龄和15月龄的4个数量性状(壳高、壳长、壳宽和体质量)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4个数量性状两两间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壳长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较高,壳宽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较小。通径分析显示壳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最小,除7月龄外,壳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大于壳长。相关指数分析的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指数为0.910~0.943。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4个月龄时期壳高、壳长和壳宽对体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研究表明,在6月龄后以壳高为主要选择指标,可达到对体质量的选择,研究结果为华贵栉孔扇贝选择育种中选育指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不同贝龄栉孔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深入了解栉孔扇贝形态性状与湿重之间的关系,为栉孔扇贝选育工作中亲贝的挑选提供策略,本研究使用来自同一家系的栉孔扇贝子代324只一龄个体以及生长到二龄的230只个体的性状数据进行通径分析。性状数据包括壳长(x_1/cm),壳高(x_2/cm),壳宽(x_3/cm),湿重(y/g)。结果显示,所有形态性状和湿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与一龄贝湿重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壳长,为0.939,与二龄贝湿重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壳高,为0.808。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壳长对一龄贝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532),壳高对一龄贝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小(0.163)。壳高对二龄贝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451),壳长对二龄贝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小(0.191),决定系数与以上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构建了一龄贝和二龄贝形态性状与湿重间的回归方程,一龄贝:y=–10.527+0.287x_1+0.087x_2+0.409x_3,R~2=0.926;二龄贝:y=–68.609+0.254x_1+0.719x_2+2.008x_3,R~2=0.830。本研究结果为栉孔扇贝种贝的挑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华贵栉孔扇贝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贵栉孔扇贝属软体动物门,扇贝科,壳面呈淡紫褐色、黄褐色、淡红色或具枣红色云状斑纹,分布于日本的本州,中国南海及印度尼西亚等地。闭壳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千制品俗称“干贝”,为海八珍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华贵栉孔扇贝壳色美丽,经济价值高,生长速度快,人工养殖1年至1年半,壳高可达7cm以上,体重50g左右,是优良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7.
扇贝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分布较广。由于其经济价值高,许多国家都以它为捕捞和养殖对象。在我国,养殖扇贝的主要种类有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分别从美国和日本引进,前者为暖水种,后者为低温种。栉孔扇贝分布于中国北部、朝鲜西部和日本沿海;华贵栉孔扇贝分布于日本南部、中国南海及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8.
<正>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是以2008年从广东汕头南澳海区华贵栉孔扇贝养殖群体中挑选的黄金色个体构建基础群体,以闭壳肌和贝壳金黄色为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辅以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南澳金贝"被全国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水产新品种,也是广东省第一个国家级贝类新品种。优良品质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具有三大优良特点:一是外观色泽金黄,贝壳、  相似文献   

9.
华贵栉孔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随机选取526只扇贝,对其形态性状(壳高、壳长、绞合线长和壳厚)和质量性状(总质量、贝柱鲜质量、鲜肉质量、干肉质量和贝柱干质量)进行测量,采用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5个易测数量性状(壳高、壳长、绞合线长、壳厚和总质量)对鲜肉质量、贝柱鲜质量和贝柱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质量与鲜肉质量、贝柱鲜质量和叭柱干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显示,这5个易测数量性状指标中,总质量对3个经济性状的正面影响非常大,其他指标的影响较小甚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2012,(8):54
华贵栉孔扇贝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由汕大海洋生物研究所郑怀平教授率领的课题组经过4年多的实验创新和实践推广,系统地研究了华贵栉孔扇贝新品系培育的理论与技术,并培育出贝壳、外套膜、闭壳肌色泽金黄的华贵栉孔扇贝新品系,其类胡萝卜素含量是普通扇贝的10.80至28.95倍,抗氧化能力为普通扇贝的1.34至3.53倍。目前,"华贵栉孔扇贝新品系培育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通过省级科技鉴定,新品系培育的关键技术已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已授权),累计推  相似文献   

11.
栉孔扇贝生物沉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3~9月,在自然养殖状态下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生物沉积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能加速海洋中颗粒物质的沉积,生物沉积率分别为小个体(壳长30~40 mm)72.31~109.85 mg·ind-1·day-1、中等个体(壳长50~60 mm)103.49~207.77 mg·ind-1·day-1和大个体(壳长60~70 mm)120.05~237.65 mg·ind-1·day-1.栉孔扇贝的生物沉积与其壳长呈正相关线性关系,与其干组织重呈正相关的指数关系,而单位重量的生物沉积则与壳长和干组织重分别为负相关的线性和幂指数关系.海水温度和环境中饵料数量是影响栉孔扇贝的生物沉积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bis)是我国贝类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主要有浮筏挂笼养殖、浮筏吊耳养殖、海区底播增殖等养殖方式。汕尾海区华贵栉孔扇贝的自然资源很丰富,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该贝的海区采苗和浮筏养殖。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繁殖时期的南方群体北方养殖菲律宾蛤仔(SN)、北方土著品种(NN)和南方群体南方养殖蛤仔(SS),测量其壳长(SL)、壳高(SH)、壳宽(SW)、活体质量(mL)、软体质量(mM)和烘干后软体部干质量(mF),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地理群体的菲律宾蛤仔表型性状对软体质量的作用效果,为菲律宾蛤仔的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的形态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地理群体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分析表明,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影响软体质量的主要表型性状并不相同,南方群体北方养殖蛤仔群体的壳宽直接作用最大,壳宽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是次要因素;北方土著品种群体壳长是主要因素,壳长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是次要因素;南方群体南方养殖蛤仔群体壳高的直接作用是主要因素,壳长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是次要因素。对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进行删除,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SN群体,mM1=-4.276+0.211SH+0.116SW;NN群体,mM2=-2.806+0.088SL+0.087SH;SS群体,mM3=-3.101+0.290SH。回归方程分析表明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4.
我国扇贝养殖规模占世界首位,栉孔扇贝( Chlamys farreri ) 、华贵栉孔扇贝( Chlamys nobilis ) 、虾夷扇贝(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和海湾扇贝( Argopecten irradians ) 是4 种主要养殖扇贝种类。本文主要概述我国4种主要养殖扇贝微卫星标记开发现状以及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物种鉴定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为微卫星标记在扇贝类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流沙湾养殖华贵栉孔扇贝体色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雷州半岛西部流沙湾养殖的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群体进行了体色多态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0个苗种来源不同、总抽样数量为5 954个个体的养殖群体中,壳色可分为6类,分别是橘黄色(62.31%)、枣褐色(14.51%)、紫白色(12.46%)、橘黄间紫色(6.43%)、紫顶枣褐色(3.46%)和黄顶紫黄色(0.82%);6类壳色群体的闭壳肌颜色均存在白、黄2色,且白色比例均显著高于黄色,其中黄色闭壳肌比例最高的是橘黄色(18.79%);华贵栉孔扇贝成熟的生殖腺颜色分为黄、乳白2色,分别代表雌性和雄性,性比与闭壳肌颜色相关。研究表明,华贵栉孔扇贝壳色以橘黄色为主(P〈0.05),闭壳肌颜色以白色为主(P〈0.05);壳色与闭壳肌颜色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带“黄”壳色个体黄色闭壳肌比例较高(P〈0.05);黄色闭壳肌群体雌性比例显著高于雄性(P〈0.01)。  相似文献   

16.
西施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野生群体壳体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文章以广西北海铁山港海区采集的178只西施舌为研究对象,测量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前缘长(AL)、后缘长(GL)、壳质量(SM)、软体部质量(VM)、活体质量(BM),以壳体性状(SH、SL、SW、AL、G...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扇贝新品系"紫海墨"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选育效果提供依据,在同一海域养殖、相同管理模式和相同养殖周期下,对新品系"紫海墨"F4与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养殖群体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闭壳肌质量和壳质量等7个性状及各阶段成活率进行生长特征和生产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紫海墨"F4从10月13日养殖至翌年4月28日,壳长从1~1.5 mm长至50~60 mm的成品时,累积成活率为51.32%,显著大于墨西哥湾扇贝的29.18%(P<0.01);养殖周期内,两个养殖群体同一时期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新品系"紫海墨"F4的生长速度高于墨西哥湾扇贝;经过6.5个月的养殖,新品系"紫海墨"F4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分别比墨西哥湾扇贝提高了19.50%、19.84%、16.23%、56.30%和20.20%。  相似文献   

18.
栉孔扇贝病原感染与病害发生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桂珍 《水产学报》2003,27(3):273-277
利用电镜负染技术检测自然海区养殖和人工感染试验的栉孔扇贝组织提取液,分别发现病毒和类立克次氏体(RLO)两种病原体。动态检测两类病原体感染状况与整个养殖期间栉孔扇贝发病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养殖期间病毒感染率在80%—100%之间,最大感染强度出现在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7、8月份。人工感染病毒的栉孔扇贝,其病毒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养殖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时期相当。而两种情况下栉孔扇贝类立克次氏体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未见明显变化。综合分析表明,病毒可能是造成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体。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选育中的亲贝选择策略,以长岛海域栉孔扇贝浅红和棕黄两个壳色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前耳长(X4)、绞合线长(X5)、绞合线宽(X6)6个形态性状,以及湿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两种壳色群体整体及其雌雄群体与重量性状显著相关的形态性状,分别构建栉孔扇贝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闭壳肌重的变异系数最高(0.30);棕黄雄性群体壳宽与闭壳肌重不相关,其余群体6个形态性状与3个重量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浅红群体、浅红雄性群体、浅红雌性群体、棕黄群体、棕黄雄性群体、棕黄雌性群体中对湿重(Y)、软体重(Z)直接影响程度最大的形态性状均为壳长,壳长对湿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602、0.645、0.580、0.527、0.752、0.343,壳长对软体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677...  相似文献   

20.
肌细胞增强因子(Myocyte enhancer factor-2,MEF2)是一种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对脊椎动物肌纤维的形成和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研究MEF2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闭壳肌肌纤维形成和发育的调控作用,实验克隆了华贵栉孔扇贝MEF2C和MEF2C-like c DNA序列,解析了其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表达调控规律,分析了盐度对其表达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MEF2C和MEF2C-like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为1 302 bp和1 158 bp,分别编码433和35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MADS和MEF2结构域高度同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华贵栉孔扇贝和长牡蛎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华贵栉孔扇贝MEF2C和MEF2C-lik mRNA具有相似的表达规律,均在D型幼虫期及闭壳肌中显著高表达。在不同日龄的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中,MEF2Cs mRNA在60和120日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EF2Cs mRNA在盐度为28时表达量最高,说明可能在此盐度下更适合华贵栉孔扇贝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