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药防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勇 《农学学报》2016,6(4):20-25
针对当前江苏省建湖地区小麦赤霉病频发、重发,且防治主体药剂——多菌灵及其复配剂防效下降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药防理念,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大面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通过提高多·酮的利用率、多菌灵的减量使用、选择代替多·酮的药剂新组合来防治小麦赤霉病等3 个办法,改进小麦赤霉病的药防。结果表明:40%多·酮1500 g/hm2 兑水225 kg 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为65.24%,与40%多·酮2250 g/hm2兑水300 kg 的病指防效(68.43%)接近。40%多·酮1500 g/hm2加入5%白醋15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为71.04%,好于40%多·酮2250 g/hm2的病指防效(68.43%)。药剂新组合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达84.71%,远高于常规药剂40%多·酮2250 g/hm2的病指防效(68.43%),理论产量的增产效果达12.83%。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用水量可以提高多·酮的利用率,添加助剂可以达成多·酮的减量使用,使用新药剂组合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顾建忠 《上海农业科技》2012,(6):132-133,144
新型助剂有机硅、百湿露等与毒死蜱、康宽、吡蚜酮等混用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增效明显。每667m2用新一佳减量1/3加break-Thru Vibrant15mL,药后7d、14d的防效显著高于每667m2单用新一佳100mL处理。每667m2用康宽减量1/5加S24015mL或Break-ThruUNION25mL,药后7d、14d的杀虫和保叶效果均明显优于或接近单用康宽10mL/667m2的防效。两种助剂与吡蚜酮混用,适期施药1次,对稻飞虱的防效可达90%以上,比单用吡蚜酮防效提高5%~10%,减少农药用量1/4。  相似文献   

3.
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提高建湖县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水平,特进行了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EW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在小麦齐穗初花期(扬花5%~10%)用第1次药,隔6d用第2次药,27%戊唑·噻霉酮EW600、750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55.17%、55.90%,病指防效分别为57.73%、62.05%,与对照药剂40%多·酮WP2250g/hm~2处理的防效相当;27%戊唑·噻霉酮EW900g/hm~2处理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64.66%、69.54%,优于对照药剂40%多·酮WP2250g/hm~2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明确几种新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本文开展了氰烯菌酯、氰烯·戊唑、丙唑·戊唑醇、戊唑醇、多菌·戊唑、戊唑·噻酶酮(勇护)、戊唑·咪鲜胺(+助剂,金品)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病穗防效还是病指防效,复配剂效果明显优于单剂效果,特别是48%氰烯·戊唑750 mL/hm~2与15%丙唑·戊唑醇900 g/hm~2这2种复配剂药后19 d病穗防效均在85%左右,病指防效均在90%左右,是极具推广前景的2个复配药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类型高效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的减量增效作用及对作物的安全性,2020年在滕州市玉米田开展26.7%噻隆·异恶酮悬浮剂防治杂草试验,分别在药剂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类助剂激健、植物油类助剂迈丝和有机硅。比较添加助剂后减量用药处理与不加助剂的常规用量处理的防效和对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种助剂与除草剂26.7%噻隆·异恶酮悬浮剂配合使用,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除草剂防效,具有一定减量增效作用。施药后15 d,26.7%噻隆·异恶酮悬浮剂21.25 g/亩+迈丝60 g/亩和26.7%噻酮·异恶酮悬浮17.5 g/亩+迈丝60 g/亩2个处理区个别植株出现轻微药害现象,30 d后药害症状消失,植株生长正常。整个试验期间26.7%噻隆·异恶酮悬浮剂+迈丝组合对杂草的防效均较为稳定,其中26.7%噻隆·异恶酮悬浮剂13.75 g/亩+迈丝60 g/亩处理防效最高。  相似文献   

6.
45%戊唑·咪鲜胺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于2016年进行了45%戊唑·咪鲜胺EW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45%戊唑·咪鲜胺EW40~50g+50%嘧菌酯WG5g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其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均高于常规药剂每667m~2用40%多·酮WP150g,且对小麦生长安全,该药剂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药剂进行推广。以每667m~2用45%戊唑·咪鲜胺EW50g+50%嘧菌酯WG5g为宜,在小麦扬花5%时喷第1次药,喷药后5~6d喷第2次药。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扩大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选择范围,特研究了8%叶菌唑悬浮剂等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具体效果。结果表明,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100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第2次施药后7 d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第2次施药后27 d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100%,上述药剂建议在小麦赤霉病偏重以上发生的年份使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 g20 mL与种子直接混合搅拌包衣+1叶1心期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 g/hm2兑水喷雾+移栽前2d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90 g/hm2兑水喷雾+移栽后7d用48%毒死蜱乳油900 mL/hm2兑水喷雾+移栽后15 d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900 mL/hm2兑水喷雾的施药方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齐穗期防效达78.57%,收割前防效达64.86%,该施药方案持效期较长,药效明显.同时,对该病的媒介昆虫白背飞虱防效也较为显著,在本田期防治效果较为长久,能有效遏制病毒病的传播,是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较为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提高小麦品质,于2014年进行了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发生年份,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20 g/667m2、50%灵单多酮120g/667m2、50%多酮120g/667m2的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均达80%以上,而30%戊唑·福美双140g/667 m2的防效稍差,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均在70%左右;同一药剂1次喷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2次喷药比1次喷药的防效提高5%~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明确36%多·酮SC对安徽省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施用安全性。[方法]于2009和2010年在安徽省凤阳县进行了36%多·酮SC对小麦赤霉病防效的大田示范试验,设置5个处理,并对总效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36%多·酮SC用量1 800~2 100g/hm2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优于50%多菌灵WP,病穗率防效和综合病指防效均在75%以上。[结论]36%多·酮SC是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替代高效农药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1.
噻嗪·速灭威防治稻飞虱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667m^2用25%噻嗪·速灭威EC50~75g,施药后2~15d调查表明,对水稻田稻飞虱的防效稳定在80%以上,其速效性明显优于单用25%噻嗪酮WP,慢于单用25%速灭威WP单用,持效期明显优于单用5%速灭威WP,与25%噻嗪酮WP相当,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好,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2.
小麦“一喷三防”药剂配方防治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塔城市小麦中后期生产主要病虫害有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蚜虫,每年这3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不一,但都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防治的常用化学药剂种类不多且持效期不长,缺乏有效药剂交替使用。为了筛选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药剂配方,以"戊唑醇+吡蚜酮+芸苔素内酯"、"己唑醇+啶虫脒+复硝酚钠"、"戊唑·醚菌酯+吡蚜酮+复硝酚钠"为供试药剂,以当地农民常规防治和清水为对照,开展田间防治小麦主要病虫害的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己唑醇+啶虫脒+复硝酚钠"药剂配方对小麦中后期发生的白粉病和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2016年试验区小麦白粉病流行较重的情况下,于小麦灌浆期施药,药后14天白粉病防效达86.88%,虫害防效达95.4%。667米~2增产41.20千克,增效94.50元,且该药剂对小麦安全,未发现发生药害。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药剂防治仍是当今防治赤霉病的重要手段。2016年进行了新型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表明:供试9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0%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600 g/hm2、30%戊·福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 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为理想,病指防效在88%以上,明显好于多·酮的防效,因此可以在小麦生产上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烯草酮EC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以洋葱品种红一号为试材,研究了240g·L~(-1)烯草酮EC加入3种专用助剂不同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240g·L~(-1)烯草酮EC180、240、300、600mL·hm-2+0.125%Amigo专用助剂各处理,对洋葱田禾本科杂草防效达89.7%~100%,240g·L~(-1)烯草酮EC16mL·hm-2+0.2%TM-4专用助剂处理,对洋葱田禾本科杂草防效达87.0%~99.5%,240g·L~(-1)烯草酮EC240mL·hm-2+0.05%力透专用助剂对禾本科杂草的株数没有防效,鲜重防效只有72.5%和78.7%。各处理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推荐使用的最佳应用剂量范围为240g·L~(-1)烯草酮EC240~300mL·hm-2+0.125%Amigo专用助剂和240g·L~(-1)烯草酮EC240mL·hm-2+0.2%TM-4专用助剂。施药适期为移栽后洋葱苗4~5叶;稗草、野黍等禾本科杂草3~5叶期,施药方法为洋葱苗后茎叶喷雾。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不同含量多·酮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及验证新型杀菌剂30%戊唑·福美双对小麦赤霉病的控病效果,特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表明,多·酮类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仍有较好防效,但由于多·酮类复配剂在海安县已使用多年,对赤霉病的抗性上升较快;而30%戊唑·福美双140g/667m2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为52.05%,与50%喜果宝90g/667m2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于2012—2013年进行了30%多·酮WP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用30%多·酮wP按照1950g/hm。兑水喷施,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0d的病指防效分别是78.98%和78.03%,防病效果分别优于常用单剂50%多茵灵WP和15%三唑酮WP的防治效果,且有一定的保产作用,可作为小麦中后期病害防治的药剂。  相似文献   

17.
4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进行4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连阴雨天气下,小麦扬花初期第1次用药,7~10 d 后第2次用药,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350 g·hm-2病指防效为737%,43%戊唑醇悬浮剂 75 mL·hm-2病指防效为677%,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 800 g·hm-2病指防效为715%,三者无显著差异,对小麦赤霉病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较好的药剂和方法,在山东省微山县开展了5种药剂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的田间试验。设置8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在小麦返青、拔节和灌浆中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利用拌种剂和返青期药剂喷雾组合防治比单一药剂拌种效果要好,拔节期和灌浆中期试验药效较好的为60 g/L戊唑醇以50 mL/100 kg拌种,75%肟菌·戊唑醇15 g/亩喷雾,防效分别为68.0%,69.9%。在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时可采用上述药剂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小麦根腐类病害尤其是小麦茎基腐病逐年加重,小麦茎基腐病易防难治给部分地区小麦安全生产带来威胁的情势,为选出有效的防控药剂,依托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华东地区小麦根腐病类病害综合治理技术方案",进行了采用种子处理、在小麦返青期人工喷施不同杀菌剂、种子处理加不同药剂喷施等处理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种子处理或返青期喷施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均有较好防效,但不同杀菌剂的防控效果及持效期有明显差异,其中效果突出的为适麦丹包衣+亩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50 m L喷施,其次为适麦丹+290g/L戊唑醇·嘧菌酯悬乳剂40 mL,0.136%赤·吲乙·芸薹(碧护)与戊唑醇混合使用能显著提高戊唑醇的防效。试验表明小麦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小麦返青拔节期药剂喷施对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杭州地区目前市场上主要几种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防治效果,在余杭区瓶窑镇安排了杭州市主栽小麦品种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治均有较明显效果,病穗防效最低为66.5%,最高90.4%,病情指数防效均在83%以上,最低为83.1%,最高达95.4%。其中25%氰烯菌酯悬浮剂+250 g·L-1丙环唑乳油+5%d-柠檬烯可溶液剂处理的病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均最高,分别达90.4%和95.4%;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1丙环唑乳油处理,病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都是第2,分别为87.1%和93.8%;10%叶菌唑悬浮剂处理,病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都位列第3,分别为85.3%和93.2%;而240 g·L-1氯氟醚·吡唑酯乳油处理无论是病穗防效还是病情指数防效都是最差的。本试验选取杭州地区市场上的几种主要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并进行一定组合的复配,筛选有效的药剂及药剂组合,以期为小麦赤霉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大面积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