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快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浙大619"的推广步伐,从2010年开始,诸暨市进行了"浙大619"稻板免耕直播栽培最佳氮肥用量和施用方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浙大619"在诸暨市采用稻板免耕直播栽培,既要保证油菜产量,又要有利于发展低碳绿色农业,以每667m~2施尿素27.5-30kg为宜,且氮肥施用以基肥∶苗肥∶薹肥=50∶30∶20的平衡施用方法为宜。  相似文献   

2.
浙大619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和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合作选育的优质"双低双高"油菜新品种,为加快浙大619推广步伐,在2010-2011年进行稻板免耕直播研究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2012-2013年进行稻板免耕直播单产超3 t·hm-2配套栽培技术攻关,总结出一套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喷施多效唑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田免耕直播油菜喷施多效唑为试材,研究了稻田免耕直播油菜多效唑的喷施时期。结果表明,稻田免耕直播油菜在苗期(3~4叶)+蕾薹期进行2次多效唑化控,能有效控旺促壮,保苗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4.
"浙大619"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和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为加快"浙大619"的推广应用步伐,进行了其稻板免耕直播栽培最佳播种期和播种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处理有10月15日播种、每667m2播种量0.1kg,10月25日播种、每667m2播种量0.15kg,11月5日播种、每667m2播种量0.20kg。因此,生产上要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和前后作茬口来确定合理的播种期和播种量。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浙大630"的推广步伐,充分发挥"浙大630"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和农旅结合过程中的作用,降低油菜育苗移栽成本,对"浙大630"稻板免耕育苗稀植绿色栽培每667 m2产量超225kg的配套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现在介绍"浙大630"采用稻板免耕育苗稀植绿色栽培的产量表现的基础上,从播种、育苗、移栽、施肥、病虫草害防控、机收等环节,对"浙大630"的稻板免耕育苗稀植绿色栽培配套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促进该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浙大630"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和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选育的含油量高、黄籽、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通过应用稻板免耕直播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每667 m2产量可超225 kg。现从播前准备、播种、机械开沟覆土、间苗和定苗、化学除草、配施肥料、防控病虫、机械收割等环节,总结了"浙大630"稻板免耕直播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胡正元  周常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03-16805
[目的]研究多效唑在免耕直播油菜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设置0、50、100、150、200mg/kg共5个浓度多效唑处理进行不同浓度喷施试验,分别设置3叶期、5叶期、7叶期喷施及空白对照共4个处理进行不同时期喷施试验。[结果]喷施多效唑能培育壮苗、改善株型结构和产量性状,能有效解决因密度较大而形成的群体生态状况变化及分枝节位过高等问题,增产幅度可达29.93%。[结论]免耕直播油菜苗期喷施多效唑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3~5叶期以100~150mg/kg多效唑药液叶面喷施为宜。  相似文献   

8.
机械直播油菜喷施多效唑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械直播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机械直播油菜上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机械直播油菜上喷施多效唑,既能培育壮苗、改善株型结构和产量性状,又能有效解决机械直播油菜因种植密度较大而造成的群体质量差等问题。在油菜幼苗3~4叶期,以每667m~2叶面喷施多效唑50mL为宜,能显著提高油菜幼苗素质,降低株高和分枝节位,提高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粒重,从而增加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油—稻—稻"三熟制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开展了油菜育苗移栽、免耕撒播、免耕条播、免耕穴播4种栽培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以探索不同播种方式对双季稻区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育苗移栽能显著提高油菜苗期叶片SPAD值和干物质积累,有利于改善油菜产量构成因素。4种不同播种方式的产量大小顺序为:育苗移栽免耕穴播免耕条播免耕撒播;免耕撒播、免耕条播、免耕穴播比育苗移栽分别增效2238.24元/hm~2、781.75元/hm~2、543.79元/hm~2。因此,可因地制宜地发展"油—稻—稻"三熟制油菜免耕直播技术。  相似文献   

10.
浙大619油菜直播机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浙大619是浙江省2010—2014年度油菜主导品种。可以通过直播机收的省工节本技术代替传统的育苗移栽,达到高产高效、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速浙大619在全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推广应用。介绍浙大619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指导浙大619的栽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稻茬油菜免耕直播的优势,分析了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油菜免耕直播技术,以促进油菜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稻茬油菜免耕直播的优势,分析了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油菜免耕直播技术,以促进油菜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油菜浙大619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从播前准备、适期播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免耕直播机收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稻—油轮作区油菜免耕撒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稻—油轮作区油菜免耕撒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稻—油轮作区油菜免耕撒直播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播期、播种量和免耕方式对达州市油菜直播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22日播种、播种0.3kg/667m2处理,直播油菜有足够的营养生长期、较长的主花序、较多的有效分枝,形成较好的群体结构,能获得高产;收割机和除草剂处理稻桩较对稻桩不做任何处理的免耕直播更能够获得高产。为达州市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为扩大油菜种植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油—稻—稻"三熟制油菜轻简化栽培进程,开展了油菜翻耕移栽、免耕移栽、免耕直播三种耕作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播种方式对双季稻区油菜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翻耕移栽相比,免耕直播受播种密度的影响,油菜个体生长受到限制,降低了叶片SPAD值和油菜生物学产量;同时,免耕直播减少了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产量下降5.00%,但无显著影响。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相对于翻耕移栽,免耕栽培土壤表层容重降低,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良;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均有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可在当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免耕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油菜种子包衣后对种子的发芽率、生育期、株高以及产量等性状的影响,在陕西鸿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排下,开展油菜种子包衣直播试验,通过裸种对照、包衣,三叶期喷施多效唑、三叶期和越冬期喷施多效唑等4种处理试验分析,初步得出油菜生长过程中喷施多效唑,前期生长缓慢,后期生长加快;油菜种子包衣,可能因种子细小,加之包衣技术尚有待进一步改进,其发芽率偏低。  相似文献   

18.
王建梅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04-104,108
采用油菜板茬移栽和板茬直播2种栽培方式,以耕翻移栽为对照进行油菜轻型化栽培示范,结果表明:板茬油菜移栽较耕翻移栽增效2 754元/hm2;板茬直播油菜高产田块较耕翻移栽增效1 573.5元/hm2;板茬直播较板茬移栽油菜实际减收280.5元/hm2,但免耕撒播因省工省事更易被广大农民接受。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多效唑对豫南直播稻的调控影响,指导农业生产实践,通过利用9优418和香稻丸2个粳稻品种,设4个多效唑处理浓度(0、300、600、900 mg/L),分别在3叶1心和拔节前喷施处理,对2个品种直播稻各处理的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量、茎秆性状及产量形成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多效唑的各处理分蘖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20.
任廷波  赵继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93-11995
[目的]为了研究氮肥及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优质杂交油菜株型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进行不同施氮量与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的试验。[结果]叶面喷施多效唑能降低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增加根径粗、一次和二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抽薹期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施纯氮量300 kg/hm2喷施多效唑比施纯氮量225kg/hm2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施纯氮量300 kg/hm2抽薹期喷施多效唑(N20A2)比喷施清水(N20A0)一次分枝数增加2.08~2.21个,二次分枝数增加1.80~2.1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50.30~102.50角,角粒数增加1.11~1.21粒。[结论]优质杂交油菜在施纯氮量300 kg/hm2并于抽薹期喷施浓度为200 mg/kg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的株型及产量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