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优质粳稻"青香软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进行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纯氮总施用量的增加,"青香软粳"的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为19 kg时,每667 m~2产量最高,达645.05 kg;同时,随纯氮总施用量的增加,"青香软粳"的糙米率、整精米率呈增加的趋势,垩白度粒率呈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综合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在本试验条件下,"青香软粳"获得优质高产的每667 m~2适宜纯氮总施用量为19 kg。  相似文献   

2.
"青香软粳"是由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选育的优质、薄稻米品种,为更好地提高"青香软粳"栽培水平,特进行了氮肥前后期不同运筹比例(基蘖肥∶穗肥)对"青香软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m~2施纯氮21kg的前提下,氮肥前后期不同运筹比例对"青香软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大,但对茎蘖动态、抽穗进度、产量及产量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以氮肥前后期运筹比例为8.5∶1.5时最有利于高产,且能够适期、安全成熟。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市优质稻产业发展,特开展了同一氮肥运筹模式下不同施氮量对"青香软粳"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大区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为16 kg、基蘖肥∶穗肥=7.5∶2.5时"青香软粳"的农艺性状协调,穗粒结构合理,产量较高,且能保证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验证早熟晚粳新品系"青香软粳"的生育期、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等相关特征特性与"南粳46"的差异性,于2013年对"青香软粳"和"南粳46"进行了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香软粳"的丰产性好,抗性较好,其籽粒灌浆整齐一致、速度快、周期较短、成熟较早,能有效缓解当前水稻主推品种收获期集中、二麦播期偏迟的矛盾,缓解规模户稻麦生产季节矛盾,是早、中、晚品种搭配的理想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氮肥运筹对"青香软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进行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对"青香软粳"的农艺性状无明显影响,但后期穗肥施用量的增加会延缓水稻抽穗齐穗进度,从而延长水稻生育期。适当提高后期穗肥施用量,可提高水稻成穗率,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有效穗数,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结实率。合理氮肥运筹可有效提高稻米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有效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综上,在每667 m~2纯氮施用总量为16 kg、基蘖肥∶穗肥为8∶2时,"青香软粳"更易获得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6.
"青香软粳"是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香型、软米类早熟晚粳新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田间病害轻、综合抗性好、熟期较早等特点。为更好地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总结了"青香软粳"在青浦地区直播、移栽示范推广的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以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符合上海市民需求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对近几年上海地区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进行了集中种植示范和品种性状调查。结果表明,"松早香1号"在上海地区适宜作早熟优质水稻种植,"嘉农粳3号""苏香粳100"不宜在上海地区种植,"南粳9108""银香38""沪软12-12"适宜在上海地区种植,但需注意防治穗颈瘟,"南粳5055""南粳46""青香软粳""松香粳1018"在上海地区可结合生产实际酌情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合崇明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2 0 1 2年崇明县精选出1 1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新品种"花优1 4"、"南粳5 0 5 5"和"青香软粳"产量较高、综合性状较好,可在崇明县示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季节、茬口矛盾,筛选出适合奉贤地区种植的优质早中熟水稻品种,于2014年进行了12个早中熟水稻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早熟品种"沪早香粳380"、"沪早软2123"和中熟品种"沪香粳106"、"青香软粳"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青早香软18"是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上海良金种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优质中粳新品种。经多年试验及试种示范,该品种表现为米质优、高产稳产性突出、田间病害轻、抗倒性强、综合抗性好、感温性强、熟期早,适宜在青浦区及上海其他郊区作国庆稻或晚茬稻种植。为促进"青早香软18"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在介绍其选育经过和种植表现的基础上,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即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和绿色防控等。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上海市浦东新区生态条件的水稻新品种,同时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优质稻米的需求,特进行了9个优质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熟晚粳品种"贤城美谷2号"和"青香软526"的实际产量和稻米口感表现均较好,综合表现优秀,值得在浦东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新品种"青香软粳"在青浦区的规范化生产,通过3年的技术探索和2年的高产创建典型示范,初步总结了该品种在青浦区种植的特征特性和与每667m~2产量600kg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规范,以供各种植单位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不同施氮量对早熟中粳水稻"青角19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开展了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纯氮用量为225.0~292.5 kg/hm~2范围内,"青角198"的产量随着纯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纯氮用量达247.5 kg/hm~2以上时,氮肥增加对增产的作用不明显;不同纯氮用量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的影响不大,但适当控制纯氮用量能降低稻米的蛋白质含量。经综合考虑,早熟中粳水稻"青角198"在青浦区作"国庆稻"采用机插种植,纯氮用量以247.5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宜铜陵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2021年铜陵市引进了金粳515等16个水稻新品种,在统一栽培措施下,比较不同品种生育期、抗性、产量和农艺现状的表现,结合现场鉴定和考种结果,遴选出适宜铜陵地区推广的主导品种。结果表明:长粒香、青香软粳、冷软香粳、光明5245、银香38、武香粳6622、皖垦粳11036、徽软香1号、香软粳2728等9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适宜在铜陵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引种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优质水稻品种12个,在浙江北部长兴县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常农粳11号、宁香粳9号、秀水香1号、润香3号和嘉禾香1号等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比较适合浙北稻麦(油菜)轮作区生产主体对品种高产优质的不同需求,其中以常农粳11号和宁香粳9号最佳。软香2号、润香8号、嘉禾香1号、润香3号等品种米质较优,较符合浙北稻区生产主体开展优质稻米全产业链生产,其中以软香2号最佳。  相似文献   

16.
优质水稻新品种“青香软526”的种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香软526"是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于2020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熟期适中、丰产性好、抗倒性较强、田间病害轻、综合抗性较好、米质优等特点,适宜在青浦区和上海其他郊区作单季晚稻种植。为促进"青香软526"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在介绍其种植表现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关栽培技术要点,即种子处理、适时播栽、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绿色防控等。  相似文献   

17.
"香晚粳222"米饭偏软,口感极佳,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现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升浦东新区的稻米品质,2010年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并试种示范了优质稻米品种8个,结果表明,参试的2个早熟晚粳品种成熟早、米质优、香软可口,其中“沪嘉香软”品种在品质、抗性、产量等方面均优于“苏沪香粳”。6个中熟晚粳品种表现均不同,即“嘉33”,“宝农34”、“南粳46”、“银香18”、“镇稻10号”、“镇稻13号”在农艺性状、品质、抗性和产量上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云南高原粳稻区优质米育种面临海拔高、夏季雨水多、气温低,特别是灌浆期气温不足等难点,开展了特色粳型软米(香软米)育种。文章对云南近年选育的粳型软米(香软米)品种进行了产量和品质特性分析。软米和粳米在碾磨品质指标上没有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理化指标上,软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粳米,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极显著高于粳米,碱消值差异不显著。软米味度值显著高于粳米。软米的RVA淀粉谱特性优于粳米,表现出最高黏度较高,最低黏度较低,崩解值较高,最终黏度较低,消减值较低,到达最高黏度时间较短,两者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表明,产量与高产对照品种比还有一定差距,影响产量提高的因子是分蘖弱、穗总粒数少和千粒重偏低。针对试验结果,对改良云南粳型软米品质和产量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云南高原粳稻区优质米育种面临海拔高、夏季雨水多、气温低,特别是灌浆期气温不足等难点,开展了特色粳型软米(香软米)育种。文章对云南近年选育的粳型软米(香软米)品种进行了产量和品质特性分析。软米和粳米在碾磨品质指标上没有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理化指标上,软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粳米,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极显著高于粳米,碱消值差异不显著。软米味度值显著高于粳米。软米的RVA淀粉谱特性优于粳米,表现出最高黏度较高,最低黏度较低,崩解值较高,最终黏度较低,消减值较低,到达最高黏度时间较短,两者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表明,产量与高产对照品种比还有一定差距,影响产量提高的因子是分蘖弱、穗总粒数少和千粒重偏低。针对试验结果,对改良云南粳型软米品质和产量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