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竹混交林鞭系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1974年在毛竹林皆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后形成的杉木毛竹混交林进行地下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对毛竹地下结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毛竹竹鞭向纵深延伸、壮芽数的比例提高有促进作用。杉木密度为900~1350 株/hm 2时,壮龄鞭比例比较高,毛竹地下结构比较优化,更新快;毛竹竹鞭有92.8% 分布在0~40cm 土层中,其中0~20cm 土层中占60 以上,大于40cm 土层中仅占7.2% ;杉木能促进竹鞭向纵深发展,随杉木密度的增加,0~20cm 层鞭根减少,20cm 以下鞭根明显增加,岔鞭数加大。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毛竹混交林竹林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浦城县古楼乡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及毛竹纯林等4种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比较,结果表明:混交林毛竹个体生物量、毛竹胸径和竹高较大,不同模式林分的胸径、竹高、冠幅等生长因子有显著差异;竹阔混交林较有利于竹鞭孕芽发笋;各模式竹林结构综合评判为一般经营竹林;竹林竹鞭长、鞭径、鞭节生长以竹阔比例为5∶5林分竹鞭较好。  相似文献   

3.
毛竹混交林林分生长状况和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桂明 《世界竹藤通讯》2012,10(2):18-22,26
对福建省建阳交溪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及毛竹纯林等6种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生长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混交林毛竹个体生物量、毛竹胸径和竹高较大,不同模式林分间的胸径、竹高、冠幅等生长因子均达显著差异;竹阔混交林较有利于竹鞭孕芽发笋;各模式竹林结构综合评判为一般经营竹林;竹林竹鞭长、鞭径、鞭节生长以竹阔比例为5:5林分竹鞭较好。  相似文献   

4.
杉木福建柏混交林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杉木福建柏混交林中单株生物量组成、土壤团粒组成、土壤孔隙和水分状况的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混交林中杉木每hm 2 蓄积量是杉木纯林的169 倍, 细根量是杉木纯林的15 倍; 与纯林相比, 混交林中0~20cm 土层> 025m m 水稳性团聚体高出901% ; 结构体破坏率低1582% ; 有机质和水解性 N 含量分别高0245% 和131×10- 6; 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总孔隙高009% 、091% 、100% , 土壤容重低0057gcm - 3; 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分别高300% 、350% 、204% ; 混交林40cm 土层含水量也比纯林大155t·hm - 2。由于混交林的结构较为合理,能一定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林分生产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5.
杉木光皮桦混交林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具有针阔叶常绿落叶混交、复层林冠、根系成层分布、林分群体结构稳定等优点,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比杉木纯林增产5.8%,能改良林地土壤,0~60cm土层内有机质年均积累率达0.07%,是杉木纯林土壤的2.35倍。采用梅花状混交方式、7:1混交比例,是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的优化模式。全面整地、挖大穴造林,埋青抚育,首次抚育间伐时间定为7年生,(但光皮桦原则不间伐)等,是培育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年生杉木毛竹混交林不同混交模式下林分的生长状况及林地内土壤的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内毛竹和杉木的生长情况都优于纯林,土壤肥力状况总体上较纯林高,土壤水分指标均优于纯林好。研究初步表明毛竹杉木混交对林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对林内地力衰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毛竹生长发育规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生  陈建华  朱凡 《经济林研究》2007,25(4):74-76,89
毛竹不同于其它树种,有其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了掌握毛竹地下部分——竹鞭、笋芽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竹笋成竹规律,在湖南省湘阴县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影响毛竹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毛竹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条件:竹鞭在疏松、肥沃、湿润、板岩或页岩发育的黄红壤中生长最为适宜;竹鞭在土层中分布深、生长壮实,鞭芽饱满、生活力强、萌发力强、发笋多,竹笋粗壮、成竹率高,新竹胸径大、竹竿高、出材率高。  相似文献   

8.
杉木光皮桦混交林效益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义建  余朝建 《广西林业科学》2000,29(4):189-191,196
对桂西北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对比研究表明,35年生杉桦混交林的立木蓄积量为441.087m^3/hm^2,比杉木纯林高3.6%。混交林枯枝地层现存量及其N、P、K、Ca、Mg五种元素的积累量分别为13.18t/hm^2和299.5kg/hm^2,分别比杉木纯林高9.7%和69.9%。8混交林地(0~100cm)土壤容重为0.81~1.22g/cm^3,比杉木纯林低1.0%~8.0%,而土壤孔隙度,通气度和持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0%~3.9%。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杉木纯高5.5%~49.8%。  相似文献   

9.
毛竹叶及其竹鞭生化物质对杉木种子的发芽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杉木种子发芽试验,检测毛竹叶及竹鞭生化物质对杉木的化感作用;就总体而言,毛竹叶和竹鞭生化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有着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毛竹叶及竹鞭非极性与极性生化物质的差异而言,毛竹叶及鞭弱极性生化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强于极性生化物质。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泰宁县大田乡选择4种不同经营模式的毛竹林分,即模式A为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冠投影比5∶5)、模式B为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冠投影比8∶2)、模式C为毛竹纯林、模式D为毛竹杉木混交林,分析比较不同模式的毛竹林分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模式林分的毛竹胸径、竹高等生长因子差异显著,阔叶混交林的毛竹平均单株生物量、胸径和竹高值较高;毛竹单株器官生物量以竹秆所占比例最大,达46.81%~54.27%,其中以模式B的最高;毛竹单株总生物量最大的为模式A,达34.98 kg/株;毛竹群落总生物量最大的为模式D,达139.42 t/hm2。  相似文献   

11.
竹节对竹材力学强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曾其蕴  李世红 《林业科学》1992,28(3):247-252
本文对毛竹和刚竹的带节材与不带节竹材的主要力学性质研究表明,带节竹材的抗弯强度、顺纹抗压、抗剪、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都有一定程度降低的趋向,但抗劈开强度和横纹抗拉强度却有明显提高。影响竹材力学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维管束数量、维管束排列方向及维管束中纤维的力学强度,了解这些规律,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仿生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创建于1960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专门从事竹类植物生物学特性,诸如竹类植物生长规律、竹林培育、竹林生态及竹林生态环境利用、竹类植物多样性、竹材解剖与材性、竹林病虫害防治等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3.
竹类植物花粉的生活力和自然授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2种开花竹类植物花粉的败育、生活力和自然授粉进行了观察和试验研究,花药和花粉在离体后生活力保存时间较短,尤其是离体花粉的生活力在1-2h会丧失贻尽,适宜竹花粉萌发的培养液的10%蔗糖液,若再加入5ppm硼酸能明显提高花粉发芽率。篌竹和斑苦 花分别属于花药合并粘连和无花粉的二类雄性不育型,其余10个竹种的花粉中均有三种类型的败育花粉,低温、干旱等不育环境使竹花粉发育受阻,不育花粉率增高,竹花的自然授粉不良,在盛花的竹株上接受不到花粉的竹花占33.3%,在部分开花的竹株上花粉自然授粉率公10%。  相似文献   

14.
竹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中国竹业的现状,对竹子的化学利用进行了全面而简要的综述;对目前竹子的开发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竹炭导电率及高导电率竹炭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通过对竹炭炭化过程的研究,得出炭化温度,炭化时间是影响石墨化和导电性能的重要因素。实验测定了不同炭化时间与炭化温度下的体积电阻率,含水率和产率,提出了以干馏的方法获取普通的竹炭原料,并通过二次加工制备高导电率竹炭的方法及工艺。  相似文献   

16.
《竹子研究汇刊》2007,26(2):F0002-F0002
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创建于1960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专门从事竹类植物生物学特性,诸如竹类植物生长规律,竹林培育,竹林生态及竹林生态环境利用,竹类植物多样性,竹材解剖与材性,竹林病虫害防治等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7.
竹碎料板生产技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竹碎料板是以竹质碎料为主要原料,施加一定量的胶粘剂,经成型、热压而制成的竹质人造板材。发展竹碎料板生产是工业性开发利用杂竹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可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以提高竹材综合利用率。本文介绍竹碎料板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及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18.
竹炭、竹醋液生产技术及应用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6  
简述了竹炭的热解过程和原理,竹炭生产技术以及竹炭的一些理化性质。介绍了炭窑和炭化炉制取竹炭的一般方法及竹炭和其副产品--竹醋液的应用领域,并对竹炭的生产开发问题及其研究方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毛竹光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启民  杨迪蝶 《林业科学》1989,25(4):366-369
毛竹是我国主要竹种,分布面积最大,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年降雨量1500mm左右的亚热带地区,干旱会影响毛竹的生长。毛竹是多年生常绿植物,新竹在第二年春天落叶,很快长出新叶。以后每两年换一次  相似文献   

20.
竹节解剖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6种竹子节的解剖构造进行了观察,并将节部的构造与节间的构造进行比较。在节部,维管束大量分叉,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象竹秆节间中那样的典型的维管束结构消失了。维管束的侧鞘通常发育很差或不发育;丛生竹维管束两极的分离纤维束不复存在。原生木质部的侵填体不仅发生在散生竹类,而且也发生在丛生竹类。后生木质部已不再有2个大型的导管组成,而由大量的大小不等的导管组成。为了适应水分及养分的横向转运,原生木质部的导管常具分叉,后生木质部的导管则具多个穿孔;韧皮部筛管分子的侧壁上分布了大量筛域,在韧皮部分叉处,大量细长的线形韧皮薄壁细胞形成纺锤体状的迭生构造。基本组织细胞的形态极不规则。纤维的平均长度要较节间内的短得多,其尾端通常圆钝,有时具长的分叉,部分纤维细胞内有内含物。通过连续切片的观察,重建了维管束在节部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