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6个Lancaster自交系PH4CV及其改良系为母本,5个其它骨干自交系为父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30个杂交组合。对PH4CV及其改良系进行遗传研究。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30个杂交组合总平均优势84.45%,平均优势范围41.49%-134.73%,其中杂种优势最强组合为T-3×PH5AD,为134.73%,杂种优势最弱的组合为T-2×Mo17,为41.49%。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母本中T-3、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最高,为7.26,T-5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较低,为-9.80;父本中PH5AD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为7.10,PHB1M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最低,为-6.21。30个杂交组合中共有18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为正值,T-5×PHB1M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为8.71,T-5×S122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小,为-9.24。分析表明PH4CV及其改良系一般配合力较高,易于组配出单株产量较高的杂交种。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单株产量的遗传变异不仅受遗传引起还会由环境引起。  相似文献   

2.
以生产上常用的Lancaster类群的5个自交系为母本、其他类群骨干自交系为父本,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Mo17及其改良系进行遗传研究。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30个杂交组合优势率变化范围55.65%~175.63%,其中,中早熟自交系哲917×旅大红骨类群晚熟自交系丹8415最高,达175.63%,晚熟自交系J1782×塘四平头类群中熟自交系四-444最低,为55.65%。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母本中晚熟类型自交系吉1037(5.22)和Mo17(2.79)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中早熟类型自交系合344(-3.00)和哲917(-4.97)的一般配合力较低。30个杂交组合中,共有17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为正值,其中J1782×吉853(11.90)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分析表明,Mo17及其改良系与塘四平头中晚熟类型、中熟类型及旅大红骨晚熟类型自交系杂交,更有利于组配出单株产量较高的杂交种;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单株产量的遗传符合加-显-上位性遗传模型,为部分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3.
采用NCⅡ设计,在6万株/hm2密度下,由5个美国种质的遗传改良系与旅大红骨群自交系配制25个玉米杂交组合,对其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和穗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1218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高,组配出4个高产组合,是改良成功的自交系.J1405和J1207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低,但各组配出1个高产组合,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改良系×旅大红骨模式杂交种中有3个组合的产量比对照“郑单958”高10%以上,生育期均长于对照,说明该模式在高产密植型杂交种选育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在实际育种中PA种质可对美国玉米种质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4.
从国外引入的玉米材料经遗传改良形成稳定的5个优良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与国内5大系统6个骨干系组配30个杂交组合,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遗传改良系综合性状较优,与国内种质旅大红骨、塘四平头两大类群杂种优势明显,性状互补,可构成优势模式对,所配组合中丹8415×J5918的杂种优势值、特殊配合力、总配合力值均较高,是一个高产组合。这说明对外来种质进行遗传改良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下Reid改良系的单株产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Reid改良自交系为母本,5个Non-Reid、DOM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设6.0,7.5,9.0万株/hm~2密度梯度,对单株产量的F_1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密度下,玉米单株产量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低密度下单株产量杂种优势较高,随密度增加,杂种优势降低,但改良系J1959在高密度下杂种优势却较高。杂交组合×密度的互作极显著存在,组合J2111×5AD宜在6.0万株/hm~2、J1959×5AD宜在9.0万株/hm~2能充分发挥增产作用。配合力方面,6.0万株/hm~2密度下,改良系J2111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为7.09;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密度下,改良系J1959一般配合力效应均最高,分别为7.18和13.48,说明改良系J1959更适于密植环境;组合J1959×5AD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随密度增高而增高,分别为-2.14,3.13,9.32,组合J2111×S122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随密度增高而降低,分别为6.04,-2.19,-9.47,表明前者适于高密度环境,后者适于低密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以Non-Reid群骨干自交系为基础材料,采用DH育种技术,经2轮遗传改良分别育成J9D207、J1886、J1518、J16084个改良系。对抗倒伏相关性状茎秆拉力强度、穿刺强度、节间直径、节间干质量和单位茎长干物质质量的遗传改良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2轮改良系J1608的抗倒伏相关性状遗传改良效果最为明显。基础系和2轮改良系之间的茎秆拉力强度、茎秆穿刺强度、节间直径、节间干质量和单位茎长干物质质量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同时茎秆穿刺强度、节间直径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随节位的上升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拉力强度与穿刺强度、茎秆直径、节间干质量、单位茎长干物质质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说明这4个性状可以作为判断茎秆拉力强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6个Lancaster自交系PHB1M及其改良系为父本,5个常用自交系为母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30个杂交组合,设计3种不同密度:6.0,7.5,9.0万株/hm2,对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密度条件下玉米单株产量普遍存在杂种优势,分别为117.4%、76.1%和50.6%,并且随着密度的增加杂种优势呈现降低的趋势;自选系J1624在3种密度下均有较高一般配合力效应,分别为6.39,2.24和12.83,稳产性较好;组合J1448×J1635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7.57,12.32和17.92,说明其更适于密植环境下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甜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配合力,为培育优良杂交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3个甜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调查单株产量、果皮厚度、可溶性总糖、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秃尖、百粒重等11个性状的配合力和群体遗传参数。【结果】根据单株产量、果皮厚度与可溶性总糖的配合力测定值鉴定出自交系B6为高产-优质型自交系,B10、B11为高产自交系,B13为优质型自交系;并且依据配合力效应值对13个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结论】通过对13个自交系的农艺性状配合力效应情况作出科学评价,探索了各性状的遗传规律、相互关系以及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为今后合理利用甜玉米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与自交系筛选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改良玉米Suwan和Tuxpeno种质,并为早代测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和部分平衡格子方设计法,以Suwan-Lancaster、Tuxpeno-Reid改良系及测验种等14份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组配成49个杂交组合,通过田间组合鉴定研究玉米自交系产量与穗长、百粒重等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Suwan-Lancaster和Tuxpeno-Reid改良系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两大类群改良系间产量特殊配合力较大,相互杂交能够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两改良系各性状的加性方差均大于非加性方差,占总体基因型方差比例均大于60%。  相似文献   

10.
试验利用同一杂优群内的低穗位优良自交系掖478、掖107和8902,采用单交、双交等2种二环系培育策略,选育出铁7922遗传背景为基础的35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衍生系,并以其他3个杂优群(四平头群、旅大红骨群和瑞德群)的骨干系作为测验种,进行了配合力、杂种优势的分析。结果表明:单交和双交方式培育的二环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差异较大;相对来讲,利用掖107与铁7922组配单交组合,再从中分离优良自交系的效果略好于掖478与铁9722间的单交组合,效果最差的是组配双交组合[(铁7922×掖107)×(8902×掖478)]的方式。在35个改良系中,高配合力的自交系有9个,与测验种所组配的杂交种杂种优势较强;其中,选自单交组合"铁7922×掖478"优良自交系1个(通465),其余优良自交系(通852、通1009、通1032、通1037、通1172、通1237、通1619和通1623)均选自单交组合(铁7922×掖107)。总体上,这些新选育的铁7922的衍生系与四平头群和旅大红骨群的自交系间显示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1.
玉米优良自交系L102的配合力及应用潜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 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将L 102与国内骨干系组配成28个杂交组合,对株高、穗位高、穗长、结实长、穗粗、籽粒产量、出籽率、百粒重等8个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表明,L 102自交系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较高,具有长穗、出籽率高、植株矮的特点,与大穗、大粒自交系组配可选育出强优组合。自交系L 102与我国常用的4大类种质和P群间,均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而L 102×旅系、L 102×黄改系为最优的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密度下玉米DH系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CⅡ设计,对玉米DH系在6.0,7.5,9.0万株/hm2密度下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了研究。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选用的DH系单株产量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在3种密度下有4个杂交组合单株产量的平均杂种优势均高于对照"先玉335"和"郑单958",分别是杂交组合B1269×J28(3种密度下分别为202.4%、159.7%、94.1%)、B191×J9(178.1%、140.1%、87.6%)、GJ4×J11(174.4%、138.9%、93.3%)、PH6WC×J28(172.4%、142.5%、88.2%),它们的杂种优势模式均为Reid×Lancaster。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密度下DH系B191(1.93,1.45,2.12)、J28(4.71,5.03,6.82)、J11(2.08,2.40,1.32)、J9(2.21,1.60,2.38)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均高于2个骨干系GJ4和PH6WC,尤其以B191最高;在3种密度下24个杂交组合中杂交组合B191×J9单株产量表现比较稳定,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均表现很高,分别为8.02,10.26,13.63,其总配合力(TCA)效应亦表现出最明显的优势,分别为12.16,13.31,18.13。  相似文献   

13.
为耐密植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玉米Lancaster群5个改良自交系为父本,Reid群和Dom群5个骨干自交系为母本,按NCⅡ设计组配25个玉米杂交组合,研究5.5万株/hm~2、7万株/hm~2和9万株/hm~2种植密度对各杂交组合及亲本单株产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种植密度下,25个玉米杂交组合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37.12%、134.90%和127.86%,且杂种优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但PH4CV改良自交系父本所配杂交组合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的杂种优势较高。在5.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一般配合力以自交系PH5AD最高,为7.02;在7万株/hm~2和9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以自交系PH4CV最高,分别为20.73和18.24。以PH5AD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适宜稀植,以PH4CV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在高密植条件下易获高产;以PH4CV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较耐密植,以J1577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宜稀植。  相似文献   

14.
玉米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育系及其保持系A87A、A87,W9706A、W9706为母本,骨干系丹598、Mo17、J1643、F349、J456、C8605-2为父本,利用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父、母本10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根据GCA和SCA效应值,确定A87A、W9706A、J1643、丹598这4个优良自交系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W9706A×J1643等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根据配合力及遗传参数估计,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比特殊配合力较大的遗传分量,在选配组合时应注意选择GCA较高的自交系作亲本,还应注意特定组合特定性状SCA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0个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4配制45个组合,对单株粒重、百粒重等10个性状指标进行GCA和SCA效应值分析.自交系4-5、122、15的单株粒重、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一般配合力高;114、15、20、4-5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利用价值大.组配的114×15、114×42特殊配合力高,株高、穗位高适宜,是大穗大粒型强优势组合.结果表明地方种质同温带种质、热带种质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是改良热带种质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6.
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 3个自交系及其导入热带种质的 3个改良系为被测系 ,以 5个外引系为测验种 ,按NCⅡ设计配制 30个组合 ,分析 10种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自交系“4S”在百粒重和单株产量上的一般配合力较高 ,用其作母本配制的组合具有较好的稳产性 ,“75”和“2 49”在矮化育种上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导入热带种质的改良系与对应自交系相比 ,株高、穗位高的一般配合力显著增加 ,穗粗和轴粗的一般配合力亦有增加的趋势 ,其余性状则随自交系遗传背景不同而异 ;多数性状同时受父母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的作用 ,因此高产组合的选配必须同时兼顾两种配合力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玉米育种组选育的10个优良稳定自交系和7个外引骨干。为供试材料(自选系为母本,骨干系为父本),按NCII设计组配70个杂交组合,对7个穗部性状和小区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的GCAT和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在供试的10个自选系中,N575、N194、N503、N324是表现比较理想的自交系,N575×丹340、N503×吉853,N324×丹340是产量较高、性状比较理想的组合。相关分析表明:单穗粒重与穗长、行数、穗粗、百粒重有较大的正相关,与行粒数、秃尖长有较小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黄早四及其改良系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黄早四及其13个新选改良系的穗部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比较,筛选具有高配合力的自交系及优势高产组合。结果表明,727等4个自交系在产量、穗长及百粒重性状上相对黄早四有所改良,组合:771×5005、801×125、801×134的产量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9.
对玉米5个自选新系与11个生产上常用的骨干自交系采用NCⅡ(11×5)配成55个杂交组合.对各组合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同时对6个主要性状的GCA与单株粒重的GCA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襄7298、襄2178、襄706、襄329、Lx9801、PH6WC、郑58、Y8G单株粒重的GCA较高.是值得重点利用和改良的自交系材料.襄2178×襄7298、襄706×襄7298、PH6WC×襄7298、Y8G×襄7298、襄329×襄7298、9041×襄7298、襄4887×Lx9801、Lim50×襄7298、襄706×昌7-2、襄706×浚926为强优势组合.单株粒重GCA的增加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基础.选育出单株粒重GCA较高的优良新系组配出高产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穗长、行粒数、千粒重GCA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高单株粒重的GCA.  相似文献   

20.
甜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出强杂种优势且高商品价值的甜玉米杂交种,选用13个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的42个杂交组合进行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5号和6号是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的自交系;筛选出3个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4×A2,5×A7,6×A6);秃尖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性状不宜早代选择,穗长和行粒数可以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