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揭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种群结构,在收集已有文献资料和补点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天然分布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分布大型真菌共计486种,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55科,119属;2)优势科有红菇科、口蘑科等14科(占总科数的25.45%)364种(占总种数的75.78%);3)优势属有红菇属、丝膜菌属等27属(占总属数的22.69%)330种(占总种数的67.90%);4)大型真菌区系由多种地理分布类群组成,世界广布类群占71.43%,北温带类群占18.94%,泛热带地理分布中能够向北延伸分布的类群占7.56%,其余类群占比均不足2%。表明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分布为北温带区系性质,具备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度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2.
赣西北地区森林大型真菌区系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赣西北地区森林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和区系分析,共确认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大型真菌216种,分属于42科82属。其中种类最多的科是多孔菌科,有33种;其次为红菇科30种,口蘑科和牛肝菌科各有20种,鹅膏菌科11种。该5个科占赣西北森林大型真菌总科数的11.91%,种数占总种数的52.78%。种数(包括种下单位)较多的属有红菇属(18种)、小皮伞属(12种)、乳菇属(12种)、牛肝菌属(10种)、鹅膏属(9种)、丝盖伞属(8种)、栓菌属(7种)和小菇属(5种)。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世界分布成分、泛热带成分、热带亚洲—热带美洲成分、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北温带成分、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成分和东亚—北美洲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赣西北森林大型真菌的属以广布成分为主,其次为热带成分与北温带成分。  相似文献   

3.
刘力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76-77,90
在野外调查及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宜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大型真菌175种,隶属于35科87属。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从科的地理分布型上看,该保护区热带亚热带分布科有2科,占总科数的5.71%,东亚—北美分布科有1科,占总科数的2.86%,北温带分布科有3科,占总科数的8.57%,其余均为世界分布,不存在特有科的分布。从属的分布型来看,属的分布区主要是以世界广布成分(70.01%)为主,其次是泛热带成分(13.79%)和北温带成分(9.20%)。该地区的大型真菌种类不仅具备热带—亚热带区系特征,还具有一定比例的北温带成分。  相似文献   

4.
对安徽省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真菌107种,分属于25科56属,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20种,占18.69%)、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14种,占13.08%)、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11种,占10.28%)、红菇科Russulaceae(10种,占9.35%),以上4科仅占琅琊山大型真菌总科数的16%,而种数占全部种数的51.4%;优势属有鹅膏属Amanita(8种,占7.48%)、栓菌属Trametes(7种,占6.54%)、乳菇属Lactarius(5种,占4.67%)、小皮伞属Marasmius(5种,占4.67%)、红菇属Russula(5种,占4.67%),共包括30种,占全部种数的28.04%.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世界性分布成分(66.07%)、泛热带分布成分(19.64%)、北温带分布成分(10.71%)、东亚分布成分(1.79%).琅琊山大型真菌主要是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其次是泛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这种分布状况可能与该地区的气候、地理和植被等自然条件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种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性分布种(70.09%)、温带分布种(14.95%)、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4.02%)及中国-日本共有种(0.93%)等4个分布类型,表现出一定的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保护区有大型真菌51科109属183种,其中子囊菌8科11属16种、担子菌43科98属167种;优势科属明显,含10种以上的科为鹅膏菌科、伞菌科、多孔菌科、牛肝菌科等11科,含4种以上的属为鹅膏菌属等6属;从属的组成上来看,缙云山大型真菌的区系地理成分主要是以世界分布属为主(77.06%),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属(14.68%)和北温带分布属(8.26%),符合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地区的特点,并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6.
丰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丰林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89科299属597种(含种下单位),其中:种子植物76科275属560种,分别占黑龙江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73.79%、45.30%和34.15%,占小兴安岭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77.55%、67.07%和55.94%;本区有珍稀濒危植物8种,分别占黑龙江省和小兴安岭珍稀濒危植物种数的57.14%和80.00%,是黑龙江省和小兴安岭珍稀濒危植物集中分布区之一,为小兴安岭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区域。在种子植物中,仅分布有1属的科有41科,其中只有1种的科为24科,仅含1种的属多达164属。科的分布区类型有6个,主要为世界广布(48.68%)、北温带分布(25.00%)和泛热带分布(21.05%);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1个,温带性质的属占优势,有209属,占76.00%;种的分布区类型有16个,除世界分布和中国特有种外,温带性质的种415种,占该区总种数的74.11%,亚寒带 寒带性质的种92种,占该区总种数的16.43%,热带性质的种34种,占该区总种数的6.07%。区系基本特征为: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地理成分较复杂,具有“科多、属多、种少”的特点,反映出区系的相对古老性和保守性;有较多的寡种属和单种属,反映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北温带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并混有亚热带、热带及亚寒带、寒带植物区系成分,形成南、北混合型。本文对丰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分析,可为该区种子植物的保护和利用及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文献统计、数据分析及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和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初步确定该地区大型真菌的区系特征,将为本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经研究发现内蒙古地区共有大型真菌59科,207属,1 133种,分属于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其中,10种以上(含10种)的科有24科,共926种,占总数的81.73%;5种以上(含5种)的属有57属,共880种,占总数的77.67%。同时,就内蒙古地区的1 133种大型真菌进行区系地理成分分析后将其划分为15个分布型,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大型真菌种类组成丰富,优势科、属作用明显,区系特征表现为明显的温带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8.
据野外调查,镜泊湖区有野生木本植物29科59属145种。该区木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比较复杂,温带成分优势明显。温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65.00%,温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91.07%,尤以北温带分布最多;温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90.34%,其中中国—日本分布、东北分布、东北—华北分布三者占总种数的68.97%,是该区温带地理成分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与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与区系组成成分,采用随机样线法、标准样地法对该保护区内不同生境和植被类型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以形态特征为主,分子生物学为辅对所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抚河源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152种,隶属44科89属;2)多孔菌科(27种,17.76%)、蘑菇科(11种,7.24%)、牛肝菌科(10种,6.58%)、红菇科(10种,6.58%)为该区优势科;红菇属(8种,5.23%)、小皮伞属(8种,5.23%)、鹅膏属(5种,3.27%)、丝齿菌属(5种,3.27%)、多孔菌属(5种,3.27%)为该区优势属;3)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类型大型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针阔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最高,灌木丛最低,而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4)该保护区属的区系地理成分有8个分布型,以世界分布成分(68.54%)为主,其余依次为泛热带成分(15.73%)、北温带成分(10.11%)、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分布成分(1.12%)、东亚—北美分布成分(1.12%)、亚洲—欧洲分布成分(1.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成分(1.12%)和中国特有成分(1.12%)。该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表现为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重庆巫溪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有大型真菌36科62属83种,其中:木生真菌45种、寄生真菌1种、土生真菌37种;优势科明显,以多孔菌科、伞菌科、小皮伞科和脆柄菇科为主;从属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分布属(67.64%)、泛热带分布属(16.13%)和北温带分布属(16.13%),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从资源价值来看,保护区有食用菌34种,药用菌28种,毒菌5种,木腐菌45种.  相似文献   

11.
对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保护区有大型真菌53科111属 181种,其中木生真菌97种、寄生真菌3种、土生真菌81种;含5种以上的科为多孔菌科、伞菌科、红菇科、小皮 伞科、口蘑科、牛肝菌科、球盖菇科、刺革菌科、鹅膏菌科、小伞科;含4种以上的属为红菇属、鬼伞属、皮伞属、 多孔菌属、鹅膏菌属、马勃属、小菇属、灵芝属;从属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分布属(73.87%)、泛热带分布属 (13.51%)和北温带分布属(12.62%),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在区系亲缘关系上与湖北和陕 西较为接近,而与川西地区的区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2.
广西地区木腐菌物种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至2007年,对广西主要林区的多孔菌进行了初步调查采样,鉴定出广西地区的多孔菌15科,58属,136种,其中新记录种84种,占该地区所报道种的61.8%;种类组成分析显示,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45.6%),优势属为多孔菌属Polyporus(8%);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属(25.9%)为主(除世界广布种),种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分布成分(38.2%)为主。在区系分析中广西与海南的关系较为接近,表明两者在区系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黑龙江省丰林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种类及分布情况,于2009至2010年对该区以红松为主要树种的林分进行了野外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红松林内共有262种大型真菌,隶属3亚门6纲19目57科104属;其中优势科11个,含32属141种,优势属12个,共含84种。从区系分布看,世界广布种有47个,北温带分布种36个,中国-日本共有种13个,以及欧亚大陆分布种11个,其它可能为本地种。  相似文献   

14.
整理并鉴定了采自重庆四面山自然保护区的斑野螟亚科昆虫共32属44种,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种4种,重庆 新记录种17种,说明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斑野螟种类多样性具有较高的水平.区系研究结果表明:从世界动物地理 区划看,四面山斑野螟共有6种分布类型,其中以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种为主,共29种,占总种数的65.90%;世 界广布种3种,占总种数的6.32%;东洋界特有种2种,占总种数的4.55%.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看,共有15种 分布类型,其中华中区 华南区 华北区 西南区10种,占总种数的22.73%;华中区 华南区 华北区7种,占 总种数的15.91%;华中区 华南区5种,占总种数的11.36%;全国广布种4种,占总种数的9.09%;其余各分布 类型所占比例较小.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斑野螟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均为跨区分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区系特征,分析该地区植物区系的科属组成、地理成分和植物生活型及生态型等特征,为干旱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荒漠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准噶尔盆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植物标本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准噶尔盆地南北缘地区荒漠植物进行了组成特征及区系的地理成分。结果 (1)准噶尔盆地南北缘地区植物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种子植物共679种,隶属于46科238属。(2)按科内含种数多少排序,优势科有菊科、藜科、豆科、十字花科、禾本科等。(3)植物生活型以草本为主,占总种数的87.63%。(4)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型为主,科、属分别占其总数的58.70%、84.45%。(5)南缘与北缘地区的植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科、属、种的相似值分别为75%、58.13%、39.58%。结论 准噶尔盆地南北缘地区的植物分布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2008~2010年每年7~9月,在天祝小三峡采用以路线调查为主、点线结合的方法实施标本采集,共获得蝶类标本2 000多个,经整理鉴定出蝶类77种,隶属于8科54属。其中粉蝶科9属22种,占总种数的28.5%,为优势类群;蛱蝶科17属17种,占总种数的22.1%,眼蝶科13属14种,占总种数的18.2%,为次优势类群;灰蝶科9属9种,占总种数的11.7%,绢蝶科1属8种,占总种数的10.4%,为常见类群;弄蝶科3属3种,占总种数的3.9%,凤蝶科1属2种,占总种数的2.6%,蚬蝶科1属2种,占总种数的2.6%,为罕见类群。从属种数量来看,单属种较多,即有45属在天祝小三峡仅分布1种,占总属数的83.3%。在77种蝶类中,古北界种有58种,占总种数的75.3%;东洋界与古北界兼有种13种,占总种数的16.9%;广布种6种,占总种数的7.8%;东洋界种无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区分布的蝶类区系成分以古北界的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更好地保护海菜花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其资源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地调查海菜花生存及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样地调查法,对与其存在生存空间和营养成分竞争的维管植物组成和区系成分等进行分析。【结果】海菜花分布区有维管植物76种,隶属于27科47属;根据植物生活型将其划分为沉水植物14属32种,挺水植物20属26种,漂浮植物13属18种。从区系组成分析,5种及5种以上的有4科33种,为海菜花分布区水生维管植物的优势类群,占总种数的43.42%。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地理成分划分为3个分布型和1个变型,世界分布22科,热带分布3科,温带分布2科;属的地理成分划分为9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世界分布20属,热带分布12属,温带分布14属;种的地理成分划分为11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世界分布26种,热带分布19种,温带分布24种;中国特有分布5种。【结论】属和种的地理成分反映了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世界广布、泛热带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对海菜花群落维管束植物区系性质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喀拉库勒湖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开展了相关野外调查工作,并对石河子大学植物标本馆收存的相关标本进行了鉴定,查阅了部分数字植物标本馆的相关标本,在形态分类学研究基础上,对喀拉库勒湖地区野生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地区共有种子植物25科、66属、100种2变种,均为被子植物,无裸子植物分布。在科的组成中,单属科比例最高,占总科数的56%;属的组成中,中等属科构成属结构的主体,占总属数的51.52%;在种水平上以寡种科为主体,共13科、59种,分别占总科数、总种数的52%、59%。在生活型方面,以多年生地面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75%。从该地区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该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有7个分布类型和7个变型,温带性质明显,约占74.24%,以北温带性质为主。  相似文献   

19.
秦岭火地塘伞菌区系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秦岭火地塘伞菌进行了调查,鉴定出192种,隶属于55属、17科。并对其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表明,含10种以上的科为口蘑科、丝膜菌科、鬼伞科、红菇科、蘑菇科、球盖菇科;含10种以上的属为杯伞属、小皮伞属、丝膜菌属。从种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8个分布型:世界广布成分(17.4%)、北温带成分(64.8%)、东亚—北美成分(3.5%)、旧世界温带成分(3.1%)、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6%)、中国—日本成分(2.6%)、泛热带成分(3.1%)、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1.6%),表现出典型的温带区系特征,与内蒙古大青山比较相似。同时表明该地区与北美、日本、非洲在伞菌区系上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王家沟流域共有林草植物241种,隶属于147属45科,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裸子植物2科6属7种,被子植物42科140属232种(双子叶植物39科107属182种,单子叶植物3科33属50种);以草本在流域植物生活型中占优势;小科属和单种属科较多,大科属较少;林草植物科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占总科数的51.11%);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占总属数的51.02),其中北温带分布型优势明显;反映出该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