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云冷杉过伐林的恢复和保护,本文选取落叶松云冷杉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2个林分,应用传统林分直径因子结合空间多样性指数和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对长白山落叶松云冷杉林和天然云冷杉林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径阶分布近似为反“J”型曲线,落叶松云冷杉林的径阶分布为多峰的反“J”型曲线,呈现出同代林的特征;2个林分的空间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546 0和4.149 4。2)2个林分空间结构的二元分布特征差异不显著,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胸径和树高处于中庸且呈随机分布的林木所占比例为14%和13%,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1%和1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强、极强度混交且胸径和树高占据中庸势态的林木分别占总林木的12%和10%,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3%和14%。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不同优劣程度和混交等级的林木株数比例相差较大;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分中,相同混交状况的林木在不同优劣等级的株数比例相差不大,林分胸径和树高差异不明显。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落叶松云冷杉林需要采取抚育措施以提高其空间结构多样性。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落叶松云冷杉林抚育设计,调整其林分结构,实现林分的空间结构化经营。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不同林型空间格局及树种多样性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空间分布如何影响群落多样性格局目前还不清楚。以长白山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3 个 5.2 hm2 样地为基础,采用Ripley爷s K 函数分析了树种的空间分布,在种群水平上检验了不同树种对局域多样性格 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样地中绝大多数树种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针 阔混交林样地中簇毛槭、色木槭和蒙古栎在大尺度( 30 m)上呈现随机或均匀分布;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样地 中树种空间分布受研究尺度影响较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树种空间格局基本一致。2)在物种组织水平上,同一树 种对不同林分的多样性格局影响存在差异。但在群落组织水平,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却具有一致 的多样性格局组建规律。多样性促进种比例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减少,中性种比例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 大。中小尺度上多样性促进种在群落构建中起主导作用,而在大尺度上中性种决定了群落多样性格局。3)绝大多 数树种的空间分布与其多样性维持作用之间没有明显关联性。少数针叶树种臭松、红松和鱼鳞松在空间聚集分布 的尺度范围越大时,其对局域群落多样性呈非促进效应的尺度范围相对也越大。建议未来从物种聚集效应角度出 发进一步探讨群落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物炭对烟草土壤化学性质及真菌群落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烟草连作土壤状况,为土壤改良及消减烟草连作障碍提供新思路。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分别施用5、15、25 t/hm2生物炭,并以不添加生物炭处理为对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生物炭的不同施用量对烟草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全钾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加生物炭后显著增加了土壤交换性钙的含量。同时,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真菌群落多样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施用5 t/hm2生物炭处理的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OTU Richness和Shannon指数受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最大,交换性钙含量与真菌群落结构密切相关。此外,在不同生物炭的施用量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功能及组装过程差异显著。低施用量生物炭增强了土壤真菌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群落的稳定性。低施用量的生物炭处理真菌网络结构比高施用量的生物炭处理真菌网络结构更稳定。施用适宜量(5 t/hm2)的生物炭在促进烟草连作土壤真菌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施加生...  相似文献   

4.
辽东山区两种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探讨辽东山区两种典型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特征,揭示真菌群落结构与树种、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辽东山区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松(LGe)、红松(PKe)人工林和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落叶松(LGd)、红松(PKd)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nim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OTU分析法比较不同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分析优势菌群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1)与红松人工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有助于提高土壤全碳、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2)该区落叶松和红松人工林土壤共检测到9个土壤真菌门,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隐真菌门。(3)LGe和PKe,LGd和PKd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存在差异,但都不显著。(4)Venn和Heatmap表明落叶松和红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相对丰度存在差异,LGe和PKe间的差异较LGd和PKd间的差异小。(5)RDA分析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全碳、速效氮、土壤碳氮比是该区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结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树种间存在一定差异,LGe和PKe土壤有机质和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较小,表现趋同性,LGd和PKd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α-多样性的尺度效应与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具有环境梯度或小尺度生境异质性的群落,α多样性在不同尺度及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测定结果将存在差异。基于甘肃省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条长420m、宽10m样带的群落调查数据,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α多样性测度随空间尺度变化的效应,以及α多样性测度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取样尺度逐步扩大,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指数值先急剧增长后趋于平稳,表现出一定范围内尺度对样带a多样性测度具有强烈影响。综合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指数尺度变化曲线的估计,云冷杉林样带α多样性研究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为60m,而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为90m,即云冷杉林样带上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明显小于针阔叶混交林样带;2)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上α多样性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比云冷杉林样带更趋于多变,表明针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的空间异质性高于云冷杉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亚热带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变化特征及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为该地区人工林和次生林的营林管理及土壤养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亚热带典型人工林杉木和马尾松,以及次生林甜槠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功能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种林分的土壤优势真菌门类群为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优势真菌科为红菇科与蜡伞科。土壤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表现为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混交林>甜槠林;群落的β多样性在4种林分中存在显著差异。对于真菌功能群,杉木林与其他3种林分的土壤真菌的优势营养模式具有显著差异。杉木林以腐生营养型为主,其次为共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比例最低;而马尾松林、甜槠林和混交林主要以共生营养型为主,其次是腐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比例最低。在以共生营养型为主的林分中,马尾松林的真菌共生营养型相比阔叶林和混交林减少,而病理营养型增加。土壤pH、速效钾(AK)及铵态氮(NH+4)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差异明显,并...  相似文献   

7.
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4种林分分类型为例,分析了讨论了采代强度对不同林分蓄积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代强度因林分类型不同,伐后林分蓄积生长量也不相同。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采伐强度分别在60%、30%-50%、20%、40%时林分蓄积生长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具有环境梯度或小尺度生境异质性的群落,a 多样性在不同尺度及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测定结果将存在差异。基于甘肃省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条长 420 m、宽 10 m样带的群落调查数据,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 a 多样性测度随空间尺度变化的效应,以及 a 多样性测度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取样尺度逐步扩大,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指数值先急剧增长后趋于平稳,表现出一定范围内尺度对样带 a 多样性测度具有强烈影响。综合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指数尺度变化曲线的估计,云冷杉林样带 a 多样性研究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为 60 m,而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为 90 m,即云冷杉林样带上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明显小于针阔叶混交林样带;2)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上 a 多样性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比云冷杉林样带更趋于多变,表明针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的空间异质性高于云冷杉林。  相似文献   

9.
吴威泰 《乡村科技》2023,(3):108-111
为寻找可能导致青海云杉感染顶芽锈病的原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组1龄和2龄青海云杉针叶进行测序,分析其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6个样本共得到407个可以用于物种分类的运算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其中1龄针叶特有OTU数为16个,2龄针叶特有OTU数为20个,共有OTU数为93个。经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2龄针叶内生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略高于1龄针叶,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更有利于抵御病原菌侵染;两组样本的群落结构差异较为明显,其中1龄针叶组优势菌群为Kabatina和Aspergillus,2龄针叶组各菌群占比相差不大,没有明显优势菌群。经Bata多样性分析发现,两组样本间的不同重复分别聚在一起,相似性较高。初步推测,1龄针叶中Aspergillus真菌优势生长导致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失衡,对针叶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天然针阔混交林林分的物种多样性,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2块不同择伐强度的样地,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和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以及不同择伐强度对林分空间结构及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择伐23 a后,择伐对角尺度和胸径大小比数影响不显著,对混交度的影响显著(P<0.05),各样地林分混交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中度择伐、对照、弱度择伐、重度择伐;择伐对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影响不显著。(2)择伐23 a后,不同择伐强度样地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择伐33 a后,择伐对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对弱度择伐、中度择伐样地的影响大于重度择伐和对照样地。(3)择伐23 a后,胸径大小比数对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择伐33 a后,混交度对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因此,弱度或中度择伐更有利于稳定该地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同时择伐以调整林分间林木大小径阶树木比例及树种结构为主,将有利于提高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是长白山区代表性的森林群落。以这3种典型群落的各1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 ring统计,对各样地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群以随机分布为主,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到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所有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分布减少,而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增多,云杉、冷杉和红松两两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负相关的现象增多。在小尺度上,椴树呈显著聚集分布,其他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其他树种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是长白山区代表性的森林群落。以这3种典型群落的各1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0-ring统计,对各样地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群以随机分布为主,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到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所有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分布减少,而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增多,云杉、冷杉和红松两两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负相关的现象增多。在小尺度上,椴树呈显著聚集分布,其他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其他树种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选取黔中地区的贵阳市乌当区百宜乡(WD)、花溪区孟关(MG)和贵州省黔南龙里县龙架山森林公园(LL)3个地区的马尾松-杜鹃群落为研究对象,采集杜鹃根围土壤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物种多样性,并通过数量生态学原理分析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对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杜鹃的根围土壤中获得有效序列505 444条,隶属于9门23纲84目169科296属真菌(3 435 OTU),其中LL有真菌9门19纲53目90科127属(495 OTU)、 WD有8门21纲78目150科246属(1 076 OTU)、 MG有6门17纲55目99科129属(522 OTU).菌群α多样性分析显示, Chao1,ACE,Shannon指数均表现为WD大于MG和LL.菌群群落结构受生境植物多样性、土壤养分的综合作用,土壤有机质、 pH值以及速效磷、速效氮、全氮含量较大程度解释了真菌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演替过程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析长白山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从1989—2005年的空间结构信息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分已由随机分布过渡到轻度聚集分布;林分内各树木之间的直径差距逐渐缩小;该林分已经从中度混交过渡到强度混交。随着森林演替的进程,林分中杨树、白桦和蒙古栎等先锋树种逐渐退出所在群落,而当地云杉、冷杉和红松等顶级群落树种则演变为优势树种。文中利用空间格局方法研究森林演替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从而反映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演替过程动态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15.
蚯蚓粪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骏  黄河  汤薇  朱琳  王冬梅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0):228-233
将蚯蚓粪有机肥以0.0、4.5、9.0、13.5、18.0 g/kg施加到土壤中进行培养,并种植野菜红枸杞,待收获后采集根区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添加了不同量蚯蚓粪有机肥的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的OTU(运算的分类单位)数目随着蚯蚓粪有机肥的添加而增加,添加蚯蚓粪有机肥提高了真菌OTU数,但添加量和提高幅度没有明显趋势.同时,蚯蚓粪有机肥提高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提高幅度较高的处理分别为E20、E10.此外,从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蚯蚓粪有机肥的施加改变了土壤真菌和细菌的群落结构.从门水平看,细菌主要菌群的丰度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而真菌优势菌群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从属的水平来看,蚯蚓粪有机肥提高了土壤主要细菌菌群中芽孢杆菌(Bacillus)的相对丰度,真菌主要菌群轮枝菌(除了E10处理外)随着蚯蚓粪有机肥添加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添加蚯蚓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特有物种数目,并提高益生菌丰度,对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对山西吉县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刺槐、油松以及荒草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最大,细菌、真菌、放线菌的PLFA含量均大于油松人工林和荒草地;细菌PLFA含量在3种样地中的差异显著;2种人工林的真菌PLFA含量接近,而与荒草地差异显著,与荒草地相比,人工林的种植可明显提高土壤中真菌的比例;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油松人工林与荒草地2种菌群的PLFA含量接近,而与刺槐人工林差异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植被下土壤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各总PLFA与土壤养分因子之间密切相关;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刺槐人工林更为丰富,且各个菌群分布更为均匀,油松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菌群分布均匀度与刺槐人工林土壤较为接近,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程度较2种人工林明显偏低。因此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角度看,人工林的种植能够明显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质量;刺槐人工林是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恢复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防风生长发育及栽培方式对其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非根际土壤(CK)、1年生(F1)、2年生(F2)和覆膜栽培1年(FM)的防风根际土壤中细菌16SrRNA和真菌18S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研究发现各处理的微生物总数、菌群丰富度和复杂程度表现为1年生组>非根际土壤组,1年生组>2年生组、覆膜组。覆膜栽培后微生物α多样性以及小囊菌科和丛赤壳科真菌丰度整体下降,假球壳科真菌丰度急剧增加。各处理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虽存在差异,但其优势菌门相对稳定,细菌丰度最大的2个门始终是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真菌丰度最大的门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Venn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显示,F2处理中独有细菌的OTU数少于F1处理,独有真菌的OTU数则多于F1处理,F2和FM处理在菌落结构组成上较为相近。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全钾、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是驱动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子,但其与各优势菌群的相关性不显著。利用PICRUSt2进行菌群功能预测发现,2年生组较其余组菌群功能差异最大。综上可知,生长年限和覆膜均会影响防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生态...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云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线性隶属度函数、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针阔比云冷杉林分土壤养分(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质量分数差异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阔叶树比例的增加,林分土壤pH增大;林分针阔比与土壤养分存在显著关联,针叶树种增加有利于土壤N和P积累;针阔比为7∶3时,土壤养分综合质量分数最高。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修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千黄高速淳安段为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地表裸露区域和植被修复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1)植被修复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2)地表裸露区域土壤细菌OTU数目和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植被修复区域,两区域之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3)地表裸露区域土壤真菌OTU数目显著高于植被修复区域,但是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植被修复区域,两区域之间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性差异;(4)CC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表明:植被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云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线性隶属度函数、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针阔比云冷杉林分土壤养分(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质量分数差异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阔叶树比例的增加,林分土壤p H增大;林分针阔比与土壤养分存在显著关联,针叶树种增加有利于土壤N和P积累;针阔比为7∶3时,土壤养分综合质量分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