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水稻Ⅱ优1259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英 《中国种业》2008,(6):57-58
Ⅱ优1259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以不育系Ⅱ-3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1259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明恢1259是用明恢86∥K59/K1729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恢复系,具有配合力好、米质较优、抗性较强等特点。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闽审稻2004G03;2006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稻2006038。2006年7月1日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为CNA20030490.9。  相似文献   

2.
李锋 《种子世界》2016,(10):49-50
正龙稻2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以五优稻1号为母本,龙锦1号为父本,其杂交后代经系谱选育和生态选择而育成。2004年通过杂交组合得F_0代并收获杂交籽粒;2005年将杂交种子试验地单粒种植得到F_1代;2006~2009年进行单株种植系谱选育至F_5代;2010年对已经稳定的F_5代进行种植得到F_6代,同时对抗病、抗倒伏性、产量、米质等进行检测,其中的―个优良株系决选。2011~2012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早熟组的区域试验,2013~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早熟组的生产试验。2015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15018。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恢复系南恢536是南平市农科所利用强恢复系明恢86与优质恢复系多恢43杂交,育成的在产量、品质和落粒性等方面较明恢86有所改善的籼型恢复系,它具有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用南恢536配组的中晚稻杂优新组合Ⅱ优536于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华优86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用华农A与恢复系明恢86组配的三系杂交稻感温组合.200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广东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超高产、高抗病、优质、适应性较广的强优势新组合.  相似文献   

5.
恢复系明恢63、明恢86、航1号及其组合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恢复系明恢63、明恢86、航1号及其组合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光合效率表现各异.在抽穗期,汕优63的光合效率最大,为19.2μmol·m-2·s-1,明恢86的光合效率最小,为12.6μmol·m-2·s-1;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灌浆期,Ⅱ优航1号的光合效率最大,为14.3 μmol·m-2·s-1,航1号的光合效率最小,为12.1μmol·m-2·s-1,各品种间差异不如抽穗期显著;成熟期,各恢复系及其组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的测定时间点上也会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太阳光的强度对水稻的光合作用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各生育期的光合效率的比较,结果表明从抽穗期到成熟期,对于不同品种,其光合效率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都是由高到低.考种及测产结果表明,水稻的光合效率和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Ⅱ优航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航1号是福建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Ⅱ-32A与恢复系航 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型杂交稻新组合, 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被确定为全省重点示范品种,已成为各地作为替代Ⅱ优 86组合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7.
桂362是用优质籼稻农乐1号为母本,以优质籼型恢复系桂99为父本进行去雄杂交,经7年13代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良水稻恢复系。该恢复系属籼类型,恢复力和配合力强,株叶形态优良,穗大粒多,花粉量大,茎秆粗壮、抗倒性好,后期秆青粒黄。与联A、博A、龙特浦A、桂源A等野败型三系不育系配组,杂种产量优势明显,熟期适中,其中联优362于2011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11004号。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优质、配合力强的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的骨干恢复系应用于杂交油菜新品种的选育,2002年春从沪油16的常规双低品系的一个变异株通过多年多代的系统选育方法,于2004年选育成攻的优良恢复系HF16-1400R.该恢复系具有品质优、配合力强、杂交优势明显,丰产性突出等特点.用恢复系HF16-1400R组配的组合农华油101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通过全国长江下游和中游两个区域的审定,中农油9号于2008年通过长江下游审定,油研817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长江上游审定.  相似文献   

9.
特优航1号是由福建省农科院利用航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利用强恢复系航1号与龙特甫A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03年年初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2006年在福建莆田地区试种、示范,其产量、品质、抗性等各方面均优于汕优63、汕优016。  相似文献   

10.
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197A(以下简称3A)柱头用恢复系5号(以下简称恢5)外源 DNA 处理后,授以保持系3197B(以下简称3B)花粉。F_1代部分植株可部分结实。F_2代分离到完全可育并对3A 雄性不育类型表现恢复的3197A(以下简称 F_3A),现已稳定遗传到 F_6代。除育性的改变外。F_(3A)保持了不育系3A的基本特征特性。以上试验结果初步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鉴定选择相结合的方法, 将三黄占2号的抗稻瘟病主基因Pi-GD-1(t)、Pi-GD-2(t)和主效QTL GLP8-6(t) (分别简称G1、G2和G8)及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导入到明恢86、蜀恢527和浙恢7954等3个骨干中籼恢复系, 通过复交进行基因聚合, 获得5个带有抗稻瘟病兼抗白叶枯病的双基因或多基因聚合系明恢86-G1-G2-Xa23、蜀恢527-G2-Xa23、明浙-G2-G8-Xa23-1、明浙-G2-G8-Xa23-2和明浙-G1-G2-G8-Xa23。以上5个抗病基因聚合改良系对稻瘟病的抗谱与抗源品种相仿或更宽, 改良系和与不育系II-32A配制的测交种对白叶枯病菌的抗谱与供体亲本IRBB23一致, 测交种在不接种白叶枯病菌条件下的产量和结实率与原来的恢复系及相应杂交种相仿, 但在接种条件下带有Xa23基因的恢复系及测交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明显优于原来的恢复系及相应杂交种。研究表明, 抗稻瘟病基因和抗白叶枯基因Xa23在不同恢复系背景下的抗性表达完全, 对恢复系稻瘟病以及白叶枯病改良的效果明显。对分子标记复交改良恢复系的抗病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丰产性好、推广面积最大、应用时间最长的恢复系明恢63为母本,选用株型好、含部分粳稻血缘的恢复系宁恢7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定向培育,选择株型好的高代中间材料再与桂44复交,后代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穿梭培育,定向选择,育成强优势恢复系南恢009。该恢复系具有恢复谱广、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生育期适中、较抗稻瘟病等特点,所配制的特优009、II优009等组合在各级区试中表现综合性状好,增产显著,其中特优009已通过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Ⅱ优航1号亲本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创造的新恢复系航1号与不育系Ⅱ-32 A配组而成的三系籼型中晚稻新组合,于2004年1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4003).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5023).该组合2004年夏季制种,平均产量4.4 t/hm^2;2005年在福建省沙县基地制种12.3 hm^2,平均产量4.6 t/hm^2,高产田块达5.1 t/hm^2.  相似文献   

14.
用明恢63、古154、靖西中稻大粘等三个茎秆比较粗壮、高大的恢复系、农家品种进行杂交、复交,从其后代中选择茎秆粗壮、高大、穗长大的单株与珍珠高粱杂交,杂交后代经过24代的选择,选育出新型恢复系特恢。比较了特恢与明恢63、9311、253、838、桂99、207等恢复系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特恢具有高大韧,与不育系配组杂种优势强大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BC_2F_3产量选择导入系定位水稻耐盐QTL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以生产上大而秋推广的籼稻恢复系蜀恢527和明恢86为轮同亲本,以ZDZ057和特青为供体亲本,培育选择了蜀恢527/ZDZ057、明恢86/ZDZ057、蜀恢527/特青和明恢86/特青4个BC2F3产量选择导入系群体,分别选取65个、75个、73个和60个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用于以上4个群体的基因型分析.对4个BC2F3群体的幼苗耐盐等级和幼苗存活天数两个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采用性状-标记间的单向方差分析对上述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在群体蜀恢527/ZDZ057、明恢86/ZDZ057、蜀恢527/特青和明恢86/特青中分别检测到了11、15、11和6个控制幼苗耐盐等级和幼苗存活天数的QTL,其中群体明恢86/ZDZ057检测到的15个QTL中有3个QTL具有多效性.其中有2个QTL能存蜀恢527/ZDZ057和明恢86/ZDZ057群体分别检测到,1个QTL可以在蜀恢527/ZDZ057和蜀恢527/特青群体分别检测剑,1个QTL在明恢86/ZDZ057和明恢86/特青群体中分别检测到.QSst2c、QSst10b、QSst12、QSds1b、QSst4b、QSst2d、QSst2e、QSds10、QSst1b、QSst10c、QSst10d和QSds4b能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20.36%、24.06%、22.50%、28.45%、21.39%、23.31%、34.92%、42.18%、20.29%、20.50%、21.3l%和26.27%,位点QSst2c、QSds1b、QSst9a和QSst2e与前人定位在同一区域.QSst12表现为负向超显性,QSst4b和QSds10表现为正向超显性,QSst10b和QSst2d分别表现为负向和正向部分显性.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高产耐盐育种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合丰33号原编号合辐8351-923,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1980年以早熟丰产的合丰26号为母本,晚熟抗病毒病铁丰1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并连续选到F_4,1983年将F_4材料经中子辐射处理,连续多代选择育成。1992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89~1990年12点区域试验,合丰3号平均亩产155.66kg,比对照品种合丰25号增产8.8%;1991年5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育适宜在山西省食用向日葵生产区种植的抗旱耐盐碱、广适性强、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恢复系以及杂交种,本试验以国内的优良品种资源与自选育的不育系为材料,通过套袋自交成功选育出恢复系‘汾恢1号’、‘汾恢2号’、‘汾恢3号’,对3个恢复系进行农艺性状调查、抗旱耐盐碱鉴定和早代恢复力和配合力选择,结果表明恢复系‘汾恢1号’、‘汾恢2号’、‘汾恢3号’配合力高、花粉量大、恢复率100%、抗旱、耐盐碱、高抗黄萎病、耐菌核病,其中‘汾恢1号’表现突出,3个恢复系于2012年11月29日通过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验收。利用‘汾恢1号’培育的杂交组合FK-0918,2014年参加山西省区试平均产量达3726.56 kg/hm2,比对照YS809增产29.9%,排第四位。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抗旱性、耐盐碱、产量高,商品性好,生育期108天,适宜在山西省晋中及晋西北食用向日葵生产区种植,应用推广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8.
李开斌 《作物杂志》1999,15(6):18-19
楚粳22是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育成的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1999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利用丰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的高原粳稻品种楚粳7号作母本,以抗稻瘟病能力强、米质优良的品系辽宁85-54为父本,于1990年在温室早季配制杂交组合,晚季种植其F1代。为了加速育种进程,提高选择效率,1991年用F1代种子2000粒左右,在温室采用秧田式直播种植F2、F3代杂种。1992年在田间种植F4代杂种1035株,根据育种目标采用系谱法选择,当年分离入选优良单株3株。1993年在选种圃种植F5代,其中003号株系表现优异,均表现出丰产性好,株叶形理想,抗稻瘟病,米质外观较好等优良  相似文献   

19.
“中油821”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以苏早为母本,以{(白油1号/云油7号)F_3×[(甘油3号/甘油1号)F_2×71-5]F_1}F_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定向选择育成的油菜新品种。1987年经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抗病抗倒、耐  相似文献   

20.
汕优136系我所选育的籼型杂交稻。1998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1987年从籼粳杂交组合布优63(六南早A/明恢63)F3代选择一同质恢复系用作母本,与广亲和材料02428杂交,从其后代连续选择正常可育、熟相好的单株,从F4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