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探究砷(As)胁迫下SNPs对油菜幼苗生长、砷(As)积累及土壤As形态的影响,以油菜为材料,通过培养基中添加SNPs和As,研究了As胁迫下SNPs对油菜幼苗生长和As积累的影响,并通过As污染土壤中添加SNPs研究了SNPs对As污染土壤中As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As胁迫显著抑制了油菜的生长,而SNPs添加不仅不同程度地缓解了As(Ⅴ)和As(Ⅲ)对油菜的毒害效应,还增加了根系和地上部As积累,100~300 mg/L SNPs处理下油菜株高、根长、干质量、地上部和根系As含量分别较单一As(Ⅴ)处理增加30.0%~42.9%、20.0%~28.9%、1.0%~9.3%、55.4%~173.0%、7.6%~31.0%,较单一As(Ⅲ)处理增加22.3%~40.0%、14.0%~31.5%、13.3%~29.8%、21.8%~30.0%、4.4%~14.0%。同时,油菜中As的转运系数(TF)和耐受指数(TI)也显著提高。另外,SNPs暴露1个月内As污染土壤中有效态As含量较原始As污染土壤有明显提高,15 d时提高18.1%,SNPs的添加增加了As污染土壤中松散结合态砷...  相似文献   

2.
油菜素内酯对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采用水培方法,探讨外施油菜素内酯对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叶片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叶片光合速率下降、MDA含量上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降低,外施油菜素内酯可提高NaCl胁迫下棉花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强叶片光合能力;NaCl胁迫下棉花根系活力降低、MDA含量上升、SOD和CAT活性升高,外施油菜素内酯对根系活力、MDA含量、内源保护酶活性则影响较小.表明,油菜素内酯通过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减轻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叶片光合性能,从而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棉花叶片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外源钙离子对铅胁迫下小麦膜脂过氧化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外源添加钙离子对铅污染区域小麦膜脂过氧化和根系活力的影响机理,利用1/2 Hoagland营养液培养新麦26,研究外源添加不同浓度钙离子对铅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及根系活力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钙的添加较有效地缓解铅胁迫对小麦的毒害,与Pb处理相比,外源钙离子处理叶绿素含量明显升高,Ca3处理升高最多,达到77.3%;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显著降低,Ca3处理分别下降29.9%、24.5%;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存在差异,Ca3处理SOD、CAT活性分别升高48.5%、85.6%,而POD活性降低26.9%;Ca3处理显著恢复了小麦根系活力,恢复率为56.2%。因此,试验表明以氧化钙调节pH环境并混合氯化钙的方法能一定程度缓解铅对小麦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铅·镉单一及复合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启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36-2037,2048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重金属铅、镉单一及复合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浓度升高,玉米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均明显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均升高,细胞膜透性均明显增大,根系活力受到抑制;Pb、Cd复合胁迫对玉米幼苗的毒害作用高于单一胁迫;Cd胁迫的毒害作用强于Pb胁迫。  相似文献   

5.
外源钙对镉胁迫下芥菜型油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5、10mmol·L-1Ca2+搠寸不同水平镉处理下的油菜幼苗生物量、根长、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利用HPLC分析外源钙对油菜幼苗镉胁迫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镉处理浓度为150、300、450μmol·L-1时,5和10mmol·L-1Ca2+均能有效增加植株的生物量和根长,5 mmol·L-1Ca2+能显著减少油菜幼苗中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活性及GSH的含量.镉胁迫浓度为600 μmol·L-1时,施钙后油菜幼苗出现生物量低、MDA含量高、抗氧化酶活性和GSH含量均下降,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镉处理浓度≤450 μmol·L-1时,5 mmol·L-1Ca2+能明显缓解芥菜型油菜生长和生理所受胁迫,外源钙可作为减轻镉胁迫对油菜毒害的保护剂.  相似文献   

6.
外源抗坏血酸对酸雨胁迫油菜幼苗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抗坏血酸(AsA)对酸雨胁迫油菜毒害效应的缓解效果,以苏油1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土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AsA处理对pH2.5酸雨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H2.5酸雨显著抑制了油菜幼苗的生长,喷施外源AsA后,一定浓度范围的AsA可明显缓解油菜的酸雨胁迫,生物量、叶片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显著高于酸雨胁迫的油菜,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酸雨处理油菜.但随着AsA喷施浓度的增加,缓解效应下降,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等下降,而MDA和电导率上升.可见适宜浓度的外源AsA对酸雨胁迫下的油菜幼苗具有一定的缓解效应,但浓度过高则产生促氧化作用,在试验中以4.0 mmol·L-1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Pb胁迫下外源一氧化氮(NO)对玉米幼苗伤害的缓解作用,利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铅(Pb)处理下玉米(Zea mays)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 mmol·L-1 Pb处理明显抑制了玉米幼苗的生长,减缓了玉米幼苗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叶绿素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增大;添加0.1 mmol·L-1的SNP明显缓解了Pb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Pb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了幼苗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促进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降低了MDA含 量、细胞质膜的透性。外源NO对Pb胁迫下玉米生长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增强玉米幼苗对Pb毒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ucorrhiz fungi,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L.)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处理(昼/夜,15/10℃),研究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对黄瓜幼苗生长、电解质渗透率、根系活力和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与低温胁迫的未接菌对照相比,接种AMF可以使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的株高增长量、茎粗增长量、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的增长量、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的增长量均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0.24%,根系活力提高178.32%,POD、SOD、CAT活性分别提高57.63%、6.72%和35%,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分别降低11.05%和16.08%.[结论]接种AMF可通过促进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大量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来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从而增强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硒对大麦镉毒害的影响,通过大麦幼苗水培试验,研究了3 μmol/L硒对50 μmol/L镉胁迫下大麦幼苗根长、株高、生物量积累、SPAD值、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硒处理对大麦幼苗镉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表现为大麦根长、株高、生物量积累和SPAD值恢复到对照水平,大麦根系和地上部镉含量降低,并使镉相关微量元素含量升高;外源硒恢复了镉对大麦光合系统的损伤,降低了镉引起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积累,缓解了镉对大麦幼苗的毒害,增强大麦对镉的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铅(Pb)胁迫娃娃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探索Pb毒害娃娃菜的缓解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Pb胁迫[500.0 mg/L Pb(NO3)2]娃娃菜种子及其幼苗施加不同浓度(50.0、100.0、200.0、500.0和1000.0μmol/L)的SNP溶液,观察各处理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状况,测定分析幼苗的相对电导率(REC)和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结果]在Pb胁迫下,娃娃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降低,幼苗鲜、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减少,抗氧化酶活性升高,REC提高,MDA含量增加.适宜浓度的SNP处理能提高Pb胁迫娃娃菜种子的萌发效果;100.0μmol/L SNP可显著提高幼苗的CAT活性(P<0.05,下同),明显提高SOD活性,显著减缓叶片REC升高;200.0μmol/L SNP处理可显著增加Pb胁迫娃娃菜幼苗的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含量,使根和芽的鲜、干重显著增加,显著减缓MDA含量增加;50.0μmol/L SNP处理能显著增强幼苗的SOD活性和促进Pro合成.[结论]低浓度(50.0~200.0μmol/L)外源SNP能通过增强娃娃菜的抗氧化酶活性和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生成以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使娃娃菜的生理代谢趋于稳定,从而提高娃娃菜的耐Pb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1.
间作对莎草与蚕豆体内铅镉锌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盆栽实验,研究了莎草(Cyperus glomeratus L.)和蚕豆(Vicia faba L.)间作条件下两种植物体内Pb、Cd、Zn化学形态分布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间作体系影响莎草与蚕豆对重金属Cd、Pb、Zn吸收累积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使莎草地上部生物量减少了54.55%,根部生物量减少了41.67%,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减少了33.33%与36.39%;间作后蚕豆地上部的生物量提高了11.71%。蚕豆根际土壤有效态Pb、Cd和Zn含量显著降低。Pb在两种植物体内的化学形态以氯化钠提取态(FNa Cl)为主,间作使莎草地上部乙醇提取态(FE)Pb含量显著增加了23.43%,根部各化学形态Pb含量增加6.92%~17.80%;间作后蚕豆地上部活性较强的FE-Pb和FW-Pb含量显著降低了16.00%和42.60%,根部各化学形态Pb含量降低了1.32%~44.76%。Cd在两种植物体内的化学形态以FNa Cl和FHCl为主,间作使莎草地上部残渣态(FR)含量显著增加了43.45%,根部FHCl和FR含量显著增加了6.26%和30.01%;间作后蚕豆地上部FHCl-Cd含量显著降低了26.37%,根部各化学形态Cd含量降低了6.09%~68.33%;在两种植物体内的化学形态以FHAc、FW和FNa Cl占优,间作使莎草地上部FE-Zn含量显著增加了12.5%,根部各化学形态Zn含量增加5.32%~23.54%;间作后蚕豆地上部和根部各化学形态Zn含量均降低。蚕豆地上部和根部Pb、Cd、Zn均与土壤有效态Pb、Cd、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间作降低蚕豆Pb、Cd、Zn的含量与体系植物根际土壤有效态Pb、Cd、Zn含量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植物在重金属胁迫下的防御机制,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云南省会泽县铅锌矿区三个采样区野生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var.parviflora Franch)体内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ate-glutathione,AsA-GSH)循环对土壤Cd、Pb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驰宏区、小马坪、三多多三个采样点的土壤Cd、Pb含量存在差异,驰宏区采样点土壤的Cd、Pb含量显著高于小马坪和三多多采样点,同时驰宏区小花南芥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株高均较高。驰宏区采样点野生小花南芥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H2O2)、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显著高于小马坪。小花南芥根和叶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随土壤Cd、Pb含量的升高而显著提高;驰宏区野生小花南芥根部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显著低于小马坪。综上所述,在土壤Cd、Pb污染条件下,野生小花南芥通过体内AsA-GSH循环保持较强的抗氧化物质再生能力,增强对Cd、Pb的耐性。  相似文献   

13.
选取台湾黄圣女番茄为供试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缺Ca/Fe及盐分胁迫三种处理对Pb在番茄中富集的影响,并测定不同处理下根部CNGC1(环核苷酸门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和HMA3(P1B-ATPase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而探究CNGC1和HMA3基因的表达对番茄吸收累积Pb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缺钙处理显著增强了根对Pb的吸收能力并抑制了Pb往地上部转运过程,缺Fe处理对根吸收能力无显著影响而增加了往地上部转运量,盐分处理同时增强了根部吸收及往地上部转运能力;不同处理下番茄根部单位质量Pb净吸收量与CNGC1离子通道的活性水平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番茄根部CNGC1离子通道在不同处理下Pb的吸收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番茄Pb转运系数与HMA3的表达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番茄HMA3的高表达抑制了番茄对Pb的地上转运能力。因此,缺Ca/Fe及盐分胁迫处理对Pb在番茄中富集有不同影响,CNGC1离子通道和HMA3的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Pb在番茄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沉香幼苗耐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种不同地区的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etunicatu,CE1、CE2)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mosseae,FM1、FM2)于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幼苗,采用模拟土壤干旱胁迫,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土沉香的耐旱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的加剧,未接菌组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接菌组叶绿素含量高于未接菌组;在干旱胁迫下,接菌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中度干旱胁迫以上,接菌FM1和FM2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组。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大,接菌组幼苗SOD酶和POD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接菌组SOD酶和POD酶活性高于CK组。土壤干旱使植物体内MDA含量上升;在中度干旱时接菌组MDA含量高于CK组;当土壤水分达到重度干旱胁迫时,接种FM2、CE1和CE2处理组MDA含量显著高于CK组。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土沉香菌根化苗能提高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植物耐旱性。模糊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干旱还是重度干旱,接种菌根真菌幼苗的耐旱能力强于未接菌组,接种摩西斗管囊霉菌种强于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菌种,其耐旱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菌株FM1FM2CE2CE1。  相似文献   

15.
香根草对污染土壤水溶态重金属组分胁迫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香根草对污染土壤中水溶态重金属组分在时间尺度上的胁迫响应,以Pb和Cu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和水培试验,模拟重金属水溶态组分对香根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情况及重金属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和Cu水溶态组分显著降低香根草幼苗的根长、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其中,根长受抑制作用最显著,在第60 d,处理组根长比对照组低43.6%;香根草幼苗的重金属耐性指数(MTI)总体上随生长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第60 d的MTI为70.2%;香根草幼苗可显著富集Pb和Cu,且主要累积在根部,其转运系数(TF)低至0.02和0.10,根部最大积累量分别达到763 mg·kg~(-1)和235 mg·kg~(-1),表明香根草属于根部积累性植物。由此可见,香根草幼苗对水溶态重金属组分的耐受能力随其生长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利用香根草进行重金属的植物固定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重金属及酸胁迫下枫香种子和幼苗的生理响应,设置不同浓度的Pb、Cd及酸胁迫试验,测定不同胁迫处理下枫香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抗氧化酶等指标。结果表明:Pb、Cd对枫香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幼苗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随Pb胁迫浓度的增加,枫香种子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下降,第10 d过氧化物酶(POD)、及第4、7 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多项式变化,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Cd胁迫显著提高枫香种子的SOD和CAT活性,发芽初期(4 d)POD活性受到抑制,但随胁迫时间延长POD活性显著升高;pH4.5、pH5.5对枫香种子的发芽指数、幼苗生长均有促进的作用;随pH值减小,胁迫第7 d的POD活性及第10 d的POD、CAT活性均显著增加。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在强酸条件下萌发初中期,枫香种子通过增加POD活性清除体内H2O2对细胞的氧化损伤;丙二醛(MDA)含量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未萌发种子的MDA含量显著高于胁迫处理(P0.05),说明胁迫造成枫香种子膜脂过氧化严重。综上,CAT活性变化是枫香种子响应Pb、Cd和酸胁迫的主要策略,SOD在枫香种子适应Cd胁迫、POD在枫香种子适应Pb和酸胁迫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 NPs)对镉(Cd)胁迫下植物生长生理的影响,以小白菜(Brassica rapa var. glabra)为受试植物,采用水培实验,测定了生物量、丙二醛(MDA)、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超微结构及小白菜根部、地上部中Cd、Ti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TiO_2 NPs增强了Cd对小白菜的生长抑制,株高和干质量分别降低了5.31%和29.79%(P0.05);TiO_2 NPs使Cd在小白菜根部和地上部的富集水平分别显著增加了64.86%和58.30%(P0.05);TiO_2 NPs显著加强Cd对小白菜幼苗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超微结构显示,单一Cd胁迫下小白菜幼苗叶绿体基粒片层模糊且排列紊乱;Cd与TiO_2 NPs共存时小白菜根、叶细胞中有大量的TiO_2 NPs团聚体,细胞壁折叠、内陷,椭圆叶绿体变圆,类囊体膨胀解体,残存的基粒和基质类囊体更加肿胀、疏松,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TiO_2 NPs作为载体显著促进了小白菜根系对Cd的吸收,并使其转运至地上部,引起膜脂过氧化,破坏幼苗的叶绿体结构和抗氧化系统,增强Cd对小白菜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客土改良铜尾矿对香根草生理特征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客土改良方式对尾矿修复的效果,将香根草盆栽试验分别在尾矿掺土(掺土10%和20%)和覆土(覆土5 cm和10 cm)改良条件下进行,并对改良后基质的性质以及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客土加入铜尾矿后,提高了基质营养元素含量,降低了有效态重金属含量(Mn、Cu、Zn、Cd和Pb),改善了铜尾矿基质环境。客土改良后,香根草生物量和光合色素含量都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覆土10 cm对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效果最显著。同时,4种改良方式都能降低植物体中MDA含量和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有效缓解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两种掺土改良处理对香根草体内重金属含量没有较大影响,覆土改良促进了植物根对重金属的吸收,香根草根部Mn、Cu、Zn、Cd和Pb含量在覆土10 cm处理中分别比对照(不加土壤的铜尾矿)增加104.71%、47.47%、103.13%、61.54%和47.82%,掺土改良不改变香根草体内重金属的转运特征,香根草仍将重金属积累在根部以维持较高的重金属抗性,覆土改良可以增加香根草根部重金属的富集,有效固定尾矿中的重金属。研究表明,客土改良方式能够有效改善铜尾矿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生长,缓解重金属胁迫。  相似文献   

19.
水分和铅交互胁迫对国槐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在水分和铅交互胁迫条件下,国槐(Sophora japonicaL.)幼苗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60%、80%、100%)及5个铅胁迫水平(0、300、500、1000、2000mg.kg-1)交互作用对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和铅的交互胁迫下,国槐幼苗叶片POD、SOD酶活性表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单一的水分胁迫、铅胁迫相比,交互作用对SOD、POD活性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协同或拮抗效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大,国槐幼苗叶片的MDA含量变化呈现升高的趋势。在铅含量<2000mg.kg-1条件下,交互胁迫的国槐幼苗叶片MDA含量低于单一水分胁迫处理,表明国槐在交互胁迫下受到的膜伤害比单一水分胁迫下受到的膜伤害小;国槐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对水分胁迫较不敏感,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铅含量500mg.kg-1和40%水分胁迫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MDA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大,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在40%水分胁迫下,重金属铅和水分胁迫对叶片中脯氨酸的积累有协同促进作用。适当的交互胁迫(铅含量300、500mg.kg-1和40%水分处理)有利于提高国槐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20.
缺钾对香蕉苗期地上部、根系生长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香蕉苗缺钾的表型症状,探讨缺钾和恢复供钾对香蕉苗生长及氮磷钾营养平衡的影响,为香蕉苗营养诊断和平衡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石英砂培养试验,以正常的完全营养液为对照,观察记录香蕉苗缺钾的表型症状及出现时间,对比研究缺钾和缺钾后恢复供钾条件下香蕉苗的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根系形态参数、氮磷钾吸收等变化。【结果】缺钾的表型症状为:老叶发黄,中部叶片主叶脉先呈现橙黄色,并逐渐向叶缘蔓延,然后部分叶片叶缘出现近椭圆形小枯斑,叶柄呈现浅红褐色,缺钾严重时,橙黄色叶片近叶脉处的叶肉发黑,进而干枯死亡,枯叶呈褐色,完全展开的新叶不挺立,上部叶片柔弱、下披。缺钾显著抑制香蕉苗生长,缺钾处理较正常处理的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降低了31%和39%,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减少了30%、31%和34%,且细根减幅大于中根。缺钾同时改变了香蕉苗氮磷钾平衡,其地上部、根系和全株的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9%、21%和19%,磷含量分别增加了40%、12%和38%,钾含量分别降低了73%、56%和72%,氮、钾吸收量降低,根系的磷吸收量降低;缺钾处理的地上部、根系和全株的N/K、P/K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全株N/P显著降低,根系N/P显著升高。缺钾后恢复供钾,香蕉苗缺钾表型症状消失,但香蕉苗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含量和吸收量不能同步恢复,香蕉苗生物量仍低于正常处理,各部位的氮含量、根系的磷、钾含量仍高于正常处理,地上部和全株的钾含量和吸收量也未增加至正常水平。供钾后地上部和全株的磷吸收量显著降低,且低于正常处理。【结论】缺钾对香蕉苗营养状况的影响显著大于对表型性状的影响,营养状况的恢复滞后于表型性状的恢复,香蕉苗施肥要针对其营养特性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