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研究外源水杨酸对食用百合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食用百合种球为材料,田间采后贮藏于0℃/-1℃(昼/夜)冷库,用0.1 mmol/L、0.5 mmol/L、1.0 mmol/L溶液水杨酸分别处理30 min。在贮藏期间,每30 d取样,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0.5 mmol/L水杨酸预处理可以显著抑制食用百合鳞茎中SOD、POD、CAT、PPO的活性代谢速度,同时通过抑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分解速度来提高食用百合种球鳞茎的低温适应性。外源SA可以有效抑制食用百合种球的采后生理变化,保持种球鳞茎的低温长期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1、10、50μmol/L)处理对鲜切芹菜常温(20℃)下贮藏4 d期间的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以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多酚、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延缓失重率的上升和还原糖、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速率,有效地保持鲜切芹菜的贮藏品质,延缓衰老进程,尤其以1μmol/L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鲜切芹菜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莴苣为研究材料,以10 g/L L-抗坏血酸、5 g/L柠檬酸、0.2 g/L水杨酸和0.2 g/L阿魏酸处理鲜切莴苣,去离子水浸泡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褐变度、总酚、类黄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对鲜切莴苣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褐变剂处理均能够有效抑制酶促褐变有关酶活性的升高,减少多酚物质的含量,降低褐变度,有效地保证了鲜切莴苣的贮藏品质,其中0.2 g/L阿魏酸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外源SA对低温胁迫下养心菜生理代谢的调节作用,以养心菜为试材,在0,5℃低温胁迫下,分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5,1.0,2.0,4.0 mmol/L)的水杨酸(SA)对养心菜膜透性、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0.5,1.0,2.0 mmol/L的水杨酸处理均能抑制低温下养心菜相对电导率和MDA的升高,提高养心菜叶片SOD和P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也使养心菜叶片Fv/Fm的下降幅度减缓,光抑制对植物的伤害也得以减缓,养心菜的抗寒指标在低温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同一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对不同温度的作用效果不同。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1.0 mmol/L SA处理对养心菜在5℃低温下的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超声波(40 kHz、300 W)辅助异抗坏血酸(0.5 g/L)处理鲜切苹果,通过测定褐变指数(BI)、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及丙二醛(MDA)含量,以鲜切无任何处理样品为对照组,探讨超声波辅助异抗坏血酸处理(试验组)对鲜切苹果的护色效果.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试验组鲜切苹果的BI值、PPO活性及P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而多酚含量高于对照组.在贮藏初期和后期,试验组PAL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在贮藏初期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超声波辅助异抗坏血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褐变关键酶活性,继而延缓贮藏期鲜切苹果的褐变.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对冷藏鲜切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适宜的鲜切桃冷藏条件下抑制褐变的方法,将鲜切"蒙阴"桃分别在清水(对照)、5、10、15μmol/L一氧化氮(NO)溶液中浸泡5 min,并于5℃下贮藏10 d,研究NO对鲜切桃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O处理有效延缓了鲜切桃片褐变度的升高以及硬度、L^*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从而使鲜切桃在贮藏期间保持了较好的外观品质;同时NO处理减低了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峰值,从而降低了褐变程度,提高了鲜切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了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总酚含量的上升,提高了鲜切桃片的贮藏品质,其中以10μmol/L NO保鲜效果最好。由此表明,10μmol/L NO处理是一种较好的抑制鲜切桃褐变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贮藏温度和保鲜处理对黄秋葵贮藏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采后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秋葵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保鲜剂对黄秋葵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台湾“五福”黄秋葵为试材,分别置于低温((4±1)℃、(9±1)℃、(14±1)℃)和常温((20±1)℃)条件下贮藏,研究温度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采用1.0%壳聚糖、5.0 mmol/L水杨酸、0.5片安喜布、5%O2+8%CO2处理黄秋葵,研究保鲜处理对其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9±1)℃贮藏组的保鲜效果最好,显著改善了贮藏期间黄秋葵的失重率、硬度、叶绿素含量、VC含量、L值、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MDA含量、细胞膜相对电导率;4种保鲜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黄秋葵的SOD、POD、CAT活性,并维持其活性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同时,显著抑制黄秋葵果实MDA含量的升高。通过研究发现,壳聚糖涂膜液处理组的效果最佳,水杨酸处理组次之并优于1-MCP处理组,气调处理组的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以鲜切马铃薯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超声处理对鲜切马铃薯在4℃下贮藏过程中L值、a值、b值、总酚含量、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超声处理能有效抑制鲜切马铃薯亮度和色度的变化,降低总酚含量,抑制PPO和POD的活性;其中,25℃下300 W超声处理8 min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绿芦笋为试材,研究浓度为0.1 mmol/L的L-精氨酸对其在4℃贮藏过程中品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的L-精氨酸浸泡30 min处理,能有效地降低绿芦笋的腐烂率、失重率和残渣率,减缓叶绿素的消耗及丙二醛(MDA)的生成,并通过有效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从而延缓了木质素的生成,提高绿芦笋的总抗氧化能力,说明0.1 mmol/L浓度的L-精氨酸处理能有效维持采后绿芦笋的品质,且L-精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果蔬保鲜具有安全性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浓度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对鲜切荸荠褐变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桂蹄3号新鲜荸荠为试材,采用浓度分别为100、200、400 mg/L的6-BA浸泡鲜切荸荠3 min,以纯水浸泡处理为对照(CK),测定贮藏过程中总酚、类黄酮、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6-BA处理减少了总酚、类黄酮、醌类等呈色物质的积累,进而有效抑制了鲜切荸荠褐变,维持了鲜切荸荠贮藏期间的色泽,同时降低了PPO、POD和PAL等褐变相关酶活性;此外,6-BA处理抑制了鲜切荸荠中MDA和H2O2含量,提高了贮藏期间CAT和SOD活性,进而提升了鲜切荸荠在贮藏期间的品质.通过对比不同浓度6-BA处理效果可知,400 mg/L 6-BA处理在抑制鲜切荸荠褐变及活性氧代谢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山药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适宜的鲜切山药片的保藏方法,采用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山药片进行保鲜。将鲜切山药片分别采用0MPa、200MPa、400MPa和600MPa加压处理10min后,在4℃条件下贮藏9d,分析超高压处理对贮藏期间鲜切山药片中细菌总数、多酚氧化酶活性、褐变指数、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0MPa压力处理10min后,可抑制于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抑制微生物生长,产品在4℃条件下贮藏9d后,仍然可具有较好的理化指标,表明该法是一种较好的鲜切山药片的保藏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仔姜为研究对象,采用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二氧化氯和山梨酸钾溶液浸泡及复合处理(1-MCP+二氧化氯+山梨酸钾)对仔姜进行保鲜,定期测定仔姜硬度、腐烂率、色泽和失重率等感官指标,可溶性糖、总酚和VC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以及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组织结构等指标,研究1-MCP、二氧化氯和山梨酸钾3种保鲜剂单独及复合处理对仔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保鲜剂单独及复合处理均可延缓仔姜腐烂率、硬度和失重率的下降,抑制仔姜可溶性糖、VC和总酚含量的下降,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其中,复合保鲜剂的保鲜效果最好,贮藏60 d时,仔姜仍能保持较好的生理状态和活性成分含量。研究结果可为仔姜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保持和改善鲜切菠萝的贮藏品质,以‘巴厘’菠萝为试材,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照, 有机酸, 漂烫和有机酸+漂烫)对鲜切菠萝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大肠菌群发生较少且总数极低;在对霉菌的影响上,漂烫处理的抑制效果最明显,至贮藏末期,其霉菌总数仅为CK的1/10,其次是综合处理;鲜切菠萝的酵母菌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多,对照处理上升最快,其次是有机酸处理,而漂烫处理和综合处理的增加缓慢,至贮藏末期(11天),分别比对照低1.7×106 cfu/g和1.5×106 cfu/g,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鲜切菠萝的菌落总数不断增加,对照处理上升最快,其次是有机酸处理,漂烫处理的增加最慢。说明霉菌、酵母菌是鲜切菠萝的主要微生物,漂烫处理能够较显著地抑制鲜切菠萝霉菌、酵母菌和菌落总数的上升,防止果实腐烂变质,而对照和单独酸处理在鲜切菠萝品质保持方面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40, 70 or 100 mg L?1 free chlorine neutral and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 (NEW and AEW) during the washing and disinfection step, on quality attribute changes during shelf life of fresh-cut mizuna baby leaves, were studied. Physiological, nutritional, enzymatic, sensory, and microbial changes throughout 11 days at 5 °C were monitor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reached with a conventional industrial treatment of 100 mg L?1 NaClO at pH 6.5 and with a control washing with deionised water. Both NEW and AEW showe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natural microflora growth and retained the main quality attributes.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 was preserved after shelf life. Initial total phenolic contents ranged between 1868 and 2518 mg CAE kg?1 fw for AEW 40 and AEW 100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and slightly increased throughout shelf life. In contrast, after shelf life the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recorded on the processing day decreased around 35%. Throughout shelf life EW induced an increase in catalase activity while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decreas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f the leaves showed that neither NEW nor AEW affected their surface structure.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e effects of NEW and AEW on bioactive quality parameters, as well as on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for fresh-cut baby leaves are first reported here. EW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sanitizing technique to NaClO for 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fresh-cut mizuna baby leaves up to 11 days at 5 °C.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曲酸对鲜切马铃薯的抗褐变机制,以鲜切马铃薯为试材,采用0.3 g/L曲酸溶液进行真空浸渍(VI)处理,用聚乙烯保鲜膜包装后于(4±1)℃下冷藏12 d,分析鲜切马铃薯冷藏期间的褐变指数(BI)、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曲酸VI处理组和对照组鲜切马铃薯PPO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但曲酸VI处理组的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冷藏第12天时,曲酸VI处理组的PPO活性较同期对照组下降了27.6%,这与BI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曲酸VI处理组的PAL活性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然而,冷藏期间曲酸VI处理组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在冷藏0~8 d,曲酸VI处理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抗氧化能力在冷藏初期(0~2 d)差异不大,但贮藏4~12 d,曲酸VI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曲酸VI处理可以抑制PPO活性,延缓鲜切马铃薯冷藏期间的褐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流相防腐剂对苹果链格孢菌侵染的防治效果及果实品质变化,采用平板法和刺伤接种法,测定80 mg·L-1和400 mg·L-1雾化二氧化氯对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及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雾化无菌水处理相比,雾化二氧化氯处理苹果果实的病斑直径低于对照组(无菌水处理)果实;同时能够延缓采后苹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度,抑制丙二醛含量上升,提高防御物质总酚的含量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防御酶的活性,因此短期内能够延缓苹果果实品质下降,且当雾化二氧化氯浓度为80 mg? L-1时,采后苹果果实的防腐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喷施水杨酸缓解镉对黑麦草毒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水杨酸缓解重金属镉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采用盆栽模拟方法测定喷施外源水杨酸后在镉胁迫处理下黑麦草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喷施100、200和300 mg/L 3种浓度水杨酸对镉胁迫下黑麦草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高黑麦草叶片中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200 mg/L浓度水杨酸对脯氨酸的提高作用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喷施水杨酸也能够显著提高SOD、POD、CAT等多种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各浓度之间作用程度差异不显著,200和300 mg/L浓度的作用更大一些。上述生理指标的测定说明喷施水杨酸可以缓解镉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