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挖掘利用华北型黄瓜种质资源,本研究对19份黄瓜品种的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华北型黄瓜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均大于10%,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列为产量坐果节茎粗节间长株高。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坐果节位成显著负相关。5个农艺性状可转化为3个主成分,其中特征值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2.718%,能较好地代替5个农艺性状来评价19份华北型黄瓜品种。19份材料在欧氏距离为10时可分为4类,Ⅰ类产量较高、品种高度适中、节间短、坐果节位低,可作为三亚种植的备选品种;Ⅱ类产量中等、株高适中、坐果节位低;Ⅲ类茎较为粗大、坐果节位低、植株较矮、产量高,可优先作为海南三亚种植推广的品种;Ⅳ类植株高、产量低,不适合海南三亚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本课题组收集的黄瓜种质资源,为黄瓜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本课题组收集的197份黄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黄瓜10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观测,并进行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多样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97份黄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为22.59%,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第一雌花节位(48.35%),变异系数最小的性状是子叶宽(10.0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有3个,其中第1主成分包含叶片和枝条因子,第2主成分包含下胚轴和子叶的幼苗期因子,第3主成分包含第一雌花节位和叶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7份黄瓜种质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可用于选育下胚轴长的品种,第Ⅱ类群可用于选育叶片较小的品种,第Ⅲ类群可用于选育子叶较大的品种;第Ⅳ类群可用于选育子叶和叶片较小的品种。【结论】本课题组保存的黄瓜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丰富,且不同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类群的种质资源可用于相对应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综合评价近年来谷子新品种(系)在东北春谷区的种植表现,筛选适宜东北春谷区种植的谷子品种。本研究以2016—2021年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试验东北春谷区的35个谷子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参试材料的产量、生育期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存在一定差异,变幅为1.75%~10.68%,其中单穗粒质量和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0.68%、10.31%,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分析时,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共提取3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45.954%);主成分综合得分较高且排前5位的参试品种(系)分别是豫谷32、豫谷31、豫杂谷2号、冀谷41、豫谷35。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产量与其他8个性状关联度表现为单穗粒质量>单穗质量>出谷率>穗长>株高>穗粗>千粒质量>生育期,说明单穗粒质量、单穗质量和出谷率对产量影响较大;加权关联度值排前5位,综合性状优异的品种(系)分别为豫谷31、豫谷32、冀谷41、豫杂谷2号和龙谷39。2种方法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谷子品种晋谷56号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情况,并为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我们以晋谷5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品种晋谷56号种植密度在36万株/hm2至48万株/hm2范围内,产量是先增大后减小,其中种植密度在45万株/hm2时产量最大;株高变化不显著;穗长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先增加后减小;穗粗、千粒重均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单株干物质量变化趋势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谷子对光温反应较敏感,为提高谷子跨生态区引种的成功率,以全国4个生态区的25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河南省开展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研究,并对其中9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9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华北地区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在4.71%~32.79%之间。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出谷率、穗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2个主成分,即粒质量因子与株型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1.173%。粒质量因子以单穗粒质量、单穗质量、产量为主要指标,株型因子以株高、成穗率、生育期、穗长为主要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类间距离为10时可将参试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1类品种株高、生育期及成穗率适中,产量、单穗质量与单穗粒质量及出谷率较高,其中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变异系数较小,产量因素较稳定。第2类品种株高较高,生育期长,成穗率高,产量适中。第3类品种产量、生育期、穗长、穗粗、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出谷率均较低,株高表现中等,产量、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整体变异系数较大。根据不同品种的生态区来源,结合聚类分析结果,从东北春谷区向华北地区引种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从西北春谷早...  相似文献   

6.
张杂谷适应性广、品质优、产量高,但能在坝上地区种植的杂交谷品种很有限。为了选育更多适合坝上地区种植的杂交谷子品种,本文以‘张杂谷6号’为对照品种,以谷子不育系A2和30份新选育的恢复系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出苗期、抽穗期、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单穗重及产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0份参试材料杂交种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81~18.22,其中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小,为2.81%,产量和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均为18.77%。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累计贡献率为89.2%,表述了谷子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说明可以用这两个主成分来筛选适合坝上种植的杂交种。通过综合评价,共筛选出22份优于‘张杂谷6号’的恢复系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方法】分析23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综合评价。【结果】新疆232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9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介于1.68~2.10,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系数幅度为10.3%~43.6%,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顺序为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长>主穗粒数>最多粒数>株高>小穗数>千粒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分蘖数(0.838)>主穗粒重(0.564)>主穗粒数(0.559)>最多粒数(0.301)>千粒重(0.269)>主穗长(0.224)>株高(-0.196)>小穗数(-0.102),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在欧式距离为16的位置将232个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分析各类群的9个农艺性状特征发现,类群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变异较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有...  相似文献   

8.
以330份不同来源的河北省玉米地方品种为分析材料,对12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地方品种不同个体间各性状均有明显差异,变异系数较大,其中,穗位高的变异系数最大(28.52%),千粒重和株高次之(变异系数分别为26.73%和19.32%)。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与品种来源地无明显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穗位高、株高、生育日数、主茎叶片数、穗长、穗粗和千粒重,是造成河北省玉米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分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适宜兵团第七师棉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棉材料,为品种推广和相应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9份棉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DPS软件分析14个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结果】19份棉花品种(系)的性状变异系数在0.92%~15.08%,其中,株高变异系数最大,为15.08%;株高与果枝数、始果节高、籽棉产量、伸长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籽棉产量与始果节高、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短纤维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纤维长度与单铃重、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整齐度指数与断裂比强度、伸长率、短纤维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6.289 4%,可反映所有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排名靠前的4位依次是K07-12、中棉所92、Z1112和中棉所113。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加权关联度较大的材料有K07-12、Z1112、中棉所92和中棉所113,加权关联度越大越接近理想品种,因此K07-12、Z1112、中棉所92和中棉所113表现较好。【结论】主成分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K...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创制谷子抗除草剂新种质,本研究以吨谷为试验材料,利用EMS诱变育种技术,构建了突变体库,通过定向选择,得到33份各农艺性状稳定的吨谷抗拿捕净新品系,并在2021年将其种于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调查谷子抽穗期、成熟期、株高、穗长、穗粗、单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9个农艺性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33份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通过EMS诱变得到的33份抗除草剂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存在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为5.97%~19.34%,其中单穗重变异系数最大,成熟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产量与其他8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依次为穗长>株高>成熟期>单穗重>抽穗期>单穗粒重>千粒重>穗粗。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大于77%,且特征值大于1,所以提取前3个主成分对33份抗除草剂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文英  王凯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83-2185,2189
以10份长江流域种植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材料,分析与油菜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结果显示,植株性状中变异最大的是分枝部位,变异最小的是千粒重,表明进行株型改良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模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单株产量显著相关的主要有角果教和千粒重,表明产量的增长有赖于角果数的增加及千粒重的增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农艺性状综合为四大类:产量性状、株高性状、分枝性状及主花序性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苦荞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来自5个国家的55份苦荞品种(系)资源引种至四川栽培,经比较鉴定后对苦荞的单株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的顺序:有效花序数>千粒重>生育期>总分枝数>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茎粗>株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有效花序数、千粒重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有效花序数、千粒重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二者是荞麦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结论]综合考虑,苦荞高产株型应是: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适中,有效花序数多,千粒重较高,开花期短者。  相似文献   

13.
许美玲  李永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086-7089,7092
[目的]为烤烟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和理想的后代株型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06份烤烟种质资源和26个主栽烤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主栽品种各农艺性状指标差异较小,自然株高多为130~150 cm,打顶株高90~110 cm,有效叶片数18~22片,叶片长宽比1.8~2.5,节距4~5 cm,茎围9~11 cm,茎叶角度中等(45°~60°);而一般烤烟种质资源株高、叶数、叶长宽、茎叶角度以及株型等指标变幅较大,自然株高为97~326 cm,有效叶片数多的达30余片,少的不足12片,节距为2.6~10.5 cm,茎叶角度变化较大,从30°和90°均有分布。[结论]主栽品种之所以能有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较强的抗病力,其植株各形态特征和各项指标的搭配比较合理,因此,在亲本和杂交后代选择中,要充分考虑适宜产量、优质、抗病的理想植株所必须的形态指标,以培育出产量较高,质量较好的烤烟品种。  相似文献   

14.
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沿淮地区广泛种植的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荚长、荚宽、单荚粒数、鲜豆百粒质量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变异、相关、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结荚高度变异最大(变异系数31.41%),荚宽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6.4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生育期与株高、单株荚数、荚长,荚长与荚宽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5外,其他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0.5。通过聚类分析,利用类平均法在欧氏距离5.597 3处可将41个菜用大豆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 各类群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及单株荚数等7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为87.028 1%,可以反映出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大豆多个数量性状的典型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高油组合、高蛋白组合及常规组合材料的2个品质性状、9个农艺性状进行典型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脂肪含量,农艺性状中起主要作用的依次是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全株荚数、底荚高度、全株粒数;生殖生长期和生育期对脂肪含量的影响最小。脂肪含量与单株粒重、全株荚数、底荚高度的选择有相互促进作用,可同时进行选择和改良;脂肪含量与主茎节数、全株粒数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疆超早熟大豆品系(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新疆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6个超早熟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有效分枝>结荚高度>主茎节数>百粒重.[结论]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是影响北疆超早熟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对高产、优质的超早熟大豆选育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鲜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中10个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数、株高、鲜百粒重、主茎节数、标准荚数、单株荚重等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1.1%1、7.4%、15.7%、14.1%、14%和13.2%,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为3.4%;在相关性上,鲜百粒重、出仁率与鲜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鲜百粒重与出仁率、株高与鲜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4.40%。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时,应注意选择鲜粒产量和鲜百粒重均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目的】大豆的多数农艺性状均为重要的数量性状。对大豆的数量性状进行基因定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方法】以美国半矮秆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高蛋白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0代重组自交系的154个株系为实验材料。164个SSR引物经亲本筛选后用于群体扩增,并构建遗传图谱。对亲本间表现多态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及QTL分析。【结果】农艺性状包括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蛋脂总量等);产量性状(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和其它农艺性状(株高、生育期、分枝数、主茎节数、平均叶长、平均叶宽等)。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共检出68个QTLs。每个性状的QTLs检出个数从平均叶宽的3个到百粒重、株高等的8个,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出5.8个。与国内外对应农艺性状QTL检测结果相比,多个性状的QTL位点均一致,说明QTL检测准确率较高,可以进一步用于分子辅助育种。【结论】获得了大豆12个重要农艺性状的68个主效QTLs。  相似文献   

19.
华北夏谷区2001—2015年谷子育种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华北夏谷区近15年谷子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谷子育种变化趋势,为谷子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数据,研究其变化规律;以通过鉴定的51个育成品种为材料进行分析,并与15年间华北地区谷子生长季6—9月份气候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梳理通过鉴定的51个品种的类型。【结果】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各农艺性状在年度间变异较大,随着年份的推移,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单穗重和穗粒重持续增加,千粒重基本不变,公顷穗数略有下降。51个通过鉴定品种的整体变化趋势与所有参试品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1个通过鉴定品种间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差异极显著,单穗重、穗粒重和出谷率差异不显著。华北夏谷区谷子生育期气候趋向于暖湿的变化趋势。通过鉴定的品种产量和生育期、单穗重、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低温、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最低温、最高温、降水量、生育期、穗粒重、出谷率决定谷子产量85.17%的变异。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负效应的是最低温,为正效应的是最高温。近几年谷子育种水平有所提高,品种类型较丰富多样,抗除草剂品种和优质米类型逐渐增多,反映了轻简栽培和优质是目前的主要育种方向。但是以冀谷19、豫谷1、冀谷25等3个主干品种为亲本来源的品种数为26个,占杂交选育品种的57.8%,育成品种亲本范围相对较窄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结论】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育成品种产量有所提高,品种类型较丰富多样,育种水平取得一定的进步。然而,造成产量显著差异的原因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而且品种培育的亲本选择狭窄可能是育种突破的关键瓶颈。在今后的育种过程中,要从亲本创制和选择着手,丰富亲本类型;提高品种穗粒重和出谷率,以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夏谷产量。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377份不同生育期的大豆品种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进行选择可望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若以荚长、荚宽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获得大粒新品种。(2)不同生育期类型各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均达极显著水平,早熟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的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3)早熟品种的茎粗、全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大;中熟品种的株高、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晚熟品种荚长、荚宽、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4)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遗传力较低,而遗传进度较高;百粒重、单株产量的遗传力较高,遗传进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