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湘西黄牛杂交改良效果,对湘西黄牛、西本杂、安本杂牛的初生重及育肥日增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湘西黄牛、西本杂交牛、安本杂交平均初生重分别为15.41kg、23.81kg、20.04kg。杂交牛的初生重优于本地黄牛,差异为极显著(P<0.01),西本杂牛平均初生重优于安本杂牛,差异显著(P<0.05)。湘西黄牛、西本杂、安本杂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20.2g、622.5g、605.9g。杂交牛的日增重优于本地黄牛,差异为极显著(P<0.01),西本杂交牛与安本杂交牛的平均日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6月龄贵州本地黄牛与杂交肉牛(安本杂牛、西本杂牛、利本杂牛、秦本杂牛)35头进行饲养观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贵州本地黄牛与贵州杂交肉牛在体增重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杂交品种间体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安本杂交牛价肉比低于西本杂交牛、利本杂交牛、秦本杂交牛、贵州牛,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  相似文献   

3.
用西本杂公牛10头、安本杂公牛11头,随机分成3组,进行了30 d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组用紫花苕Vicia atyopurpurea代替肉牛育肥精料78%的豆粕,杂交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243.8 g(P<0.01),饲料风干物质报酬降低0.24 kg,增重的饲料成本降低0.15元/kg;试验2组用紫花苕草粉全部代替肉牛育肥精料中的豆粕,杂交肉牛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43.3 g(P>0.05),饲料利用率降低3%,增重消耗饲料成本提高0.05元/kg.从而认为,紫花苕草粉可以代替杂交肉牛育肥精料78%的豆粕;但在杂交犊牛精料中应保证3%~5%的豆粕才能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选取14~17月龄湘西黄牛、西杂F1(西门塔尔牛×湘西黄牛)和安杂F1(安格斯牛×湘西黄牛)各6头,于南方放牧条件下补饲精料,进行90d的育肥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牛的增重水平和育肥效益明显优于湘西黄牛,其中西本杂交牛和安本杂交牛的日增重分别为0.71kg、0.63kg,比湘西黄牛分别提高44.90%(P<0.01)、28.57%(P<0.01);屠宰率以西本杂交牛最高(55.60%),净肉率以安本杂交牛较高(44.32%);肉质分析以西本杂交牛的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湘西黄牛(P<0.01);杂交牛放牧补饲育肥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选取18~20月龄,体重280±15.8 kg的西本杂、安本杂及利本杂F1代公牛各20头,按品种分为3组;以青贮玉米和白酒糟为基础粗料,经过6个月的集中肥育,研究杂交肉牛肥育效果与品种的关系,进而分析各项屠宰指标.结果表明:西本杂的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最高,利本杂的日增重和料肉比最低;西本杂、安本杂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高档肉重与利本杂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净肉率和骨肉比值差异显著(P<0.05);3组试验牛的大理石纹等级和背膘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杂与秦杂的育肥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4月龄体重300kg左右的西杂和秦杂公牛各10头,互为对照,试期170d。试验测定西杂牛浄增重217.6kg,日增重1.28kg,分别较秦杂牛净增重178.5kg提高21.9%(P0.01)、日增重1.05kg提高21.9%(P0.01)。[结果]表明西杂牛增重快,育肥效果显著优于秦杂牛。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适合贵州肉牛产业发展的杂交模式,本研究以关岭牛为对照组,西本杂、利西本、安西本为试验组进行了育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西本的增重最高,依次为安西本、西本杂、关岭牛。利西本和安西本2种三元杂交牛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西本杂(P0.05),极显著高于关岭牛(P0.01);西本杂则显著高于关岭牛(P0.05)。利西本和安西本2组三元杂交牛的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显著高于西本杂二元杂交牛(P0.05),极显著高于关岭牛(P0.01),但屠宰率、净肉率以及肉骨比数值略高于西本杂二元杂交牛和关岭牛,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西杂、秦杂牛生长性能。[方法]随机选择20~24月龄、体重300kg左右的西杂和秦杂公牛各10头,互为对照,试期170d。[结果]西杂牛浄增重217.6kg,日增重1.28kg,分别较秦杂牛净增重178.5kg提高21.9%(P0.01)、日增重1.05kg提高21.9%(P0.01)。[结论]西杂牛增重快,育肥效果显著优于秦杂牛。  相似文献   

9.
对14~17月龄12头瑞士褐牛与哈萨克牛杂交F1公牛和12头哈萨克公牛进行120 d育肥,瑞杂F1公牛平均日增重986.5 g±120.45 g,屠宰率55.2%,净肉率44.2%,哈萨克公牛日增重498.2 g±96.30 g,屠宰率46.5%,净肉率36.4%.瑞杂F1公牛比哈萨克牛日增重提高98.0%(P<0.01),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8.7和7.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槟榔江水牛杂交后代的育肥效果。[方法]选择槟榔江水牛×摩拉、槟榔江水牛×尼里-拉菲杂交F1代水牛25头,按年龄和体重近似的原则分为4个育肥试验组,分别为公牛A组(5~6月龄,体重139.0±18.9kg)、公牛B组(8~9月龄,体重195.4±29.5kg)、公牛C组(8~9月龄,体重215.4±28.8kg),阉牛D组(5~6月龄,体重139.3±26.9kg),4个组粗饲料均为玉米青贮,精料添加量分别为A组(2kg/d)、B组(3kg/d)、C组(4kg/d),D组(3kg/d),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育肥100d,测定日粮采食量和增重性能。[结果]表明:(1)4组试验牛始重和末重差异显著(P0.05),年龄和体重相近的A与D组、B与C组间的始重和末重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为A组0.77±0.12kg/d、B组0.78±0.10kg/d、C组0.85±0.14kg/d、D组0.79±0.13kg/d,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间的粗料和精料采食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精料重比差异显著,分别为A组2.64±0.45、B组3.92±0.51、C组4.85±0.95、D组3.91±0.79(P0.05)。(3)添加精料对槟榔江水牛杂交后代的增重效果好,4组牛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最高的是精料投入最少的A组(年龄最小)为1 260.63元,而精料投入高的C组效益较差为952.62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采摘时期富士糖心苹果在普通冷藏和气调贮藏过程中的果实糖心的变化规律,为云南昭通富士糖心苹果的采收和贮藏提供依据。【方法】以昭通市鲁甸县的不套袋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采摘时期的富士苹果贮藏在普通冷藏和气调贮藏两种条件下,每隔20天调查果实的糖心果率、糖心指数的变化及果实褐变情况。【结果】随着采收期的延长,果实成熟度的升高,果实糖心果率和糖心指数都逐步明显上升;三个不同采摘时期红富士糖心苹果在普通冷藏和气调贮藏过程中糖心症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有逐步消失的趋势,且完全消失的时间随着采收期的延长而增加;糖心症状的消失速率与贮藏方式密切相关,同时采收的果实在普通冷藏状态下比气调状态下糖心症状消失要早40-60天,且气调贮藏在贮藏后期比普通冷藏果实发生褐变的风险要高。【结论】昭通糖心苹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糖心症状将逐渐消失,与文献报道的水心病不易贮藏,易发生褐变腐烂的表现不完全相同,是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碱偏离型恩诺沙星注射液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O78雏鸡的治疗作用,本试验以8日龄的雏鸡为试验动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O78菌悬液,建立雏鸡大肠杆菌人工感染模型,然后给予不同剂量碱偏离型恩诺沙星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试验。结果显示,给予1.75mg/kg碱偏离型恩诺沙星注射液进行预防给药,其增重率显著升高,增重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02.45%和100%;给予1.75mg/kg碱偏离型恩诺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给药,雏鸡增重率、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3.34%、70%和83%,试验证明,碱偏离型恩诺沙星注射液能有效防治人工感染雏鸡大肠杆菌病,为兽医临床应用碱偏离型恩诺沙星注射液治疗雏鸡大肠杆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南高丛蓝莓品种‘绿宝石’为研究材料,以土壤pH、有机肥施用量和珍珠岩施用量三个因素设置正交实验,研究蓝莓在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生长时期,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以及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蓝莓健康生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萌芽期,最佳处理土壤条件为土壤pH值4.2,有机肥施用量14.4 kg,珍珠岩施用量3600 g,净光合速率达到11.23 umol CO2 m-2s-1。生长旺期,最佳土壤条件为土壤pH值5.8,有机肥施用量7.2 kg,珍珠岩施用量为5400 g,最大净光合速率达到10.11 umol CO2 m-2s-1。挂果期,最佳处理土壤条件为土壤pH值5.8,有机肥施用量14.4 kg,珍珠岩施用量1800 g,净光合速率为8.78 umol CO2 m-2s-1。综上所述,在不同时期,土壤pH、有机肥施用量和珍珠岩施用量配比施用对蓝莓光合作用和叶片氮磷钾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期对土壤条件需求不同,应该结合蓝莓生长的实际需求,在不同时期对蓝莓土壤条件进行改良,以利于蓝莓生长。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比例玉屏风多糖对草鱼肠黏膜形态结构及主要免疫与吸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750尾平均体重为(74.50±2.50)g的健康草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对照组(Ⅰ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Ⅱ~Ⅴ组)投喂在基础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0.8、1.2、1.6、2.0 g/kg玉屏风多糖的试验饲料。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14天时,Ⅴ组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而绒腺比则显著提高(P0.05)。2)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7天时,Ⅲ和Ⅳ组头肾中白介素-2(I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Ⅱ、Ⅲ、Ⅳ和Ⅴ组头肾中干扰素γ(IFN-γ)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Ⅲ、Ⅳ和Ⅴ组肠道中钠葡萄糖转运蛋白1(SG L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14天时,Ⅳ和Ⅴ组头肾中IL-2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Ⅱ、Ⅲ、Ⅳ和Ⅴ组头肾中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Ⅲ、Ⅳ和Ⅴ组肠道中SG LT-1和G LUT-2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4)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21天时,Ⅳ组头肾中I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Ⅱ、Ⅲ、Ⅳ和Ⅴ组头肾中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Ⅱ、Ⅲ、Ⅳ和Ⅴ组肠道中SG LT-1和G LUT-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5)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28天时,Ⅳ和Ⅴ组头肾中IL-2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Ⅲ、Ⅳ和Ⅴ组头肾中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Ⅱ、Ⅲ、Ⅳ和Ⅴ组肠道中SGLT-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综上所述,在草鱼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玉屏风多糖能够改善肠黏膜形态结构,促进肠道中SGLT-1和GLUT-2基因的表达,调控头肾中IL-2和IFN-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肠道吸收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节约饲养成本出发,草鱼饲料中玉屏风多糖最适添加量为1.6 g/kg。  相似文献   

15.
以种子液pH值、菌浓、镜检菌丝、还原糖、氨基氮为检测指标,对种子瓶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进行考察,探索对种子液代谢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林可霉素摇瓶种子液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20r/min,培养时间45h-48h。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雌性大鼠体内促性腺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选取40只SD雌性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NC)组、GEN低(L)、中(M)、高剂量(H)组及阳性对照(PC)组,每组8只,NC组灌胃花生油(其他组灌胃试剂以此为溶剂);L、M、H组分别灌胃15、30、60 mg/(kg BW·d)GEN,PC组灌胃己烯雌酚0.5 mg/(kg BW·d)。试验期30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卵巢IGF-1、IGFB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NC组比较,试验组血清中FSH、LH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作用效果与PC组一致;试验组血清IGF-1含量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PC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IGFBP-1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PC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卵巢组织中IGF-1、IGFBP-1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其中M、H组显著升高(P0.05),与PC组变化一致。由此可见,GEN能够提高雌性大鼠血清FSH、LH含量、降低血清IGF-1含量、提高血清IGFBP-1含量,同时提高卵巢中IG FBP-1、IG F-1 mRNA的表达水平,这些指标协同作用于卵巢,能够促进卵泡的成熟,调节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7.
对毛乌素沙地低地草甸芨芨草-盐爪爪群落地上生物量做了5年逐月观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植物群落生物量对气候响应的逐月回归模型。研究表明:①气温因子除7月外,在其他各月都对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光照时数只在7、8两个月对生物量产生影响;②与干旱区常见的情况不同,降水因子无论在哪个月份都不是芨芨草-盐爪爪群落地上生物量的显著影响因子;③每个月份地上生物量都受前一月份生物量的显著影响,说明植物生长连续性对生物量的积累很重要。利用逐月回归模型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群落生物量在各月的变化范围进行了预测。为比较逐月回归模型与传统的累积回归模型的模拟效果,分别建立了7月和9月地上生物量对累积气候因子的多元回归模型,比较表明,逐月回归模型在多数年份都更接近于实测值。与传播的累积气候因子回归模型相比,逐月回归模型在3个方面更具优势,即模拟结果更精确,可以揭示气候因子影响生长的重要细节,具有预测能力等。因此,逐月回归模型的建立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了黄芪多糖(APS)对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2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0只,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试验组。Ⅱ、Ⅲ、Ⅳ组于5~7日龄分别经口注入3种不同浓度(6、4、2 mg/m L)APS,0.5 m L/只,1次/d,连用3 d,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7日龄,每只采用鸡新支二联苗2倍量点眼滴鼻免疫。分别于8、15、22日龄取样,测定各组10只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球蛋白含量、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结果显示:高、中剂量APS可显著提高15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P0.05),高、中剂量APS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5、2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IL-2含量和上皮内淋巴细胞、肥大细胞、杯状细胞数量(P0.05或P0.01)。由此可见,APS可增强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功能,以6、4 mg/m L剂量最佳。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5.94±0.17)g的三疣梭子蟹幼蟹为研究对象,配制6种维生素E水平分别为8.9、19.6、27.0、39.7、77.6和156.9 mg/kg的等能等氮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60只幼蟹,每20只幼蟹作为1个重复。结果显示: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从8.9 mg/kg增加39.7 mg/kg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从39.7 mg/kg增加到156.9 mg/kg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反而出现降低的趋势(P0.05)。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幼蟹的饲料系数、成活率和蜕壳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三疣梭子蟹全蟹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灰分含量以及血清中总蛋白、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蟹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血清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当维生素E水平为39.7 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幼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中丙二醛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逐渐降低,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增加到156.9 mg/kg时,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三疣梭子蟹幼蟹维生素E的适宜需求量为39.0 mg/kg(饲料干重)。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吉林省某种犬场仔犬暴发附红细胞体病的情况 ,系统地叙述了该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剖检及实验检验 ,并采用四环素治疗 77例病犬 ,其治愈率达 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