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铃薯威芋5号脱毒种薯扩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马铃薯威芋5号脱毒种薯扩繁技术,具体包括威芋5号无菌系的建立、增殖培养、脱毒种苗的继代培养、原原种生产以及原种、良种的繁育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连斌  姚洪  于学萍  王萍 《农技服务》2011,28(2):146-146
为选择安顺地区中等地力适宜脱毒马铃薯种薯,以当地农村常用种薯威芋3号商品薯为对照,对脱毒马铃薯中薯3号原种、费乌瑞它原种、费乌瑞它一级良种、威芋3号原种、一级良种、二级良种进行产量和品种性状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6.75万株/hm~2时,威芋3号原种在产量、大薯率及商品率较其他品种有明显的优势,适宜在安顺区域内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黔西北山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不同品种的大中小薯作扩繁材料对扩繁产量及扩繁效益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脱毒种薯威芋3号和宣薯2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在大田进行种植试验。[结果]各处理间产量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各处理的产量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均为大薯中薯小薯,并且所占百分比的趋势也相同;不同品种各处理用种成本变化趋势相同,均是大薯中薯小薯,种植小薯的用种成本仅为种植大薯的50%。[结论]该研究总结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不同品种大中小薯高产高效扩繁技术,为黔西北山区大面积种薯扩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秦芋32号"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国审品种,中晚熟,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合西南地区海拔800 m以上大面积繁育和推广。马铃薯是陕西省安康市主要农作物之一,粮菜兼用。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生产的推进尤为重要,而优良品种脱毒种薯的生产又是重中之重。为此,安康市开展了"秦芋32号"脱毒种薯繁育推广工作,通过选点试验,现集成该品种脱毒原原种扩繁栽培技术,为全市"秦芋32号"原种生产种植户提供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茎尖离体脱毒培养方法,以康0101-2马铃薯品种为对照,研究了MS、LS2种基本培养基对秦芋30号、秦芋31号品种的马铃薯脱毒苗茎尖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配方培养基对微型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LS培养基促进了秦芋30号和秦芋31号茎尖分化,使脱毒苗扩繁系数显著增加;在马铃薯脱毒薯试验中使用MS+2.0mg/LBA的配方,显著缩短了脱毒脱毒薯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掰苗快速繁殖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地理位置研究的一项技术,从选用脱毒原原种或原种进行育苗、移栽、扩繁技术体系,使我市脱毒种薯尽快普及。  相似文献   

7.
西吉县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与应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吉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从1998年起,经过8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病毒及类病毒检测技术、试管苗切断扩繁技术、扦插快繁生产原原种技术和脱毒薯4年4级繁殖生产等5大技术体系,园区年生产马铃薯脱毒试管苗300万株,生产原原种1000万粒,年生产原种3000 t、一级种30000 t,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脱毒马铃薯原种如果直接用于大田商品薯生产,成本过高,更造成种薯资源浪费,致使脱毒种薯的增产增收潜能不能完全发挥,同时,就一个县(市)级马铃薯制种的规模来说,其原种生产和供应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大田商品薯生产的用种需求。因此,必须进行一、二级种薯扩繁。保持马铃薯种薯的优良种性和纯度不降低,是脱毒马铃薯原种扩繁的关键。现将技术要点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取得马铃薯脱毒苗进而生产出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可以有效防止马铃薯种薯退化,大大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文章主要从材料准备、消毒和剥离技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方法、组培苗的继代扩繁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  相似文献   

10.
2013—2014年脱毒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4,(19):112-113
2013—2014年脱毒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威芋4号、青薯9号、威芋5号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栗坪项目区内种植产量较高,其规律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脱毒微型马铃薯粒重及密度对一级原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铃薯脱毒微型薯4个粒重水平和4个密度水平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脱毒马铃薯一级原种的繁育中,为了提高种薯的整齐度,进而提高单位面积种薯的生产效率,微型薯大小应选用2~5 g,播种密度以70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浅谈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平均单产约是荷兰的1/3,影响单产的因素很多,其中种薯质量是主要因素之一。分析了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列举了荷兰和美国的脱毒种薯质量控制体系,提出了完善质量合格认证、加强自控措施、开展监督抽查、加强人员培训等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以期对提高我国马铃薯平均单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朝海  顾霄  白永生  王朝贵  周平  顾尚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54-8255,8258
[目的]为经济有效地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和提高原种繁殖量提供参考。[方法]对马铃薯新品种会-2脱毒原原种大小与原种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脱毒马铃薯原种产量与原原种的大小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原种产量有随着原原种粒重的增加逐渐升高的趋势,同时,在每窝粒数、平均粒重、大中薯率3个经济性状上也存在相同趋势。原原种粒重5.0 g以上的原种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与5.0 g以下的产量差异极显著;原原种粒重2.04.0 g的原种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原原种粒重0.5和1.0g的差异极显著,说明1.05.0 g是原原种粒重经济有效的控制区间。[结论]马铃薯新品种会-2原原种的大小应控制在1.05.0 g。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多效唑在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对植株徒长的控制效果,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100mg/L、150mg/L、200mg/L、250mg/L及300mg/L等5个浓度)对马铃薯早熟品种毕引2号、中晚熟品种毕引1号原原种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多效唑在100~300mg/L时,地上部防控效果、地下部结薯数量和产量均较对照明显提高;250mg/L和200mg/L 2个处理施用效果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建议:在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应采用200~250mg/L浓度的多效唑防控徒长。  相似文献   

15.
分析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从陕北榆林等地区调运马铃薯脱毒种薯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为更好地解决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种薯生产与调运等问题,促进商洛市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尽早成为"百万亩"马铃薯产业大市。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世代脱毒马铃薯不同生长时期的氮、磷、钾吸收量及吸收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世代脱毒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显著不同,全生育期内以原种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最大,商品薯的吸收量最小,原原种、生产种居中。不同世代脱毒马铃薯在幼苗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差异较小,但在发棵期和块茎膨大期商品薯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在块茎膨大期其吸收速率分别比原种降低了47.5%、45.8%和44.5%。而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3个处理间在全生育期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不同级别脱毒种薯病毒再侵染情况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大西洋原原种、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的生产试验及其PVX、PVY、PVS、PLRV病毒的DAS-ELISA检测,结果表明,从原原种到一级种薯的生产过程中,产量随着脱毒种薯代数的增加而升高,其中以二级原种生产一级种薯的增产幅度最显著;除原原种不带以上4种病毒外,一级原种、二级原种分别带3%、13.3%的PVS病毒,一级种薯带PLRV和PVS病毒,带毒率分别是5.8%、21%,二级种薯带PVY、PVS、PLRV病毒,带毒率分别是8.9%、30%、13%.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并从种植面积、种植产量、脱毒种薯覆盖率、产业化程度和种植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产业布局不合理、脱毒种薯供应短缺、优势品种单一、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等主要问题,提出了调整产业规划、加快繁种工作、品种结构多元化发展、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区建设等促进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邓宽平  邓禄军  丁海兵 《农技服务》2010,27(6):697-697,745
从选种、播种密度、播种时间、去杂、蚜虫防治、种薯质量检测和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威宁县马铃薯种薯质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培养方式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大规模生产中的基质问题进行了不同培养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专用基质在固体基质中表现最好,苗的成活率和成薯产量远较其他固体基质好;参试品种间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中薯3号较费乌瑞它成品薯产量高;雾培产量表现最好,但还需加以改进、研究才能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