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油 35 是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核不育两型系宜 10AB 为母本、恢复系 13-5987 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优质新品种,2016-2018 年度参加四川省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具有生育期适中、抗倒性强、产量优势突出、适应性强等特点,于 2020 年 9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0)510156,适宜在四川省大部分平坝、丘陵区秋播种植。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0,(7)
宜油27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宜8 A为母本,恢复系07-414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质不育三系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27(原区试代号:宜杂07-7)于2013—2015年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2 784.6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0.32%。2015年四川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197.95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6.26%。芥酸含量平均为0.6%,硫苷含量22.94 μmol·g~(-1)(饼),含油量43.17%。于2016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川审油2015009),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含油率高,品质优,抗倒、抗病性强,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及其它类似的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旌油 36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优良油菜核不育两用系 1759AB 为母本、自育恢复系70029R 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18-2020 年度参加四川科乐组油菜联合试验,2 年度平均产量 179.46kg/667m2,比对照德油 6 号增产 5.23%,达显著水平。平均芥酸含量为 0.50%,硫苷含量 22.02μmol/g(饼),含油量45.57%。该品种稳产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广,抗倒、耐寒,低感根肿病,低抗菌核病。2022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生态区秋冬种植。为了更好地指导旌油 36 高效生产,总结出高产栽培和高效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5与双低恢复系626R配制双低新品种南油5626,该品种参加2017-2019年度四川省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2年试验18点(次)试验16点(次)增产,平均产量为2616.12kg/hm2,较对照品种德油6号增产11.64%,达极显著水平;种子芥酸含量为0,商品菜籽硫代葡萄糖苷含量23.58μmol/g(饼),含油量达45.00%;于2020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四川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秋播种植。  相似文献   

5.
贡油 070 是以杂黄籽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两用系 BZ207AB 与双低恢复系 6173R 杂交,鉴选出的双低、高产花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17-2019 年度参加四川省科乐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2 年度平均产量 180.21kg/667m2,平均芥酸含量 1.67%,商品菜籽硫甙含量 32.55μmol/g(饼),含油量 46.90%,籽粒花籽。2021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1)510022。该品种是一个角果较多、产油量高,适合四川平坝、丘陵冬油菜区种植的双低花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满足油菜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需求,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双低不育系南A5为母本、双低恢复系37R为父本,成功配组育成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巡油919(参试名称南油537)。2018-2019年参加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试验,2年17点试验13点增产,菜籽平均产量为2941.82kg/hm2,较对照蓉油18增产8.10%(极显著);该品种种子芥酸含量为0,硫苷含量23.11μmol/g(饼),含油量43.96%;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产油量高、熟期适中。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汉中和安康冬油菜区秋播种植。  相似文献   

7.
秦杂油7 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春油菜新品种,2019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和科技成果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19)610211)。2017-2018 年连续2 个生长周期参加陕西省春油菜区域试验,每hm2 平均产量3514.2kg,较对照青杂5 号增产3.5%,含油量49.56%,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23.82μmol/g(饼),亚麻酸含量13.8%。多年多点试验表明,秦杂油7 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高油、高亚麻酸、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适宜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春油菜主产区种植推广。2019 年在第26 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该品种成功转让给杨凌金诺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8.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是我国油菜品种改良最重要的育种途径,贡油5206是以甘蓝型油菜褐籽核不育系BZ551AB与双低恢复系7(50)R杂交鉴选出的优质、高产褐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16-2018年参加四川省科乐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85.31 kg/667 m2,较对照德油6号增产15.47%,芥酸平均含量0.201%,商品菜籽硫甙平均含量23.19μmol/g饼,平均含油量46.44%,籽粒褐色。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是一个角果较多、产量较高,适合于四川平坝、丘陵地区冬油菜区种植的双低高油褐籽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宜油 42 是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以高含油量恢复系材料 14-5948 为父本、宜 10A 为母本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在 2017-2019 年连续 2 年度的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中,宜油 42 平均产量达 2844.15kg/hm2,较对照蓉油 18 平均增产 4.76%,具有抗寒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品质佳等特点。该品种芥酸含量 0.20%,硫苷含量为 20.96μmol/g,含油量达 47.49%,已于 2021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1)510017,适宜在四川、贵州、重庆、陕西汉中的平原、丘陵地区作冬油菜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应用于生产,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单低不育植株、双低优良品系、双低杂交种等材料,采用自交、杂交、回交、测交等方式,结合定向选择,育成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中绵油783.中绵油783在2013年、2014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单产2 878.50kg/hm2,较对照德油6号增产12.30%,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17.14μ mol/g(饼),含油量40.56%,于201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宜油17是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宜6A作母本,优质恢复系03-1320作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5年参加四川省地市州农科所油菜联合多点试验,同时参加陕西省汉中市农科所引种试验;2006、2007年参加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6年参加四川省油菜预备试验,  相似文献   

12.
油菜是继玉米、稻、麦、大豆之后的第五大作物,而杂交育种是国内外油菜育种的主要方向。高油两系甘蓝型油菜杂交新品种贡油 6240 是四川省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用雄性不育两用系 BZ545AB 中的不育系 BZ545A 作母本、雄性不育恢复系 7(50)R 作父本配制的杂交油菜组合(BZ545A/7(50)R)。2018-2020 年度在四川科乐组油菜联合试验中,2 年度平均产量为 183.72kg/667m2,较对照德油 6 号增产 7.76%。籽粒含油量 48.06%、芥酸 0.0853%、硫甙 36.25μmol/g(饼)。于 2022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2)510023。通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以及品质检测结果来看,贡油 6240 具有稳产、高油、双低的特点,是一个适宜在四川平坝及丘陵地区冬油菜区种植的高油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旌油169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以自育核不育两用系7391AB为母本、自育恢复系2169R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16-2018年参加四川科乐组油菜联合体试验,2年平均产量175.69kg/667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4.76%,达显著水平。2年平均芥酸含量为0.077%,硫苷含量(饼)20.29μmol/g,含油量43.03%,商品籽镉含量0.061mg/kg。该品种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抗倒、抗寒、耐密性强,低感菌核病,抗病毒病,高感根肿病。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种植。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不育系 LY32AB 与恢复系 LY1008H 配组选育出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得乐油1606。该品种芥酸含量 0.0380%,商品菜籽硫苷含量 21.88μmol/g(饼),含油量 49.06%,于 2022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2)510121。  相似文献   

15.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是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于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在2000-2002年连续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62kg/667m2,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9.64%;在2002-2003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7.13%.  相似文献   

16.
高油高产杂交油菜品种瑞油501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锋 《中国种业》2019,(5):89-90
瑞油501属甘蓝型半冬性杂交油菜品种,母本为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父本为双低品系11-3034,2018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具有高产、高油、抗倒的优点,适宜机械化种植。2015-2016年度经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2682.6kg,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3.3%;2016-2017年度经江苏省油菜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2596.5kg,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8.66%。芥酸含量0.26%,硫苷含量23.64μmol/g,含油率46.04%。瑞油501适宜江苏省淮河以南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7.
南油666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用不育系南A6与恢复系626R配组选育出高产优质宜机收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在机收大区试验2个生产周期中,平均产量2359.35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9.39%,种子芥酸未检出,商品菜籽硫苷含量19.59 umol/g(饼),含油量45.64%,抗病毒病、低抗菌核病。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台油52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以核不育两用系宜10AB为母本、恢复系12-542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双低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台油523于2016-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组国家冬油菜品种试验,2年平均产量2546.18kg/hm2,比对照蓉油18增产3.2%。平均芥酸含量为0.05%,硫苷含量(饼)26.37μmol/g,含油量41.28%。该品种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抗倒、抗寒、抗裂荚性强,于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适宜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汉中冬油菜区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9.
用具有黄籽性状的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66-8A与优质自交品系H804测配,通过测交筛选鉴定出强优势组合6608,于200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蜀丰6608.该组合在2006~2008年的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70.19kg/667m2,较对照川油21增产8.01%,种子芥酸平均含量0.13%,商品菜籽硫苷平均含量19.65μmol/(g·饼),含油量43.4%.蜀丰6608是一个集优质、高产、稳产于一体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密油400’是以隐性核不育两系D6AB为母本、恢复系18RC作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在2017-2019年参加贵州省油菜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88.13 kg/667 m2,比对照‘油研50’增产6.22%;平均产油量84.74 kg/667 m2,比对照‘油研50’增产16.06%。‘密油400’全生育期208.6 d,密度在2.37万株/667m2下,株高176.00 cm,一次有效分枝数5.95个,主花序长50.40 cm,主花序角果数68.00个,主花序结角密度1.40个/cm,单株有效角果数212.40个,每角粒数20.47粒,千粒重3.90 g,单株产量13.43 g。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芥酸含量为0.16%,硫甙含量为22.78μmol/g,含油量为47.19%。该品种株型紧凑,耐密植,适宜在喀斯特山区进行轻简化高效栽培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