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选取高程相差较大的典型区域,进行烟田微喷灌工程的规划及其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总面积为16.7 hm2的项目区,微喷灌建设总投资约为50.3万元;微喷灌工程投入使用后,项目区年收入预计可增加14.4万元;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6%,经济净现值达32.5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30,从经济角度看是合理可行的,这为烟田微喷灌工程建设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隆德县张程项目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工程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宁水保发〔2010〕12)号文件的批复,于2010年6月进入一期建设阶段。通过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新增水平梯田1733.33hm^2,新增粮食112.5万kg,产值225万元;新增造林93.3hm^2,产值10.56万元;新增人工草地66.6hm^2,产值18.9万元;项目区各项措施新增总产值254.5万元。项目区治理程度由治理前的42.9%提高到2012年的51.5%,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5.6%提高到16.3%。  相似文献   

3.
在梯田、山丘地区,在项目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田间穴灌”和“低压管道灌溉+给水栓+地面软带”的灌溉方式,节约水资源,提高水源保证率,运行管理方便。根据庄浪县农田水利项目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强化质量创新机制倾力打造农业综合开发优质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峰市松山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旗县之一,近两年每年改造中低产田的任务都在3万亩以上。在大规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如何确保施工质量、打造优质工程,松山区农业开发办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们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打造优质工程”这一核心.采取一系列措施,在立项审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把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2005年项目区共新打配和维修机电井86眼.架设高低压线路18公里.埋设地下输水管道178.1公里,衬砌渠道15.4公里,修整机耕作业路117.6公里,植树19万株;项目区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平均每亩节约水费40元左右,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459元。全区2005年5个项目区的3.86万亩中低产田都改造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管道)相通、路相连、早能浇、涝能排、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大部分项目区都达到了优质工程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低压管道、滴灌和低压管道、畦灌方式下种植番茄的灌水量、产量和收入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低压管道、滴灌灌溉比畦灌节水95.0 mm,节水率35.8%;比畦灌增产19.1%,增收1.4万元/hm2,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6.
刘增进  王宁  张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84-17385,17410
烟田水利设施工程是烟叶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促进烟农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水资源平衡分析是进行烟田水利设施的前提和基础,根据项目区的基本概况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可为建设烟田水利设施提供依据。该文以郏县2009年度白庙乡现代烟草农业示范乡建设项目为例,对水资源平衡分析的方法作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任丘市2009年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通过三年建设,在全市农村发展地下低压防渗管道工程146万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31万亩。项目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土地整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地整理工程中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对缓解项目区的用水矛盾意义重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以其节水、节地、节能等综合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土地整理项目中。介绍了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相关概念和主要内容,并以山西省阳高县大白登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在土地整理项目中低压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及相关水力计算。  相似文献   

9.
王生 《甘肃农业》2014,(14):50-51
文章介绍了天祝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实施后,控制灌溉面积1.127万亩,年可节余水量34万立方米,年产生综合效益271.29万元,水利效益149.21万元。不仅确保了项目区设施农业灌溉用水,而且可以有效改善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全县经济发展和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广西百万亩甘蔗配套栽培技术经济效益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目在广西16个县实施,通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及其规范化配套栽培技术和加大物质投入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与非项目区相比,实施区三年加权平均蔗茎公顷产量92.64吨,增产19.74吨,增长27.08%;平均蔗糖分14.79%,提高1.2%(绝对值);累计新增蔗茎总产量133.56万吨,新增蔗糖总产量16.79万吨,新增总产值34520.19万元,新增纯收入28033.09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河南省沈丘县通过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优势,高标准农田"万亩方"示范工程项目和优质超高产粮食生产基地为核心,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打造高标准农田,资金投入是保障。2012~2013年,沈丘县投资3770万元,新打机井184眼,新建桥涵208座,架设高压输变线路41.33公里,埋低压地埋线70.43公里,埋设输水管道107.93公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区内实现了节水灌溉全覆盖,打造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在新平县漠沙镇曼勒社区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蔬菜科技示范村项目,建设完成33.5 hm2冬春苦瓜无公害栽培示范,示范区平均亩产达3660 kg,比2015年亩产增加642 kg,增值2568元,增幅达21.2%。项目区新增产值129万元,项目投入产出比达1∶6.45,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展示先进科技的示范效果,加快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平塘县从2015年开始实施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取得一定成效:项目亩产较非项目区平均亩产559.8㎏亩增100.9㎏,共增收稻谷102.23万㎏,新增总产值325.03万元,总经济效益144.21万元。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使示范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今后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艾伟  付飞熊 《北京农业》2013,(21):137-138
通过分析陕西省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主要介绍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和滴灌技术在陕西省黄陵县隆坊典型项目区的应用现状及综合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5.
肇东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蒙  黄辉玲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209-213
为了更好地检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取得的效益情况,以肇东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例,用ArcGIS软件绘制肇东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示意图,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适宜性原则合理地选取项目区效益评价指标,建立肇东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评价的模型,最后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项目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肇东市的综合效益有了很大提高,社会和经济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项目区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低压管道输水是当前农田灌溉中的重要应用技术,就低压管道输水系统构建,建设原则以及建设管理注意事项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7.
牟定县2017年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项目,通过实施推广优良品种、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无人机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项目区共增产稻谷74.48万kg,新增产值223.44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牟定县建设"资源节约、环境良好、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兴安县于1993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七年多来,按照区党委"1234610"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完成改造中低产田(地)146.6公顷,造林246.6公顷,扩大经济作物种植3120公顷.项目区累计新增粮食1465.65万公斤、油料43.4万公斤、水果2162万公斤、产肉(鱼)187.3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12179.62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364元.项目区基本建成了:"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科技领先,结构合理"的农业生产新格局,走出了一条持续发展的"希望之路".农业综合开发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199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5.49亿元,产粮2.34万吨(连续七年增产),水果产量11.8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646元,位居全区前列.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江苏省小型机电灌区的具体情况 ,分析比较了低压管道灌溉和渠道衬砌 2种工程节水措施 ,指出低压管道灌溉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为今后同类地区节水灌溉改造方案的采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直开展的扎实有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九五”期间,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累计完成总投资50亿元,改造中低产田75.3万公顷,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73.3万公顷,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0亿千克,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平均增加300元。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了经济结构,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