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笋新品种引种试种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美国加州引进芦笋UC125,UC139,UC142,UC156及从荷兰引进THIELIM、GIJNLIM在福建省东山县试种,对其主要经济性状、产量、抗性进行初步研究,并以uctst(主栽品种)作为对照品种(CK),结果表明,以GIJNLIM、THIELIM、UC142等3个品种较好,其嫩茎粗度、级笋率、产量分别比CK粗、高、较高,抗病能力比CK强,初步认为可作为新一代品种进行推广,以代替主栽品种UC157。  相似文献   

2.
分析影响芦笋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提高芦笋产量品质的关键技术措施,为芦笋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芦笋AS3和AS6两个品种组培增殖产生的丛生幼茎,分别切取茎尖、顶段、中段和基部等四个部位进行不同品种、不同增殖材料及不同培养时间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得出:不同品种只有取茎尖为增殖材料时增殖系数才有差异;增殖材料以中段和茎基较好,特别是取用茎基更好;芦笋增殖培养时间以20.30d为佳。  相似文献   

4.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茎和枝条,严重影响芦笋的产量及品质。通过对茎枯病的症状、侵染规律及影响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芦笋茎枯病无公害防治措施,即选用抗病品种、科学合理进行病害防治、平衡施肥、合理灌溉、做好大田管理,减少发病因素等措施,以期在生产上指导笋农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芦笋嫩茎质地细腻、风味芳香、顶尖紧密、纤维少、质脆。白芦笋色泽洁白,光直无斑;绿芦笋青绿色浓,条型匀称,粗细适中,口味清爽质脆。芦笋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2007年河北省卢龙县陈官屯乡引进芦笋种植,以冉庄为中心发展绿芦笋100hm^2,其中后官地20hm^2白芦笋。芦笋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10~15年,每年投入费用逐年下降,产量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46份芦笋种质资源各器官中氮、磷、钾、钙、镁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笋各器官中氮、磷元素平均含量为嫩茎根叶母茎;钾元素平均含量为嫩茎母茎叶根;钙元素平均含量为嫩茎根母茎叶;镁元素平均含量由为根≈嫩茎母茎叶。芦笋的嫩茎中5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较高,嫩茎中氮的含量范围是40.68~87.85 g/kg,磷的含量范围是2.33~15.24 g/kg,钾的含量范围是36.15~76.97 g/kg,钙的含量范围是4.45~27.61 g/kg,镁的含量范围是1.08~6.08 g/kg。其中对人体有益的钙、镁元素含量变异程度较大,钙元素含量最高的品种为‘Purple Passion’,镁元素含量大于5 g/kg的品种有2个,分别是‘UC157’、‘JK107’。由此可见,芦笋中的氮、磷、钾、钙、镁元素含量具有明显的器官差异性和品种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对收集的24个芦笋品种进行ISSR分析。结果表明:共计获得98个扩增位点,多态性位点74个,占总扩增位点数的75.61%。每条引物平均扩增位点数为10个。采用NTSYS2.1软件进行相似系数分析,建立聚类图,在阈值为0.771可以把中国、日本、意大利和美国等4个国家的品种区分开来,但是荷兰和美国的品种却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相似系数分析结果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   

8.
林钦泉 《福建热作科技》2002,27(4):26-26,17
本文针对老笋园土壤特点,着重从品种选良、笋园处理、时间掌握、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几个方面提出连作荷兰优质芦笋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个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下品种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对不同品种品质影响较大,增加密度有助于青贮玉米品质的提高。青贮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茎粗、收获期、绿叶数差异不大,品种间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10.
大田条件下,以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当地花生品种“Tala1”为对照,通过比较我国22个花生品种成熟期的植株、荚果产量和产量性状,筛选适宜当地气候环境的花生品种。结果表明:从植株性状看,“四粒红”主茎节数、主茎高和侧枝长显著高于对照;白沙1016、湘花2008、花育23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品种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不同花生品种的荚果产量差异显著,通过对荚果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高产花生品种、8个中产品种和9个低产品种。从产量性状看,不同产量水平花生的饱果率、双仁果率差异不显著,但中高产花生品种单株结果数和公顷果数显著高于低产品种。产量与其他植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与实收株数、单株果数和公顷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花生荚果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适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气候环境的花生品种;通过栽培措施提高单株和公顷结果数是提高花生荚果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墨美中三国棉花品种产量和生育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在墨西哥坦马乌利帕斯南部国家试验农场,对墨美中三国的26个棉花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籽棉产量分析表明,品种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参试品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12个美国品种为高产类型,籽棉产量为2300~2800kg/hm2,包含3个佩马斯特品种,四个岱字棉品种和5个苏热格罗品种;第二种类型7个品种,属中产类型,籽棉产量为2000~2300kg/hm2,其中包括2个中国品种(湘棉10号和泗棉2号)和1个墨西哥品种CESTAM871。第三类7个品种,包括6个墨西哥品种和1个中国品种,籽棉产量为1800~2000kg/hm2。  相似文献   

12.
芦笋组培试管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组培育苗具有苗质优、长势旺、产量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芦笋试管苗的苗圃假植及大田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苗出圃与分级、合理稀植、病虫综合防治、平衡施肥、强化水分管理及合理采收等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省不同时期22个小麦主栽品种的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具有显著差异,代表21世纪初的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最高(7 293.9 kg/hm2),代表20世纪70年代的次之(6 975 kg/hm2),代表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最低(5 858.55 kg/hm2)。对不同时期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分析表明,穗粒数有所增加,株高明显降低,对产量潜力有一定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品种年代与产量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根据欧式平方距离将22个小麦品种聚为三大类群,其中77.3%(17个)的品种归入第三大类,且同一时期的小麦品种并未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14.
王志新 《大豆科学》2007,26(6):966-968,965
为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播种方法对8个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脂肪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除两个早熟品种脂肪含量变化不规律外,其它6个中晚熟高油品种的脂肪含量呈有规律的变化,即随着播期的延迟脂肪含量下降,其中有5个品种的脂肪含量变化达到了极显著水平,5月1日播期与5月29日播期8个品种平均油分含量之差达0.87个百分点.播期对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中晚熟品种黑农44、垦农19和中熟品种合丰48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而其它5个品种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播种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豆间混种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2个玉米品种和5个大豆品种间行和同穴混种的方式,研究大豆产量性状、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大豆品种和种植方式影响大豆产量,但差异不显著.玉米品种和大豆品种的组合对大豆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登海11玉米与南豆12大豆组合的大豆单株产量最高.大豆品种和种植方式的组合对单株产...  相似文献   

16.
一、选育种 MARDI新选育的番木瓜品种特征 及其稳定性的评价 由MARDI(马来西亚农业研究与发展研究所)在马来西亚四个地点作了番木瓜栽培试验。供试的四个品种中,一个是由古巴引进的Maradol品种,其余三个是MARDI系列品种。在种植的18个月后测定结果数、果实重量、产量以及可溶性总固形物的百分率。认为性状变异是由于不同品种和环境之间的差异所致。已经发现,遗传型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只对可溶性总固形物百分率和总产量有影响。就产量而言,认为Maradol品种的产量相当稳定,而Soio品种回交后的株系产量的稳定性一般,而Sitiawan和Subaug6二品种则不稳定; 但这四个品种的可溶性总固形物的百分率却大致一样地稳定。虽然Maradol品种的产量较稳定,但在三个地点的产量均为最低;Sitiawan品种虽被认为不稳定,但在三个地点的产量却都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播种期对不同小麦品种植株表型和产量的影响,选用我国黄淮麦区推广的15个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10月25日(冬前积温为319.9 ℃·d)和11月15日(冬前积温为83.4 ℃·d)两个播种期处理,对不同处理下小麦株高、节间长、产量及其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将播种期由10月25日推迟至11月15日,所有品种出苗时间均延迟到越冬后;86.7%的品种伸长节间数量发生变化,其中33.3%的品种部分单茎由4个节间或5个节间增加为6个节间,另有33.3%的品种部分单茎由4个节间增加为5个节间,20%的品种部分单茎则由5个节间减少为4个节间;参试品种的平均株高、基部第一节间和穗下节间长度均显著降低。根据小麦籽粒产量及播种期由10月25日推迟至11月15日后籽粒产量的变化幅度,均可将参试品种分为高产和低产两类。其中有2个强筋和2个中强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在两个播种期下均较高,2个强筋、1个中强筋和1个中筋小麦品种产量在两个播种期下均较低。将播种期由10月25日推迟至11月15日,3个强筋和1个中筋小麦品种产量降低幅度较大。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降幅对籽粒产量降幅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0.419 9,说明播种期由10月25日推迟至11月15日时,穗粒数减少是导致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在冬前积温为319.9 ℃·d的条件下,参试的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平均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过晚播种(冬前积温为83.4 ℃·d)显著降低了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其中强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降幅最大,达40.6%,其次为中筋小麦品种;中强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降幅最小,为30.5%。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赣北地区棉油连作轻简高效栽培的早熟高产油菜品种,并探明其产量形成特征,以13个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对其早熟性、抗性、产量及产量构成等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这些品种的油菜籽产量为2361.4 ~ 2798.3 kg/hm2,生育期为198 ~205天;产量与每株角果数、日均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高产类品种的产量、收获密度、每株角果数及日均产量均显著大于低产类品种,千粒重显著低于低产类;高产类品种主要表现为具有较高的收获密度、每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且早熟性好.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中油899、zy832两个高产且性状优良的品种,适合赣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合赣北地区棉油连作轻简高效栽培的早熟高产油菜品种,并探明其产量形成特征,以13个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对其早熟性、抗性、产量及产量构成等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这些品种的油菜籽产量为2361.4 ~ 2798.3 kg/hm2,生育期为198 ~205天;产量与每株角果数、日均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高产类品种的产量、收获密度、每株角果数及日均产量均显著大于低产类品种,千粒重显著低于低产类;高产类品种主要表现为具有较高的收获密度、每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且早熟性好.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中油899、zy832两个高产且性状优良的品种,适合赣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41个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确定15个性状特征,利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性状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1个玉米品种可聚分为5类;各类品种的性状均值分析可知,第Ⅲ和第Ⅳ类玉米品种产量高,第Ⅰ、Ⅱ和Ⅳ类玉米品种抗倒伏能力强,第V类玉米品种抗病害能力强。通过建立产量与其他性状的"最优"回归方程,表明穗粗、百粒重、空秆率和株高4个性状对产量影响显著且作用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