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配伍混合剂的降血脂作用,以日本厚叶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和中国裙带菜孢子叶褐藻多糖硫酸酯及山楂为原料,将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提取物按1∶1比例配伍成厚叶混合剂和裙带菜混合剂,对体质量为150~170 g的高脂大鼠每日灌胃不同剂量的混合剂,灌胃周期为28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厚叶混合剂与裙带菜混合剂各剂量组大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也显著降低(P0.05);对体外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发现,厚叶混合剂与裙带菜混合剂各剂量组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两种混合剂均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配伍混合剂的降血脂作用,以日本厚叶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和中国裙带菜孢子叶褐藻多糖硫酸酯及山楂为原料,将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提取物按1∶1比例配伍成厚叶混合剂和裙带菜混合剂,对体质量为150170 g的高脂大鼠每日灌胃不同剂量的混合剂,灌胃周期为28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厚叶混合剂与裙带菜混合剂各剂量组大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也显著降低(P<0.05);对体外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发现,厚叶混合剂与裙带菜混合剂各剂量组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两种混合剂均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铜藻(Sargassum horneri)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结构组成及降血脂作用,以铜藻为原料,采用酶解法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分析铜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简称“SF”)的单糖组成和官能团构成,并建立小鼠高脂模型,按照低、中、高(100、300、500 mg/kg)剂量给小鼠灌胃SF,连续灌胃28 d后检测小鼠的脏器指数、血脂指标和抗氧化活性指标等。结果表明:使用复合酶解法提取的铜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提取率为3.68%,总糖含量为42.63%,硫酸基团含量为13.35%;红外光谱结合单糖组成分析显示,SF是以岩藻糖(39.83%)和半乳糖(28.37%)为主要单糖组成的β-吡喃糖环硫酸酯化多糖;动物试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灌胃不同剂量的SF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P<0.05),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P<0.05);灌胃中、高剂量的SF能显著降低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一氧化氮(NO)水平(P<0.05);灌胃SF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具有降胆固醇功能乳酸菌对高血脂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体外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乳酸菌在体内的辅助降血脂作用。该文利用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症大鼠模型,通过灌胃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f5发酵液,研究其对高血脂大鼠血清TC、TG、HDL-C、LDL-C,肝脏TC、TG及粪便TC、TG、TBA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饲喂14d高脂饲料显著提高了大鼠血清TC、TG、LDL-C的水平(P0.05),HDL-C的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脂饲料还显著增加了大鼠的肝指数及血清、肝脏的TC、TG含量(P0.05);28d发酵乳杆菌f5发酵液的干预显著提高了高血脂大鼠对饲料的利用率(P0.05),对大鼠肝指数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同时f5发酵液组大鼠血清的TC、TG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肝脏的TC、TG含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中TC、TG及TBA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发酵乳杆菌f5具有良好的辅助降血脂功能,可作为良好的候选益生菌菌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IF)对大鼠肝脏中大麻素1型受体(CB1R)、脂肪酰胺水解酶(FAAH)和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表达的影响,为SIF活性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取40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按0,50,250,500mg/kg的剂量经口灌胃含SIF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4周后,麻醉,采血收集血清,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解剖大鼠取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分析,油红O检测脂滴沉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分别对CB1R、FAAH、DGAT1蛋白及其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F低剂量组总胆固醇浓度显著下降(P0.05);中剂量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学结构正常,均未见异常病理变化。SIF中、高剂量组肝脏脂滴沉积极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SIF低剂量组大鼠肝脏中FAAH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中、高剂量组CB1R、FAAH和DGAT1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多(P0.01)。与对照组相比,SIF低剂量组大鼠肝脏CB1R、FAAH、DGAT1 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CB1R mRNA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高剂量组FAAH 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多(P0.01)。【结论】SIF可影响肝脏内CB1R、FAAH、DGAT1的表达,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预防性高血脂动物模型试验方法考察太子参白茶降血脂作用。结果发现,太子参白茶能有效降低高血脂大鼠的体重(P0.05),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和apo B值,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和apo A-I值,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太子参白茶还能显著降低肝脏中脂质过氧化物(MDA)(P0.01),但对肝脏指数的影响不明显。结果表明太子参白茶对高脂饮食所致大鼠血脂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有效预防高血脂症。  相似文献   

7.
亚麻酸磷脂软胶囊降血脂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亚麻酸磷脂软胶囊对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84只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维持饲料,模型组给予模型饲料。模型组造模成功,从模型组动物中筛选出60只大鼠,按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随机分成4个剂量组和1个模型对照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12只大鼠全部参与试验。3个剂量组分别以333、667、2 000 mg/kg剂量(分别相当于人拟用剂量的5、10、30倍)的亚麻酸磷脂软胶囊给各剂量组大鼠灌胃30 d,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橄榄油。[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高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酸磷脂软胶囊对雄性SD大鼠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春阳”大米蛋白对大鼠胆固醇代谢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蛋白水平(CP)为14%的"春阳"大米蛋白(RP)、大豆蛋白(SP)、酪蛋白(CAS)为食物蛋白源.喂养雄性20周龄Wistar大鼠.经2周饲养后,各试验组间大鼠的生长性能、蛋白质功效无显著差异.与CAS组相比,RP及SP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浆总胆固醇、血浆非高密度胆固醇(LDL-C、VLDL-C)水平及肝脏总脂质、肝脏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含量.RP及SP显著阻碍大鼠的肠道胆固醇吸收,其肝脏胆固醇酯化率均显著低于CAS组.数据显示,RP显著刺激大鼠中性粪同醇、粪胆固醇的排泄,但大鼠粪胆汁酸的排泄与CAS组无显著差异.对比CAS,RP能够有效降低成熟期大鼠动脉硬化指数.结果表明.富含醇溶蛋白的"春阳"大米蛋白能够有效调控成熟期大鼠的胆固醇代谢.显示与大豆蛋白-致的降低机体胆固醇水平的作用效果,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是有效阻碍肠道胆固醇的吸收,而非单纯地刺激粪胆汁酸的排泄.  相似文献   

9.
富硒鹅肥肝对大鼠高脂血症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富硒鹅肥肝对大鼠高脂血症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体重为150—180 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喂养5 d后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肥胖模型组、鹅肥肝组(低、中、高剂量)和富硒鹅肥肝组(低、中、高剂量),共8组,每组9只;对照组和肥胖模型组每天按20 g?kg-1BW灌注蒸馏水;鹅肥肝和富硒鹅肥肝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按10、20、30 g?kg-1BW灌注鹅肥肝和富硒鹅肥肝。灌胃期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它各组均饲喂高脂饲料。8周后,测定大鼠的成长指标、脂质代谢指标,并做肝脏病理切片分析。【结果】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鹅肥肝低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肾周脂(P<0.05);富硒鹅肥肝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肾周脂、睾丸周脂、睾丸周脂率、体脂肪和体脂率(P<0.05)。富硒鹅肥肝低剂量组的体长显著低于鹅肥肝低剂量组(P<0.05)。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鹅肥肝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脂(TG)的含量(P<0.05),鹅肥肝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P<0.05)以及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的值(P<0.01),鹅肥肝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LDL-C的含量以及AI的值(P<0.05)。富硒鹅肥肝低、中剂量组均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TC、LDL-C的含量(P<0.05)和AI的值(P<0.01);富硒鹅肥肝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LDL-C的水平(P<0.05)和AI的值(P<0.01)。与鹅肥肝低剂量组相比,富硒鹅肥肝低剂量组能极显著的降低大鼠的AI值(P<0.01)。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鹅肥肝低、中剂量组可以显著提高LA的活性(P<0.05);鹅肥肝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HL和LA的活性(P<0.05)。富硒鹅肥肝低、中剂量组可以显著的提高LPL和LA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LP的含量(P<0.05);富硒鹅肥肝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LA、LPL和HL的活性(P<0.05)。与鹅肥肝低剂量组相比,富硒鹅肥肝低剂量组能显著的提高LPL和LA的活性(P<0.05)。与鹅肥肝中剂量组相比,富硒鹅肥肝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LPL(P<0.05)和LA的活性(P<0.01)。与鹅肥肝高剂量组相比,富硒鹅肥肝高剂量组能显著的提高LPL的活性(P<0.05)。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鹅肥肝和富硒鹅肥肝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肝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以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修复效果最佳。【结论】鹅肥肝和富硒鹅肥肝均能够调节高脂血症大鼠的脂质代谢,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肝脏组织具有明显的修复功能;富硒鹅肥肝的修复效果优于鹅肥肝。  相似文献   

10.
高脂饮食SD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模型建立后,以血脂康为阳性对照组,用雅安藏茶浓缩液0.75(低)、1.5(中)、3.0(高)g·kg~(-1)(BW)进行干预试验,灌胃6周后,对大鼠的体重、腹腔脂肪湿重、脂体比、肝体比及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取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分析,探究雅安藏茶对脂质代谢紊乱大鼠的血脂调节、保肝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雅安藏茶低、中、高3个剂量组对脂质代谢紊乱大鼠体重、腹腔脂肪湿重、脂体比、肝体比,TC、TG、LDL-C、MDA水平及ALT、AST活性均下降,HDL-C水平及SOD、GSH-Px活性升高(P0.05或P0.01)。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可见,各剂量组大鼠肝脏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改变。这一结果提示雅安藏茶对脂质代谢紊乱大鼠具有调节脂质代谢、保肝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左卡尼汀( L-carnitine,LC)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接受标准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加低、中、高剂量[(0.25、0.50、1.00g/(kg·d)]LC灌胃处理.连续灌服给药28 d后,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给予LC可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增加HDL-C含量;血清和肝脏中SOD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P<0.05).表明LC对高脂血症大鼠有明显的降血脂和改善体内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对自然衰老大鼠脂类代谢效应的机制,将18只13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饲养7 d后,将其中6只大鼠宰杀作为青年组,其余12只大鼠饲养至64周龄后,随机分为衰老组和DHEA处理组。DHEA处理组灌胃20 mg/kg的DHEA溶液,衰老组灌胃等体积的二甲基亚砜(DMSO)。试验结果显示,与青年组大鼠相比,衰老组大鼠睾丸的相对质量、血清睾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衰老组大鼠相比,DHEA处理组大鼠日均采食量及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和血清胰岛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肝脏肝脂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DHEA处理组大鼠肝脏组织中脂肪酸转移酶(FAT/CD36)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X)、肉碱脂酰转移酶(CPT-I)、腺苷酸活性蛋白激酶-1(AMPK-α1)和腺苷酸活性蛋白激酶-2(AMPK-α2)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的变化(P0.05)。表明DHEA可以降低大鼠的日均采食量,从而控制其能量的摄入;DHEA通过调节脂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血清中激素含量及与肝脏脂肪酸转运和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脂肪的分解,减少雄性大鼠自然衰老过程中体内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肝脏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试验选取40只6周龄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将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0、50、250、500 mg/kg)连续4周经口灌胃并记录大鼠每周体重变化;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肝脏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1)、脂肪酸合成酶(FA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以及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极显著(P0.01)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低剂量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中剂量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肝脏HE染色未见异常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可见中、高剂量组脂滴明显减少;低剂量组大鼠肝脏中FAS、ACC1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FAS、SREBP-1C和ACC-1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PPARα和ATGL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通过抑制SREBP-1c、ACC1和FAS,增加ATGL和PPARα的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肝脏脂肪酸代谢。  相似文献   

14.
旨在初步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激活剂二乙酰胺三氮脒(DIZE)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保护作用。利用高脂饮食诱导建立大鼠NAFLD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IZE和阳性药物(洛伐他汀LOV)组,观察记录其生长状况。试验至第10周,剖检所有大鼠,采血测定血浆生化指标,取其肝脏观制作切片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1)第4周起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且血糖调节能力减弱,灌胃DIZE和LOV后大鼠增重得到控制,糖耐量有所恢复。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极显著上升(P0.01),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显著下降(P0.05)。灌胃DIZE和LOV后,TG、TC、AKP、LDH和TBA均极显著(P0.01)下降,ALT和AST活性显著下降(P0.05)。3)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有大量脂肪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肝指数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灌胃DIZE后,肝指数减小,肝脏病理损伤有所缓解。综上,DIZE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有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大鼠血脂水平,改善血糖调节能力,缓解肝脏脂肪蓄积和脂肪变性,但其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为DIZE成为新的NAFLD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分离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菌株,并研究其对大鼠脂肪沉积的影响,通过模拟胃肠道环境以及降胆固醇试验,分离得到一株植物乳杆菌F(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在培养液中的胆固醇脱除率为55.03%。用不同浓度的该菌液饲喂SD大鼠((130±2)g)8周(FⅠ组、FⅡ组和FⅢ组:分别灌胃2×106、2×108和2×1010 CFU/mL菌液)并饲喂高脂饲料。结果表明:试验Ⅰ、Ⅱ组体脂指数(腹部脂肪、肾周脂肪垫和附睾脂肪垫)、体重、肝脏体指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相比高脂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增加,且试验Ⅰ组变化极显著(P0.01)。另外,试验组盲肠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属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F对于高脂饲料引起的大鼠肥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比较六堡茶、黑茶茶粉和普洱(熟茶)茶粉对高脂血症Wistar大鼠的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药物组以及六堡茶、普洱(熟茶)茶粉和黑茶茶粉[低、中、高剂量组,即0.5,1.0,2.0g/kg(bw)]。试验大鼠灌胃授试茶样水浸提物30d后采血牺牲,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并摘取大鼠肝脏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六堡茶能够显著降低试验大鼠血清中TC, TG含量(P<0.05),普洱(熟茶)茶粉、黑茶茶粉对于控制大鼠血清中TC, TG含量效果不明显(P>0.05);普洱(熟茶)茶粉能够显著提高肝组织细胞中GSH Px酶和SOD酶活力,且能够降低MDA含量(P<0.05)。六堡茶调节血脂水平功效显著优于黑茶茶粉及普洱(熟茶)茶粉,而普洱(熟茶)茶粉抗氧化能力显著好于六堡茶及黑茶茶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基本成分的测定与对多肋藻中活性成分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小鼠血清高血脂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肋藻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0.55%、15.40%、11.13%、2.00%(质量分数,下同),多肋藻的总膳食纤维、碘、甘露醇含量分别为48.05%、0.10%、11.30%。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优化提取工艺为酶加量0.10%、温度50℃、pH 5.5、酶解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为1.859%,总糖与总硫酸根含量分别为1.416%和0.972%。建立高血脂症小鼠模型,采用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对其灌胃,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剂量高于500 mg/(kg.d)时,对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多肋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对高血脂症中的三项指标均具显著抑制作用,表明其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山楂沙棘片对混合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大鼠预先眦内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根据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将大鼠平均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山楂沙棘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喂以正常饲料,其它组喂以高脂模型饲料。各组每日灌胃相应受试物或溶剂,连续灌胃8周。模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HDL-C/TC比值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山楂沙棘片高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C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LDL-C含量(P0.01),显著升高血清HDL-C/TC比值(P0.01)。与模型组比较,山楂沙棘片中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C、LDLC含量(P0.05),显著升高血清HDL-C/TC比值(P0.01)。山楂沙棘片能降低混和高脂模型大鼠血清中TC和LDL-C含量,提高血清HDL-C/TC比值。  相似文献   

19.
拟研究花椒麻素与辣椒素对试验性高血脂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共同调节作用。将40只SD雌性大鼠按体质量分为5组,即普通饲料空白组、模型对照组、花椒麻素组[3 mg/(kg·d)]、花椒麻素和辣椒素的混合组[2 mg/(kg·d)花椒麻素+7 mg/(kg·d)辣椒素]、辣椒素组[9 mg/(kg·d)],研究花椒麻素和辣椒素以及两者混合时的降血脂作用。所有大鼠饲喂基础饲料,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天测量大鼠体质量和采食量,灌胃4周后处死,解剖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rol,简称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简称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简称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简称LDL-C)含量和肝脏总脂肪、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含量,观察大鼠肝脏的切片。结果表明,灌胃花椒麻素、辣椒素能延缓大鼠的体质量增加,降低大鼠的血脂和肝脂水平,减轻大鼠的脂肪肝症状,对胆固醇代谢循环有较好效果,且不影响大鼠肝脏的正常发育,增加大鼠粪便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以及小肠内容物和粪便中总胆汁酸的含量,其中混合组降血脂的效果最好。由研究结果可知,花椒麻素与辣椒素混合时,对胆固醇的调节效果优于单一组分。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青钱柳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抗脂质过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建模成功的高脂血症小鼠随机分为青钱柳多糖高、中、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高脂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前4组分别灌胃400、200、100 mg/kg青钱柳多糖水溶液,4 mg/kg辛伐他汀水溶液,另2组灌胃等量无菌水,每组16只,连续喂养4周。试验结束后采用逆转录PCR(RT-PCR)测定肝脏、脂肪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探讨青钱柳多糖抗脂质过氧化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青钱柳多糖可使SOD、GSH-Px、CAT 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其中肝脏组织中SOD、CAT表达量最大增幅分别达130.9%、108.6%,GSH-Px表达量未出现显著变化;脂肪组织中SOD、GSH-Px的最大上调幅度分别为50.7%、100.0%,而CAT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青钱柳多糖可调节高脂血症小鼠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其机体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