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为探讨鲁氏耶尔森菌侵染虹鳟的致病机制,本实验建立了鲁氏耶尔森菌感染虹鳟引起的肠炎红嘴病的病理模型,制定相应的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系统,并对该模型进行研究。将43尾平均体质量约为12 g的健康虹鳟随机分成5组:3个实验组(n=30)、对照组(n=10)和哨兵组(n=3)。3个实验组分别采用2.0×106、2.0×107和2.0×108 CFU/m L的鲁氏耶尔森菌感染浓度,通过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对感染鲁氏耶尔森菌的虹鳟肠、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镜检及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判断,结合细菌学检测,按制定的评分系统评价各组肠炎红嘴病造模效果,确定最佳造模方案。结果显示,各攻毒组虹鳟感染后72 h均出现不同程度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红嘴、肛门红肿、鳍(胸鳍、腹鳍、臀鳍)等出现不同程度充血,下颌部、腹部出现出血点等。组织病理学可见肝脏、脾脏、肾脏及肠组织均有炎性细胞浸润现象出现,肝细胞、肠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实质细胞变性、坏死,脾脏部位淋巴细胞减少、红细胞死亡堆积。综合各组得分发现,2.0×107 CFU/m L组的鲁氏耶尔森菌感染虹鳟造模效果最佳,患病虹鳟的临床症状显著且组内差异较小,病程迁延较长,便于研究。研究表明,对体质量约12 g的虹鳟幼鱼腹腔注射0.1 m L浓度为2.0×107 CFU/m L的鲁氏耶尔森菌可成功构建肠炎红嘴病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2.
将20∶1的红枣、黄芪和山药提取物等比例混合成复合物,按照质量分数分别为0%(对照组)、0.3%、0.6%和1.2%的比例加入到基础饲料中制成复合中草药饲料,投喂给饲养在冷水鱼循环系统中直径1 m×高1m饲养缸中、体长7.6~8.9 cm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在水温11~15℃下,探讨复方中草药对虹鳟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56 d饲养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组虹鳟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肝脏指数(LSI)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仅添加0.6%的复方中草药组虹鳟的脾脏指数(SSI)显著性升高了21%(P0.05)。复方中草药组虹鳟的溶菌酶(LYZ)、血清抗菌活力(AA)和超氧化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有所升高,其中SOD酶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0.3%和0.6%复方中草药组LYZ活力显著升高(P0.05),而0.6%和1.2%复方中草药组AA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复方中草药组虹鳟的尿素氮水平(BUN)、血清中肌酐(CREA)含量和谷草转氨酶(GOT)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比对照组低,谷丙转氨酶(GPT)、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总蛋白(TP)含量升高,其中CREA含量和ALP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0.6%复方中草药组的BUN极显著降低(P0.01);而0.6%和1.2%复方中草药组的GP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剂量组的GOT活性高于对照组水平,但无显著差异(P0.05)。复方中草药组的ACP显著高于对照组,0.6%和1.2%组的TP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6%复方中草药组血清中补体3(C3)和补体4(C4)水平显著升高(P0.05),0.3%和0.6%添加剂组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等比例红枣、山药和黄芪的提取物混合物,对虹鳟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虹鳟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建议添加量为0.6%。  相似文献   

3.
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是导致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肠炎红嘴病的病原。本研究以鲁氏耶尔森菌毒力因子rup A基因为靶标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含有rup A基因部分序列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优化建立检测鲁氏耶尔森菌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腹腔注射鲁氏耶尔森菌菌悬液的虹鳟肝、肾、脾、血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种间特异性,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3.3766x+40.012(R~2=0.9958);最低检测限为57 copy/μL,较常规PCR的灵敏度高出约100倍。应用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准确检测被鲁氏耶尔森菌感染的虹鳟样品。研究表明,所建立的qPCR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定量的优点,可用于快速诊断虹鳟肠炎红嘴病早期病症及定量检测鲁氏耶尔森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β-葡聚糖对感染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应激过程的调节作用,在虹鳟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β-葡聚糖(0,0.05%,0.1%,和0.2%),投喂42 d后感染杀鲑气单胞菌,在感染后第2,4和6天取样检测血清应激指标的变化,第7天时统计虹鳟的存活率。结果表明,添加β-葡聚糖能显著提高感染杀鲑气单胞菌后虹鳟的存活率,其中0.2%剂量的保护效果最好(P0.05)。感染后第4天β-葡聚糖组的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和0.2%组的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在感染后第2天达到峰值,早于0.05%和对照组。0.1%和0.2%组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在感染后显著上升,而0.05%和对照组却显著下降(P0.05)。β-葡聚糖组在感染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活性一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β-葡聚糖组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感染后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后第4天,β-葡聚糖组的血清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在感染后显著下降(P0.05),其中0.2%组下降幅度最小。各组肝脏和脾脏热休克蛋白70基因(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量在感染后都显著升高(P0.05),0.1%和0.2%组表达峰值出现时间早于其他组,且其峰值高于其他组峰值。综上所述,本实验中,添加β-葡聚糖能显著提高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虹鳟的存活率和有效减弱细菌感染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其中0.2%剂量的保护效果最好且对应激过程的减弱效果最明显(P0.05)。  相似文献   

5.
以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复方中草药对其肌肉和肝胰脏中几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60 d后,与对照组相比,青虾肌肉和肝胰脏中溶菌活性、抗菌活性、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肌肉中的血凝活性敏感度低以至无法测出,肝胰脏中的血凝活性试验饲料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和肝胰脏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对增强青虾免疫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中华鳖生长、体组成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初始体质量为(3.28±0.15)g的中华鳖稚鳖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0.5%、1%、2%复方中草药的试验饲料60d,研究复方中草药对中华鳖生长、体成分和某些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1%添加组中华鳖的体质量增加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0.5%和2%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1%添加组中华鳖的肝体比最低,2%添加组中华鳖的脏体比最低。随着中草药添加量的升高,中华鳖的体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复方中草药添加量对中华鳖体水分和粗脂肪无显著影响(P0.05)。1%与2%复方中草药组鳖体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高于对照组。中华鳖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随中草药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各组中华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中华鳖的生长性能,添加量以1%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添加红枣提取物对促进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机体健康的可能性,选取体长为7.2~8.4 cm的健康虹鳟,随机分成4个试验组,分别投喂红枣提取物添加量为0%(对照组)、0.25%、0.50%和1.00%的等氮等脂饲料,饲养56 d,养殖结束后测定12项血清生化指标和头肾的6个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含量三个红枣提取物组均出现极显著下降;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在0.50%和1.00%组极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也在0.50%和1.00%组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无显著变化;总蛋白(TP)和白介素6(IL-6)含量在0.25%组出现显著增加;溶菌酶(LZM)活性三个红枣提取物组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0.50%组极显著增加;补体4(C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在0.25%和0.50%组均极显著增加。在头肾中,与对照组相比,SOD、白介素1β(IL-1β)和补体3(C3)基因表达量在0.50%和1.00%组均为显著或极显著上调;Factor H基因表达量在0.50%组显著上调;过氧化氢酶(CAT)和LZM基因表达量在0.50%和1.00%组仅出现差异不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在虹鳟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红枣提取物,可以起到促进肾功能,保护肝脏和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6种中草药单方及5种复方制剂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芩(Radix Scutellariae)和诃子(Fructus Chebulae)对鲁氏耶尔森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均为0.028g·mL^-1,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耶尔森菌病害的主要备选中草药;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的抑菌作用较强,其MIC值为0.227g·mL^-1,也可作为候选药物;青蒿(Herba Artemisiae)、金樱子(Fructus Rosae Laevigatae)、连翘(Fructus Forsythiae)、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五倍子(Galla Chinensis)及金银花(Flos Lonicerae)的抑菌作用较弱,其MIC值均为0.455g·mL^-1。5种复方制剂中,大黄、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和黄芩3种中草药以5:3:2的比例配伍对鲁氏耶尔森菌具有最佳抑菌作用,其MIC值为0.057g·mL^-1,抑菌效果弱于黄芩,但远强于大黄单独使用,可为该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复方配伍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比例棉粕(CM)及FeSO4处理的脱毒棉粕(CM+Fe)替代饲料中0(CM0,对照组)、10%(CM10)、20%(CM20)、30%(CM30)、50%(CM50)、70%(CM70)和50%(CM50+Fe)、70%(CM70+Fe)的鱼粉,配置成8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喂养(9.79±0.13)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10周,每组设3个重复,研究棉粕及脱毒棉粕对虹鳟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对照组虹鳟增重率(WG)与CM10~CM50以及CM50+Fe组之间差异不显著,CM70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PER)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显著升高。(2)各试验组虹鳟全鱼和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CM0~CM70组肌肉中游离棉酚含量也逐渐增加,CM50+Fe和CM70+Fe组肌肉游离棉酚含量显著低于CM50和CM70组。(3)CM70和CM70+Fe组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CM10~CM50和CM50+Fe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血清甘油三酯含量逐渐升高,血糖含量与总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结果表明,棉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为19.6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复方中草药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生长与免疫酶活性的影响,选取144尾重量相近的许氏平鲉幼鱼分为4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12尾鱼。将黄芪、当归、红枣、干姜、甘草、白术六种中草药等比例混合后超微粉碎,分别按质量百分数0(对照组)、1%、2%、3%加入到许氏平鲉基础饲料中进行投喂,试验为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许氏平鲉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1%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明显差异(P>0.05),而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及3%组(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许氏平鲉生长和免疫功能有显著提升作用,建议的最适添加量为1%。  相似文献   

11.
在饲料中添加几种自拟中草药复方药剂,研究其对平均体重0.08—0.10kg的1+龄哲罗鱼(Huchotaimen)增重率、死亡率以及血液组织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组30尾,饲养在室内水族箱(0.90m×0.50m×0.45m)中,每天按照鱼体重的2.O%投喂饲料,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饲料,每组设平行组。实验结束后,对各组的增重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并对鱼体进行采样,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复方五对鱼体的增重效果显著;所有复方实验组鱼皆没有死亡;生化指标方面,复方二明显提高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的含量;复方一能明显升高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复方二组、复方三组尿素氮在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余几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中草药方剂对哲罗鲑血液中部分生化指标的改变与药物种类和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添加2×107 CFU/g的芽孢杆菌制剂、中草药芽孢杆菌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研究4种微生态制剂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肠道菌群及抗病力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4种微生态制剂均可显著提高罗非鱼的增重率(P<0.05),对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而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罗非鱼促进生长效果最佳。(2)饲料中添加4种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肠道中的细菌总数、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4种微生态制均可改善罗非鱼的肠道菌群结构,以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改善效果最佳。(3)经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罗非鱼对照组全部死亡,4个实验组只有部分死亡。鉴定发现,吉富罗非鱼的死亡均由感染无乳链球菌所致,试验组罗非鱼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1.42%(B组)、58.62%(C组)、58.62%(D组)和68.93%(E组),以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组的免疫保护率最高。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指标、改善其肠道菌群结构和增加抗病力。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22±2)℃下,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含药用植物茯苓(Poria)、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鱼腥草Herba Houttuyniae)及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的混合添加剂对初始体质量为(137.61±22.26)g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药用植物添加剂配比:茯苓、白芍、鱼腥草、大黄质量比为7:5:4:4(干粉).将施氏鲟饲养在室内圆形水族箱(半径44 cm,水深50 cm)中,每箱8尾,每日3次饱食投喂添加上述药用植物的饲料,添加量为饲料总质量的0%(对照组)、0.5%、1%和2%,每组3个平行.结果表明,当药用植物添加量为0.5%时,施氏鲟的摄食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分别为385.76 g、241.46%、2.19%/d和75.5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添加量为1%时,施氏鲟血浆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0.5%及1%添加量可显著提高血浆总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P<0.05).植物性添加剂使施氏鲟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添加量达到2%时,施氏鲟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0.5%的植物添加剂可以显著降低施氏鲟血浆中皮质醇含量(P<0.05);0.5%~1%添加量可以显著提高血浆甲状腺素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药用植物对施氏鲟具有一定的促生长、缓解应激、提高免疫力及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20℃下研究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3种中草药方剂(复方A由甘草、紫草等组成;复方B由生鸡内金、生牡蛎、山药等组成;复方C由茵陈、板蓝根、黄芩等组成),对平均体质量37.09±4.09g鲫(Carassius aura-tus)肝胰脏和血液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15尾,每天按照鱼体质量的2.0%投喂饲料,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基础饲料。实验结束后,取样测定鱼体肝脏和血液部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复方A、B、C皆可显著提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但却明显降低了尿酸(URIC)、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和球蛋白(GLB)的含量,其他几项生化指标升降不一;复方A、B、C对肝脏中Fe、ALP和肌酐(CREA)3项生化指标的提升效果比较明显,对Ca、P、AST、总胆固醇(CHOL)、乳酸脱氢酶(LDH)、TP和GLB起相反作用。结果的差异可能与中草药配方组成成分、取样部位、测试的生化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复合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一种复方中草药制剂(黄芪∶板蓝根∶金银花∶生石膏=1∶1∶1∶1)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生长与免疫试验设7个处理,试验虾饲喂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9%、1.3%、1.7%、2.1%、2.5%的饲料,凡纳滨对虾的初始体重为0.10 g,养殖周期56 d。结果显示:随着复方中草药水平增加,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之增加,但仅最高组(2.5%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各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用二次回归曲线得到复方中草药水平为2.07%时增重率最高;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和溶菌酶有显著影响,随着复方中草药水平的增加,这4种酶的活力出现先显著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酶活力最高的组是2.1%组;而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攻毒试验设3个处理组,不添加中草药的对照组、间隔投喂组和连续投喂添加了2.1%中草药制剂组,养殖试验结束后采用注射和投喂病毒两种方法攻毒(1.4×108cfu/mL弧菌病毒)。结果表明:注射和投喂后连续投喂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和79.19%,比对照组(试验Ⅰ组)高27.1%和17.2%。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连续投喂添加2.1%复方中草药制剂的饲料,可以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并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3个复方中草药水煎浓缩液(1 g/mL)(复方Ⅰ:十大功劳、黄柏、半枝莲、苦参、百部、槟榔;复方Ⅱ:大黄、黄芩、野菊花、蛇床子、石榴皮、乌梅;复方Ⅲ: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地锦草、败酱草、龙胆草、鱼腥草、青蒿)体外杀水滴伪康纤虫和海洋尾丝虫的效果及对体质量18~20 g大菱鲆的毒性,旨在筛选出高效、低毒、少残留的治疗盾纤毛虫病的中药组合。体外杀虫试验在96孔细胞培养板的每孔中加入90μL药液和10μL离心后的虫液,药物剂量分别为0、5、10、15、20、25、30 mg/kg,每组3个平行,显微镜下观察盾纤毛虫的状态。体外杀虫试验结果显示,复方Ⅰ的剂量在0~30 mg/kg时对海洋尾丝虫无杀害作用;复方Ⅲ仅在药物剂量为30 mg/kg时对海洋尾丝虫有杀害作用,其他剂量时无效;复方Ⅱ20、25、30 mg/kg组1 h水滴伪康纤虫全部死亡,30 mg/kg组3 h海洋尾丝虫全部死亡。随即在循环水箱中进行为期7 d的大菱鲆毒性试验,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0 mg/kg)、推荐剂量组(20 mg/kg)、3倍剂量组(60 mg/kg)、5倍剂量组(100 mg/kg),每组3个平行。试验结束时,鱼尾静脉采集全血和血清,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大菱鲆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Ⅱ药浴后,大菱鲆血液中白细胞、嗜酸性细胞等血常规指标以及葡萄糖、球蛋白含量等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各试验组大菱鲆的鳃、肠道、胃、肝脏和脾脏均无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饵料中添加三种中药复方制剂,投喂锦鲤(Cyprinus carpio)20 d后,测定各试验组的生长指标、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尿素氮含量,测定肝脏谷丙转氨酶(GPI)、谷草转氨酶(GO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活性,测定鱼体红色部位鳞片的色素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三种中药复方制剂均...  相似文献   

18.
选取400尾草鱼,平均体质量(62.15±9.78)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0尾鱼,其中1个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3个试验组[投喂复方中草药: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20g/kg)复方中草药Ⅰ(T1)、Ⅱ(T2)和Ⅲ(T3)]。每组分别在第0、7、14、21、28d采样,进行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且在第28d时测定肥满度和内脏指数。在第0、30d时称量质量测定生长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饲养30d后,T1组、T2组、T3组的平均质量增加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1.77%、90.38%和8.56%;在第14d,各试验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4~21d,T2组在各试验组中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值最大。所以,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复方中草药Ⅱ可显著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P0.05),在3种试验复方中效果最佳,在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电麻醉工艺对珍珠龙胆石斑鱼麻醉效应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暂养24 h后的石斑鱼投入电击箱,采用脉冲直流电压对鱼体进行电击,以未电击组作为对照组,通过计算麻醉率、休眠时间和72 h存活率作为其麻醉效应的评价指标,优选100 V、110 V和120 V 3组电压,通过测定血液中48 h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葡萄糖、乳酸和皮质醇6项血液生化指标,分析鱼体的生理应激情况。结果显示:通电时间一定时,电压越大,麻醉率越高,休眠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试验鱼在电刺激期与电紧张期停留时间越短;100 V、110 V、120 V电压均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完全麻醉且72 h存活率为100%。100 V试验组平均休眠时间17.0±3.84 min,且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除谷草转氨酶数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外,谷丙转氨酶活力、乳酸脱氢酶活力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葡萄糖、乳酸以及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采用100 V标准脉冲直流电电击3 s对鱼体没有永久性损伤,是一种耗时短、伤害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麻醉方式,可以提升珍珠龙胆石斑鱼保活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与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电麻醉工艺对珍珠龙胆石斑鱼麻醉效应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暂养24 h后的石斑鱼投入电击箱,采用脉冲直流电压对鱼体进行电击,以未电击组作为对照组,通过计算麻醉率、休眠时间和72 h存活率作为其麻醉效应的评价指标,优选100 V、110 V和120 V 3组电压,通过测定血液中48 h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葡萄糖、乳酸和皮质醇6项血液生化指标,分析鱼体的生理应激情况。结果显示:通电时间一定时,电压越大,麻醉率越高,休眠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试验鱼在电刺激期与电紧张期停留时间越短;100 V、110 V、120 V电压均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完全麻醉且72 h存活率为100%。100 V试验组平均休眠时间17.0±3.84 min,且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除谷草转氨酶数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外,谷丙转氨酶活力、乳酸脱氢酶活力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葡萄糖、乳酸以及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采用100 V标准脉冲直流电电击3 s对鱼体没有永久性损伤,是一种耗时短、伤害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麻醉方式,可以提升珍珠龙胆石斑鱼保活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与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