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大豆β-伴球蛋白水平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头肾TLR2/NF-κB p65信号通路和下游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将225尾体质量为(41.00±0.12)g的黄河鲤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含0%(对照)、1.0%、3.0%、5.0%和7.0%的大豆β-伴球蛋白(替代鱼粉)的等氮(粗蛋白质38.0%)、等能(脂肪6.0%)饲料,进行为期21 d的养殖试验,分别于试验开始的第1、7、14、21天取头肾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各组TLR2、NF-κB p65、IL-1β、IL-6、TNF-α1、IFN-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黄河鲤头肾中TLR2、NF-κB p65、IL-1β、IL-6和TNF-α1的表达与大豆β-伴球蛋白添加剂量、饲喂时间显著相关(P<0.05),但无交互作用,而IFN-γ的表达只与剂量相关;3.0%及以上添加组,1~21 d内TLR2、NF-κB p65、IL-1β、IL-6和TNF-α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1天时各因子表达量较第14天时总体上趋于下降;1.0%、3.0%、5.0%添加组IFN-γ表达在试验期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大豆β-伴球蛋白能促进黄河鲤头肾TLR2、NF-κB p65、IL-1β、IL-6和TNF-α1表达且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效应,但无交互作用,推测大豆β-伴球蛋白可引起鲤炎症反应,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因此,鲤鱼日粮中不宜使用高水平的大豆β-伴球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β-伴大豆球蛋白通过核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Jun N端激酶(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对猪肠上皮细胞(IPEC-J2)造成损伤的差异,为探索β-伴大豆球蛋白引发仔猪肠道黏膜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β-伴大豆球蛋白体外诱导IPEC-J2损伤,试验设对照组T0(猪肠上皮细胞不做处理),试验组T1(加入5 mg/mL β-伴大豆球蛋白)、T2(加入5 mg/mL β-伴大豆球蛋白+1 μmol/L NF-κB抑制剂二硫氨基甲酸肽吡咯烷(PDTC))、T3(加入5 mg/mL β-伴大豆球蛋白+1 μmol/L iNOS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T4(加入5 mg/mL β-伴大豆球蛋白+1 μmol/L JNK抑制剂SP600125)和T5(加入5 mg/mL β-伴大豆球蛋白+1 μmol/L p38抑制剂SB202190),处理24 h后观察细胞结构,测定各组细胞活性及细胞因子NO、TNF-α、IL-10、IFN-γ含量,细胞损伤相关基因NF-κB p65、iNOS、JNK、p38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IPEC-J2中加入5 mg/mL β-伴大豆球蛋白24 h后,细胞数量减少,线粒体改变,染色质边集,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5),NO、TNF-α、IFN-γ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而IL-10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NF-κB p65、iNOS、JNKp38-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NF-κB、iNOS、JNK、p38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加入抑制剂后,细胞活性显著提高(P<0.05),细胞结构趋于完整和规则,IL-10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NO、TNF-α、IFN-γ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NF-κB p65、iNOS、JNKp38-mRNA及其编码蛋白表达受到抑制。其中T2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T3、T4、T5组(P<0.05),细胞数量、形态和完整性最接近对照组细胞。【结论】β-伴大豆球蛋白主要通过NF-κB/iNOS信号通路对IPEC-J2造成损伤,PDTC对这种损伤作用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泛素(ubiquitin,简称Ub)对TLR4/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表达的影响,通过脂质体将短发夹RNA(shRNA)质粒转染猪小肠上皮细胞,使其泛素基因沉默,于转染后6、12、24、48 h收集细胞及其上清。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TLR4/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TLR4、NF-κB、MyD88、IκB-α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NF-κB、IκB-α及炎性因子TNF-α、IL-1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shRNA质粒有效地抑制了泛素基因的表达,转染shRNA质粒后,TLR4/NF-κB信号通路中TLR4、NF-κB、MyD88和IκB-α的mRNA表达量及NF-κB、IκB-α、TNF-α和IL-1含量均普遍呈下降的趋势,说明泛素在炎性因子的释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泛素基因的沉默能够抑制该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β-胡萝卜素不同添加方式(预防型和治疗型)对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的细胞活力、活性氧(ROS)、炎性因子以及NF-κB通路的影响,利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β-胡萝卜素的最佳添加浓度和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ROS的百分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量分析β-胡萝卜素对NF-κB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治疗型和预防型添加β-胡萝卜素均可以提高细胞活力,且在治疗型添加模型中,可极显著提高(P0.01);治疗型和预防型添加β-胡萝卜素均可以降低ROS百分含量、炎性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和NF-κB p65蛋白表达量。综上所述,不同添加方式的β-胡萝卜素对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均有提升作用,对ROS和炎性因子均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痛舒含药血清预处理对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核因子-κBp65(NF-κBp65)及其下游调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心痛舒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心痛舒含药血清预处理组共4组。罗丹明B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形态,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TNF-α、IL-1β含量,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心痛舒含药血清预处理组TNF-α、IL-1β水平降低,NF-κBp65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心痛舒含药血清预处理组NF-κBp65 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痛舒含药血清预处理可通过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炎症反应途径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NF-κB活化,从而抑制下游炎性细胞合成有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白背天葵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效果及其机制,采用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炎症模型。Griess法检测白背天葵不同极性部位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的影响;ELISA法测定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及PGE2的含量;运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极性部位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背天葵各极性部位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诱导的NO、TNF-α、IL-1β和IL-6的过量分泌和细胞核内NF-κB p65的蛋白表达,白背天葵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PGE2的分泌。综上,白背天葵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通路活化,进而抑制炎症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虾青素(AST)对脂多糖(LPS)通过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诱导的IPEC-J2细胞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确定虾青素和LPS对IPEC-J2细胞和转染IPEC-J2细胞的最佳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在处理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PEC-J2细胞和转染IPEC-J2细胞炎症因子NF-κB、TNF-α、IL-6和IL~(-1)β的m RNA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检测上述炎症因子的分泌量。【结果】当处理3 h,虾青素浓度达到150μmol·L~(-1)时,IPEC-J2细胞和转染IPEC-J2细胞活力达到峰值;当处理6 h,LPS质量浓度达到100 ng·m L~(-1)时,IPEC-J2细胞和转染IPEC-J2细胞活力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LPS组IPEC-J2细胞NF-κB、TNF-α、IL-6、IL~(-1)β的m RNA相对表达量和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AST+LPS组NF-κB、TNF-α、IL-6、IL~(-1)β在IPEC-J2细胞中的m RNA相对表达量和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而在转染IPEC-J2细胞中的炎症因子m RNA相对表达量和分泌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虾青素可以抑制细胞炎症反应,且对细胞的保护作用与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7建立炎症模型,评价紫檀茋的抗炎作用。在LPS刺激的RAW264. 7细胞中,添加紫檀茋进行干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表达量,Griess法检测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一步检测细胞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核转录因子κB-p65 (NF-κB 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紫檀茋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因子基因的表达和炎症介质NO的释放;紫檀茋+LPS组中ERK,p38和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紫檀茋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MCP-1,IL-6,IL-1β,TNF-α和iNOS的mRNA表达和NO的释放,其机制可能与阻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过程中细胞因子显著上调的机制。[方法]NDV感染He La细胞,用RT-PCR法检测IFN-β、IL-6、IL-8 mRNA水平。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荧光分析检测NDV对双链RNA激活的蛋白激酶(PKR)与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未感染组相比,IFN-β、IL-6、IL-8 mRNA水平显著上调。NF-κB信号通路在感染后12~24 h被激活,转录因子p65入核,而使用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IKK16则显著降低了干扰素和炎症因子的表达,证明NF-κB信号通路介导NDV感染过程中的细胞因子表达和炎症反应。另外,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病原模式识别受体PKR被诱导表达并且被磷酸化激活。使用抑制剂2-氨基嘌呤抑制PKR活性后,能够抑制p65的入核,并减少由NDV诱导的干扰素和炎症因子表达。[结论]NDV感染能够通过PKR调控NF-κB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因子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通路在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将供试的p53基因过表达和干扰载体转染293T细胞,对其作用效果进行验证。利用脂质体分别转染p53基因过表达和干扰载体到AECⅡ细胞系A549中,建立p53基因过表达和干扰A549系模型细胞。用牛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株(BCG)分别感染未经任何处理的A549细胞(感染对照组)及模型细胞,以未感染BCG的各类A549细胞为参照。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来分析信号分子p53、p300、NF-κB、TLR-4、TRAF6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以及炎症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和IL-8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过表达载体plRES2-EGFP-p53 WT和干扰载体TP53-RNAi(2648)作用效果明显,成功建立了p53基因过表达和干扰的A549细胞模型。BCG感染的对照组、p53基因过表达组和干扰组的A549细胞中,p53、p300、NF-κB、TLR-4、TRAF6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相应的BCG未感染组,其中p300表达与p53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NF-κB、TLR-4、TRAF6表达与p53基因表达量呈负相关;BCG感染可引起TNF-α、IFN-γ、IL-6和IL-8的显著表达,且与p53基因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BCG感染A549细胞时,p53信号通路中的p53协同p300来抑制NF-κB、TLR-4和TRAF6的活化及负调控TNF-α、IFN-γ、IL-6和IL-8的分泌,从而抵抗MTB的侵染。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体外培养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研究大豆球蛋白(11S)对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将IPEC-J2细胞分为6组[A(对照组)、B、C、D、E和F],各组中分别添加0、1、5、10、5、5 mg·mL~(-1)的11S,并且在E组和F组分别添加1μmol·L~(-1)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和1μmol·mL~(-1) 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分别于8、16、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一氧化氮(NO)、二胺氧化酶(DAO)、5-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NF-κB p65、iNOS、COX-2的蛋白表达量,用qPCR法检测细胞NF-κB p65、IKKβ、iNOS、IKKα、COX-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1S可以降低猪小肠上皮细胞存活率,添加PDTC和L-NAME可以提高小肠上皮细胞存活率;11S可促进NO、DAO、5-HT和IL-6的分泌,降低IL-10的分泌,增加p-NF-κB p65、iNOS、COX-2的蛋白表达量及NF-κB p65、IKKβ、iNOS、IKKα、COX-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添加PDTC和L-NAME可抑制11S的作用。综上,11S可引起猪小肠上皮细胞损伤,随着11S浓度的增大,损伤程度增加,PDTC和L-NAME可以降低11S对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将嗜水气单胞菌粗脂多糖(C-LPS)和大肠杆菌脂多糖(E-LPS)分别经腹腔注射草鱼(剂量为4mg/kg),以注射PBS为对照。48h后,分别提取各组草鱼的头肾、脾脏、肾脏、肝脏和肠组织中的总RNA,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NF-α、IL-1β、IL-10和TLR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头肾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在E-LPS组显著升高,而IL-10的表达显著下降;C-LPS组TNF-α和IL-10的表达量显著性升高;TLR4在两试验组均有显著性降低。脾脏中,TNF-α、IL-1β和IL-10在E-LPS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IL-1β和IL-10的表达在C-LPS组有显著性升高;TLR4在两试验组有显著性降低。肾脏中,TNF-α表达在E-LPS组有显著性升高;IL-1β和IL-10在C-LPS组有显著性升高;TLR4在两试验组中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肝脏中,TNF-α、IL-10和TLR4在两试验组均有显著性升高;IL-1β的表达在E-LP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LPS组。肠组织中,TNF-α和IL-10在两试验组有显著性降低和升高;IL-1β和TLR4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嗜水气单胞菌C-LPS和大肠杆菌LPS均可引起草鱼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对于机体免疫反应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LPS对TLR4基因并没有引起显著的上调作用,这与哺乳类动物的研究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与固有免疫之间关系,研究构建含有巴马猪IFN-α1,IFN-β和NF-κB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将转染上述报告基因的PK15细胞接种TGEV和灭活TGEV后发现,与灭活TGEV相比,TGEV能够诱导IFN-α1、IFN-β和NF-κB报告基因低水平表达;其次,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接种病毒0、2、6和10 h后PK15细胞中IFN-α1、IFN-β、IL6、TNF-α、ISG56和IRF7转录量,结果表明,TGEV对IL6转录没有影响,而诱导IFN-α1、IFN-β、TNF-α、ISG56和IRF7低水平转录,分别为对照组1.49、1.5、2.2、2.5和1.8倍。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发酵乳杆菌能否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调控下游炎性细胞因子,进而对脂磷壁酸(LTA)所诱导的牛子宫内膜细胞(BEND)炎性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并通过体外试验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为解决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难题提供方向。以牛子宫内膜细胞为研究对象,LTA和发酵乳杆菌分别作为毒药与解药来建立体外细胞试验模型,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分泌量和炎性相关基因TNF-α、IL-1β、IL-6、IL-8、TLR2、MyD88、NF-kB p65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LTA组、LTA+Lf组、Lf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T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Lf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IL-6细胞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IL-1β、IL-8细胞因子差异显著(p0.05);LTA+Lf组与LTA组比较,TNF-α、IL-1β、IL-6、IL-8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LTA组、LTA+Lf组、Lf组的TNF-α、IL-1β、IL-6、IL-8、TLR2、MyD88、NF-kB p65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LTA组与对照组相比,7种基因m 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Lf组与对照组相比,TNF-α、IL-6基因mRNA的表达量增加不显著(p0.05),IL-8基因mRNA的表达量增加显著(p0.05),IL-1β、TLR2、MyD88、NF-kB p65基因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LTA+Lf组与LTA组相比,7种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发酵乳杆菌能够抑制NF-kB信号传导通路,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释放,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缓解LTA的细胞毒性,对LTA诱导的牛子宫内膜细胞炎性损伤起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8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牛至香酚低、中、高剂量组),牛至香酚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按25、50、100 mg·kg~(-1)的剂量灌胃牛至香酚,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相同体积的橄榄油,每日1次,连续14 d.第15天时,牛至香酚试验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8 mg·kg~(-1)脂多糖(LPS),6 h后采集脾脏组织,用qRT-PCR检测小鼠脾脏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IL-10、IL-1β)、NF-κB及核转录因子(T-bet、GATA-3)mRNA的表达量,研究牛至香酚对LPS所致的免疫应激小鼠脾脏细胞因子及核转录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TNF-α、IFN-γ、IL-6、IL-10、IL-1β、NF-κB、T-bet mRNA的表达量提高(P<0.01),GATA-3 mRNA的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牛至香酚低、高剂量组IL-1β mRNA的表达量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IL-6、TNF-α mRNA的表达量降低(P<0.01、P<0.05),低、中、高剂量组IFN-γ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高剂量组NF-κB mRNA的表达量降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T-bet mRNA的表达量降低(P<0.05),中剂量组GATA-3 mRNA的表达量提高(P<0.05).由本试验结果可知,牛至香酚通过提高或降低小鼠脾脏细胞因子、核转录因子的表达,调节免疫应激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视黄醇对大肠杆菌诱发的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原代培养大鼠乳腺上皮细胞,试验组预先经视黄醇处理24 h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经大肠杆菌处理30 min和60 min,收集细胞和上清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诱发能显著提高TLR4和NF-κB表达,进而促进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释放以及炎性介质iNOS(诱导型-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视黄醇处理能抑制NF-κB表达,进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和表达,从而达到保护乳腺上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重组牛脂多糖结合蛋白(rb LBP)作用于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模型,探讨rb LBP对奶牛乳腺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4头泌乳中后期、体质量为(500±25)kg的健康经产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分为对照组、LPS(0.2μg·kg-1)模型组、低剂量rb LBP(1μg)处理组、高剂量rb LBP(20μg)处理组,分4期进行,每期15 d。[结果]灌注LPS后,奶牛发生乳腺炎症反应;与LPS模型组相比,低剂量rb LBP加剧LPS诱导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明显升高(P0.05),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TLR4和NF-κB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高剂量rb LBP有效缓解LPS诱导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组织MPO活性明显降低(P0.05),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LR4和NF-κB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低剂量rb LBP能够增加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症反应,而高剂量rb LBP可以有效缓解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TLR4/NF-κB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炎性因子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在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c)感染山羊肺泡上皮细胞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将Mmc感染细胞,于4 h、8 h、12 h和24 h收集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NF-κBp65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不同浓度的NF-κB抑制剂BAY11-7082与细胞孵育1 h,然后用Mmc感染细胞,于24 h收集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用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H2O2和NO浓度变化,利用平板计数检测Mmc对细胞的致病力变化。结果显示,Mmc于8 h、12 h和24 h等3个时间点显著提高细胞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P0.01);Mmc显著提高细胞IL-8 mRNA水平、TNF-αmRNA水平、Caspase-3的活性、H2O2和NO浓度(P0.01),而BAY11-7082(浓度为5μmol/L和10μmol/L)能够显著降低Mmc介导的细胞IL-8 mRNA水平、TNF-αmRNA水平、Caspase-3的活性、H2O2和NO浓度的升高(P0.05),且可显著降低细胞中Mmc存活量(P0.05)。综上可知,NF-κB信号通路在Mmc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给予Ang Ⅱ处理,用q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Notch1、Dll1、TLR-4、NFκB及炎性因子表达.采用siRNA沉默TLR-4或SN50阻断NFκB,观察炎性因子变化.结果 巨噬细胞中Notch1、Dll1蛋白表达在Ang Ⅱ处理后呈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TLR-4、NFκB、IL-1β和TNF-α表达在Ang Ⅱ处理24h后明显升高(P<0.05),而IL-6表达明显降低(P< 0.05);TLR4沉默或NFκB阻断后,IL-1β、IL-6和TNF-α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在Ang Ⅱ诱导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Notch信号通路的调节可能有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基因具有功能性间隔序列的发夹结构(Intron-hairpin RNAi,ihp-RNA)的RNA干扰(ihp-RNAi)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豆,为通过RNA干扰技术改良大豆的营养品质奠定基础。【方法】以大豆总RNA反转录获得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克隆了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基因的核心保守序列(400 bp),并将该片段的反义和正义片段插入到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3301P的种子特异性启动子7αp下游,将功能性间隔序列intron-SSR插入反义片段与正义片段之间,构建α′-亚基基因ihp-RNAi安全型表达载体p3301-PFNZ-α′-BADH,并进行PCR及双酶切鉴定。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带有p3301-PFNZ-α′-BADH 的菌株转化“吉农27”大豆植株,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检测,并对转基因植株α′-亚基基因的表达量进行RT-PCR。【结果】成功构建了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基因ihp-RNAi表达载体p3301-PFNZ-α′-BADH,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得到7株阳性转化植株;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外源基因以1~2个拷贝整合于大豆基因组中;RT-PCR检测表明,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基因的表达被明显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基因ihp-RNAi表达载体,获得了α′-亚基基因被明显抑制的转基因大豆植株,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大豆品质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