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鲜世界》2004,(2):25-25
工厂化水产养殖是渔业生产新的经营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生产集中、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是发展现代渔业生产的现实选择.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水质的处理.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就是这个道理.想要养好水,就要选好水处理设备,在水产品养殖场的水处理设备配置中,通常包括沉淀、过滤、消毒、吸附、生物处理等项设备.  相似文献   

2.
正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模式是国内目前较为流行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具有集约化程度高、污水处理能力强、养殖管理简便、养殖效益好等优点。低碳高效循环水系统利用现代各种循环水设备,包括推水系统、自动投饲机、污水处理系统、增氧设备、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等;通过循环水处理池进行生物过滤、紫外线杀菌,利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水质监测,对达到国家养殖水标准的过滤水重新流进养殖池循环使用,而循环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述综合防治的内容包括:培养单胞藻净化水质、降低盐度和温度、无节幼体的处理技术、药物使用方法及减少换水量等。 一、培养单胞藻净化水质 1.制各藻类水:利用6个18m~3的露天水泥池接种硅藻或骨条藻。第一次施肥为常规用量的50%,第二天开始施少量追肥。待水色由清淡变成茶色为宜。 2.过滤:用潜水泵把茶色的藻类水抽至沙滤池过滤,使藻类留在细沙表层,清水流至蓄水池备用。 3.调整PH值:在蓄水池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使PH值为8左右。  相似文献   

4.
将超声波及纳米电气石功能材料有机结合,建立新颖滤池型式,并且整机采用可移式一体化设计,形成一种工艺简化、结构紧凑、处理水质稳定、使用方便的一体化纳米过滤净水设备,有效降低了投资、运转成本。应用一体化纳米过滤净水设备的锦鲤鱼养殖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水净化效果,试验池单产达4.6kg/m3,成活率97.4%,体表色彩鲜艳。  相似文献   

5.
市场上对各种各样的水族过滤器叫法五花八门,无非是缸内、缸外、外挂、上置、潜水和水妖精等等。原理都一样:把水抽出,使水经过过滤材料及生化材料后返回缸里,达到使水变清澈的目的。所有电动过滤器都是由水泵、过滤材料、盛放过滤材料或生化材料的容器及管道组成。各厂家对过滤器的叫法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把过滤方法和过滤器混为一谈。下面谈谈本人的见解,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封闭式高密度养殖池中,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再循环,以确保养殖对象的成长和节约用水。 净化的方法有生物过滤、沉淀、植物净化、沸石、紫外线和臭氧灭菌、增氧等。生物过滤采用生物转盘、生物转筒、过滤床。他们是靠附着于过滤器上生物膜净化水质,其效率通常用氨浓度表示。过滤床可用膨粘土材质,它是一种高性能材料,除氨效率可达70%—90%。植物净化就是用水栽植物净化水质。沸石去除氨的效率,在水的流速为2.51/s/m~2时,去除率可达95%,欧洲的天然沸石资源多,故早在70年代用于净化养鱼用水。紫外线灭菌常用于水处理量小的孵化池。要求水中的悬浮物少,铁质成分少。它依靠紫外线照射灭菌。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通过对澳洲淡水小龙虾室内繁养殖技术的研究及相关资料的查阅,总结出一套经济、实际可行的室内零排水澳洲淡水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方法,供广大从业人员借鉴与参考。一、养殖用水系统这是将澳洲淡水小龙虾养殖系统中的日常养殖用水经过过滤、消毒、消氮等方法处理后,过滤水再回到养殖系统中重复利用的一种高效环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底滤鱼缸越来受到消费者喜爱,溢流区是底部过滤中的重要环节。溢流设计的种类多样,但原理大都相同。下面将简单阐述水族箱溢流的工作原理,设计种类和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以飨读者。1 为什么要设置溢流区鱼缸的过滤形式多种多样,近年来国内市场中底滤鱼缸十分受消费者青睐,究其原因它将过滤设施放置于鱼缸底部,这样大大加强了缸体的美观性,并且由于有很大的过滤空间所以其过滤效果显著,水质处理能力极强。当然如果要使缸中水流无休止无阻拦地直接向下进入底滤区,这就需要配备与下水速度时刻匹配的潜水泵才能保证缸内水位的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停电或者水泵停止工作的情况势必会导致缸内水全部排出,会对饲养者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当使用一水泵抽水和一水泵送水的循环模式时,这就要求水泵克服重重阻力保持出水口和进水口的水流量一致,水位高度一致,这样的水泵很难进行匹配,如果任一水泵出现故障也会带来巨大损失。综上所述这就是底滤缸设置溢流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循环过滤水养鱼是指对养殖水体在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净化并在反复加以利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与海面养殖与流水养殖相比,此种养鱼方式有水温等养殖环境易于调节;不易受台风、赤潮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减少殖饵、排泄物的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日本对循环过滤水养鱼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展了研究,并在鳗、鲤等养殖进行产业规模的试验。70年代后,欧、养积极予以研究,在传统的排水处理中又引入了活性污泥法、撒水滤床法、臭氧杀菌及高效供氧等,并取得良好成效。目前,瑞典已有年产80吨欧鳗、丹麦年产950吨非洲鲶的循环过滤系统。…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由美国的野生美洲鲥亲本人工繁育而来的子一代亲本进行苗种绿色生产试验,孵化育苗用水经过严格的消毒、过滤等处理,尾水通过水循环系统净化后排放,开口饵料以自行扩培的方式生产,并在种鱼养殖和苗种培育过程中使用经绿色生产资料认证的饲料.试验结果显示:养殖和育苗用水符合NY/T 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排放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