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一例新的平衡X;21易位的原发闭经。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t(X;21)(Xqter→Xq24::21p11→21qter)。对X—常染色体平衡易位的原发闭经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发生在X染色体关键区Xq13→Xq26或Xq27的易位,有可能造成性腺发育基因的断裂和缺失而导致性腺发育障碍,引起原发闭经和第二性征缺如。  相似文献   

2.
对63例原发闭经患者行临床检查和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异常核型26例。计有7种异常核型:45,X;45,X/46,XX;45,X/46,X,i(Xq);47,XXX;46,XY;46,X,-X,-21,+der(X)(pter→cen→q24),+t(Xqter→Xq24::21 P11→cen→21qter)和46,X,t(X;3)(Xpter→Xq26::3P23→3Pter;3qter→3P23::Xq26→Xqter)。后一种核型为世界首例报道。对异常核型的成因及异常核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高温下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Bezzi)各虫态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番石榴实蝇各虫态随着试验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死亡率显著升高.处理24.0 h卵、幼虫、蛹、成虫的亚致死高温区分别为43.0~44.0、44.0~45.0、38.1~42.3和38.2~43.8℃,致死高温区分别为45.0~46.0、>46.0、42.4~45.5和43.8~45.7℃.番石榴实蝇蛹、成虫死亡率(Y)与温度(X1)、处理时间(X2)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方程分别为Y=828.63-45.22X1-11.45X2+0.616X21+0.300 4X1X2和Y=3 902.87-194.73X1-7.722X2+2.424X21+0.200 4X1X2.研究结果为该虫的检疫处理和风险预警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氮磷肥及栽培密度对‘陇薯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陇薯8号’为试验材料,利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原理建立了氮肥(X1)、磷肥(X2)和栽培密度(X3)与‘陇薯8号’产量(Y)之间的回归方程:Y=37.620 86-2.099 78X21-2.030 13X22-2.677 67X23.结果表明:氮肥、磷肥、栽培密度3因子对‘陇薯8号’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栽培密...  相似文献   

5.
以改良的PVK培养基从玉米和象草根系及其根际土壤中筛选溶磷菌,通过其在NBRIP液体培养基中水溶性磷浓度确定菌株溶磷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限菌砂培试验测定菌株在玉米根际的定殖能力,并通过盆栽试验评判该筛菌方法。结果表明:NBRIP液体摇瓶试验中,菌株X14对Ca3(PO4)2的溶解能力显著低于菌株X32和Y21,液体培养基中水溶性磷的浓度分别仅为菌株X32和Y21的22.80%和19.99%;而在限菌砂培试验中,菌株X14在玉米根际的定殖能力显著强于菌株X32和Y21,在初始接种浓度一致下,在玉米根际定殖的菌株X14较菌株X32高1个数量级;盆栽试验中接种该3株溶磷菌的处理,玉米茎粗、株高、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总干质量、地上部磷吸收量和吸磷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不同菌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经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X14、X32和Y21分别为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结论:实验室内菌株X14的溶磷能力显著弱于菌株X32和Y21,但在盆栽试验中,菌株X14对促进玉米磷吸收的效果与菌株X32和Y21相近,可能与菌株X14在玉米根际的定殖能力较强有关。溶磷菌的筛选有必要基于菌株在植物根际的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种平凉44号密度与肥效试验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6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与施肥量对冬小麦品种平凉44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凉44号产量(Y)与X1(氮肥)、X2(磷肥)与X3(密度)之间有显著的回归关系,其优化方程为Y=245.43+15.421 21X1+11.718 81X2+5.263 25 X1X2+3.609 5 X22-5.127 6 X32。并通过计算得出,N施用量154.5 kg/hm2、P2O5施用量321 kg/hm2、播量375万粒/hm2时产量最高,达3 951.45 kg/hm2。  相似文献   

7.
江泽普  廖青  谭裕模  韦广泼  邢颖  汪羽宁  刘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79-16182,16185
[目的]为了研究NPK不同配比对广西赤红壤区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的效应,寻求适合甘蔗间套种马铃薯营养模式的最佳NPK配比。[方法]采取最优混合设计311-A于2011和2012年在广西隆安蔗地进行甘蔗间套种马铃薯田间试验,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低氮与中高磷钾配施可获得较高的马铃薯产量。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可分别建立2011和2012年马铃薯产量(Y11和Y12)与氮(X1)、磷(X2)、钾(X3)用量的回归模型:Y11=14 725.28-415.39X1+741.99X2+607.83X3-447.92X1X2-144.09X1X3-405.83X2X3-267.82X21-795.67X22-642.10X23,R=0.927 2;Y12=14 342.60-896.25X1+548.62X2+925.51X3+67.81X1X2+531.60X1X3-99.00X2X3-904.00X21-1 121.36X22-596.64X23,R=0.926 6。所建立的马铃薯产量回归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得较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用作当地甘蔗间套种的马铃薯施肥决策和预报。采用计算机进行寻优,得到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最佳的NPK用量,N、P2O5、K2O用量分别为108.8~140.6、172.5~204.4和285.9 kg/hm2。[结论]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最佳的NPK配比为1∶(1.23~1.88)∶(2.03~2.63)。  相似文献   

8.
以优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21为试验材料,通过播种期(X1)、种植密度(X2)和施氮量(X3)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育苗移栽方式下,研究各因素对宜油21产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析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宜油21产量均有重要影响,其大小为:施氮量播种期种植密度,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宜油21主控措施应是氮肥施用量和播种期;播种期与种植密度间的互作效应最大,并达到显著水平。在充足的水肥条件下,迟播高密度,宜油21产量最高,早播低密度也可获得高产,但迟播低密度,产量最低;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产量达2 860 kg/hm~2以上的最佳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9月25日~29日、92 839~104 399 株/hm2和215.8~242.8 kg/hm~2。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环境中铜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土壤铜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土壤中的Cu(Ⅱ)去除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土壤Cu(Ⅱ)潜在去除率(y)与土壤Cu(Ⅱ)含量(X1)、振荡时间(X2)、pH值(X3)和EDTA浓度(X4)四个因素间的正交回归模型:Y=56.87978-3.66436X1+3.45332X2+2.50249X3-3.47017X21-4.44244X24+2.00750X1X4+2.00750X2X3。从模型推知,土壤Cu(Ⅱ)含量为306.3 mg/kg、振荡时间为5.86 h、pH值为6.6和EDTA浓度为0.056 mol/L,在此条件下土壤Cu(Ⅱ)潜在去除率达70.97%。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值相等。  相似文献   

10.
为建构枣花和枣花蜜香气成分保留指数的神经网络的结构-性质关系模型,计算其连接性指数(~mX)及电性距离矢量(M_i),选取连接性指数的~0X,~1X,~2X,~3X,~5X_c,~4X_(pc)和电性距离矢量的M_(14),M_(15),M_(21),M_(32)共10种结构参数,作为BP神经网络方法的输入层变量,枣花成分的保留指数作为输出层变量,采用10-4-1的网络结构,构建模型总的相关系数R为0.988 6,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的保留指数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34%;同理选取连接性指数的~0X,~1X,~3X和电性距离矢量的M_1,M_2,M_(14),M_(15),M_(21),M_(32)共9种参数,将它们与枣花蜜香气成分的保留指数进行神经网络法研究,采用9-4-1的网络结构,所得模型总相关系数R为0.992 3,保留指数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07%.结果表明,—C—、—C=、—C、=C或=O等基团片段是影响枣花或枣花蜜香气成分保留指数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千阳邵.12(刀30,27围产期母绵羊和羔羊血浆!GF一2及其与相应代谢物水平和羔羊生长发育的关系/陈其新(南京农业大学医学院21(X为5),毛鑫智,刘为民…刀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一2(X犯,25(1)一69一72 在妊娠后期对母羊和胎儿进行外科手术安装血管痰,定时采取血样,测定IGF一2、IGF一1及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泥鳅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净体质量的相互关系,为泥鳅的苗种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20尾放养于池塘生境的12月龄泥鳅同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逐一测量其体质量(BW)、净体质量(NW)、全长(X1)、体长(X2)、肛长(X3)、肛后长(X4)、肛围(X5)、肛部体高(X6)、肛部体宽(X7)、头长(X8)、头高(X9)、头宽(X10)、眼间距(X11)、鼻间距(X12)、躯干长(X13)、体高(X14)、体宽(X15)、尾柄长(X16)、尾柄高(X17)、背鳍周长(X18)、背鳍部体高(X19)、吻长(X20)和背前区长(X21)共23项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泥鳅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净体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各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和净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发现,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为全长(X1)、背鳍部体高(X19)和吻长(X20)3项,其对体质量、净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总和分别为0.863和0.866,其中以背鳍部体高(X19)对体质量和净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490和0.487,全长(X1)对体质量和净体质量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361和0.357;被保留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和净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BW=0.103X+0.745X9+0.279X20-10.092和NW=0.104X1+0.783X19+0.269X200-17.115.[结论]背鳍部体高可作为泥鳅苗种选育的核心性状,而全长可作为泥鳅苗种选育的相对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对闽西北地区永安和尤溪2个县(市)21年(1980~2000年)中与早稻穗颈瘟相关的气象因子进行筛选,找出影响早稻穗颈瘟的关键气象预测因子,其中永安市的气象预测因子为3月中旬的降雨日数距平(X19)、3月下旬的露日数(X62)和4月下旬的雾日数(X71);尤溪县的气象预测因子为3月中旬的雾日数(X67)和5月上旬的雾日数(X72)。依此建立了两地早稻穗颈瘟预测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2年(2001~2002年)的验证,并对2003年早稻穗颈瘟进行了预测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回交和聚合杂交方法相结合,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7、Xa21导入优良恢复系丰香恢1号中,获得了分别含Xa7、Xa21的单基因改良株系以及Xa7+Xa21聚合株系各1个,编号X01~X03。用5个来自不同地区的白叶枯病菌株(PXO61、PXO99,ZHE173、GD1358和FuJ)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含Xa7、Xa21的改良株系抗性水平优于轮回亲本,双基因聚合系的抗性优于单基因改良株系。初步筛选出杂交组合广占63-4S/X03(Xa7+Xa21)抗白叶枯病,且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均优于丰两优香1号,可作为丰两优香1号的优势替代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来源广泛、经济实惠和性能优良的马铃薯微型薯繁育基质,采用3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菌渣、河沙、珍珠岩3种基质的配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由马铃薯微型薯产量(Y)与菌渣配比(X1)、河沙配比(X2)、珍珠岩配比(X3)间的回归方程Y=36.331 63–1.819 65X1+3.391 04X2+2.568 47X3–1.786 37X12–4.208 21X32+ 2.122 50X1X2+4.327 50X1X3可推断,珍珠岩配比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菌渣配比,最后是河沙配比;河沙配比与珍珠岩配比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菌渣配比与河沙配比、菌渣配比与珍珠岩配比间的交互效应显著;通过多元回归和频率分析法分析,得到马铃薯微型薯繁育基质菌渣、河沙、珍珠岩的适宜体积比为(1.677~2.000)∶(1.157~1.452)∶(1.000~1.260)。  相似文献   

16.
张寿文  钟伟光  李风琴  曹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42-10844
[目的]优选车前子规范化栽培的施肥配方。[方法]通过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建立车前子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四因子的回归模型,利用DPS数据库系统确定最优施肥方案。[结果]车前子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4因子的回归模型为:Y=2 937.44+105.46X1+17.06X2+62.69X3+265.18X4-251.17X21-80.01X22-150.62X23-55.67X24+22.75X1X2+22.75X3X4;以产量3 450 kg/hm2作为目标,配方施肥的系统优化方案为:施氮(尿素)247.65~314.81 kg/hm2;施磷(过磷酸钙)346.05~553.95 kg/hm2;施钾(K2SO4)213.3~340.425 kg/hm2;施有机肥(腐熟猪粪)32 737.5~35 782.5 kg/hm2。[结论]方程的拟合度较好,可以用来反映车前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应用"311-B"回归最优设计研究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柠檬酸对东方杉愈伤组织褐化率的影响.得出培养14d时的回归方程为Y2=0.688+0.586X1-0.211X2+0.523X3+0.481X21+0.612X22+1.312X23+0.633X1X2+0.075X1X3-0.978X2X3,其Ryy=0.9822,愈伤组织褐化率与试剂处理呈极显著相关.结果表明(1)3种试剂单独使用时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果与培养时期有关,在培养初期抑制褐化效果为柠檬酸>抗坏血酸>亚硫酸钠.随培养时间延长到14d时,抗坏血酸与柠檬酸的效果逐渐减弱或消失,而亚硫酸钠的作用最为明显,褐化率降到21%,使用浓度为0.438g*L-1.(2)在培养期间3种试剂配合使用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培养14d时,褐化率降到8%,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柠檬酸三者配合使用最佳浓度分别为0.25、0.25和5g*L-1.各种试剂对东方杉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进行3414施肥试验,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对沿黄沙丘区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根据产量结果模拟出肥料的产量效应函数;Y=7232.1900+17.9989X1-1.8682X2+1.2788X3-0.0290X21-0.0064X1X2-0.1244X~22﹣0.0271X_1X_3+0.3610X_2X_3-0.1312X~23(R2=0.9825),推荐出沿黄沙丘区玉米的最佳施肥量:N264.30kg/hm2,P_2O_5112.37kg/hm2,K_2O 82.653kg/hm~2,为指导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番茄幼苗冠层内通风时微环境因子与幼苗净光合速率间的回归方程,对影响幼苗净光合速率(Y)的6个因子〔苗龄(X1)、辐射(X2)、温度(X3)、相对湿度(X4)、风速(X5)、通风时间(X6)〕进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按照试验方案最终得出了番茄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幼苗冠层内微环境因子间的优化方程Y=19.825 00-0.272 50 X1+0.758 33 X2+0.515 00 X3-0.663 33 X4-0.670 00 X21-0.375 00 X22-0.235 00 X32-0.590 00 X42-0.461 25 X25-0.303 75 X62+0.273 75 X1X2-0.361 25 X4X5-0.442 50 X5X6;找到并验证了通风调控的最佳组合,即幼苗生理苗龄为三叶一心、辐射强度为1 200μmol/(m2.s)、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0%、通风风速为1.1m/s、通风时间为20min,此时模型预测的幼苗净光合速率响应值最大,为20.6μmol/(m2.s),取上述最优条件在番茄幼苗冠层内进行通风调控,实测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为20.5μmol/(m2.s)。对回归方程更进一步分析得出,在幼苗冠层内以0.8m/s风速通风30min,也可达到较好的调控效果,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劝29 .12以巧0244饲养肉兔应解决好的几个关键问题/张恒业(河南省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45以X)8),赵拥军,彭志领…刀河南畜牧兽医一2(X犯,(3)一21一22 在肉兔饲养中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匙:(1)选择和使用优良的品种。(2)优化饲养环境和设施。(3)科学调制和使用饲料。(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