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麻业》2015,(2):105
<正>《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协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知识等。辟有"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原料生产·生态环保"、"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调查研究"、"麻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总结和分析了麻类研究所开展麻类生物加工研究近40年的发展历程、重要成就.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了麻类纤维生物提取与工程研究的潜力和前景,可为我国传统的纤维质制造业如纺织、造纸等行业和新型的生物质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麻类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麻类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在本世纪初中国麻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从各自为政的松散型联系走向全国紧密型联合;明确科技重点方向,提高科技贡献率;改良栽培品种,稳步扩大栽培面积,形成特色麻区;推进综合利用,扩大利用空间;提高麻农素质;争取麻作国家补贴,提高弹性适应能力;发展纺织业,为麻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作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核心.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麻类资源大国.但是,麻类种质创新落后、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可利用资源贫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和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报告了麻类种质创新的方法和技术,麻类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利用,"十五"苎麻、红麻、亚麻、黄麻优异种质创新和利用的成果,对今后的麻类种质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麻类生产的现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麻类生产的现状:包括苎麻、红麻、黄麻、亚麻、大麻、剑麻的种植和加工;育成品种数量和育种技术;种质资源;麻类作物的多种用途.提出了目前麻类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种麻效益下降;生产技术滞后;品种质量有待提高.着重提出了麻类生产的建议:树立大纤维观念,扩大纺织原料种类;南麻北棉,以麻代棉;苎麻向山坡地、黄/红麻向盐碱地、亚麻向南方冬闲地拓展;加快麻类科技平台建设,加速成果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麻业》2016,(4):155
正自2000年起,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联合湖南、四川、湖北、江西、重庆等相关农业科研单位及企业,在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驻湘科研机构技术创新发展专项等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开展了"苎麻与肉鹅种养结合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经过10余年的协作攻关,形成了以苎麻这一新型牧草资源为核心的苎麻园划区集约轮牧技术,研发了高苎麻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精神,"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同时充分发挥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的作用,凝聚和团结全国从事麻类生产机械化方面的技术力量,提升我国麻类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麻类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根据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和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10月28-29日,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设施设备研究室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了"全国麻类生产机械化学术研讨会暨苎麻剥麻机展示会".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麻业科学》杂志于1979年创刊,系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协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唯一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是全国农业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麻业科学》杂志于1979年创刊,系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协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唯一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是全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  相似文献   

10.
浅论中国麻业可持续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林辉 《中国麻业》2003,25(6):296-299
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麻类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麻类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在本世纪初中国麻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从各自为政的松散型联系走向全国紧密型联合;明确科技重点方向,提高科技贡献率;改良栽培品种,稳步扩大栽培面积,形成特色麻区;推进综合利用,扩大利用空间;提高麻农素质;争取麻作国家补贴,提高弹性适应能力;发展纺织业,为麻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麻类优异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核心。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麻类资源大国。但是,麻类种质创新落后、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可利用资源贫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和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报告了麻类种质创新的方法和技术,麻类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利用,“十五”苎麻、红麻、亚麻、黄麻优异种质创新和利用的成果,对今后的麻类种质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促进我国黄麻红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论述了促进我国麻业科学发展必须思考的若干关键问题:(1)倡导学科交叉,提升黄麻、红麻科技创新水平;(2)深化资源研究,加速有利基因利用与创新;(3)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理论与关键技术突破;(4)优化育种体系,建立高效聚合育种新技术;(5)加强麻业协作,提升综合利用与研发水平。上述战略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黄麻、红麻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黄麻、红麻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马铃薯》2016,(5):312-315
针对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和当地产业发展的新特点,经过调研总结,分析了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完善订单农业、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协会、完善经销体系、加强终端市场研究、培育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等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黄麻红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促进我国黄麻红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论述了促进我国麻业科学发展必须思考的若干关键问题:(1)倡导学科交叉,提升黄麻、红麻科技创新水平;(2)深化资源研究,加速有利基因利用与创新;(3)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理论与关键技术突破;(4)优化育种体系,建立高效聚合育种新技术;(5)加强麻业协作,提升综合利用与研发水平。上述战略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黄麻、红麻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黄麻、红麻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2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的"苎麻高效种植及多用途现场观摩与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曹兵海教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金霞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沼气研究所所长李谦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彭定祥教授、以及来自湖南省农业厅、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省萧山棉麻研究所及江西省麻类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发的"苎麻高产高效种植与多用途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现场观摩与研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麻类作物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世界及我国麻类产业的发展概况,探讨了影响我国麻类种植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发展趋势.以期达成共识促进麻类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麻业科学》杂志于1979年创刊,系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协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唯一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是全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苎麻、黄麻、红麻、亚麻、剑麻等麻类机械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麻类机械研发与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麻类作物的特殊要求及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需求,提出了麻类作物机械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科技与各行业结合,成为新时期产业创新的新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能够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茶叶是我国传统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茶叶产业的现状为基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分析茶叶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发展方向,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快乡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健全完善乡村金融政策,提供茶叶生产技术支持以及实施专业化人才培养与就业计划。  相似文献   

20.
期(页)期(页)发刊词5(221)综述亚麻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1(1)国内外地膜覆盖栽培现状及展望1(6)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麻业科技发展2(57)我国麻类生物技术的研究概况及发展3(113)大麻的性别分化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3(117)我国苎麻剥制加工机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4(200)木糖乙醇发酵技术研究进展与前景5(262)我国黄麻红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6(277)基于BSA分析法的分子标记基因定位技术在农作物中的应用6(282)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苎麻新品种“赣苎4号”的选育1(12)诱变在我国亚麻育种及资源创新中的利用1(17)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的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