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弄清山东地区规模化牛场三种常见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从山东省部分地区20个规模化牛场随机采集420份血清样品,包括种牛血清41份、奶牛血清278份、肉牛血清101份,利用ELISA方法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及牛副结核病三种常见疫病抗体水平,20个牛场均未免疫上述三种传染病疫苗。检测[结果]表明,在山东地区牛场中,这三种传染病普遍存在感染,其中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场阳性率为65%,个体平均阳性率为52.62%;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E抗体场阳性率为55%,个体平均阳性率为23.33%;牛副结核分支杆菌抗体场阳性率为10%,个体平均阳性率为2.14%。[结论]通过本次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了解三种常见传染病在山东地区不同类型牛场的流行情况,对山东地区牛场疫情预测及疫病防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黑龙江省规模化牧场奶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该省不同地区9个规模化牛场共采集血样15 035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奶牛副结核抗体。结果显示,9个牛场均检出血清阳性牛,副结核阳性场感染率100%,2018年样品平均阳性率4.74%,2019年样品平均阳性率4.31%。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辽宁省牛场副结核病的感染状况,采用ELISA方法对2017年间辽宁省14个地市奶牛场户的86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副结核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副结核阳性场占比44.2%,抗体阳性率为5.6%;奶牛场阳性率为5.5%,肉牛场阳性率为5.9%;不同饲养规模牛场的阳性率分别为:大型牛场1.8%、中型牛场7.7%、小型牛场8.6%。小型牛场的阳性率高于大、中型牛场。此次血清学调查采集样品的地理范围较广、样品的采集量较大,基本能够反映辽宁省牛场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可为副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河南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流行情况,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IDEXX)对本省部分地区6个奶牛场、5个肉牛养殖场的181份牛奶样品和395份血清样品进行BVD抗体的检测.结果检出阳性牛奶106份,阳性率最高为93.3%,最低的为5.0%,平均阳性率为58.6%.其中有5个规模化奶牛场牛奶样品阳性率均在75%以上.肉牛血清样品共检出阳性124份,最高阳性率为74.12%,最低5.80%,平均阳性率31.39%.结果表明,该病在所调查地区中奶牛和肉牛均有感染,不同牛场间感染率差异较大,其中规模化奶牛的感染率较高.表明应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对该病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了解山东省滨州地区及周边规模化牛场支原体流行的基本情况,[方法]对该区域14个规模化奶牛场和肉牛场进行了血清采集,采用牛支原体IgG抗体ELISA检测方法进行牛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并使用SPSS 20进行卡方统计学检验。[结果]山东省规模化牛场的牛支原体IgG抗体总阳性率为77.86%,奶牛场的阳性率为74.29%,肉牛场的阳性率为81.43%,奶牛场牛支原体IgG阳性率与肉牛场的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场不同场区,肉牛场不同场区之间,牛支原体的IgG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山东省滨州地区及周边规模化牛场存在不同程度的牛支原体感染,牛支原体感染可能成为危害国内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健康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掌握祁连山北麓中部地区牦牛常见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对祁连山北麓中部地区的牦牛常见病开展了血清学检测。共检测280份血清样品,分别检测了布病、口蹄疫、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弓形虫、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抗体。[结果]检出布病阳性样品3份,平均阳性率1.2%;检出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阳性样品31份,平均阳性率11.1%;检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样品14份,平均阳性率5.0%;检出弓形虫抗体阳性样品87份,平均阳性率31.1%;检出牛副结核抗体阳性样品1份,平均阳性率0.4%。[结论]通过血清学检测,初步掌握了5种疫病的感染情况,为科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上海崇明地区奶牛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7年4~5月随机在该地区6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血样15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奶牛副结核病血清抗体。结果显示,有4个奶牛场检出血清阳性牛,阳性率从15%~25%不等,场感染阳性率为66.7%,样品血清平均阳性率为13.33%。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湖南省规模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结核病、牛副结核病4种疫病的流行状况,采用ELISA方法,对全省未免疫以上4种疫病的规模牛场开展了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规模牛场的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结核病、牛副结核病的场阳性率分别为51.35%、74.32%、13.64%、22.73%,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3.54%、45.45%、3.11%、4.67%。全省14个市州规模牛场均检出牛病毒性腹泻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原抗体阳性,4个市州检出牛分枝杆菌抗体阳性,7个市州检出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不同规模牛场4种疫病的抗体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大规模场偏高;多重感染占比为45.45%。结果表明:牛病毒性腹泻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湖南省规模牛场流行较为普遍、严重,部分地区还存在牛结核病、牛副结核病流行,而在大规模牛场4种疫病流行更为严重,各规模牛场4种疫病病原的多重感染情况也较为普遍。因此,湖南省规模牛场4种疫病防控形势严峻,需加强防控。本调查为湖南省此类疫病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部分省市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对2014年-2015年采集于河北、山西、青海、新疆、西藏、湖北、重庆等省市的3 60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副结核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牛副结核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29%。按样品来源省份分,抗体阳性率依次是山西3.75%、西藏3.5%、新疆2.2%、河北2.0%、青海1.5%、重庆0.75%、湖北0.5%。按动物类型分,抗体阳性率依次是奶牛2.79%、牦牛2.5%、肉牛0.83%。按样品来源分,其抗体阳性率依次是散养户3.06%、集贸市场2.75%、规模场2.1%、种畜场0.17%。结果表明,我国山西、西藏等省市的牛副结核病感染率较高。此次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国部分省市牛副结核感染情况,为制定科学防控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部分省(区)规模化牧场中牛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对2015年采集自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湖北省、四川省、安徽省、江苏省6个省(区)规模化牧场的16 172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了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样品的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总阳性率为2.59%,6个省(区)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2.09%、黑龙江省3.90%、湖北省2.05%、四川省5.23%、安徽省8.00%、江苏省1.22%;不同饲养规模牧场的阳性率分别为:大型牧场2.42%、中型牧场2.01%、小型牧场4.32%,小型牧场的阳性率极显著高于中型牧场(P〈0.01),显著高于大型牧场(P〈0.05)。综上提示,我国安徽省、四川省、黑龙江省等地规模化牧场奶牛的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较高,大型牧场和中型牧场的阳性率低于小型牧场。该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为我国牛副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宁夏地区奶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本试验对采集于宁夏不同地区的189份疑似副结核症状奶牛的血清样品进行了牛副结核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牛副结核抗体阳性率最高可达86.67%,最低为20%,平均阳性率为56.08%。表明宁夏地区已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牛副结核病感染。本调查为宁夏地区制定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及促进地区奶牛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初步了解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奶牛副结核病流行情况与分布特点,于2017年4~10月对安阳市6个规模化奶牛场共480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副结核病抗体检测,旨在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数据。结果显示,共有27份血清样品检测为阳性,平均阳性率为5.63%,不同发育阶段奶牛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小牛最高,为16.07%。副结核病在安阳市殷都区奶牛场广泛存在,感染率较低,但养殖场(户)仍需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山东省的规模化牛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对山东省的24个牛场的707份牛血清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24个牛场中17个牛场存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阳性,场群阳性率为70.83%,205份样品为阳性,个体阳性率为29%。表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山东省被调查场中内普遍流行。此调查结果为山东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为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副结核病流行情况,利用副结核分枝杆菌(MAP)间接ELISA抗体检测对2020年省内11个地市部分牧场送检的523份牛血液样品进行副结核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4个送检牧场,阳性样品145份,场间阳性率92.86%,样品阳性率27.72%。对4个500头左右中小规模牧场进行批量检测,833份样品中阳性样品210份,场间阳性率100%,场内阳性率15.67%~36.06%,样品阳性率25.93%。2019年共计送检样品345份,其中MAP抗体阳性数104份,样品阳性率30.14%。2020年送检样品与2019年相比,送检量增加了51.59%,阳性率降低了2.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福建省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福建省9个地区的6个非免疫牛场和15个散养户采集的共计21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规模场检出阳性血清147份,平均阳性率为92.5%,其中有3个规模场的血清阳性率高达100%;从散养户中检出阳性血清7份,平均阳性率为12.3%.另外,奶牛血清阳性率为88.8%,肉牛/黄牛血清阳性率为29.8%.调查表明,福建省规模牛场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部分规模化牛场牛轮状病毒(BRV)的流行情况,在包头市部分规模化牛场采集275份血液样本和300份粪便样本,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对血液样本和粪便样本进行牛轮状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BRV抗原总阳性率为21.34%,抗体总阳性率为4.00%。在检测样品中,0~2月龄犊牛的抗原阳性率和抗体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51.00%和10.00%,本研究检测结果可为规模化牛场牛轮状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筛选牛副结核分枝杆菌的2个主要抗原map0862、map2154c中抗原指数高的抗原表位基因,将多表位基因序列合成,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map0862-2154c。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诱导表达,以表达的重组表位蛋白为抗原建立检测牛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GICA,map0862-2154c-GICA),同时对河北省部分牛场采集的242份副结核病奶牛血样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牛副结核分枝杆菌表位蛋白map0862-2154c成功表达,表达产物能与牛副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血清反应。临床血清样本检测结果表明,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91.86%(79/86),94.23%(147/156)和93.38%(226/242),该方法可用于牛副结核病的血清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在闽北地区的流行情况,整理并分析2015年度血清抗体检测数据。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闽北地区45个规模化猪场进行检测分析,通过检测样品血清中伪狂犬病gE抗体和gB抗体的水平进行结果判定。结果显示:送检的45个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场达25个,猪场阳性率达55.6%;共检测1304份血清,其中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213份、可疑24份、阴性1067份,抗体阳性率达20.6%。从伪狂犬病gE抗体阴性猪场抽检猪伪狂犬gB抗体380份,gB抗体阳性258份,猪群伪狂犬病抗体保护率仅有67.9%。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吉林省某规模化牛场牛病毒性腹泻(BVD)的流行情况,试验采集临床血清样品157份,粪便样品18份,肝脏、精液等组织样品17份,应用BVDV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利用BVDV1型引物,采用纳米PCR方法对血清及临床样品进行BVDV抗原检测,对抗原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将抗原阳性样品经研磨、稀释后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接入牛肾细胞(MDB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盲传3代后再次进行抗原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病毒对MDBK细胞的侵染作用;利用Mega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牛场临床血清BVDV抗体阳性率为77.1%,血清抗原阳性率为12.1%,临床粪便等样品抗原阳性率为74.3%;病料接入细胞未观察到细胞病变,分离毒株PCR产物测序分析结果与样品抗原检测结果一致;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毒液正常吸附于MDBK细胞中,有明显荧光反应;抗原测序分析显示,该牛场BVD主要流行毒株与BVDV JL-1株同源性高达99.0%,且均为BVDV 1型毒株。本研究对该牛场BVDV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为开展净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了解吉林省某规模化牛场牛病毒性腹泻(BVD)的流行情况,试验采集临床血清样品157份,粪便样品18份,肝脏、精液等组织样品17份,应用BVDV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利用BVDV1型引物,采用纳米PCR方法对血清及临床样品进行BVDV抗原检测,对抗原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将抗原阳性样品经研磨、稀释后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接入牛肾细胞(MDB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盲传3代后再次进行抗原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病毒对MDBK细胞的侵染作用;利用Mega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牛场临床血清BVDV抗体阳性率为77.1%,血清抗原阳性率为12.1%,临床粪便等样品抗原阳性率为74.3%;病料接入细胞未观察到细胞病变,分离毒株PCR产物测序分析结果与样品抗原检测结果一致;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毒液正常吸附于MDBK细胞中,有明显荧光反应;抗原测序分析显示,该牛场BVD主要流行毒株与BVDV JL-1株同源性高达99.0%,且均为BVDV 1型毒株。本研究对该牛场BVDV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为开展净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