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白山市青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生态评价因子权重进行确立,评价了风景区综合生态敏感性,并进行了功能分区。结果表明:7个生态评价因子中森林植被类型权重最大,为0.257 7;水域缓冲区和土地利用类型权重最小,为0.043 5。风景名胜区综合生态敏感性适中,其中中敏感区比例最高,为52.1%;极高敏感区比例最低,为0.7%。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包括特别保存区、风景游览区、风景恢复区和旅游服务区,比例分别为44.8%、33.7%、14.8%、6.7%。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青秀山生态系统敏感性综合评价模型,采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因子叠加法和层次分析法生成6个生态因子评价结果图,即坡度因子图、坡向因子图、光照强度分析图、水域缓冲区分析图、高程分析图和植被现状图,得到了生态敏感性等级及面积比例:强敏感区273.11 hm2,所占比例为23.98%;中敏感区493.50 hm2,所占比例为43.33%;弱敏感区372.3 hm2,所占比例为32.69%。  相似文献   

3.
生态敏感性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有着重大意义,该文以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太姥山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海拔、坡度、坡向、水体、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6个生态因子作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将其分为4个评价级别,即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单因子与多因子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太姥山总体生态敏感性程度为高敏感性。高敏感区占总面积的29.40%,中敏感区占总面积的28.32%;低敏感度占总面积的22.65%,分布在景区的西北部;不敏感区占总面积的19.63%,均匀分布在景区。最后结合太姥山景区现状,针对不同敏感区提出相应的建议策略,来推动太姥山生态规划的发展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苍南县玉苍山风景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浙江温州苍南县玉苍山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玉苍山风景区的特征,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河流、湖泊、植被类型、自然景源、人文景源、景源密度、道路交通、土地利用类型等11个指标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再进行加权叠加得出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分析图,从而对玉苍山风景区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极敏感区、高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不敏感区的面积分别为2.39,5.20,9.00,13.94,14.70km~2;中度及以上敏感区总面积为16.59k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6.68%。研究结果可对玉苍山风景区生态功能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竹林面积为756.27万hm2,占森林面积的3.31%;其中毛竹林面积527.76万hm2,占竹林总面积的69.78%。全国有20个省份有竹林分布,其中面积在30万hm2以上的有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四川、广东、广西和安徽8个省份,面积合计678.50万hm2,占全国竹林面积的89.72%;有13个省份有毛竹林分布,其中面积在70万hm2以上的有福建、湖南、江西和浙江4个省份,面积合计421.64万hm2,占全国毛竹林面积的79.89%。与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2021年我国竹林面积增加115.11万hm2,增幅为17.95%;其中,毛竹林面积增加59.98万hm2,其他竹种面积增加55.13万hm2,增幅分别为12.82%和31.80%;竹林面积增加在10万hm2以上有湖...  相似文献   

6.
基于连平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主要结果,对全县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9419031 m3,森林覆盖率74.46%;较上期数据年递增3.24%、0.05%。全县林地单位蓄积量为49.05 m3/hm2,较前期的32.25 m3/hm2增长了21.3 m3/hm2,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较全省平均值60.57 m3/hm2少了11.52 m3/hm2,森林质量较低。结合分析结果及两期(第三次和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部分数据变化情况,将如何提高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资源的认识日益提高,逐步认识到野生植物资源对生态环境以及可开发领域的重要性。烟台福山银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在2008年被省政府设立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银湖保护区内湿地资源丰富,保护区现有的湿地总面积为1,774.7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4.79%。其中河流湿地面积78.9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55%;库塘湿地主要指门楼水库,湿地面积1,616.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1.69%,是保护区最主要的湿地类型;水产养殖场面积73.1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43%;运河、输水河面积6.2hm2,占保护区湿地总面积的0.12%。  相似文献   

8.
以福州市自然保护地现状为基础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福州市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自然遗迹保护重点区域对全市自然保护地进行了保护空缺分析,以期为福州市自然保护地发展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福州市自然保护地类型以自然保护区为主;(2)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相对集中地分布于闽侯县、鼓楼区、马尾区、仓山区等中部行政区域;(3)交叉重叠情况共3种类型,分别为自然保护地与风景名胜区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交叉重叠及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交叉重叠,重叠区域面积569.74 hm2;(4)福建省保护空缺区域主要分布于晋安区、罗源县等中北部区域,保护空缺面积为105788.90 hm2。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石漠化调查成果数据共享应用水平,通过挖掘整理与分析最近两期石漠化调查数据,从石漠化土地状况、程度、分省、流域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分析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并从林草植被保护、石漠化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农村能源、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及自然气候条件等方面归纳总结石漠化变化原因。得出如下结论:2016—202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净减少333.1万hm2,年均缩减率为7.7%,且各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均减少;2016—2021年,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减少面积分别为118.8万hm2、149.2万hm2、54.2万hm2和10.9万hm2,石漠化程度减轻。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程度减轻”首先归结于持续实施石漠化土地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生态工程,治理成效日趋显现;其次是人为活动压力减轻与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相结合,促进了岩溶地区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复。通过掌握我国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石漠化防治政策调整与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工程提...  相似文献   

10.
将云南省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监测成果与第一次监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21年16年间,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16.86万hm2,减少40.56%,年均减少7.30万hm2,年均减少率为2.53%;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呈下降趋势,石漠化程度减轻趋势明显。国家和地方实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森林抚育工程、长江珠江防护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草)工程等生态修复类工程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及程度变化中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依据呼中林业局1987~2017年4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森林资源面积、蓄积以及森林资源质量等方面对呼中林业局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年间呼中林业局林地面积一直呈增长趋势,共增加了2.16万hm2,增幅2.81%;活立木蓄积呈先减少后增加动态,共增加了71.15万m3,增幅1.08%。森林覆盖率95.41%,增加了6.11%。森林质量较低,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86.67 m3/hm2,降低了1.56m3/hm2,降幅1.77%;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89.93m3/hm2,减少了5.05m3/hm2,降幅5.32%。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河北省柞树分布规律,以河北省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依据,基于ArcGis分析了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不同林种、龄组、土壤类型的柞树面积和蓄积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河北省柞树总面积82.706 1万hm2,总蓄积量2 349.103 7万m3,单位蓄积量28.403 0 m3·hm-2,主要分布于承德地区(面积占比66.78%)。(2)棕壤土上分布面积比例最大(59.73%),其次是褐土(34.09%)。(3)幼龄林面积比例最大(94.45%),其次是中龄林(5.07%),表明柞树整体年龄偏小。(4)柞树主要分布在坡度26°~35°、海拔400~1 200 m的阴坡和半阴坡。  相似文献   

13.
刘秀媚 《绿色科技》2021,(7):145-148
在高峰林场长客分场营造了22 hm2桉树+大叶栎混交林试验林,对照林分为大叶栎纯林,面积7.7 hm2。9年林分的监测数据显示:试验林分中,桉树平均胸径17.6 cm,平均高21.8 m,蓄积量159.649 m3/hm2;大叶栎平均胸径21 cm,平均高17.1 m,蓄积量133.330 m3/hm2。对照林分大叶栎平均胸径15.5 cm,平均高18.6 m,蓄积量198.871 m3/hm2。桉树+大叶栎混交林在林地空间利用、林木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均表现良好。探索总结了桉树+大叶栎混交林营造的技术要点,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贵定县为普查对象,采用现场勘查的方式进行了森林生态产业资源大普查。其目的是摸清贵定县生态产业资源家底,推动大扶贫、大生态进程。普查结果显示:贵定县适宜发展林下种植资源2927.66 hm2;已发展林下养殖50.02 hm2,适宜发展林下养殖3466.83 hm2;已发展特色经济林9509.56 hm2,适宜发展珍贵名木3776.23 hm2,已发展旅游单体地块3块,适宜森林康养发展单体图斑1块。  相似文献   

15.
青石山香椿低产林改造黄连木+连翘混交林后,与2020年基准年相比,试验林减少地表径流、发挥控制侵蚀的作用明显,平均径流量由899.93 m3/(hm2·a)减少到545.65 m3/(hm2·a),径流量减少了39.37%;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1.87 t/(hm2·a)减少到1.40 t/(hm2·a),土壤侵蚀量减少了25.13%,各造林模式土壤侵蚀程度由强到弱为S1>S2>S3>S4。栽植2年连翘平均产量达到28.47 kg/hm2,香椿产量由150 kg/hm2增加到225 kg/hm2,连翘、香椿平均增加产值8513元/hm2,各造林模式连翘产值由高到低为S3>S4>S1>S2。林地平均植被盖度由35%提高到85%,植被盖度提高了50%,试验林直接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到57167元/(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帽儿山林场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分析其变化规律和驱动因素,进一步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指导。【方法】以1983、1993、2004、2016年共4期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面积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帽儿山林场森林景观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16年有林地占区域总面积的86.77%,是林场景观的基底,有林地景观以软阔叶混交林、硬阔叶混交林为主;有林地景观面积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1983—1993年间有林地景观面积减少了378.6 hm2,1993—2004、2004—2016年间面积分别增加了1 730.8 hm2和499.4 hm2;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的影响,有林地中各类植被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相比1983年,2016年软阔叶混交林面积减少了1 183.20 hm2,杨树林面积增加了1 618.89 hm2,硬阔叶混交林面积增加了1 457.07 hm2,针阔叶混交林面积...  相似文献   

17.
湖泊的动态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遥感技术在沙漠湖泊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landsat 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2013—2021年呼伦湖湖泊面积的动态变化,采用ENVI软件预处理、ArcGIS空间分析、人工解译方法等,研究了呼伦湖湖泊面积近10 a的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关气象数据和当地调控措施分析了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湖泊面积在2013—2021年由191 110.88 hm2上升至215 504.02 hm2,变化区域集中在湖泊东北、东南方向;(2)2013—2021年湖泊面积与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不大,说明此段时间湖泊面积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低;(3)人类活动对湖泊面积影响较大,在当地政府的生态政策保护下,呼伦湖生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邓军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4):207-212
昭通市草地以山地草甸为主,草地生态系统脆弱,管理水平和建设能力不高,退化草地修复难度大。昭通市现有草地面积116 079.33 hm2,其中退化草地面积6 992.10 hm2,占全市草地总面积的6.02%。退化草地主要以轻度退化为主,面积4 221.00 hm2。草地退化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有害生物侵入、生态环境脆弱和气候因素。文章给出近自然修复、人工促进修复、人工草地建植和综合修复等退化草地修复措施,并提出加快草种基地建设、规范草地管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等草地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9.
祝亚云  王磊  江浩 《江苏林业科技》2022,49(1):24-27+33
该文以“重叠次数n”与“重叠率r”为指标对江苏风景名胜区和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在范围上的交叉重叠进行了分类研究,以期为江苏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优化调整提供一定参考。截至2019年底,江苏共批复设立风景名胜区22个,面积1 664.67 km2。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涉及交叉重叠的风景名胜区有16个,与其他5类共计45个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含8个交叉重叠类型,交叉重叠总面积476.62 km2。通过整合优化,江苏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的次数和重叠程度都有所降低,涉及交叉重叠的风景名胜区有15个,与其他5类共计35个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含7个交叉重叠类型,交叉重叠总面积360.88 km2。太湖风景名胜区和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风景名胜区中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最为复杂的区域,狼山风景名胜区及茅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风景名胜区中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程度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
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板,以2019年为基准年,全面查清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的状况。通过简要介绍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的基本情况,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状况和动态变化,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目前的防治形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5 737.13万hm2,沙化土地面积为16 878.23万hm2。与2014年相比,5年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78.80万hm2,年均减少75.76万hm2。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33.52万hm2,年均减少66.70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