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田鼠害防治技术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光藻 《西南农业学报》2001,14(2):92-96,110
本文综合评述了农田鼠害研究方面的有关问题及主要技术措施的研究进展。指出农田鼠害的有效防治除了需要掌握害鼠本身的发生规律、种群动态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外,还需研究预测预报,防治指标,损失评价技术,制定防治方案,进而研究各项技术措施。化学防治是当今世界各国鼠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在一定的条件下,诱订和稳定捕食性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害鼠种群数量的恶性增长;不育剂的大面积应用还未取得成功的先例,但可以肯定在不远的未来,包括不育剂在内的遗传防治技术将成为现实;信息素、外激素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电磁灭鼠已告失败,超声波也难付诸应用;驱避剂的弱点是害鼠很容易适应它们。因此,有效的灭鼠仍然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农区鼠害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福建省农区害鼠主要种类、优势种、田间种群动态及危害程度,提出农区鼠害治理取决于组织管理和综合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化学防治是目前鼠害防治中的重要方法,认为农区要长期控制鼠害应主要采用生态治理,探索建立农区统一灭鼠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区鼠害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常用的防治鼠害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治理以及不育剂的应用等。阐述了农区鼠害持续控制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由于鼠类是繁殖力最强的哺乳动物之一,通过环境治理降低鼠类的生态容纳量是持续治理鼠害的重要基础,并结合生物防治、化学灭鼠等技术措施可长期有效地控制害鼠数量,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1998,(4)
鼠害是农业生产的大敌,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参与了全省农田灭鼠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农业鼠害的大发生。但近年来,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多种原因,农村鼠害再次回升。据系统监测结果表明,1997年害鼠捕获率平均达6.0%,超过防治指标的2倍,全县农田鼠害发生面积10万余亩,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0%左右。为更有效地控制鼠害,现将当前农村鼠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综述如下,供各地开展灭鼠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锦州市农区鼠情的多年普查,介绍了锦州市农区主要优势鼠种、害鼠地理分布、农区害鼠鼠种分布、农区害鼠的时间分布等鼠害分布与发生概况,简要阐述了包括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器械灭鼠、化学灭鼠等鼠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通渭县农区鼠害监测与统一灭鼠情况,包括发生情况、防治情况、问题与建议,为通渭县农区鼠害监测与统一灭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榆林农区鼠情的系统监测和普查,研究并掌握了鼠害及优势鼠种的发生规律,发生趋势和危害特点,对农业生态控鼠、化学灭鼠、毒饵站灭鼠等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和完善,为陕北地区农田鼠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龙楼镇近年来农区鼠害加重发生的概况,分析近年农区鼠害重发生的原因,除地理气候条件外,在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同种作物的连片种植面积不大,间作种植、斑块种植类型特点明显,人员、技术、设施等防治基础薄弱也是重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农区鼠情监测及防控工作,大力开展毒饵站,统一灭鼠等应用新技术和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丰宁农区鼠害发生特点,提出适合该地鼠害防控的物理、生物、生态结合毒饵站等灭鼠技术及应对措施,使丰宁鼠害防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达到防控灭鼠、降低害鼠危害目的。  相似文献   

10.
森林鼠害对杨树、樟子松、落叶松等危害严重,本文就鼠害发生的原因,监测点的建立及预测,灭鼠的最佳时机及具体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介绍,以提高防鼠治鼠的水平,确保林木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蝗虫灾害光电诱导捕集治理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灾害蝗虫的光电诱导捕集治理技术是基于蝗虫群体对光源的趋向效应,设置波谱光源与机械机构分别作为灾害蝗虫趋向行为的导向控制因素和诱集蝗虫的收集捕获因素,以此实现致灾蝗虫的有效捕集治理。蝗虫光电诱导趋向行为试验研究证实了短波谱光源的趋光诱导敏感性与趋光增效因素的控制措施,据此研制的光电诱导蝗虫滑移捕集机实现了致灾蝗虫的诱集;仿生研制的滑移捕集滑板能够有效抑制蝗虫附着系统的附着功能并促使诱集蝗虫高效滑移至捕集机的收集装置。灾害蝗虫的光电诱导滑移捕集治理能够抑制喷施化学农药防治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还可实现捕获蝗虫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制备鼠抗鸭瘟病毒(DPV)UL6基因的多克隆抗体,采用PCR方法扩增出UL6基因,连接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构建表达质粒p ET-UL6,并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于37℃经1.0 mmol/L的IPTG诱导4 h,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将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ELISA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效价。结果显示,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能正确表达,且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DPV阳性血清反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6 000。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用于UL6基因的表达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和弱毒疫苗免疫鹅体内的免疫应答,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阐明pcDNA-GPV-VP3免疫发生机理、免疫持续期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pcDNA-GPV-VP3和小鹅瘟弱毒疫苗分别免疫30日龄四川白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免疫鹅体内GPV抗原的分布,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间接ELISA分别检测免疫鹅的细胞免疫水平和血清抗体滴度,比较GPV基因疫苗与弱毒疫苗诱导鹅体免疫应答的能力。【结果】①弱毒疫苗组于免疫鹅的心、肝、脾、肺、肾、法氏囊、胸腺、哈氏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盲肠、胰腺、大脑及注射部位肌肉均中检测到GPV抗原;基因疫苗组于免疫鹅的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盲肠及注射部位肌肉中检测到GPV抗原。②弱毒疫苗免疫雏鹅外周血T淋巴细胞14 d后对ConA的反应开始增强,35 d达到最高值后下降;基因疫苗免疫雏鹅外周血T淋巴细胞OD值先下降,14 d后开始上升并高于空白质粒对照鹅和PBS对照鹅,35 d时达最大值,以后又逐渐下降,第21-63天极显著(P<0.01)高于PBS对照鹅和空白质粒对照鹅,第21-63 天时极显著(P<0.01)高于弱毒疫苗免疫鹅。③弱毒疫苗免疫鹅血清抗体第3天开始高于PBS对照鹅,第28天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基因疫苗免疫鹅血清体从第14天开始高于PBS对照组,第28天达最大值,第21-217天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PBS和空白质粒对照鹅;基因疫苗免疫鹅血清抗体除第28天极显著(P<0.01)高于GPV弱毒疫苗免疫鹅外,其余时间与弱毒疫苗免疫鹅差异不显著。【结论】pcDNA-GPV-VP3免疫雏鹅后能在免疫部位皮肤、心肌和各肠段中表达并能够诱导鹅体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基因疫苗诱导鹅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优于弱毒疫苗,结果为阐述pcDNA-GPV-VP3的免疫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4.
开展了检测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的荧光定量PCR(FQ-PCR)的建立和基因枪轰击不同剂量(6μg/只、3μg/只和1μg/只)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在BALB/c小鼠各组织器官(心、肝、脾、肺、肾、脑、肠和免疫部位皮肤)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立的FQ-PCR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核酸模板数与FQ-PCR测定的Ct值具有很好的直线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②pcDNA-GPV-VP3在各剂量免疫小鼠1h即可在各组织中被检测到,其中在免疫部位皮肤含量最高,在心与肺中含量也较高,在脑中含量最低;③pcDNA-GPV-VP3在组织器官里的含量于3h开始下降,31wk仍能在3个剂量免疫组小鼠的各个组织器官中检测到,但多数组织器官中的含量比1h时约少了102,免疫部位皮肤减少了103;④不同剂量免疫组各组织器官中pcDNA-GPV-VP3含量6μg/只组>3μg/只组>1μg/只组,但剂量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FQ-PCR是定量检测pcDNA-GPV-VP3在免疫小鼠各组织器官含量的可靠实验手段,pcDNA-GPV-VP3免疫小鼠后1h时可分布至小鼠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并持续存在31wk以上。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刚察县退耕还林地根田鼠发生危害的现状和原因,并进行了施用2种毒饵对退耕地根田鼠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灭鼠药都很有效,今后的研究重点在于把鼠害控制在阈值之内。  相似文献   

16.
生物措施在林业鼠害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从害鼠的捕食性天敌、寄生性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和遗传控制等4个方面论述了林区鼠害生物控制措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在天敌动物的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招引、保护和饲养天敌以及在应用寄生性病原微生物防治害鼠时,病原菌要对人畜无害,对害鼠的毒力要强而稳定,对多种害鼠均有致病力,同时不与其它微生物产生交叉免疫等.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是历史上蝗灾严重的省份之一,对其蝗灾进行有效的数字化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概述了在G IS、GPS的基础上开发的山东省蝗灾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了历史数据的输入与查询,蝗灾发生程度分析,防治方案制定等功能。通过在山东省的应用,效果良好,为山东省蝗灾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小麦吸浆虫作为小麦的重要害虫能够成灾,内在条件在于其生活隐蔽、幼虫滞育与多态性、潜伏土壤中隔年或多年羽化、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具r型与k型生态对策的优势特性。小麦作为承灾体,对麦红吸浆虫的危害有一系列防御机制,表现出不选择性、机械抗性、生化抗性等多层次的综合抗性。种植感虫小麦品种,抽穗期与吸浆虫的羽化高峰期相吻合,是出现灾害的基本条件。在半湿润和干旱地区,小麦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因子,如地形地势、土壤、温度、降雨、光照、风、天敌,以及农业生产措施如水利工程与灌溉、品种更换、种植制度、土壤耕作、施用农药、施肥、播期等田间管理措施与水平,对麦红吸浆虫发生与暴发成灾有交互影响作用。小麦品种的抗性程度、保持土壤湿度的灌溉条件与雨量、种植制度及农田农药的施用情况是麦红吸浆虫发生与成灾的关键因子,新灌区对麦红吸浆虫的灾害应特别引起注意。麦红吸浆虫灾害发生的过程分为孕育期、潜伏期、预兆期、暴发期、持续期、衰减期、平息期7个阶段。根据灾害出现各阶段的特征,提出了控制策略与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Activin A(Act A)是一种由卵泡液中提取出来的蛋白,主要以旁分泌和自分泌途径调节卵泡颗粒细胞功能,但其对卵泡发育的影响却不十分清楚。本试验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Act A对小鼠腔前卵泡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60μg/kg剂量的Act A注射10日龄的母鼠,连续注射4d。收集卵巢后,进行HE染色;通过WST-1细胞增殖试剂盒,检测颗粒细胞的增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Act A注射4d后,小鼠有腔卵泡比例为30.7±1.8%,对照组为12.9±7.2%(p<0.01),实验组有腔卵泡细胞直径增加到169.33±4.2μm,对照组的为158.05±2.8μm(p<0.01)。颗粒细胞的增殖情况差异不显著,注射Act A组的吸光度为0.47±0.07,对照组的为0.51±0.11,p>0.05。本研究认为,Act A促进未成年小鼠卵巢卵泡中颗粒细胞分化,从而促进有腔卵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小鼠体内重组犬α干扰素急性毒性反应,进行重组犬α干扰素临床安全用药试验。结果表明:在连续观察14 d内,各组小鼠外部表现及行为特征均正常,体温和体重的变化也在正常范围之内,内脏病理解剖无器官病变情况,血液生化指标检查;注射1.0×106IU/只雌性小鼠ALT为(85.2±5.2)U/L,较正常对照组高,其他各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该试验设定的最高剂量1.0×106IU/只及其以下剂量对小白鼠均无明显毒性作用,在临床上应用该重组犬α干扰素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