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鱼苗培育俗称“发塘”、“开花”。“肥水发塘”和鱼苗“清水下塘”是鱼苗培育的两种方法,二法各有利弊。“肥水发塘”结果怎样,还得看做法如何,在此,笔者对贵刊1991年第5期刊登的《肥水发塘鱼苗壮》(以下简称《肥水发塘》)略抒己拙见,恳望作者海涵。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而养水必先肥水,所以说“肥水”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生产实践中,尤其是在养殖初期往往会遇到肥水困难的问题,现将肥水困难原因及解决方法介绍如下:1.原因清塘时生石灰用量过大,造成池塘水质和底质短时间内pH值偏高,肥料难以发挥肥效,造成肥水困难。解决方案大剂量用生石灰清塘后,  相似文献   

3.
<正>肥水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生产实践中,尤其是在养殖初期往往会遇到肥水困难的问题,现将肥水困难原因及解决方法介绍如下。一、pH偏高清塘时生石灰或漂白粉用量过大,造成池塘水质和底质短时间内pH偏高,肥料难以发挥肥效,造成肥水困难。解决方案:用"益水清""解毒应激宝""应  相似文献   

4.
1989年我们在金湖乡进行沼气肥水养鱼对比试验,在两口毗邻的,底质相同的池塘中养殖“肥水鱼”为主,混养鱼类和投饵管理基本相同,分别用沼气肥水废渣(试验池)和人畜粪(对照池)进行对比试验,试验池亩产达692.34公斤,对照池亩产仅242.4公斤。现将这一技术总结如下。一、试验条件和方法: 试验池水面3.7亩,对照池2.8亩,两池水深均保持1.2米,底质淤泥30—40厘米。主养花白鲢约占75%,配养15~20%的鲤鲫鱼,5—10%的草鱼和团头鲂。试验池共放  相似文献   

5.
正在做基肥培藻时,经常会遇到肥水困难的麻烦事,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现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列于下,供大家参考。1.p H值偏高清塘时生石灰或漂白粉用量过大,造成池塘水质和底质短时间内p H值偏高,肥料难以发挥肥效,造成肥水困难。  相似文献   

6.
羊灰肥水是水产养殖上常用的肥水方法,但羊灰肥水前发酵、消毒一定要彻底,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我县蒋花官从事水产养殖二十多年,他深知养鱼先肥水的道理。今年开春,他在6口、25亩太湖白鱼专养池塘中,用羊灰肥水,只对羊灰在池塘埂上简单堆放一段时间后,三月中旬随着气温回升即用来肥水,亩施50千克,水质状况良好,浮游生物丰富。但4月初,6口池塘中有3口出现病状,2号塘最早,4月1日白鱼成群打堆上浮,鱼身、尾鳍、背鳍出现小白点,镜检是小瓜虫。4月3日开始大量死亡,4月6日3、4号池塘也出现相同征兆,三四天后大量死亡。立即对其余三口池塘进行水质…  相似文献   

7.
在培育鱼苗时,为了提高鱼苗的培育成活率,我们通常采用先肥水后放苗,使鱼苗(水花)下塘后有足够的浮游动物作开口饲料,使鱼苗能够早开食、早适应。早生长。通过多年的养殖实践发现鳖苗放养(下低也应肥水后再下塘,而不宜清水下塘。通过实验发现肥水下塘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当把水质培育成茶绿色或黄绿色时,池壁表面会附上~层生物膜,鳖苗放养后不易在攀附游动时擦伤体表。二是在肥爽的仿自然的水环境中,鳖苗一般不起堆,不互相嘶咬,栖息在池底时比较安定。三是肥水水体中有一定的浮游动物能使鳖茧自由捕食以补充营养丰富的活性饲…  相似文献   

8.
1987年以来,惠阳县综合淡水养鱼项目办公室新建成的规格化鱼塘?全部采用塘基养殖蛋鸭、鸭粪肥塘养鱼、塘泥肥基种作物的生态型模式进行生产。由于塘基上养殖的鸭子数量大,鸭粪源源不断排入塘中,水质肥度高,因而野杂鱼虾繁殖量大,大量消耗了肥料、饲料和水体中的溶解氧。同时,此类肥水型鱼塘十分适宜罗非鱼生长,  相似文献   

9.
利用肥水发塘,不仅节省生产成本,而且浮游生物多,鱼苗整齐健壮,长势很快,可提前10天出塘,提高经济效益,其方法是: 1.肥料选择:发塘用肥,宜选择发酵腐熟的农家肥。这种肥料肥效长,适合鱼苗生长需要。肥源少的地区,可用菜饼与碳铵(6:1)  相似文献   

10.
精养鱼种还是肥水下塘好对传统养鱼(靠施肥主养肥水鱼)来说,肥水下塘已成定论。然而,精养(用配合颗粒饲料主养吃食鱼)鱼种是肥水下塘好,还是清水下塘好尚无定论。多数人认为,精养鱼种清水下塘好,理由是:清水下塘鱼驯的快,可使驯化期缩短。但是,笔者几年来在从...  相似文献   

11.
<正> 鄂城县沙窝大队是湖北省发展塘堰养鱼的一个先进单位。近几年来,他们利用农田肥水养鱼,取得较好效果。这个大队的养鱼塘堰,大都是用于农田灌溉的过水塘,和农田上下串联在一起。利用这个有利条件,采用“灌满水、进肥水、撇瘦水”的方法,使过水塘成了保水、保肥塘。具体作法是:在每一口鱼塘的一端挖一条“节制沟”,开一个进水口。随时撇走久雨的山水(瘦水),及时引进农田排出的肥水。如今年八月,在面积2亩的上洋塘附近,种有12亩晚稻,施饼肥1,200斤,整田后放水插秧,又恰遇大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养殖面积发展到近16万亩。多年来,由于对虾池肥水的利用和处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量富营养虾池肥水排入近海海域,使近岸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重,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局部赤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省近岸海水养殖业的发展。1992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科委下达的“利用对虾池肥水养殖贝类的研究”项目。我们根据贝类的摄食习性,采用虾贝混养、排水河养贝及低洼荒滩围塘蓄水养贝三级贝类过滤法进行了试验研究。所谓三级贝类过滤法:贝类在虾贝混养池中滤掉部分浮游生物(称初级过滤);混养池的肥水排入排水河,在排水河内养殖贝类,贝类进一步滤食掉浮游生物(称二级过滤);排水河的水进入围塘养贝池,围塘里养殖的贝类再进一步滤食掉部分浮游生物(称三级过滤)。通过混养池、排水河、围塘养殖的贝类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直溪镇养殖户张爱俊从肥料施用、种草投螺等关键环节着手,进行肥水种草河蟹健康养殖试验,12亩试验塘总产值170400元,平均纯利9088.3元/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通过试验,积极探索肥水种草养蟹新模式,为增加渔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水产养殖标准化池塘。池塘要求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国家  相似文献   

14.
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隶属于鲟形目,匙吻鲟科。本试验主要是对高寒地区肥水养鱼池塘套养匙吻鲟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今后匙吻鲟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场地及池塘条件试验地点选在黑龙江省巴彦县成祥苗种繁育基地,池塘面积为10亩,长方形,南北走向,平均水深2.2米,底泥厚度10~15厘米。2.水源水源为地下井水,水量充足,无污染。3.苗种来源鲤鱼、白鲢夏花为苗种繁育基地自行发塘培育的,匙吻鲟苗种来自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分院。4.苗种放养鱼苗采用肥水下塘,鱼苗入池前15天采用干法清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  相似文献   

15.
肥水养鱼即是以人工施用粪肥、化肥等方法,为养鱼水体提供充足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以满足鱼类摄食生长需要的一种养鱼方式。这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生态节粮型养鱼模式。是目前在饲料价格上涨情况下,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了推广肥水养鱼技术,我们从1991年开始,在兴龙渔场进行肥水养鱼技术模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5年,50亩池塘平均亩产达300公斤,高产塘单产达400公斤。亩盈利达1236元,公斤鱼盈利4.12元,公斤鱼战本仅为2.08元,投入产出比为1∶2.98。我们在试验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技术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生 《齐鲁渔业》2014,(10):30-31
肥水又叫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养虾的成败。但许多虾农在肥水工作中,没有掌握好肥水的黄金时间和关键技术,导致肥水失败。笔者根据10余年的养虾经验,现将肥水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田菁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禾本植物,适应性强,沿海垦区内都可种植。其叶秆种子是鱼塘肥水的一种优良绿肥。1983年,我场每亩鱼种池投放30担田菁,2.5担饲料。亩产鱼种0.9万尾,其中3.5寸以上的1.41万尾。1984年,每亩投放20担田菁,2担饲料。亩产鱼种o.87万尾,  相似文献   

18.
1.2006年从5月份到7月份蟹塘的情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5月份时气温较低,很多池塘的水质清澈见底,水草长势不旺,很多养殖户盲目施加复合肥,想要使水草长势旺些,结果适得其反,由于水体中的藻类很少,没法快速吸收掉复合肥的营养,蓄积在水中导致氨氮极高,水草长势更加恶劣。处理方案为:加强底质改良剂和生物制剂的用量,使氨氮降下来,再施用一定嚣的生物肥水素。经过一个星期水草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任阳乡大面积鱼苗池的鱼苗发塘从1981年起,逐渐将传统的用豆浆发塘,改为用豆浆与有机肥结合发塘,最后改为纯用有机肥发塘。1985年在与洪泽县联营中的发花塘亦全部采用有机肥发塘。通过五年时间的大江南北大面积试验证明,纯用有机肥发塘,不但可节省生产成本,而且由于用肥料发塘,能够培养浮游生物等活饵料,使鱼苗摄食的营养成份全面,分布均匀,能促使鱼苗暴长,规格整齐,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育苗方式,一种是我国北方地区常用的清水育苗,即从Z1(状功体I期,下同)到出苗间,全部使用处理好的澄清海水,依靠人工饲料进行培育;另一种就是肥水育苗即从动一动全部用一些蟹苗幼体较爱吃的几种硅藻类作为天然饲料,进行生产育苗的方法。相对清水育苗来讲,笔者认为后者优点较多,近年来,江苏沿海采用此方法较多,效益显著。下面将两种育苗方式作简单的比较。一、操作技术1、简易程度不一样肥水育苗的难度要小于清水育苗,如用密度为40万/m’的单细胞藻液水布地,在自然水质条件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