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外来物种的高竞争能力已被提及是促进其成功入侵的关键因素。研究不同条件下两栖蔊菜(R. amphibian)和欧亚蔊菜(R. sylvestris)形态可塑性及其生物量的变化,明确二者种间竞争在草坪生态系统中优势程度,为合理利用和防控入侵草坪根蘖植物提供依据,并丰富入侵生态学研究。采用模拟草坪中2种蔊菜属植物生态重叠区的方法,通过设置单种和混种的种内和种间竞争的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2种蔊菜的生理生态指标和生物量,分析其相对生长速率和竞争能力。结果表明:在单种处理条件下,两栖蔊菜与欧亚蔊菜的株高、生物量、叶片数、茎粗都显著高于混种条件下,且两栖蔊菜的株高、SPAD值、叶片数、茎粗显著高于欧亚蔊菜,根系活力与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在混种条件下,两栖蔊菜的SPAD值、根系活力、生物量均显著低于欧亚蔊菜,株高与叶片数无显著性差异。两者竞争效应参数相对产量总和(RYT)小于1,欧亚蔊菜的竞争平衡指数大于0。综上,两栖蔊菜与欧亚蔊菜间存在竞争关系,且在单、混种处理条件下,种内竞争显著大于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对2种入侵植物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对两栖蔊菜的抑制作用更强。欧亚蔊菜的相对竞争能力强于两...  相似文献   

2.
天然更新檫木林竞争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对4种竞争指标的比较筛选,以Hegyi单木竞争指标地天然更新的檫木林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檫木种内竞争强度随胸径增大而逐渐减小,种间竞争强度大于种内竞争强度,竞争强度与檫木胸径之间存在显的双曲线非线性回归关系,天然更新檫木林竞争规律的研究不仅具有生态学价值,同时还可以为檫木母树林营造以及阔叶林天然更新技术完善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和保护价值的树种。本文研究了安徽省皇藏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檀种群的年龄结构,并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研究该地区青檀的种内、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皇藏峪自然保护区青檀种内、种间竞争关系最合适的样圆半径为8m。保护区青檀种间竞争指数占青檀所受总竞争指数的71.79%,种内竞争指数占28.21%,该地区青檀所受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间;不同竞争木的竞争指数表明:使青檀受压的主要植物是栓皮栎和黄连木。受压最大的青檀是胸径在2~5cm的小树,而随着青檀径级的增大,植株所受竞争强度逐渐减小,竞争强度与胸径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关系。根据幂函数模型预测,在青檀胸径达15cm之前,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大,此后,竞争压力变小。  相似文献   

4.
 丛植菌根(AM)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的共生体。种间竞争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可利用性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相互竞争效应。二者均是影响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因而探究AM真菌和植物种间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揭示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构组成以及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丛枝菌根真菌为中心,在探讨AM真菌与植物互作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对AM真菌与植物群落的排除效应和共存效应的机理分析,探究AM真菌对植物种间竞争的影响,同时对AM真菌与种间竞争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研究花粉在物种间传播是了解开花植物物种形成、多样化和进化的关键。群落传粉网络研究表明,在自然群落中一种植物通常由多种传粉者访问,传粉者的种间移动会造成一种植物的柱头上落置来自其他种植物的花粉,泛化的传粉系统使得种间传粉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由花粉转移引起的种间竞争可能会对植物的繁殖带来影响。近年来通过传粉者介导的种间花粉转移层面的研究,了解农作物与野生植物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阐述国内外种间传粉对植物结实影响的研究,分析了农作物与野生植物种间传粉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潜在影响,以期为作物生产和生态资源保护提供更多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和‘青稞’为试验材料,采用添加系列试验法,在温室内设置了单种和不同比例混种方式进行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种间竞争降低了印加孔雀草的生物量、含水量,增加了其株高;降低了青稞的生物量、含水量和株高。(2)印加孔雀草的相对产量(RYTm)在0.78-0.98,差异不显著;青稞的相对产量(RY)在0.09-0.73,差异显著;混种对植物的影响为印加孔雀草小于青稞。(3)印加孔雀草和青稞的相对产量总和(RYT)在0.53-0.86,二者利用共同资源且有竞争关系。(4)印加孔雀草对青稞的竞争攻击力系数(A)在0.23-0.80,印加孔雀草竞争力强于青稞。研究表明:印加孔雀草和青稞混种时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印加孔雀草的竞争力强于青稞,印加孔雀草影响青稞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植物与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植物次生代谢物和昆虫信息素是化学生态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自1959年人类从雌蚕中分离、鉴定了第一个昆虫性信息素———蚕醇以来,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植物化学生态学的发展.诸多的研究揭示了昆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于种内发达的通讯和寻找寄主的能力;植物面对环境胁迫和种间竞争的机制是体内合成次生代谢物作为防御和通讯的工具;植物和昆虫之间也存在着交互作用的化学关系.植物和昆虫化学生态的研究,已成为农林牧病虫害防治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化学生态学所涉及的生物活性物质是开发生物农药的源泉.概述了植物次生代谢物和昆虫信息素在农业上的研究、应用及发展前景.阐明在生态农业安全条件下,通过利用自然界生物间的这种化学作用规律,对于提高农业产量和对有害生物控制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Agent的植物生长系统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虚拟植物建模的主要方法以及Agent的定义和特征,指出了在虚拟植物研究中引入Agent理论是解决目前植物生长模型构建方法存在局限性的一种有效途径。依据植物生长的生命体特征,建立了一种基于Agent的虚拟植物体系结构,并应用到大豆生长系统中。该体系结构对于模拟植物群体基于竞争的生存过程、研究植物进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宝天曼地区主要树木种群在群落中的竞争干扰状态,应用53株对象木及其竞争木的调查数据,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锐齿栎和化香树木种群的种内和种间竞争数量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锐齿栎树木种群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化香树木种群的种内竞争小于种间竞争.对距对象木2、4、6、8m范围内的竞争强度计算结果表明.锐齿栎和化香种群竞争强度最大值均出现在O~2m的范围内.对象木竞争强度与胸径大小的关系服从幂函数曲线模型,且胸径达到20cm后竞争强度的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变暖以及低碳经济的兴起,森林生态研究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森林群落种内种间竞争是森林生态研究中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森林群落种内种间竞争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因素的竞争机理研究,森林种间竞争强度模型、作用与结果的测量等。主要的研究模型有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单木竞争指数的改进模型和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等。目前森林群落种间竞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森林群落种间竞争研究以模拟的方法居多,但由于受到模型自身特点的限制,在森林群落种间竞争研究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森林群落种间竞争的未来研究将主要集中在竞争中的根系作用,根系的水分竞争,气候变化对竞争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现状及发展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上官周平植物生理生态学是植物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现代生态学几个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主要研究植物取得资源以及将资源用于生长、竞争、生殖和保护的结构和生理机理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生态系...  相似文献   

12.
张燕伟  谢钦铭  孔江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097-16100,16111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和衣藻间的种群竞争关系。[方法]以Lotka-Volterra的双种竞争模型为基础,通过纯培养取得参数K和r,变模型的微分形式为差分形式,以生长拐点出现时间作为竞争参数的起始时间,经模拟计算获得2种藻间的竞争参数。[结果]在中、富、重富营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竞争抑制能力要高于衣藻,而在基础培养条件(M-11培养液)中2种藻的竞争抑制能力相近。[结论]该研究为防控水华的暴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AMF与隔根对紫色土上玉米||大豆种间氮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旨在探究紫色土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和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Zea mays L.)和大豆(Glycine max L.)作物种间相对竞争能力及氮(N)营养竞争比率的影响,为AMF调控菌根作物间的养分资源利用和竞争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论文通过温室内盆栽试验,设置3种不同间作模式(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布分隔)和不同AMF处理(不接种(NM)、接种Glomus etunicatum(G.e)),分析比较了玉米和大豆植株生长和氮营养状况,量化AMF和间作模式对玉米和大豆的种间竞争能力和氮营养竞争比率的影响。【结果】相同间作条件下,玉米始终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大豆处于竞争劣势,其中G.e不分隔处理下,玉米相对大豆的种间竞争能力和氮营养竞争比率最大。无论接种与否,玉米植物氮含量、氮吸收量和根系生物量在3种间作模式下均表现为不分隔模式尼龙网分隔模式塑料布分隔模式,大豆恰恰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与NM处理相比,接种AMF显著提高玉米相对大豆的种间竞争能力和氮营养竞争比率,其中,不分隔模式下,玉米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20.48%和23.50%,玉米地上部和根系氮吸收量分别提高64.20%和37.60%。对于根际土壤碱解氮而言,G.e-不分隔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大豆植物对土壤有效氮的吸收,而显著降低了其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减少了土壤碱解氮残留。【结论】不同间作模式下的玉米和大豆竞争能力有所不同,但玉米对氮的竞争能力始终大于大豆,且外源AMF也显著提高了玉米相对大豆的种间竞争能力和氮营养竞争比率。表明AMF在调控间作植物间的资源利用和维持农田作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化学生态学也称生态生物化学,植物化学生态学,它是本世纪60年代起,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植物与动物 植物与微生物以及植物与植物之间在化学上的交互作用,揭示植物在生态竞争中的化学防御机制。 化学生态学的研究先躯们,为化学生态学的建立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已分离和鉴定出数以万计的植物毒素,并进行了分类。目前已知的含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近自然林业经营的不同密度林木竞争关系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边沟林场的林分施业法试验区为研究对象,从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出发,利用Hegyi简单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3种不同密度林分竞争指数与胸径的关系、林木胸径生长量与竞争指数的关系以及林木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以此探求林分近自然经营模式.研究表明:林木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林分密度增大,林木各径级受到的竞争强度也随之增大;当胸径达到30 cm以上,竞争强度趋于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竞争指数越大,胸径生长量越小;林分密度越大,林木受到的竞争强度越大,平均胸径生长量就越低.从种内与种间竞争的分析来看,低密度区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中密度区和高密度区种内竞争均大于种间竞争,且林分密度越大,种内竞争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人工侧柏中幼龄林的群落结构及生长状况,运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计算分析了人工侧柏林对象木和竞争木间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1)随着物种间距离的增大,人工侧柏中幼龄林总竞争强度的增量逐渐减少,从而确定影响对象木的最佳竞争范围是6m。2)在最佳竞争影响范围内,侧柏林物种间竞争压力更多地来自于种内竞争,占总竞争的73.03%;种间竞争强度不大,占总竞争的26.97%,其中种间竞争强度较大的树种主要是天然更新的刺槐,在4m范围内与侧柏物种的竞争强度最大,在营造侧柏和刺槐的混交林中,要保证株间距在4m以上。3)随着侧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所受到的总体竞争指数逐渐减小,胸径在15cm以内所受到的竞争强度较大,侧柏中幼龄林所受到的竞争强度与其对象木胸径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张跃西(1993)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北岸堤的白蜡林进行了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白蜡树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的强度顺序为:白蜡-白蜡〉白蜡-柳树。竞争强度和对象木胸径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关系,当白蜡胸径达到40cm以上时,竞争强度几乎没有变化,所得的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白蜡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表明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能有效地确定竞争木范围,较好地反应白蜡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园林绿化设计与植物间的相生相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植物相生相克的定义,相互抑制和刺激促进现象,作用的影响因素,相生相克种类等。从总体上对植物相生相克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评述。因此,在园林绿化设计时,要合理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拓展园林植物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徽县洛坝铅锌矿废弃时间不同的废渣地化学分析表明,主要污染物类型为重金属Pb、Zn,最高含量Pb为6 298 mg·kg-1、Zn为480 800 mg·kg-1.重金属在废渣地含量随废弃时间增长而减少,对其自然恢复植被的物种调查发现废渣地Pb、Zn浓度是影响植物自然定居的限制因子.本文在现场踏查的基础上对洛坝废渣地进行了生态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的35种植物,隶属16个科20个属,多为1~2年生草本植物,优势植物是以野艾蒿为代表的菊科.11年废渣地以野艾蒿 车前草、野艾蒿 小亚麻芥等稳定群落为主;6年废渣地多以野艾蒿、马升塘、灰绿藜等单种群存在;3年废渣地植物则表现为稀少的节节草 苍耳群落和一个不稳定植物斑块;11年废渣地正形成良好的植被.对废渣地的优势植物竞争性分析表明,竞争植株盖度与竞争强度呈正相关;种内和种间竞争总强度分别为4.063、3.031.优势植物的竞争强度来自种内,野艾蒿是可以作为在铅锌矿废渣地植物恢复的优势植物.  相似文献   

20.
植物挥发物介导的种内与种间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通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介导其与周围环境中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相互作用,从吸引传粉、种子传播媒介,到保护自己免受植食性动物、病原菌和寄生生物的侵害等。植物挥发物尤其是虫害诱导挥发物是近30年来化学生态学和植物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挥发物介导的种内与种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主要概括了植物挥发物的基本特征,植物挥发物在调控植物种内及种间、植物与昆虫、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级关系、以及植物与微生物互作中的生态学功能,并对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前景进行分析,总结这一领域尚未解决和亟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植物挥发物应用于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