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南省南阳市桂花品种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3年的系统调查,查清了河南省南阳市桂花品种资源有4个品种群,其中金桂品种群4个,银桂品种群6个,丹桂品种群4个,四季桂品种群6个共20个品种,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
昆明气候特殊,近几年城市扩展迅猛,新增绿地较多,因此,重新调查昆明市区的桂花品种,发掘具有本土特色品种工作尤为重要。依据向其柏、臧德奎的桂花品种分类检索表,对昆明市五城区的桂花品种资源进行调查,共鉴定出59个桂花品种,其中四季桂品种群7个,银桂品种群29个,金桂品种群16个,丹桂品种群7个,包括疑似新品种10个(新记载8个,翟丽丽记载2个,均为银桂品种)。编制了各品种群的分类检索表,描述了8个疑似新品种形态特征,并总结了昆明市区桂花品种资源特点。  相似文献   

3.
桂花品种资源及其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年来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桂花品种性状记载的标准和方法 ,按照 4个品种群 :金桂品种群、银桂品种群、丹桂品种群、四季桂品种群 ,编制了现已初步查清的 35个桂花品种的检索表。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桂花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ISSR分子标记,以华东木犀和云南木犀为对照种,研究昆明市区56个桂花品种(含10个待定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从102条引物中筛选出24条,共扩增出25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数243个,多态性比率达96.81%。根据聚类分析树状图,以遗传相似系数0.726为截值,可将材料分为4类,此时将桂花56个品种与木犀属两个对照种区分开。再以0.760和0.790为截值,可将剩下的品种划分为由1至7个品种组成的聚类小组,此时同一品种群内的品种、各品种群之间花色相近的品种大多聚类,但没有严格按照品种群聚类。10个待定品种根据其形态特征和聚类结果,可推测均为银桂品种群的品种。银桂品种群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0.188 5)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0.300 9)在4个品种群中最高。4个品种群群间遗传多样性比率为54.49%,桂花品种群之间的变异大于品种群之内的变异。遗传距离最远的在四季桂品种群与丹桂品种群之间(0.093 9);遗传距离最近的在银桂品种群与金桂品种群之间(0.014 0)。  相似文献   

5.
对四川省几个栽培桂花的主要城市四季桂品种进行了调查和整理,共记载了6个四季桂品种.编制了四季桂品种群各品种分类检索表并对各品种进行了特征描述.  相似文献   

6.
木犀属品种分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根据开花习性、花序类型、花色、花型、雌蕊发育状况以及枝条和叶片特征,对木犀属的品种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木犀属共有品种177个,属于5个种(包括1个杂交种),其中桂花品种157个(四季桂品种群18个、银桂品种群57个、金桂品种群45个、丹桂品种群37个)、柊树品种12个、齿叶木犀品种3个、华东木犀品种2个、山桂花品种3个;讨论了品种分类等级和分类依据;订正了桂花品种群的学名.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业科技》2015,(3):29-34
采用实地调查、对比分析、专家咨询等手段,对关中地区木兰属植物集中的植物园及城市园林绿地,从花、果、叶、枝干等方面对木兰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特征进行调查统计。采用二元分类法,按属—亚属—组—种—品种群—品种6个分类等级对关中地区木兰属种及品种进行分类整理。结果显示:木兰属植物有41个种及品种,其中本地种5个,本地区外分布种15个,本地自育品种10个,本地与外地合育品种3个,外地培育品种4个,外来杂交种(品种)4个;可分为2个亚属,7个组,21个种,5个品种群,20个品种;木兰属品种的最初来源基本是玉兰和紫玉兰,品种的育种工作,从自然芽变,种间杂交,开始转向属间杂交品种选育。初步明确了关中地区木兰属种及品种的数量与来源,并进行归类整理。  相似文献   

8.
豫西地区紫薇品种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外调查基础上,根据花色、花型、枝条特征,对紫薇的品种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豫西地区共有紫薇品种29个:其中银薇品种群3个品种、红薇品种群15个品种、堇薇品种群8个品种、洒金品种群3个品种;发现新品种12个。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地区引进北美新芍药品种4个,对其主要生长特性、生物学习性等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在北京的气候条件下均可以正常生长、开花,并保持了较高的观赏价值。该品种群对于丰富我国芍药品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甘肃河西地区沙枣产区3年多的沙枣品种资源调查,共搜集了不同类型的果实样品56个,经归纳分类,采用沙枣果实特征因子聚类分析方法,将甘肃省的沙枣划分为2类4群24个品种,其中优良果用品种5个,优良固沙造林品种4个。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紫薇品种的调查与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薇属(Lagerstroemia)隶属于千屈菜科(Lythraceae),共有约55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南部以及澳大利亚等地(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83;Brickell,1996),我国原产16种,另引入栽培5种(王献,2004)。栽培最为普遍的是紫薇(L.indica),该种为夏季重要观赏花木,花期长,花色艳丽,树干光洁,深受人们喜爱,在我国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牟少华等,2002),自东北南部至华南、西南各地均为常见的造景材料。  相似文献   

12.
生长素和基质对梅花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可分为花梅和果梅,花梅通常称为梅花.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four cotton cultivars on the oviposition behavior of the pink bollworm 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Saunders) was studied under laboratory and semi-field conditions. Young plants and bolls from four commercial upland cotton cultivars (Lachata, Macnair-220, Midas and Sandra) cultivated in the area of Thessaloniki were used. The four cultivars had palmate leaves, and nectaries on both leaves and bolls.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trichome density and the length of leaf petiole among the cultivars. The typical shape of bolls was either round or ovate.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cultivars tested in boll size and bract’s length. In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 recorded the number of eggs oviposited in no-, two-, three-, and four-choice tests using either young plants or bolls. Although the four cotton cultivars exhibited a variation 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mean number of eggs oviposited on young plants and bolls did not differ among them in two-, three-, and four-choice experiments. Substantially higher number of eggs were oviposited on either young plants or bolls of Midas in no-choice experiments. Eggs were oviposited mainly on newly developed unfolded leaves of the young plants and under the calyx of the bolls. In a semi-field experiment, we found a clear oviposition preference for bolls compared with plant terminals in all the cultivars tested. Females oviposited similar number of eggs in the four cultivars. We discuss the effect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tton cultivars on the oviposition behavior of pink bollworm.  相似文献   

14.
紫竹4种栽培类型出笋成竹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大径紫竹、一年紫、二年紫和三年紫等4种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栽培类型的出笋和成竹过程,比较了它们的出笋和高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紫竹4种栽培类型笋期为20~30天,其中大径紫竹出笋最早;高生长曲线基本为S形,高生长量与温度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观赏桃杂交育种中花期不遇的问题,以‘粉花山碧’‘合欢二色’‘满天红’‘元春’4种观赏桃品种的花粉为材料,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其在4、-20、-60、-80℃及室温环境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生活力及培养2h花粉管长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花粉的生活力有显著影响,但对培养2h花粉管长度的影响不显著;5个贮藏温度中,4个品种均以-80℃为最佳贮藏温度,在其他温度下不同品种花粉的贮藏特性在不同贮藏阶段存在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4和-20℃贮藏时,并不都符合温度越低,贮藏效果越好的规律。4个观赏桃品种间花粉耐贮性存在显著差异,按照耐贮性由强到弱排序,各品种依次为‘满天红’‘元春’‘合欢二色’‘粉花山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秋水仙素对不同澳洲坚果品种萌动种子的诱变效应,将4个澳洲坚果品种'云澳57'云澳51'云澳41'和'云澳58'的种子经催芽裂壳后,用不同质量浓度(0.1%、0.2%、0.3%)秋水仙素浸泡,进行不同时间(48、72h)的诱导处理,以种子萌发生长成的苗木(诱变苗)为研究对象,研究秋水仙素对不同澳洲坚果品种诱变群体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秋水仙素增大诱变群体地径的变异系数,增大诱变群体内地径的极差,使品种间及品种内的变异更加丰富;通过对不同澳洲坚果品种试验苗开花植株比例和结实植株比例的比较,从诱变苗木中筛选出4株性状优良的突变单株,对照中未筛选出优良突变单株;不同品种对秋水仙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4个油茶品种苗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梓琼  王慧  陈铭  袁军 《经济林研究》2019,37(2):104-113
为给耐旱性油茶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以‘华鑫’‘华硕’‘长林40’和‘长林4号’这4个红壤丘陵区主栽油茶品种2年生嫁接苗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分别设置了重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对照3种处理进行试验,对4个油茶品种在不同干旱条件下11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油茶品种苗木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和干旱时间的延长,4个油茶品种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华硕’的下降幅度最大,为40.96%;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蒸腾速率都呈下降趋势,其平均下降率分别为12.81%、48.03%、42.54%;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随着干旱条件的变化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其丙二醛含量则呈持续增长趋势。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4个油茶品种抗旱性的强弱顺序为:‘长林40’>‘长林4号’>‘华硕’>‘华鑫’。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省澄江县引种的杰兔、粉蓝、园蓝、灿烂4个兔眼蓝莓品种果实的外观性状及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进而对其果实的综合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个兔眼蓝莓品种扁球形为小果型,单果重小于1 g。果实中蛋白质、总糖、总酸、Vc、可溶性固形物、水分、纤维素的含量变幅依次为251.89~531.18 mg/100g、5.76~8.03 g/100g、0.08%~0.13%、3.75~5.40 mg/100g、14.8%~16.6%、81.38%~82.75%、7.91%~15.30%,矿质元素P、K、Ca、Mg、S、Fe、Zn、Cu、Mn含量较丰富。不同品种间,果实中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果实综合营养品质最好的品种是杰兔,最差的是园蓝。  相似文献   

19.
5个枣品种叶片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江苏省目前主栽的5个枣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的酶谱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月测定枣树叶片的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其谱型稳定,重复性好;(2)5个供试枣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共显现3种谱型,5条酶带,酯酶共显现4种谱型,14条酶带;(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冬枣是较其他4个枣品种亲缘关系最远的品种,泗洪沙枣与蜂蜜罐的亲缘关系最近,蚂蚁枣与泗洪大枣介于冬枣与蜂蜜罐之间, 泗洪大枣与泗洪沙枣的亲缘关系较远,是2个不同的枣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