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和城区现状供水水源实际日供水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城区发展的需求。本文从西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成因分析西和县城缺水的原因,提出解决西和县城供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北方中小城市供水水源优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水源的优化选择是开发供水工程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关键,也是易于忽视的薄弱环节。目前,在中小城市水源选择领域中尚未明确系统的提出一套论证方法。本文以泰安城区为例,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中小城市供水、适应当前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多因子评价多方案的优化定量方法,既可为泰城的供水水源优化选择提供参照,又可作为同类型城市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根据长春市供水现状,从水源、制水、输水3个方面分析长春市城区供水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提出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的供水系统比较脆弱,缺乏供水水源,使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根据城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设置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方案,处理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构建完善的城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崖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2.2 50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经综合分析考虑,本工程水源选从七营—李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输水干管取水方案,新区水厂水作为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6.
针对宝鸡峡灌区的供水水源及缺水问题 ,以系统分析为基础 ,新老水源工程的联合运用为出发点 ,分析确定理论上合理、经济上可行的规模和运行方式。在对水源工程的必要性和规模进行分析的条件下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多水源工程综合利用进行效益评价 ,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影响、技术方案等方面充分论证了小水河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述了白田镇上扶集中供水工程的概况,针对白田镇11个村13 905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提出新建集中供水工程设计方案,论述了该供水工程的规模、水源选择、工程布置等几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彭阳县供水工程现状和缺水原因的分析,针对不同性质缺水区的地质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缺水原因对方案进行优化比选,设计出几种可适应不同缺水原因,不同地形、地质、水源情况的典型工程型式,同时对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可供我县“十一五”规划或其他相似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因人口居住分散,地形高差较大,有管道距离长,压力等级高,管道布设难等特点,其方案的合理选择是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以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为例,选用3种水源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工程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贵州山区农村因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无大、中型水源工程,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农村供水工程改造应首先论证水源条件的可靠性,在供水保证率达标的前提下,工程建设全面符合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和节能高效的原则。以贵州山区农村某供水工程为例,重点介绍工程设计中的水源选择、恒压变频调速供水设备运行模式的选择及水泵选型等技术要点,项目建成后实现了费省效宏且节能效果显著的目标,仅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谢磊  郭纯青  方荣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34-12837
玉林市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市社会需水量的60%以上,灌溉用水管理在玉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玉林市灌溉用水现状和农业产业结构,分析了灌溉用水量和渠系水利用系数;对典型灌区用水量进行测定,并根据不同作物的用水定额和渠系水利用系数,制定各种灌溉用水方案,实现灌溉用水总量控制;预测了玉林市今后一定时期内的灌溉用水供需关系。结果表明,玉林市灌溉用水基本达到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农业水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耿土锁  王红扬  鲁静姣  卢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78-15579
通过分析石家庄市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提出农业用水大户的开源节流是解决水资源匮乏的关键。研究发现,从国家南水北调水错峰引水和建设大型湿地水域贮水等措施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河北省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及可持续性,通过梳理2004—2018年河北省水资源动态变化,根据水资源供需现状,引入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模型,分析多年水资源盈亏状况。结果表明,相较2004—2011年,虽然2012—2018年水资源总量平均值变化不大,但年际间的波动增强,变异系数增加;在用水结构方面,用水总量稳中有降,农业用水比例虽然逐年降低,但所占比例仍然很大,2004—2018年造成618.28亿m3的总水资源亏缺量;从供水结构的角度,地表水供水的比例逐年增大,但仍以地下水供水为主,导致地下水埋深持续增加;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显示,河北省多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承载力呈缓慢上升趋势。总体来看,河北省用水压力依然很大,但正向好的趋势发展。科学有效的节水方式是促进水资源持续向好发展的保障,采用多种节水措施并行,加快构建新的用水结构,尽早达到水资源采补新平衡。  相似文献   

14.
榆林市既是我国能源富集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短缺成为其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主要瓶颈。本研究运用模糊数学与AHP方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0-2005年榆林市水资源胁迫度进行测算,得出榆林市各年份水资源胁迫度已接近或超过重度水平,并呈逐年增加趋势。通过分析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及其用水态势,探讨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认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受水资源的强胁迫,水资源短缺迫使产业向耐旱、低耗水、高效益等产业类型转换,工业反哺解决了农业节水和远距离调水的资金瓶颈,用水总量增加衍生了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又引发生态用水增加。最后,提出了压粮(种植业)扩饲(牧草业),推进舍饲养殖,促使农牧业协作发展;以小杂粮为主导,发展现代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循环经济,依靠技术和制度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榆林市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榆林市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榆林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榆林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为:发展井灌、实施集雨工程技术、改变工业生产方式、严格控制水污染以及建立监测和预警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物元模型及其在区域水资源综合评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物元模型在水资源综合评判中的应用,首先对物元模型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在模型构建中引入了层次分析法(AHP)以确定权重,再以河北滹滏原为例,对其农业水资源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滹滏平原的农业用水总体情况的评价值为低水平的3级,与其相应的下一层次区域水资源占有量的评价值为3级,供水评价值也是3级,区域用水水平评价级别为1级,虽然后者为1级,但是区域农业用水总体水供需状况还是非常不容乐观。经验证,模型评价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本区的研究表明利用物元模型对区域水资源状况进行综合评判具有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玉林市近50年来干旱的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玉林市春、夏、秋三个季节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定干旱的农业气象指标,在此基础上对1959~2005年的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玉林市春旱的地域差别并不明显,但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夏旱是以局部干旱为主,全市性的大旱非常少;秋旱北部略多于南部,以全市性大旱为主;总的干旱特点是旱年频繁,且多为连年出现,但同一年内发生2次以上全市性大旱的机会并不多。针对玉林市的具体情况,提出采取封山育林、兴修水利、合理调整作物种植布局、大力开发空中的云水资源、加强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报研究、加强化学控制等措施进行防旱抗旱。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国家建设的生命线,水资源问题和人口、环境、能源问题一起被许多国家视为四大危机问题。中国水资源问题可归纳为三类:水资源供需问题,洪涝旱灾,水质污染。据此,提出了从认识上、法律上、体制上、投入上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野生地被植物不仅能突出地域性植物景观特色,并对现代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采用野外调查法和文献查阅法,系统调查榆林市野生地被植物资源,为今后榆林市野生观赏地被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榆林市野生地被资源极其丰富,且综合效益明显,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红安县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红安县红华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简要分析了红华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并结合项目区土地整理的规划要求,对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做出了分析。结果表明:如按典型年标准估算,得到的区内土地整理后的需水量远小于可供灌溉水量,设计满足项目区的灌溉用水要求,供需平衡十分合理;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为50%时,全区未来各个年份普遍缺水;而按照采用的灌溉保证率为75%~95%的标准推算,项目区今后几年供需水处于盈水状态。表7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