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黄褐天幕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天幕毛虫又名天幕枯叶蛾、天幕毛虫、带枯叶蛾、梅毛虫。寄主:梨、苹果、海棠、沙果、桃、李、杏、樱桃、梅,及杨、榆、柳、栎等。  相似文献   

2.
阳高县杏树黄褐天幕毛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天幕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害虫,对于杏树危害极大。介绍了黄褐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以及在阳高县发生现状、发生规律和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3.
防治天幕毛虫天幕毛虫又名“顶针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天幕毛虫原产欧洲,在我国分布广泛。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地区等均普遍发生。其食性杂、为害重,大发生时树叶常被食光,是森林及果树重要害虫之一。天幕毛虫主要为害杨、柳、榆、柞、桦、胡桃楸、山楂、苹果、...  相似文献   

4.
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广,食性杂,危害山杏、果树、杨树等树种。  相似文献   

5.
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俗称顶针虫,春粘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黄褐天幕毛虫食性较杂,为害多种阔叶树种和果树。在内蒙古赤峰(林西、林东、宁城、喀喇沁旗),呼和浩特,包  相似文献   

6.
黄褐天幕毛虫,鳞翅目枯叶蛾科.歙县分布较广,以幼虫危害核桃树木.近年歙县随着核桃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黄褐天幕毛虫危害亦渐突出.经过对核桃园数年的防治,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桦天幕毛虫室内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危害天然次生林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桦树、山杨、黄刺梅、沙棘、辽东栎、鹅尔栎等。在多年野外调查中发现,卵、幼虫都易采集到,而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后就很难找到。为观察其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及得到完整的生活史标本,我们于2004年5月至7月,在室内饲养了桦天幕毛虫,并取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褐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又名天幕枯叶蛾,俗称顶针虫、春粘虫,分布于日本、朝鲜和独联体,中国除新疆、西藏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为害苹果、山楂、梨、桃、榆叶梅、紫叶李、垂丝海棠、黄刺玫、山杏、碧桃、樱花、黄杨、柳、榆等。初孵幼虫吐丝织网,日伏网中群栖,傍晚出网食叶片。4龄后分散为害,易暴食成灾。  相似文献   

9.
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俗称顶针虫,春粘虫,属鳞翅回,枯叶蛾科。 Collier于1936年在世界鳞翅目名录中列出天幕毛虫属Malacosoma的22个种,模式种为M·franconica (Esper)分布于欧洲,小亚细亚等。胡经甫于1938年在中国昆虫名录中仅列出分布于新疆天山地区一种。  相似文献   

10.
棕色天幕毛虫(Malcosoma dentata)属鳞翅目枯叶蛾科,近年来在皖南泾县地区严重发生,以幼虫危害枫香树叶。为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我们于2002年对该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防治方法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地区黄褐天幕毛虫发生规律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褐天幕毛虫(顶针虫)(MalacosomaneustriatrstaceaMotschulsky)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在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危害柞类树种,杨树、柳树、桦树、榆树、果树等阔叶树种,严重时也危害落叶松等针叶树种。大兴安岭地区黄褐天幕毛虫为1a1代,以幼虫在卵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孵出幼虫,群集,白天潜伏,夜间取食。由于连年受暖冬天气及气候异常、高温干旱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2002年在大兴安岭地区以黄褐天幕毛虫为主的虫害突然爆发。鸟类、天敌昆虫等对害虫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治措施以营造混交林,保护天敌,人工物理机械防治、飞机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2.
天幕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广,食性杂,幼虫在枝叉处结网成群,故称天幕毛虫。白天幼虫躲在网巢里,夜间取食,近老熟时,分散危害。幼虫主要危害嫩芽和叶片,严重时将叶子全部食光,对杨树圃地幼苗生长有严重影响。我们在县林科所杨树圃地进行了调查,受幼虫危害面积达75%,尤其靠近边缘大杨树圃地的一侧,虫数多,危害重,几乎每个叶片都被老熟幼虫食掉一半,形成缺口状。  相似文献   

13.
棕色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近年来在安徽省皖南泾县地区严重发生,以幼虫危害枫香树叶。为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我们于1995~1996年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和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1分布与危害情况棕色天幕毛虫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省(区)。在安徽的分布尚未见记载,有关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方面报道甚少。笔者于1995年在小溪林场首次发现该虫危害(尚未成灾),到1996年该虫在任县全区范围内大面积暴发成灾实属罕见。据县森防站1996年调查,全县枫树有虫林率达98%以…  相似文献   

14.
苦参碱是一种植物提取制剂,相比目前采用的砒虫啉杀虫剂和有机磷杀虫剂而言具有无公害、保护环境、不产生污染和保护食虫天敌安全等特点。文章做了不同浓度3%苦参碱防治天幕毛虫(Mulacosomaneustria testacea Morsch)的试验,结果表明,用3%水溶性苦参碱800~1000倍液,能有效地防治天幕毛虫,天幕毛虫总死亡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黑河地区黄褐天幕毛虫的危害现状及生物学特性,并提出相应的无公害防治措施,为进一步做好黄褐天幕毛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苦参碱属于植物源农药,具有对环境安全、无污染等特点。该文介绍了应用苦参碱防治天幕毛虫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200倍液喷雾防治天幕毛虫低龄幼虫,防治效果达到90%,校正死亡率为85%,效果比较理想。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正值天幕毛虫幼虫群居之时和初食期,是防治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 棕色天幕毛虫(Malacosoma dentata Mell)属鳞翅目、枯叶蛾科的昆虫,分布在邵武、崇安、建阳、南平、沙县、三明等地。主要为害枫香,也可为害朴树、茅栗、栎类等多种阔叶树。1985—1987年我们在邵武市洪墩乡设点,对该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及防治进行了观察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天幕毛虫大发生与当地4种气候因子的关系非常密切,年积温、年平均温度、年干燥度显著高于常年值,年降水显著低于常年值,有利于天幕毛虫发生。连年高温、干旱,可引发食叶类害虫发生。模糊聚类分析表明:1986年与2002年4种气候因子为同类,呼玛与加格达奇站4种气候因子为同类,在当地该年均为天幕毛虫大发生。  相似文献   

19.
天幕毛虫幼虫数量调查是防治决策的基础,而调查方法又是决定调查数据精确的前提,天幕毛虫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列出了序贯抽样表,选最适抽样数,通过不同的抽样方法比较,双对角线抽样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选择3种菊花提取物中杀虫效果最好的一种处理黄褐天幕毛虫幼虫(Malacosomaneustria testacean),测定其对黄褐天幕毛虫保护酶、解毒酶活力以及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分析其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营养状况及酶活的影响机制.采用超声提取的方法,获得三种菊花黑心菊(Rudbeckiahirta)、波斯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