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肠衣在生产过程中品质特性变化,以期更好地开发利用肠衣资源。【方法】选取几个工艺点,用质构仪测定肠衣的拉伸性变化,色差计测定肠衣的色差变化。【结果】肠衣在加工过程中,随着加工时间推移,拉伸阻力先呈明显上升趋势,但肠衣腌制后拉伸阻力又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L*(亮度)值在腌制之前呈明显下降趋势,腌制后则呈明显上升趋势;b*(黄度)值在贮藏两年后才出现明显上升趋势。【结论】肠衣在腌制后和经长时间贮藏后拉伸特性和色差均会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模拟实际生产中金针菇采后贮藏过程,研究金针菇冷藏期间风味的变化规律,为金针菇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聚乙烯膜包装的金针菇为试验材料,在温度4℃、相对湿度90%条件下贮藏15 d,每隔3 d取样进行分析。金针菇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E-NOSE)进行检测;非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高效液相(HPLC)、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和电子舌(E-TONGUE)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金针菇风味成分变化动态监测可知,冷藏期间金针菇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和醇类,在贮藏6 d内醛类和醇类的含量均下降,在贮藏末期(15 d)呈上升的趋势。金针菇冷藏过程中甘露醇和果糖含量在贮藏初期(3 d)分别上升了8.6%、9.9%,在贮藏中期(9 d)、末期(15 d)呈下降的趋势。柠檬酸含量在贮藏过程中下降了67.9%。琥珀酸含量在贮藏初期(3 d)有所下降,贮藏中期(9 d)含量上升了17.94%,贮藏末期(15 d)含量下降了17.61%。5′-AMP、5′-IMP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贮藏中期(9 d)含量有所上升,贮藏末期(15 d)含量均下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在贮藏初期(3 d)呈下降的趋势,贮藏中期(9 d)变化不明显,贮藏末期(15 d)呈上升的趋势。【结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根据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区分不同贮藏期的金针菇样品,实现对金针菇样品品质的快速检测,为金针菇品质的控制和风味的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包海蓉  张奎 《湖南农业科学》2011,(19):102-103,111
试验模拟生食料理店原料储藏方式,将生鲜三文鱼在零度的温度环境中贮藏12d,测定其失重率、色差、质构、酸度、TVB-N,研究三文鱼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原料失重率和TVB-N值均呈明显上升趋势,酸度先降后升,中间波动较大,颜色上亮度和红度变化不明显,黄度呈缓慢下降趋势,质构仪分析表明,样品咀嚼性和硬度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不同贮藏年限沙葱种子萌发及呼吸生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沙葱(Allium mongolicum Regel.)种子萌发和呼吸生理特性在不同贮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沙葱种质资源保存和田间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贮藏1~10年的沙葱种子为材料,研究其萌发指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种子呼吸速率及呼吸关键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 酸性磷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结果】(1)贮藏1~3年沙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呈升高趋势,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贮藏4~10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降低;而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在贮藏1~2年内呈升高趋势,之后持续降低。 (2)沙葱种子呼吸速率、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在贮藏3年时达到最高;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贮藏5年时酶活性急剧下降;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在贮藏1~5年内逐渐升高,于贮藏5年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年限,之后逐渐降低。【结论】沙葱种子老化过程中,呼吸速率变弱,呼吸关键酶活性整体降低,表现为种子萌发能力下降,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选择贮藏3年内的种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温度3℃,湿度85%的贮藏条件下,研究不同等级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在120 d的贮藏期间内的营养成分变化,为筛选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安全贮藏期与分级果品贮藏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液相色谱(HPLC)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等方法,测定分析5个等级的苹果进行VC(VC)、可溶性固形物(SSC)、总糖、还原糖、总酸和矿质元素。【结果】在低温贮藏期间,5个等级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的水分含量变化不明显,下降率在1.0%~2.5%。VC含量先升高再下降较明显,在贮藏90 d后趋于稳定,其中,高次果的VC含量损失最高,一级果次之,特级果和二级果损失量最小。SSC含量在贮藏期间呈现平缓下降趋势,高次果的SSC值降低5.10%,损失最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整体变化趋势平缓,呈微弱上下波动趋势,而总酸含量总体呈现平缓下降趋势。矿物元素Na含量在贮藏90~120 d呈现陡增趋势,K和P含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而Mg、Mn、Cu、Fe、Zn和Sr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增加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结论】低温有利于延长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的耐贮藏性,并且能够保持苹果的风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特级果、一级果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不同成熟度和降温贮藏方式下,LAC表达模式与鸭梨果心褐变的关系,为进一步解析鸭梨果心褐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鸭梨作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成熟度(早采、中采和晚采)的鸭梨进行急速降温(急降)和缓慢降温(缓降)处理,观察贮藏期间鸭梨果心褐变情况,测定漆酶(Laccase,LAC)活性及其基因LAC的相对表达量,研究LAC在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的参与作用。【结果】冷藏60 d时,晚采鸭梨出现褐变,晚采缓降处理的鸭梨果心褐变指数为0.32,是同期急速降温处理的2.56倍;在贮藏90 d时,中采缓降处理的褐变指数是0.24,中采急降处理的褐变指数仅为0.01。各个处理组在贮藏期间LAC活性多数表现为先逐渐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晚采的果实在贮藏60 d时出现活性高峰,褐变发生;早采和中采鸭梨LAC活性高峰均在90 d时出现,褐变程度低于晚采鸭梨。在贮藏期间,缓慢降温处理的LAC活性高于急速降温处理。鸭梨LAC14LAC7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AC6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中采、晚采鸭梨在贮藏60 d时,LAC14LAC7表达量最高。【结论】与缓慢降温相比,急速降温处理减少了鸭梨果心褐变的发生。在整个贮藏期间,LAC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上升的趋势,其峰值时的活性高低次序为:晚采>中采>早采,这与果心褐变趋势一致;LAC在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上调表达。相比缓慢降温处理,急速降温处理具有较低的LAC7LAC14LAC6表达量。急速降温结合适时采收能够抑制LAC的上调表达,减少鸭梨果心褐变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成熟度对百香果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方法】设计3种处理(七至八成熟、九成熟至全熟、以上两种成熟度混合)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保鲜袋包装后热封,在12 ℃、相对湿度70%条件下贮藏9 d,每隔3 d测定百香果相关品质。【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果实失重率呈上升趋势,但3种成熟度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七至八成熟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不断增加,九成熟至全熟和不同成熟度混合包装处理的果实在采后贮藏6 d出现呼吸高峰与乙烯高峰,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七至八成熟、九成熟至全熟包装处理的果实相比,不同成熟度混合包装的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26%、硬度为6 337.78 g/cm~2、果皮明亮程度下降最慢,可溶性蛋白质、Vc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至20.91、36.17 mg/100mL。【结论】不同成熟度混合包装的百香果耐藏性优于七至八成熟和九成熟至全熟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时间真空贮藏对薄壳山核桃品质的影响,研究薄壳山核桃真空贮藏过程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单宁、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方法】以“薄壳山核桃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聚丙烯真空包装,在常温状态下对其鲜样、真空1、3和5年4个处理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单宁、脂肪酸和氨基酸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薄壳山核桃的品质发生动态变化,蛋白质、可溶性糖、单宁及绝大部分脂肪酸、氨基酸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真空3年后出现峰值;油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真空1年后达到峰值,含量为73.6%。【结论】真空贮藏可以延缓薄壳山核桃的氧化过程,有效保障薄壳山核桃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葡萄干颜色及次生代谢物质的影响,为传统干燥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晒干和晾干两种制干方式,测定含水量、色差值、水分活度、总酚含量、总黄酮,分析颜色、酚类、酮类及香气物质。【结果】晒干方式干燥速率显著晾干方式,晾干方式葡萄果实内水分活度变化晒干方式,有利于形成绿色葡萄干;晒干、晾干方式葡萄干中总黄酮、多酚类物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晾干葡萄干总黄酮、多酚类物质高于晒干葡萄干。制干过程中香气种类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采用晾干方式制干,干燥速率、水分活度变化均低于晒干方式,能较好的保存葡萄果实内的香气成分、总黄酮和多酚物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再造烟叶在贮存过程中L~*、a~*、b~*及ΔE~*的变化规律,为再造烟叶颜色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色彩色差仪对2个规格再造烟叶产品(RTA和RTB)同一批次不同时间生产的3个样品进行颜色检测,研究分析再造烟叶贮存过程中变化趋势,比较不同规格产品间颜色变化差异。【结果】(1)同规格产品存在较小色差,不同规格产品之间颜色有显著差异,这可能受原料配方、涂布液配方等因素影响。(2)同规格再造烟叶产品L~*、a~*、b~*及ΔE~*值随贮存时间的增长呈现一致的趋势性变化;RTA的3个样品除b~*值呈现下降趋势,L~*、a~*及ΔE~*总体呈上升趋势;RTB的3个样品L~*、a~*、b~*和ΔE~*值均呈现上升趋势。(3)不同规格产品a~*、b~*值变化趋势不一致,即:RTA的a~*值呈先下降后上升,b~*值呈现下降趋势;RTB的a~*、b~*值均呈现上升趋势;但2个产品的ΔE~*值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L~*、a~*、b~*变化的不同都会造成ΔE~*的增大,L~*、a~*、b~*值的变化影响ΔE~*的变化。(4)温度和湿度会对不同规格再造烟叶产品的颜色变化趋势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研究结果为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颜色控制及贮存过程中颜色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肠衣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试验对生产过程中的肠衣样品、工人卫生以及加工环境中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再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方法对肠衣产品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进行分离,根据16S rDNA序列分析等对试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刮肠后的菌落总数较多,腌制后的肠衣菌落总数明显下降,产品的菌落总数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加工环境中腌制台的菌落总数很低,而空气、工人的手和袖套的菌落总数较多且相似。低温储藏3个月的肠衣产品中含有的主要微生物有蜡样芽孢杆菌和陆地罗氏菌,而低温储藏10个月的肠衣产品中含有的主要微生物有蜡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巴氏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叶丝加料工艺对卷烟内在质量的影响,为叶丝加料工艺在卷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评价并比较了叶片加料和叶丝加料工艺制成的卷烟产品中常规化学成分、致香成分、有害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常规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只有水溶性总糖在叶丝加料贮存2 h后,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相比叶片加料工艺,叶丝加料工艺可使卷烟中致香成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卷烟烟气常规指标无明显变化,叶丝加料工艺制成的样品卷烟主流烟气大多数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及危害性指数稍有降低。叶丝加料样品香气丰富性增强,谐调性更好,余味更纯净。[结论]叶丝加料工艺应用于卷烟生产中对卷烟内在质量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程雷平  佘世科  陈闯  査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95-11797
[目的]研究里料2次施加方式对湖北白肋烟加工质量的影响。[方法]用湖北地区景阳COT/S和高坪COT/S2个等级的烟叶进行里料施加试验。[结果]松散润叶回潮工序(FT润叶)施加部分里料,叶片料液吸收效果好,比不加料的叶片水分散失小1.09%。经过2次里料施加工艺,烘焙后烟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下降,Maillard反应比1次里料工艺充分,叶片颜色较深,表面料液残留少,样品感官质量优于1次施加里料样。[结论]由FT润叶加料的2次里料施加工艺对白肋烟的加工质量改善作用较明显,达到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兔肉草腥味的去除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对菇味兔肉香肠的原料配方进行研究,以研制出可食率高、营养、方便的产品。[方法]以兔肉为原料,添加适量的平菇,制作出菇味兔肉香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去除兔肉草腥味试验和原料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添加0.04%的β-环糊精、1.2%的白糖和1.2%姜可有效去除兔肉的草腥味;菇味兔肉香肠最佳原料配方为肥瘦比2∶8,平菇添加量27%,淀粉添加量7%,在80~85℃的温度下蒸煮50 min香肠质量较高。[结论]研究可为兔肉加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段春红  李雪  韩晓红  阎贺静  潘思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03-1004,1008
[目的]研究适合猪肉肠加工的专用蛋白。[方法]以中豆36为原料,以质构特性、肉肠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添加不同比例和不同添加量的7S与11S组分酶解物混合蛋白对肉肠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不同比例7S与11S酶解蛋白的肉肠质构特性优于仅添加7S酶解蛋白或仅添加11S酶解蛋白的肉肠。当7S与11S酶解蛋白的添加比例为3∶1时,肉肠的质构特性最佳,且肉肠的得率最高。7S与11S酶解蛋白的添加比例不变,当混合蛋白的添加量为0.5%时,肉肠的质构特性最佳。混合蛋白的添加量为2.0%时,肉肠的得率最高;添加量为0.5%时,肉肠的得率次之。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当7S与11S酶解蛋白的添加比例为3.5∶1,混合蛋白的添加量为0.5%时,肉肠的得率与质构特性均最佳。[结论]7S与11S复配酶解蛋白可以显著地改善肉肠的质构特性和得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高温处理后,马铃薯淀粉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改性后对灌肠制品硬度、弹性、咀嚼性等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RVA黏度测定仪、TMS-Pro物性分析仪等对高温处理后的马铃薯淀粉进行测定。[结果]除油炸淀粉外,蒸煮、焙烤淀粉的黏度稳定性增加,成糊稳定性好于原淀粉。[结论]用改性的马铃薯淀粉代替天然淀粉添加到香肠中,明显提高了香肠的弹性和黏聚性,降低了硬度和咀嚼性,对香肠的质构特性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菇味兔肉香肠的加工技术。[方法]以兔肉为原料,添加适量的平菇,制作出菇味兔肉香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去除兔肉草腥味试验、腌制剂配方试验、原料最佳配方试验和调味料最佳配方试验;同时研究菇味兔肉香肠的工艺参数和营养品质。[结果]添加0.04%的β-环糊精、1.2%的白糖和1.2%姜可有效去除兔肉的草腥味;腌制剂最佳配方为:亚硝酸钠100 mg/kg、复合磷酸盐0.3%、腌制时间36 h;香肠原料配方为:肥瘦比2∶8、平菇添加量27%、淀粉添加量7%;香肠调味料配方为:白糖1%、食盐3.5%、味精0.3%、香辛料1.5%;该香肠在60~65℃温度下烘烤40~50 min,在80~85℃温度下煮制50 min左右,香肠质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丰富了兔肉的食品加工技术,是兔肉加工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乔学义  鲁端峰  温若愚  丁美宙  姚光明  王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56-12658,12730
[目的]为卷烟加料和配叶贮叶工序加工工艺的选择与条件设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泡法测定烟片吸料速率,并考察烟片微观结构、含水率和料液温度等对烟片吸料速率的影响。[结果]烤烟烟片吸收料液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烤烟烟片截面孔数量为叶面的17~76倍,孔率为叶面的33~183倍,将烟片制成叶丝后,料液吸收速率提高2.2~3.1倍;随着含水率增大,烟片吸料速率降低;随着料液温度升高,烟片吸料速率增大。[结论]将烤烟烟片制成叶丝、提高料液温度、降低烟片含水率,均可提高烟片吸料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清除腊肠中残留的亚硝酸钠,寻求有效的清除剂。[方法]在腊肠加工过程中分别添加八角和丁香精油、超声-微波萃取的八角和丁香萃取液、VCNa、异抗坏血酸钠和VE作为清除剂,研究清除剂对腊肠中亚硝酸钠的清除效果。[结果]添加丁香精油的腊肠中亚硝酸钠残留量在烘烤结束后的第0、14和28天均最少,分别为9.38、8.76和8.53 mg/kg,其清除亚硝酸钠的效果明显优于丁香萃取液。VCNa清除亚硝酸钠的作用显著强于D-异VCNa,但稍差于丁香精油。八角萃取液可将亚硝酸钠含量降低到20.72 mg/kg,优于VE和八角精油。添加的清除剂对发色结束后的腊肠色泽变化的影响不大。[结论]7种物质清除亚硝酸钠能力的顺序为丁香精油〉VCNa〉D-异VCNa〉丁香萃取液〉八角萃取液〉VE〉八角精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