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了探索可以达到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丰产高效的最佳方法施肥。在大小年明显的毛竹笋竹两用林纯林中,选用有N、P、K三要素的肥料对毛竹林地开展不同方法施肥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伐桩施肥、竹蔸施肥、开沟施肥这3种方法的毛竹竹笋产量、新竹的平均株数与不施肥比较,F值F_(0.01)(15)5.95,且P-value值0.01,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新竹平均胸径及平均全竹高在施肥后第2个春笋大年时才达到显著差异;伐桩施肥、竹蔸施肥、开沟施肥这3种方法施肥之间比较,效果最好的是竹蔸施肥,其次为伐桩施肥,开沟施肥最差。由此可见,在毛竹笋竹两用林的培育经营中,要获得竹材高产、经济高效,施肥的最佳方法是竹蔸施肥。  相似文献   

2.
于2015—2017年在福建省永安市上坪乡和洪田镇,对3~5 a的毛竹纯林采伐后的伐桩进行灌水、灌水+施肥、施肥等处理,以不灌水也不施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毛竹林出笋成竹数量、新竹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伐桩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冬笋产量,有效降低春笋的退笋率,提高其新竹生长量,有利于毛竹林生产力的提高。其中:灌水+施肥、灌水、施肥处理的冬笋产量分别比对照高22.2%、3.9%、6.2%;退笋率分别为27.2%、24.8%、23.1%,均低于对照毛竹林的34.3%;平均春笋出笋数分别达到830、700、720个·hm-2,分别比对照高84.4%、55.6%、60.0%。此外,不同伐桩处理的春笋平均出笋数、平均成竹数和平均成竹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伐桩处理的新竹生长量大小为灌水+施肥>施肥>灌水>对照。表明本研究中,对毛竹纯林采伐桩进行灌水+施肥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运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毛竹林施肥和除草松土二种抚育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调查了新竹胸径、新竹密度、冬笋产量及春笋产量等因子,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了二种抚育方式的产量及收益。结果表明:施肥与除草松土均能提高竹林产量,但以施肥效果最为显著;不同的立地条件对毛竹产量有显著影响,施肥的林分,其冬笋产量、春笋产量、新竹产量、收益分别比对照增加17.7%、8%、31.8%、21.9%,而除草松土的林分分别增加7.8%、2.9%、15%、5.9%。  相似文献   

4.
怎样进行毛竹伐桩内腔施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伐桩内腔施肥技术,是广西自治区永福县供销社科技人员在1987年研究成功的,经过4年实践。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每亩立竹量由73根,增加到130根,增长78%。此项科研成果,曾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现介绍毛竹伐桩内腔施肥方法。毛竹采伐时间以春夏为佳,采伐时毛竹桩的高度应保留在8厘米左右,注意不要把毛竹桩(即毛竹节)搞破。每年秋天抚育毛竹时,将每个毛竹伐桩内腔从上  相似文献   

5.
2012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浙江省安吉县用材林样地中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伐桩进行0(CK)、225、450、675株/hm~2 4种密度伐桩处理,研究其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伐桩处理密度的加大,样地中新竹生物量、新竹质量呈稳定提高的趋势;在伐桩处理密度为675株/hm~2的毛竹用材林中,新竹生物量高达35.4 t/hm~2,较未伐桩处理林地提高了27.57%,大径级(DBH10 cm)新竹密度是未伐桩处理林地的1.43倍,新竹胸高处节间长度平均较未伐桩处理毛竹林提高了1.8 cm;伐桩处理能显著提高新竹的中、小径级竹材品质,继而提高毛竹材用林培育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临安县在七十年代营造的大批杉木林基地陆续进入采伐期,杉木采伐后发展什么?玲珑林场给我们作出了回答。玲珑林场在1979年营造的杉木林中,重伐70%后栽种毛竹,五年成林,效果很好,值得推广。坐落在场部边3.l亩杉木林,1992年2月,重伐70%后,栽培毛竹95株,1993年留新竹155株,挖笋120斤,1994年留新竹246株,挖笋245斤,1995年留新竹276株,挖笋465斤,1996年留新竹321株,挖笋605斤,最大的新竹已达8寸,四年合计留新竹989株,挖笋1435斤,五年成林。主要经验是:重伐后,全垦整地,2月种植,种时每株施磷肥半斤,种后年抚育2次,6…  相似文献   

7.
毛竹增产剂竹腔施肥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材用林竹腔施用毛竹增产剂进行了试验,分析了毛竹增产剂对毛竹新竹数、新竹平均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般经营水平的竹林中,施肥区新竹数比对照区新竹数增长达65.3%;施肥区新竹胸径均有较大的提高,与同林分2007年竹相比,新竹平均胸径提高26.4%;施肥区与对照区相比,新竹平均胸径提高21.3%。  相似文献   

8.
毛竹低产林分改造与经营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修山、垦覆、施肥、采伐、挖笋等工程技术和经营措施对毛竹发笋成竹影响显著:修山、垦覆、施肥能促进发笋成竹,低改后四年内其作用逐年提高;挖笋虽能显著提高春笋成竹率,但应严格控制采挖数量和时间:新竹中大径竹比例与母竹中大径竹比例成正相关。因此,工程技术措施与经营技术措施应配套应用才能尽快地使毛竹低产林分复壮。  相似文献   

9.
撑绿杂交竹是我国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广泛种植的优良丛生竹类.利用伐桩施肥技术,研究了氮肥、磷肥和钾肥3种肥料的不同配比对撑绿杂交竹出笋数、退笋率、新竹高度和胸径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施肥能够有效的促进撑绿杂交竹提早发笋并抑制退笋,显著提高新竹胸径和高度;伐桩施肥明显改善了新竹的营养状况,不同施肥处理的1年生竹竹叶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显著.伐桩施肥综合效果以每丛撑绿杂交竹施入尿素50 g、过磷酸钙30 g、氯化钾45 g的配比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进行毛竹林不同抚育措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措施的毛竹出笋数1206个﹒hm-2~1388个﹒hm-2,比CK增长34.0%~54.2%,新竹成株率63.2%~65.8%,与CK无差异,新竹平均胸径为9.55~10.72cm,比CK大7.66%~20.85%。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抚育措施对毛竹的出笋数和新竹平均胸径均有极显著影响,对毛竹的新竹成竹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抚育措施以化学除草经济效益最好,全垦深翻的产值较高达1.579万元·hm-2、比平均值(1.120万元·hm-2)大41.0%。化学除草的纯收入较高达0.666万元·hm-2,比平均值(0.547万元·hm-2)大21.8%。本文为经营毛竹林选择合适抚育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4种伐桩处理强度(0株/hm2、225株/hm2、450株/hm2、675株/hm2)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毛竹用材林的生产力和竹材质量;随伐桩处理强度加大,新竹生物量、新竹质量呈稳定提高的趋势;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强度;在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毛竹林中,新竹生物量高达35.4 t/hm2,较伐桩未处理林地提高了27.57%,大径级(DBH > 10 cm)新竹密度是伐桩未处理林地的1.43倍,新竹胸高处节间长度比伐桩未处理林地增加1.8 cm。此外,伐桩处理能显著提高中、小径级新竹的品质,继而提高毛竹材用林培育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2.
龙川县毛竹低产林不同抚育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龙川县毛竹林开展调查研究,采取三种不同的抚育措施对低产林进行改造,连续5年跟踪调查,试验结果认为:拔山+垦复+施肥低改措施是有效并值得推广的毛竹低产林抚育改造措施,对促进毛竹林新竹萌发,提高成竹率和毛竹林的经济效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毛竹是乔木状禾本科植物,具有强大的克隆繁衍和空间扩展能力。开展毛竹皆伐是毛竹扩张地修复的一种方式。本研究通过监测毛竹皆伐后的各生长因子发现,在皆伐强度经营措施下,毛竹在阔叶林中能续存3年左右,此后基本没有新竹存活;毛竹立竹度、产笋量、新竹数都是逐年降低,直至为0;死笋率逐年增加,直至全部死亡;胸径和株高也逐年降低。因此,毛竹的皆伐措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毛竹扩张防控措施,有利于对被扩张林地林分的保护与重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石竹进行不同抚育措施试验表明:采用全垦结合施肥对石竹的笋产量和胸径的增长的效果最好,全垦次之,全面劈杂第三;采用全垦结合施肥对石竹的笋产量和胸径的增长与未采取措施的对照比较有显著的差异,同时能收到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采用立地养分效应配方施肥模型研究毛竹专用肥,考察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竹新竹株数及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P:K=108:25:63施肥处理下,毛竹材用林新竹增长数最大,比对照处理CK增加新竹525株/hm~2。在N:P:K=284:124:236施肥处理下,毛竹笋材两用林新竹增长数最大,比对照处理CK增加新竹600株/hm~2。在N:P:K=213:93:177施肥处理下,毛竹笋材两用林笋产量增长最大,比对照处理CK增加360%。综合上述结果,取平均值为毛竹专用肥基本配方:N:P:K=45%:20%:35%。  相似文献   

16.
不同整地施肥处理对毛竹生长及收入估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试验设计法对毛竹生长与不同整地、施肥处理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毛竹不同整地、施肥处理之间的出笋数、新竹成竹株数和成竹率、胸径差异极显著。经过整地、施肥的A、B、C、D标准地的出笋数、成竹株数和胸径均大于不整地、施肥处理的E、F标准地。经过全垦深翻、施肥的毛竹收益较高,可达1.148万元·hm-2。  相似文献   

17.
整地施肥对尾叶桉萌芽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开展整地施肥对尾叶桉萌芽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全垦、带垦和穴垦3种整地方式对尾叶桉伐桩萌芽率、直立/优势萌芽余数及萌芽林树高和胸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整地加施肥(全垦 施肥、带垦 施肥和穴垦 施肥)比单整地不施肥处理(全垦、带垦和穴垦)萌芽率提高5%左右;直立/优势萌芽余数整地加施肥处理在4.6—5.2条/桩之间,比单整地不施肥处理的平均多2条/桩左右;27个月生时,整地加施肥比单整地不施肥处理萌芽林的树高分别提高67.2%,60.7%和85.3%,胸径提高28.3%,25.7%和10.7%。  相似文献   

18.
从2008年开始,对国际森林认证(FSC)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实行施肥剂量、施肥方法和抚育方式3因素进行正交试验。2010-2011年度调查结果表明:林下植被保护有利于提高新竹数量和粗度;施较多的生物肥料也有利于提高新竹数量,但对新竹粗度的影响不明显;施肥方法对新竹数量和粗度的影响不显著;处理的新竹数量和粗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由于其获得国际消费者和海外市场的销售优势,效益远大于没有认证的丰产竹林,同时在维护毛竹林生态系统稳定,保持物种多样性以及竹林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时间对毛竹新竹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小年明显的毛竹材用林纯林中,研究了不同施肥时间(5月份和8月份)对毛竹新竹株数、胸径和新竹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极显著地增加毛竹新竹株数、胸径和新竹高;不同月份施肥对毛竹新竹各项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以5月份施肥毛竹新竹株数、胸径和竹林高度表现最好。因此,在毛竹材用林经营中,要获得竹材高产、经济高效,最佳施肥时间为毛竹春笋小年的5月份。  相似文献   

20.
毛竹是本省主要用材树种,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收益大,很受群众欢迎。为此我们于1958年初在浙江省安吉县林场建立毛竹抚育试点,进行劈山、松土、施肥等一系列的抚育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与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一、劈山试验分每年劈山,大年劈山,小年劈山及不劈山对照区四项,试验标准地面积各为一亩。虽然试验时间短促,但是劈山效果已能从1959年春新竹生长情况很显明地表现出来: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