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由于森林的生态效益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免费搭车”现象普遍存在,森林的生态功效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近年以来,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森林生态补偿得以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但是,限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补偿刚刚起步,目前森林生态补偿标准存在缺陷。现就森林生态补偿的提出、现状、以及补偿标准的不足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优化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生态补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产品具有其特殊性,大部分很难通过市场规律实现其经济价值。如何转化森林生态产品并实现其价值,对森林生态产品的经营者和提供者进行补偿,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对森林生态产品的概念、补偿原则和核算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建立森林生态产品补偿机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标准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我国森林生态补偿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森林生态补偿标准问题的研究进展,梳理了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影响因素、确定方法等内容,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森林生态补偿标准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地租理论的使用、不同事权等级的公益林补偿标准问题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建立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补偿机制所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价值补偿的4种途径,即自我补偿、行业补偿、社会补偿以及国家和地方补偿等;指出了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补偿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这些办法和措施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并呈现多样化趋势;针对湖北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补偿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建立补偿机制的应对策略,“局部补偿带动全面补偿”,“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等是应对策略的核心;强调全社会广泛的参与和积极配合,是补偿机制能否顺利建立及有效运行的关键,只有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资源价值补偿的目的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5.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效益补偿现状的分析 ,为进一步完善和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经验 ,促进保护生态环境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分析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原则、途径以及补偿标准等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建立 ,不仅为森林资源管护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更重要的是对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承认 ,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动力和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衙州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实践为例,分析了我国当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现状,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助标准为75元/hm2,指出目前的补偿制度存在资金渠道单一、总量不足、补偿范围窄、补偿标准低、补偿方式简单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实行财政分级负担、科学确定补偿范围、实行补偿形式多样化等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立云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回顾了我国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历史进程.介绍了国外的做法.统计了云南省省级公益林的7个区位林地,其总面积为333.3hm2,年需生态补偿资金2.5亿元.提出了建立云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思路、原则、资金来源、收取渠道以及使用安排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研究现状,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展望私有林发展前景和意义,分析了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对象是拥有林权证的私有林主以及补偿资金筹集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海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5年来的现状,说明生态补偿实施取得的效益,不仅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提升人们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认可性,更好地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了青海省森林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林业生态经济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森林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工作由2001年开始试点,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也暴露了现存的林业生态经济补偿机制的不足。该文分析了现行的林业生态经济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多视角探讨完善林业生态经济补偿机制,对林业生态经济补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对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现行法律法规中虽存在大量的关于公益林生态补偿的规定,但长期缺少系统化的法律制度规范,存在着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等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制度价值,需要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化的法律规范体系,创新政府补偿方式,引入市场化补偿方式,确定科学的补偿标准,用法律手段保障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运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环境再生产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立论的着力点林业发展过程中 ,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森林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国家利益与森林经营者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生态系统恢复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巨大的资金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随处可见 ,上述矛盾相互交织已经严重影响到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影响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因此 ,综合采取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所带来的矛盾和困难已经刻不容缓。其中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理顺和协调森林所有者、经营者与受益者的利益关系 ,为林业发展提供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而森林资源是构成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森林资源同时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过度追求其经济价值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公平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森林生态补偿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立法不健全、市场配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应该抓住机遇,构建开放的多元化、市场化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机制作为支撑,加快推进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设完善。  相似文献   

14.
姚顺波 《林业科学》2005,41(6):85-88
证伪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2个理论假设: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需获得补偿,森林生态效益(使用价值)即森林生态价值。说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尚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林业补助是政府为鼓励营林生产而对营林活动进行补助的制度设计,其理论基础是利益导向学,即生产要素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流动。林木补偿是政府为了生态安全限制林木所有权行使对林木所有者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弥补措施,其理论依据是法理上的既得权说、特别牺牲说及公平负担说。构建林业补助与林木补偿制度替代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区域性森林涵养水源生态效益补偿原则、对象和范围的基础上,结合大庆地区50多年来过量使用地表、地下水开采石油的具体情况,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测算森林涵养水源的补偿价值,以及对相关行业产业的影响,提出直接向受益者征收森林涵养水源效益补偿费的方案,并提出建立地方政府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运行机制,以期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探索多种补偿方式,丰富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体系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韩郸 《林业调查规划》2012,37(3):59-61,66
贵州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7.6%,截至2011年底,已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公益林362.11万hm2,落实公益林专职护林人员55 819人.文中分析了公益林管护中存在的生态效益补偿未全面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低,林农缺乏护林积极性,公益林管护与农民放牧及生活用材之间的矛盾突出,监管不力,护林员的选聘不公正等问题.藉此,提出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尽快出台公益林管理政策,积极开展公益林的非木质利用,建立健全公益林管理机构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三明市为例,分析三明市生态公益林现状,现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及存在问题,着重探讨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定义、评估办法,并提出构建森林生态补偿体系设想,旨在为决策层制定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价值循环理论分析河南省不同类别森林生产的价值循环特点,探求当前情况下不同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得出了对生态类森林必须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才能保障其不断扩大再生产,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才能使不同类型的森林生产实现价值的完全循环.测算出河南省当前生态类森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为360元/a.hm2.  相似文献   

19.
介绍普洱市生态公益林面积、分布、管理机构、制度等情况,分析林农抵触情绪大,管护难度大,公益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参与管护积极性不高、欠缺激励机制等由公益林补偿标准低而产生的问题。提出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收费制度,建立公益林区非木质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相应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介绍永平县生态公益林状况,分析当前存在着的补偿标准偏低,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标准一刀切,补偿机制有局限性等问题。藉此提出了建立生态公益林流转机制,拓宽资金补偿渠道,提高补偿标准,分区施策,分类补偿,政府赎买,统一管理,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与补偿法律体系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