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广西甘蔗研究所研制的30% N-B多元素甘蔗专用杀虫复合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对甘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既能促进甘蔗生长又能有效防治甘蔗螟虫的多功能复合肥。【方法】按氮、磷、钾三要素相等设4个处理,分别是A:“丰岭牌”30% N-B多元素甘蔗专用杀虫复合肥单施;B:“丰岭牌”25% N-B多元素甘蔗专用复合肥加施呋喃丹;C:“丰岭牌”25% N-B多元素甘蔗专用复合肥单施;D: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配施。在甘蔗生长过程调查出苗率、分蘖率、生长速度、虫害情况;收获期调查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分析甘蔗品质,并验收产量。【结果】处理A出苗率较高,其次为处理B,处理C、D出苗率较低。分蘖率方面,处理A前期较多,后期较少;而处理C、D则是前期较少,后期较多。与其他处理相比,处理A在9月前及10、11月株高长速均较快。处理A实收产量71565 kg/ha,比处理B、C、D分别增产8595、11700和11835 kg/ha。处理A、B对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处理A的效果优于处理B。4个处理对甘蔗品质的影响差异不大。处理A农业效益达6756.45元/ha,比处理B、C、D分别增加2661.30、2949.00和2885.55元/ha,工业效益达13883.55元/ha,比处理B、C、D分别增加1478.7、1839.00和2805.45元/ha。【结论】30% N-B多元素甘蔗专用杀虫复合肥能有效控制甘蔗螟虫的危害,且可促进甘蔗早分蘖,提高成茎率,增加有效茎,促进蔗株伸长,增加单茎重,从而显著增加甘蔗产量,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广西甘蔗研究所研制的30% N-B多元素甘蔗专用杀虫复合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对甘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既能促进甘蔗生长又能有效防治甘蔗螟虫的多功能复合肥.[方法]按氮、磷、钾三要素相等设4个处理,分别是A:“丰岭牌”30% N-B多元素甘蔗专用杀虫复合肥单施;B:“丰岭牌”25% N-B多元素甘蔗专用复合肥加施呋喃丹;C:“丰岭牌”25% N-B多元素甘蔗专用复合肥单施;D: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配施.在甘蔗生长过程调查出茁率、分蘖率、生长速度、虫害情况;收获期调查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分析甘蔗品质,并验收产量.[结果]处理A出苗率较高,其次为处理B,处理C、D出苗率较低.分蘖率方面,处理A前期较多,后期较少;而处理C、D则是前期较少,后期较多.与其他处理相比,处理A在9月前及10、11月株高长速均较快.处理A实收产量71565 kg/ha,比处理B、C、D分别增产8595、11700和1 1835 kg/ha.处理A、B对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处理A的效果优于处理B.4个处理对甘蔗品质的影响差异不大.处理A农业效益达6756.45元/ha,比处理B、C、D分别增加2661.30、2949.00和2885.55元/ha,工业效益达13883.55元/ha,比处理B、C、D分别增加1478.7、1839.00和2805.45元tha.[结论]30% N-B多元素甘蔗专用杀虫复合肥能有效控制甘蔗螟虫的危害,且可促进甘蔗早分蘖,提高成茎率,增加有效茎,促进蔗株伸长,增加单茎重,从而显著增加甘蔗产量,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硅钙磷肥和有机肥对甘蔗生长及土壤养分等的影响,为改善蔗区土壤酸化状况及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连作甘蔗的酸化蔗地,设6个处理,即处理A(对照,只施用氮、钾肥)及在处理A基础上配施不同组合硅钙磷肥和有机肥的5个处理,处理B(SiO2450 kg/ha、CaO 300 kg/ha、P2O5225 kg/ha)、处理C(SiO2450 kg/ha、CaO 300 kg/ha、P2O5300 kg/ha)、处理D(SiO2450 kg/ha、CaO 450 kg/ha、P2O5225 kg/ha)、处理E(SiO2450 kg/ha、CaO 450 kg/ha、P2O5300 kg/ha)、处理F(处理B+有机肥7500 kg/ha),测定甘蔗出苗率等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及锤度,取样测定不同部位氮、磷、钾含量,同时取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对甘蔗分蘖、株高、有效茎及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其中处理E和处理F增产率分别为23.06%和22.53%。在硅钙磷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后对甘蔗蔗茎中氮、钾养分积累效果影响显著,但对磷养分积累效果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当季土壤pH相比对照提高了0.11~0.38,但对土壤养分影响不显著。【结论】在施用氮、钾肥的基础上配施硅钙肥及有机肥能增加土壤中盐基离子数量,减少土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有效减缓土壤酸化进程。施用SiO2450 kg/ha、CaO 300 kg/ha和P2O5225 kg/ha并配施有机肥7500 kg/ha,能促进蔗茎氮、钾养分的积累,同时在甘蔗增产及减缓土壤酸化方面也能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蒸发皿水面蒸发量的甘蔗滴灌栽培灌溉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量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为制定简单易行的甘蔗滴灌栽培灌溉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灌溉方式为地下滴灌。设3个不同灌溉量处理(A、B、C),灌溉量分别为甘蔗冠层顶部水面蒸发量的1.25、1.00和0.75倍,以不灌溉处理作对照(CK)。在甘蔗生长过程调查萌芽率、分蘖率、生长速度;收获期调查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分析甘蔗品质,验收产量;甘蔗生育期统计降水量、蒸发量和灌溉量,研究不同灌溉量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含糖量及灌溉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处理A的萌芽率最高,达73.50%;处理B的分蘖率最高,达27.55%。甘蔗伸长期,各处理株高生长速度先快后慢,滴灌处理的株高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茎径方面表现为CK〉A〉C〉B,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A、B、C的实收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产46.25%,40.75%和27.29%。处理C蔗糖分最高,达15.20%,处理B次之,CK最低;含糖量方面,处理B最高,为13163kg/ha,处理A次之,为13136kg/ha。处理B的灌溉利用效率和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均高于处理A和处理C,分别为49.32和56.60kg/ha·mm,处理B比处理A的灌溉量减少19.89%。【结论】综合考虑甘蔗产量、品质、含糖量和灌溉利用效率,在相似气候地理环境条件下,建议选择以甘蔗冠层顶部水面蒸发量的1.00倍作为甘蔗滴灌栽培的灌溉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同地膜在甘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采用普通无色透明地膜、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黑色及灰黑双色4种不同地膜进行甘蔗覆盖栽培,盖膜期测定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生长期调查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测量甘蔗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等农艺性状,收获期计算蔗茎产量和效益。【结果】覆盖地膜可明显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除灰黑双色地膜外,其他覆膜处理可提高土壤温度0.3-0.8℃;各覆膜处理较对照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10.1%-17.4%。覆盖地膜同时可提高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8%-9.9%、20.6%-34.9%、5190-10980条/ha和6.4%-14.9%,但对甘蔗株高和茎径影响不明显。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比对照增效5987.2元/ha;其次为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和黑色地膜,分别增效1876.5和1813.5元/ha;灰黑双色地膜效益较差。【结论】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可在甘蔗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黑色地膜与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可作为新型地膜逐步推广,灰黑双色地膜较厚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出最适宜巴马火麻的栽培密度及施肥量,为其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栽培密度(A1:6.0万株/ha、A2:9.0万株/ha、A3:12.0万株/ha)和复合肥施肥量(B1:450 kg/ha、B2:750 kg/ha、B3:1050 kg/ha)处理组合对巴马火麻出苗期、雄株见蕾期、雄株开花期、雌株结果期、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千粒重、雌雄株比例、火麻籽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巴马火麻生长无明显影响,除雄株茎粗外,其他各农艺性状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对火麻籽产量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各处理产量排名依次为:A2B3>A3B1>A2B2>A3B2>A3B3>A1B1>A1B2>A2B1>A1B3,其中A2B3产量为1351.88 kg/ha,显著高于A1B2、A2B1和A1B3(P<0.05)。【结论】栽培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可以影响巴马火麻籽产量,适当加大栽培密度和增施肥料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以栽培密度9.0万株/ha、复合肥(17-17-17)施肥量1050 kg/ha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与常规施肥间的差异,为构建轻简高效施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糖42号为试验材料,设7个施肥处理,即常规施肥(CK)和6个缓释肥配方[分别添加长效剂120 g/t(处理A)、150 g/t(处理B)、235 g/t(处理C)和增效剂3 kg/t(处理D)、8 kg/t(处理E)、18 kg/t(处理F)]一次性施用处理,调查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新植甘蔗的萌芽率、分蘖率、生长期伸长量、产量和品质性状,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一次性施用6个不同配方甘蔗缓释肥,新植蔗的萌芽率(67.61%~75.00%)和总伸长量(229~237 cm)与CK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分蘖率(22.25%~56.31%)极显著高于CK(P<0.01)(除处理C外);蔗汁锤度、纯度、还原糖和糖分含量等甘蔗品质指标与CK间均无显著差异;有效茎数、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示施肥效果的指标均不同程度高于CK,以处理D的有效茎数(59130条/ha)、产量(92.63 t/ha)、农业产值(46312.5元/ha)和收入(39562.5元/ha)最高,分别较CK提高11.70%、11.82%、11.82%和18.64%.[结论]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不仅有利于新植甘蔗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还可降低劳动力成本,具有显著的节本增收效果,其中以添加3 kg/t增效剂配方的甘蔗专用缓释肥(处理D)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甘蔗-绿豆间作压青还田和施氮水平对甘蔗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绿豆Vigna radiata间作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甘蔗生长、产量及氮素营养的影响,为甘蔗合理间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设计3种种植方式(绿豆单作、甘蔗单作、甘蔗–绿豆间作压青还田)和3个施氮水平(不施氮、减量施氮、常规施氮),测定甘蔗不同时期的生长性状。【结果】种植方式和施氮水平都显著影响甘蔗的分蘖数、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甘蔗的出苗数;施氮水平×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甘蔗的有效茎数、成茎率、收获期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量。与甘蔗单作处理相比,间作处理使甘蔗出苗数和分蘖数分别降低了9.61%~10.52%和10.30%~11.05%,使有效茎数、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和蔗茎产量分别提高了0.15%~14.28%、14.28%~34.76%、24.00%~29.58%和15.88%~20.16%。对于间作处理,甘蔗生长80 d的土地当量比为1.47~1.53,甘蔗收获期的土地当量比为1.76~1.94,甘蔗的竞争能力大于绿豆。与常规施氮的单作甘蔗相比,减量施氮的间作处理不会降低甘蔗的蔗茎产量和土壤氮素营养。【结论】甘蔗–绿豆间作处理能提高土地当量比和土壤氮含量,促进甘蔗生长,提高甘蔗产量和氮素吸收。  相似文献   

9.
控释肥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甘蔗施用控释肥的效果,确定其适宜的施用量和施用方式。【方法】以常规肥作对照,通过大田试验,探讨在相同养分不同施肥方式下,控释肥对甘蔗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控释肥对甘蔗的出苗率、分蘖率、茎径和有效茎数的影响与常规施肥相比无显著差异,而甘蔗追肥时控释肥和常规肥搭配施用,能促进甘蔗生长,显著增加株高;【结论】甘蔗基肥施常规肥(全年施肥总养分的20%),追肥时施常规肥(总养分的20%)和控释肥(总养分的60%)的施肥方式最佳,能显著增加甘蔗株高和产量,能最大限度的增加纯收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复合肥和甘蔗糖厂滤泥有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菜心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甘蔗糖厂滤泥有机肥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Ⅰ)、复合肥(Ⅱ)、75%复合肥+25%有机肥(Ⅲ)、50%复合肥+50%有机肥(Ⅳ)、25%复合肥+75%有机肥(Ⅴ)共5个处理,开展大田栽培试验,测定菜心在不同施肥处理后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在生长前期,菜心的各农艺性状指标值均在25%复合肥+75%有机肥处理组表现为最佳。收获前的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随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菜心株高、叶长及叶宽有增加的趋势,而茎粗和叶片数则相反。50%复合肥+50%有机肥处理下的菜心产量、经济效益及纯收入均为最高。随着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菜心的可溶性糖含量、总糖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结论】综合产量及效益,50%复合肥+50%有机肥为种植菜的最佳配施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有机碳肥对糖料蔗生长、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有机碳肥在糖料甘蔗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4个不同肥料处理,分别为施用1800 kg/ha有机碳肥(处理A)、施用1800 kg/ha碳基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B)、施用900 kg/ha有机碳肥+1800 kg...  相似文献   

12.
不同磷肥用量对桂中蔗区甘蔗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桂中蔗区甘蔗磷肥施用效应,为当地甘蔗生产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施磷量处理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进行田间试验,设4个施磷量处理(P0、P1、P2、P3),对应磷肥用量分别为0、59.925、119.850、179.775 kg/ha (P2,O5),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性状的影响,并计算各处理的磷肥农学效率.[结果]施用磷肥处理甘蔗分蘖期、伸长初期、工艺成熟期均能明显提高甘蔗的长势,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施磷处理的有效茎数、茎径、产量分别提高6.48%、6.67%和8.70%;P1、P2和P3的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14.51%、10.82%和8.31%.当磷肥施用量超过119.850 kg/ha(P2O5)时,甘蔗单茎重与磷肥农学效率均随着施肥量的继续增加而降低.[结论]从甘蔗增产效果以及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等综合考虑,桂中蔗区甘蔗磷肥的合理施用量为119.850 kg/ha( P2O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摸清桂青贮一号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旨在为桂青贮一号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肥料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设计,进行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试验试验,分小区收获并考种。【结果】A4处理(375.0 kg/ha复合肥+尿素489.1 kg/ha+钙镁磷肥441.2 kg/ha+氯化钾375.0 kg/ha)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6623.5 kg/ha,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B4处理(69000株/ha)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6058.5 kg/ha;相同施肥水平下,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桂青贮一号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随后又呈下降趋势;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施肥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时,桂青贮一号玉米的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后又呈下降趋势。【结论】桂青贮一号玉米种植密度度为69000株/ha,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用375.0 kg复合肥作底肥,追肥每公顷施尿素391.3~489.1 kg+钙镁磷肥352.9~441.2 kg+氯化钾300.0~375.0 kg时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木薯生物量、产量性状的影响,为优化木薯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华南8号木薯为材料,采用4种株行距配置方式:等株行距种植(A:0.8 m×0.8 m)、宽行窄株种植(B:1.0 m×0.6 m,)、宽窄行种植[C:(1.0+0.6)m×0.8 m,D:(1.0+0.8)m×0.6 m],于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测定木薯各器官组织的生物量及产量性状,并对各生育期指标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块根的成熟,不同处理对木薯茎叶和块根生物量、产量性状等影响较明显。其中,采用宽窄行[(1.0+0.8)m×0.6m]种植的木薯叶绿素、生物量、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43-3.03 mg/gFW、624.3-6222.0 g/株、49.35 t/ha、30.27%和15.90 t/ha。此外,鲜薯产量与木薯各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的根鲜重及幼苗期、块根膨大期、块根成熟期的茎叶鲜重、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的总生物量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宽窄行种植[(1.0+0.8)m×0.6m]是海南木薯栽培最佳的株行距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水肥调控对香蕉生产的影响,探索节水、节肥的栽培技术,以提高香蕉种植的经济效益。【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从水肥调控入手,探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喷水带灌溉加人工撒肥、传统的畦沟灌溉施肥3种水肥管理方式对香蕉生长的影响,并对3种灌溉施肥方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一个香蕉生长周期,与传统的畦沟灌溉施肥相比,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每公顷节水2788.1~3164.2t、节肥3582.1~5977.6kg、节本增效17810.05~44806.15元;喷水带灌溉加人工撒肥每公顷节水2716.4t、节肥3582.1kg、节本增效20005.95元。【结论】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和喷水带灌溉加人工撒肥两种灌溉施肥方式均有节水、节肥、增效作用,不同种植人群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种植香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密肥生态条件下超级稻珞优8号的生长及高产群体的结构特征,为超级稻的栽培调控和群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早季,以超级稻珞优8号为材料,进行4个抛栽密度48万株/ha(A1)、60万株/ha(A2)、72万株/ha(A3)、84万株/ha(A4)和2个施氮水平150 kg/ha(B1)、225 kg/ha(B2)试验,生长期内调查超级稻茎蘖动态,并进行干物质测定及成熟期穗粒结构调查等。【结果】超级稻珞优8号在不同施肥量及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产量差异,以抛栽密度48万株/ha(A1)、施氮水平150 kg/ha(B1)组合的综合效益最佳。【结论】生产中,通过适宜抛栽密度、合理施用氮肥和采用“好气灌溉”调节水分是超级稻获得高产的重要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水肥调控对香蕉生产的影响,探索节水、节肥的栽培技术,以提高香蕉种植的经济效益。【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从水肥调控入手,探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喷水带灌溉加人工撒肥、传统的畦沟灌溉施肥3种水肥管理方式对香蕉生长的影响,并对3种灌溉施肥方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一个香蕉生长周期,与传统的畦沟灌溉施肥相比,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每公顷节水2788.1~3164.2 t、节肥3582.1~5977.6 kg、节本增效17810.05~44806.15元;喷水带灌溉加人工撒肥每公顷节水2716.4 t、节肥3582.1 kg、节本增效20005.95元。【结论】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和喷水带灌溉加人工撒肥两种灌溉施肥方式均有节水、节肥、增效作用,不同种植人群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种植香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广西超级稻品种桂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其干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N0)、210 (N1)和255(N3) kg/ha,两种施氮比例分别为基肥∶蘖肥∶穗肥=5∶3∶2 (F1)和4:3:3 (F2),共计5个处理(N0、F1N1、F1N2、F2N1和F2N2),测定不同处理下桂优2号干物质积累及氮肥利用率。【结果】施氮显著增加了桂两优2号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且F2N1和F2N1处理在穗后干物质增加量及其对产量贡献率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桂两优2号各生育期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肥方式F2更有利于桂两优2号对氮素的吸收;相同施肥条件下,F2处理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和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均较F1处理有所增加,F2N2处理产量最高,但与F2N1处理差异不显著,而F2N1处理的NPFP、NAE和NRE均达到最高水平。【结论】施氮量210 kg/ha(N1)、施氮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4∶3∶3(F2)处理,可在晚稻实现桂两优2号高产高效,其产量达8170.2 kg/ha,NPFP、NAE和NRE分别为38.9 kg/kg、12.6 kg/kg和4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