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六盘山林区华北落叶松林测树因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宁夏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胸径等林分特征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野外观测的方法,得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胸径、冠幅等林分结构特征指标.[结果]冠幅-胸径存在极弱相关,树高-胸径最优曲线模型为H=2.411+1.425D-0.039D2+0.000427D3(H为树高,D为胸径),树高-冠幅最优曲线模型为H=0.299G0.814(H为树高,G为冠幅),材积-胸径最优曲线模型为V=0.000204D2.406(V为材积,D为胸径).[结论]幂函数曲线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胸径-材积相关性(R2=0.957),所选最优曲线模型V=0.000204D2.406可用来估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材积的值,从而提高模型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丘陵区第2代长白落叶松人工幼龄林生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第2代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以相邻的第1代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照,通过解析木数据的分析,评价1代林和2代林长白落叶松在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在3~18a的时间范围内,长白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和...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侧柏、油松带皮胸径与去皮胸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线性模型对北京地区57株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解析木和60株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解析木的带皮胸径(DOB)与去皮胸径(DIB)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得到侧柏和油松的带皮胸径与去皮胸径的数学模型分别为DIB侧柏=0.918DOB侧柏,DIB油松=0.916DOB油松,从而间接得到侧柏和油松的树皮厚度方程分别为B侧柏=0.082DOB侧柏,B油松=0.084DOB油松,树皮调整因子分别为K侧柏=1.089,K油松=1.092。这些模型的建立和因子的取得可优化北京地区侧柏、油松树木直径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4.
聂稳  江泽平  刘逸夫  王亚    王军辉    贾子瑞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5):95-103
以云杉属4个树种(白扦、青扦、云杉、丽江云杉)为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了这4个树种主要分布省份(山西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树木生长量调查信息,并汇总了单木生长过程及胸径处树皮厚度数据,分析各树种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变化规律,同时对3个生长指标的总生长量以及树皮厚度进行模型拟合与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云杉属4个树种在不同分布区单木生长过程符合一般林木生长规律,并且0~40 a的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增长速率较快,而材积连年生长量在40 a后增长速率较快,除白扦外其他树种在不同分布区的总生长量无显著性差异;2)各树种单木生长方程和树皮厚度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树高与胸径拟合最优模型多为二次曲线模型,而材积拟合最优模型多为理查德模型,树皮厚度拟合最优模型为双对数模型和二元一次线性模型。研究可为云杉属的人工林经营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构建栎属Quercus单木生长模型,分析栎树生长特征,为栎属植物质量精准提升、结构优化与合理经营提供依据。【方法】汇总整理栎属3个树种(槲栎Q. aliena、麻栎Q. acutissima、栓皮栎Q. variabilis)解析木各阶段生长量信息,分析栎树单木树高、材积、胸径生长特征;选取4个理论生长方程、1个经验方程及3个胸径处树皮厚度方程拟合并检验栎树单木的树高、材积、胸径与树皮厚度,优选出适应性最强、稳定性最高的模型。【结果】(1)各栎树单木生长过程符合一般林木生长规律:在前40~50 a树高与胸径生长速度较快,之后随着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的降低逐渐减小;材积各生长量始终保持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2)栎树模型拟合结果为:树高拟合最优模型多为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材积拟合最优模型多为坎派兹(Compertz)模型,胸径拟合最优模型多为修正威布尔(Weibull modified)模型。(3)气候对栎树生长影响的结果表明:气候差异导致山西省和河南省槲栎生长发生明显差异。(4)树皮厚度拟合最优模型为双对数模型和二元一次线性模型。【结论】树高模型对栎树生...  相似文献   

6.
基于华北地区149株栓皮栎解析木的数据,先建立了3个表现良好的独立模型,包括带皮胸径--去皮根径线性模型、带皮胸径--树高幂函数模型和基于自然对数转换变量的带皮胸径、树高--去皮材积线性模型。之后基于这3个独立模型,运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建立了1个相容性根径--胸径--树高--材积模型系统,并由此得到基于根径、胸径和胸径树高的相容材积式(表)。相容性模型系统中,各模型的6项统计指标、模型残差图、Shapiro Wilk检验及独立数据检验结果表明:各模型均无异方差现象,模型残差服从正态分布,且各模型在拟合阶段和检验阶段的残差范围都较因变量的范围窄。上述材积式(表)的精度在96.9%以上,可用于华北地区栓皮栎林木材积的估测,且为华北地区栓皮栎林区解决和处理盗伐、滥伐案件提供依据。带皮胸径-树高模型作为森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可被用来在已知胸径的情况下推算平均树高,进而推算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等因子,对森林调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及数表仅适用于胸径范围在5~21 cm之间的华北地区栓皮栎树木的估测。   相似文献   

7.
四川桤木林分各主要生长因子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传英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61-162
通过对林分各主要生长因子(树高、胸径、材积)进行回归分析,树高与胸径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树高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且随着直径的增大其树高的变动系数逐渐减小,胸径与材积存在着一元二次关系,并得出胸径与树高,胸径与材积之间关系的最佳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
辽河源针叶树种生长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辽河源地区主要针叶树种生长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影响落叶松胸径、树高和材积的主要土壤因子为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影响油松胸径、树高和材积的主要土壤因子为全氮、全钾、密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因子之间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的,均对树种的生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哑变量的日本落叶松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北亚热带高山区和暖温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的生长过程,并建立其生长模型,为精确掌握日本落叶松生长过程、科学经营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北亚热带高山区和暖温带中山区96株日本落叶松解析木数据,根据区域特征引入哑变量的概念,综合运用Excel 2003、ForStat 2.1及SPSS 16.0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生长模型的拟合,分别建立含有哑变量的日本落叶松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模型。【结果】2个区域日本落叶松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情况没有明显差异。含有哑变量的Richards方程对日本落叶松胸径、树高生长拟合效果最好,R2分别达到了0.996 6和0.995 5,均方误差为0.163 2和0.207 7,平均绝对残差为0.349 1和0.436 7;材积生长模型的拟合结果以含有哑变量的二次函数最为理想,R2为0.997 979,均方误差为0.000 018,平均绝对残差为0.003 276。通过对模型的独立性检验,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模型预估精度均在90%以上。【结论】建立了日本落叶松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哑变量生长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北亚热带高山区和暖温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的生长规律,预测其生长指标,解决了不同区域单独建模模型不相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了了解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动态和对其制定有效的经营措施,对黑龙江省东折棱河林场人工兴安落叶松林解析木进行分析,分析了落叶松的生长过程,拟合了人工落叶松林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S"型曲线对落叶松的胸径拟合程度较好,幂函数方程对树高的拟合程度较好,三次曲线对落叶松材积的生长过程拟合较好,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为预测该地区落叶松树高、胸径、蓄积的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延边地区天然赤松188株解析木资料,回归拟合出其立木去皮材积与带皮胸径、树高的最佳模型.可以利用此模型编制延边地区天然赤松二元立木去皮材积表.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种源生长量、材性的变异与优良种源综合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省荆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湿地松种源试验林的生长量及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量因子以及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且具有中等程度的广义遗传力。基本密度径向变异模式以及递增为主,年轮段基本密度呈正态分布。木材密度早晚期相关性随树龄增大而增加,用5年生木材密度能可靠地预测12年生木材密度。各种源生长量因子与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有正有负,相关性大小与种源有关。木材密度与晚材率的正相关显著。生长量、木材密度与原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相关不显著;晚材率与纬度正相关,与年均温负相关显著。综合评估表明S1,S3、S20为较优种源。  相似文献   

13.
鲁东南引种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与材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我国鲁东南引种栽培火炬松18年生人工林生长、材性的变化规律.18年生林分树高为8.2m,胸径为15.38 cm,单株材积均值约为0.05577 m3.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分别为2~5 a、1~9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的交叉点估测在20~25 a后,其数量成熟龄有待进一步确定.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由髓心处...  相似文献   

14.
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自交F1子代、尾叶桉株间杂交F1子代、尾叶桉自由授粉F1子代和尾×巨桉(E.urophylla×grandis)种间杂交F1子代林为试材,讨论分析了桉树生长、材性指标的近交退化和杂种优势规律性.结果如下:①尾叶桉近交退化现象呈现自交子代比自由授粉子代显著,生长性状比材质性状显著的规律性.②尾叶桉自交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具有显著至极显著的近交退化;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树皮厚度无近交退化.③尾叶桉自由授粉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有一定程度的近交退化,但不甚显著;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树皮厚度无近交退化.④尾叶桉与巨桉种间杂交子代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可获得显著的杂种优势,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率大有差别;子代的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成熟材纤维长度无杂种优势;子代的树皮厚度和1% NaOH抽提物含量呈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对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的生材密度、含水率、树皮率及心材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顶果木的生材密度从髓心向外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树高的增加,生材密度变化较为波动,但基本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其平均值为1.170 g·cm-3。基本密度从髓心向外逐渐增大,随着树高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其平均值为0.520 g·cm-3。生材含水率从髓心向外呈减少的趋势,随着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其平均值为128.4%。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其平均值分别为10.2%、11.8%。心材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少,其平均值为23.3%。  相似文献   

16.
武汉引种火炬松种源基本密度的变异与综合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3年炎生炬松18个种源间本材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广义遗传力大于0.42,并随着树龄的增大而有加强的趋势。方差分析中种源、环境方差分量各占1/2,反映出遗传、环境对火炬松基本密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株内径向基本密度以递增模式为主,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反映出早期测定是可行的。基本密度与种源原产地经度、纬度间相关系数很小,无明显的经向或纬向变异模式。种源内个体间基本密度的变  相似文献   

17.
对25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单株材积、湿心材、通直度、尖削度、树皮厚度等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差异极显著(Sig.0.01),存在广泛变异,重复力高(R0.58);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材积、湿心材材积、树皮材积、通直度、尖削度、不同高度直径间显著正相关;单株材积与树皮材积(r=0.992)、湿心材材积(r=0.596)呈线性相关。利用综合评定法评价无性系,当入选率为20%,初步选出624、609、616、629和623等5个无性系,入选无性系单株材积、地径和胸径遗传增益分别为30.49%、11.12%和15.60%。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大兴区榆垡和青云店2个试验地营建的7个黑杨派无性系6年生试验林为材料,无性系间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且生长性状在无性系×试验地交互效应上亦存在显著差异。利用保存率、生长性状、蓄积量、单位面积碳储量、溃疡病和破腹病及蛀干害虫抗性等性状,以生态林和用材林为选育目标,采用性状权重的综合评分法,分别对2个试验地7个无性系开展多性状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2个试验地上,无论是以生态林还是用材林为选育目标,108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v.‘Guariento’)、107杨(P.×euramericana cv.‘Neva’)、中林2025(P.deltoides cv.‘Zhonglin2025’)和中林46(P.×euramericana cv.‘Zhonglin46’)等4个无性系生长量,各性状表现优良,可在该地区杨树人工林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