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楸树的品质性状遗传变化规律,选出优良无性系,为楸木人工林种质资源选育和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 6个不同无性系楸木的化学成分、密度和纤维形态特征,并对不同无性系的部分木材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洛楸5号苯醇提取物含量最少,综纤维素、半纤维素和α-纤维素含量最多,纤维宽度最宽;洛楸1号木质素含量最少;洛楸3号...  相似文献   

2.
红松、日本落叶松与刺楸、水曲柳、紫椴、黄菠萝的带、块状混交试验林林龄10年时,各树种平均保存率均在85%以上。日本落叶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日本落叶松纯林的82.2%~117.0%;红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红松纯林的147.0%~327.0%。混交林有机质含量为纯林的106.2%~191.3%,全氮含量为纯林的116.7%~316.7%。  相似文献   

3.
红松,日本落叶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松、日本落叶松与刺楸、水曲柳、紫椴、黄菠萝的带、块状混交试验林林龄10年时,各树种平均保存率均在85%以上。日本落叶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日本落叶松纯林的82.2% ̄117.0%;红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红松纯林的147.0% ̄327.0%。混交林有机质含量为纯林的106.2% ̄191.3%,全氮含量为纯林的116.7% ̄316.7%。  相似文献   

4.
以长白山刺楸人工林选择的刺楸优良个体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进行刺楸组培快繁各个阶段最适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刺楸组织培养的最适外置体为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WPM+2,4-D0.50 mg/L+NAA0.1 mg/L,诱导率96%;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最适培养基为WPM+KT2.0 mg/L+6-BA0.50 mg/L+NAA 0.1 mg/L,分化率达82%;不定芽继代培养最适培养基为WPM+KT1.0 mg/L+6-BA0.50 mg/L+NAA 0.1 mg/L,增殖系数为3.69;不定芽生根培养最适培养基为WPM+NAA 0.5 mg/L,生根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5.
毛脉刺楸木材构造与新变种确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脉刺楸木材构造的系统观察、量测和记载,并与剌楸原变种的木材构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毛脉刺楸在树皮,髓,木射线等方面和刺楸原变种有明显地区别。毛脉刺楸作为刺楸属一新变种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林业科学》2021,57(1)
【目的】研究金丝楸木材化学成分在纵向不同高度及径向心、边材中的含量和组成特点,为金丝楸木材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金丝楸木材纵向不同高度心、边材苯醇抽提物、聚糖和木质素含量,采用细胞壁全溶法结合二维异核单量子核磁共振(2D HSQC NMR)技术对相应部位的原生木质素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金丝楸木材边材苯醇抽提物含量高于心材,且心材中靠近树心部分的苯醇抽提物含量高于靠近边材部分。心、边材苯醇抽提物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但不同高度相同径向区域苯醇抽提物含量及其成分差异较小且并未随树高不同体现出特定变化规律。边材木质素含量低于心材,但心、边材木质素含量在树高方向上无明显变化规律。金丝楸木材木质素为典型G/S型木质素,纵向不同高度区域木质素大分子结构基本一致,但心材木质素分子结构中β-5'连接的相对含量高于边材。木聚糖是金丝楸木材半纤维素的主要组分。边材聚糖相对含量高于心材,但心、边材聚糖含量并未随树高不同体现出特定变化规律。【结论】金丝楸木材径向心、边材化学成分含量及相应成分分子结构具有规律性差异,边材向心材过渡过程中主要变化为木质素成分的积累和发色物质的生物合成。木材纵向不同高度相应区域中各化学成分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别,但并未随树高不同发生规律性变化。木材纵向不同高度相同径向区域中各组分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基本一致。对金丝楸木材进行加工利用时,应重点关注其径向方向的化学成分含量和性质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刺楸木材为材料,在研究其解剖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变异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刺楸木材幼龄期。结果发现:根据不同材性指标变异模式划分出的幼龄期不相同,以纤维长度和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划分出的幼龄期为17年,以基本密度和顺纹抗压强度的径向变异规律划分出的幼龄期为15年;根据同一材性指标不同高度材性变异模式划分的幼龄期也有差异。其总体趋势为:随着树干高度增加,其幼龄期略微变短。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胶合板材、纸浆材种源选择”是多性状综合评选,把生长与多用途选育结合。本材料取自1981年营造的种原试验林和部分天然林内,共选取13个产地,38件试材,作木材解剖,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含量等测定.经分析各种源间木材的各理化性状的差异达权显著水平.并获得与胶合板、纸浆材关系较密切的是种源间年均材积生长量(X1)、树干纹理通直度(X2)、木材密度(X3)、管胞长(X4)、纸浆得率(X5).根据性状遗传力(H2)及它们的经济重要性估算权重值(W),建立“两材”的种源综合选择指数方程:①I板=214.0571X1+0.29859X2+0.37736X3和②I纸=214.0571X1+0.06212X4+0.39278X5。按①和②综合选择式,评选出乐业、红河、双柏、双江、石屏、开远、富宁等8~10个适于“两材”高产优质种源,材积平均遗传增益达47.3%,树干纹理通直率达87%~98%;单位面积上木材干物质重提高18.0%~49.6%,纸浆得率18.4%~49.7%。胶合板的抗压、抗弯强度等力学指标均有提高,胶合强度1.97~2.58MPa>0.8MPa(GB指标),手抄纸的耐破度,裂断长,撕裂度均达到观指标。使“两材”的种源选择建立在遗传型的基础上.同时为各生态区提出供选择的丰产种源。  相似文献   

9.
我省引种的任豆木材纤维形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表明:任豆(Zeniainsignischan)的木材纤维形态具有明显的阔叶材特征。其纤维平均长度为1.01mm,纤维宽度为23.1μm,长宽比为43.7;其纤维素含量达50.11%,属于高含量的范畴,而木素含量为22.01%,则在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苹果木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经测定得出灰分含量为0.32%,冷水抽提物含量为6.51%,热水抽提物含量为7.31%,1%NaOH抽提物含量为13.69%,苯醇抽提物含量为5.11%,木质素含量为24.63%,多戊糖含量为24.11%,纤维素含量为44.89%。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根穗长度、根穗粗度、不同树龄及不同激素等处理,对刺楸的埋根繁殖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刺楸埋根育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无性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刺楸大苗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栽培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不同规格刺楸苗木合适的培育密度和整形修剪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刺楸种子催芽处理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刺楸种子处于生理休眠,其休眠原因在于胚未完成发育。不进行催芽处理,当年不能出苗,种子在催芽过程中,必须先暖温处理,后转低温处理,使之完成生理后熟,才能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红松、刺楸人工混交林,红松纯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刺楸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最大,植物种类最多,红松纯林仅为混交林的43%,总数量为混交林的32%,红松、刺楸混交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为1.430 5,均匀度指数为0.687 9,优势度指数为0.290 6,丰富度指数为1.413 7,而红松纯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0,优势度指数为1,丰富度指数为0.371 2。在灌木层中,混交林与纯林各项指标区别不大,只有丰富度指数为混交林(纯林。在草本层中,混交林各项指数基本都大于纯林,只有均匀度指数红松纯林(混交林。  相似文献   

15.
Seedling Culture of Kalopanax septemlobu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KaIOPalaxsel,IeInlt,bllsisadecidtlouSarborwitI1l1igI1adaptational1dgrowtI1.Tl1isspeciesdis1ributedi11nortl1eastChina,nortI1ernChina,middIeCI1i11a,at1dsouthwestCl1ina.Itswood,witI1fi11egrai11andsl1i11eafterbeingslicedandCIIt,waseasytoprocess.K`Il(,-PanaxsePIemI(,husiswideIyusedfornotonIyil1dtlstry,suchasconstruction,bridgea11dpIywood,butaIsolbrfurnitureforitshighduratiol1ofrubbi11gandrotti11g.Itsseedhas38%ofoilproduCtion,wI1icI1canbeusedf()rindustryofsoap-maki11g.Tanni…  相似文献   

16.
刺楸是我国最珍贵的阔叶树种之一,其材质优良,花纹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多种用途。介绍了刺楸种子的特性及播种工艺。  相似文献   

17.
人工针阔混交林生态条件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红松、日本落叶松与色赤杨、紫椴、白桦、刺楸、水曲柳针阔混交林及红松、日本落叶松、色赤杨、白桦、刺楸、水曲柳等纯林的生态因子的调查,结果表明,混交林能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林内温度,降低蒸发强度,提高林内的相对湿度,减小林内风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N、P及有机质的含量,对林分的增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京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保护,并为大洪山地区森林植被演替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京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类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京山对节白蜡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21个群系。保护区植被从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具有东部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桐柏山、大别山山地丘陵落叶栎类林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对节白蜡群落、栓皮栎群落、刺楸群落和野核桃群落等保存完好,具有明显的地带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阔叶树种和不同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状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阔叶树种和不同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状况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不同阔叶树种的林分生长存在明显差异 ,表现为南酸枣 >马褂木 >杂种马褂木 >桤木 >观光木 >木荷。不同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存在明显差异 ,以杜英刺楸混交林模式的生长状况最好 ;在 3种杉阔混交林模式中 ,桤木与杉木混交更有利于杉木的生长 ,种间关系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20.
河南鸡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保护植物优先保护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鸡公山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37种野生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先保护的有野八角、细茎石斛、天目木姜子和扇叶杓兰4种,占总数的10.81%;优先保护的有独花兰、天麻、天竺桂、楠木、莲、黑节草、三尖杉、中国粗榧、豹皮樟、青钱柳、河南山胡椒和河南鹅耳枥12种,占总数的32.43%;次优先保护的有香果树、榉树、黄檗、青檀、野菱、大果榉、黑壳楠、刺揪、铜钱树、珂楠树、暖木、玉铃花和万年青13种,占总数的35.14%;一般保护的有金荞麦、中华结缕草、野大豆、枫香、重齿槭、绞股蓝、飞蛾械和独根草8种,占总数的21.62%。提出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