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在“稻鸭共育”有机稻生产模式基础上,结合广西在优质稻生产优势,探索“猪—鸭—蚯蚓—优质稻”有机稻生产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有机稻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丰富广西的有机稻生产模式,为广西有机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育4号”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设3个施肥量(3750、4500、5250 kg/ha)与3种种植密度(30.0、33.0、37.5万穴/ha),测定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等。【结果】各处理产量都在5.25 t/ha以上,最高产量达到6972.0 kg/ha。施肥量从3750.0~5250.0 kg/ha,种植密度从30.0万~37.5万穴/ha,产量均逐渐增加,早、晚季施肥量为5250.0 kg/ha、种植密度为37.5万穴/ha的产量最高。【结论】“猪—鸭—蚯蚓—优质稻”有机栽培模式及有机稻栽培技术能获得较高产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摸清桂青贮一号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旨在为桂青贮一号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肥料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设计,进行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试验试验,分小区收获并考种。【结果】A4处理(375.0kg/ha复合肥+尿素489.1kg/ha+钙镁磷肥441.2kg/ha+氯化钾375.0kg/ha)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6623.5kg/ha,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4处理(69000株/ha)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6058.5kg/ha;相同施肥水平下,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桂青贮一号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随后又呈下降趋势;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施肥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时,桂青贮一号玉米的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后又呈下降趋势。【结论】桂青贮一号玉米种植密度度为69000株/ha,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用375.0kg复合肥作底肥,追肥每公顷施尿素391.3~489.1kg+钙镁磷肥352.9~441.2kg+氯化钾300.0~375.0kg时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摸清桂青贮一号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旨在为桂青贮一号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肥料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设计,进行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试验试验,分小区收获并考种。【结果】A4处理(375.0 kg/ha复合肥+尿素489.1 kg/ha+钙镁磷肥441.2 kg/ha+氯化钾375.0 kg/ha)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6623.5 kg/ha,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B4处理(69000株/ha)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6058.5 kg/ha;相同施肥水平下,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桂青贮一号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随后又呈下降趋势;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施肥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时,桂青贮一号玉米的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后又呈下降趋势。【结论】桂青贮一号玉米种植密度度为69000株/ha,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用375.0 kg复合肥作底肥,追肥每公顷施尿素391.3~489.1 kg+钙镁磷肥352.9~441.2 kg+氯化钾300.0~375.0 kg时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杨振初  钟光亮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12):1473-1475
【目的】探讨施氮水平和抛栽密度对优质杂交稻百优838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的保优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10年晚造在广西北流开展百优838不同抛栽密度和氮肥用量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施肥水平为主区,密度因子为副区。【结果】在每公顷施105~225 kg纯氮、抛秧密度24万~36万穴范围内,单位面积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和抛秧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密度对有效穗数增加的贡献更大;施氮量显著影响百优838的产量;抛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出与施氮水平的高度互作,低氮水平下,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高氮水平下,高密度加速了群体的恶化和产量的下降。【结论】百优838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水平为105~165 kg/ha,适宜抛栽密度为30万穴/ha,低氮水平下其密度可增加至36万穴/ha。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甘蔗新品种“桂糖29号”最佳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为生产上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两因素裂区试验,施肥量为主区,设3个施用复合肥水平,分别为2250、3750、5250 kg/ha,种植密度为副区,设7.5、9.0、10.5、12.0万芽/ha 4个水平,调查各处理甘蔗总苗数、有效茎数、株高、茎径、蔗糖分、产量等性状,分析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施肥量2250 kg/ha、种植密度9.0万芽/ha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5.34 t/ha;施肥量3750 kg/ha、密度7.5万芽/ha处理的株高最高,为209 cm,显著高于施肥量5250 kg/ha、密度10.5万芽/ha处理(193 cm);各处理间产量、分蘖率、茎径、蔗糖分差异均不显著;产量与单位面积内有效茎数呈正相关.[结论]桂糖29号适宜施肥量为N 260 kg/ha、P2O5 130 kg/ha、K2O 150 kg/ha(N∶P2O5∶K2O=12∶6∶7),最适种植密度为9.0万芽/ha.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密肥生态条件下超级稻珞优8号的生长及高产群体的结构特征,为超级稻的栽培调控和群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早季,以超级稻珞优8号为材料,进行4个抛栽密度48万株/ha(A1)、60万株/ha(A2)、72万株/ha(A3)、84万株/ha(A4)和2个施氮水平150 kg/ha(B1)、225 kg/ha(B2)试验,生长期内调查超级稻茎蘖动态,并进行干物质测定及成熟期穗粒结构调查等。【结果】超级稻珞优8号在不同施肥量及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产量差异,以抛栽密度48万株/ha(A1)、施氮水平150 kg/ha(B1)组合的综合效益最佳。【结论】生产中,通过适宜抛栽密度、合理施用氮肥和采用“好气灌溉”调节水分是超级稻获得高产的重要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桂蔬一号黑皮冬瓜氮磷钾施用效应及最高产量与最佳产量施肥量。【方法】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组合对桂蔬一号黑皮冬瓜的产量效应,同时建立产量与施肥量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模拟寻优。【结果】施用氮、磷、钾肥对桂蔬一号黑皮冬瓜均起到增产作用,其肥效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氮磷、钾磷间存在明显的正交互效应,氮钾间存在明显的负交互效应。利用计算机对产量与施肥量数学模型进行摸拟寻优,获得桂蔬一号黑皮冬瓜最高产量(90992.84kg/ha)的施肥量为N309.4kg/ha、P2O5183.8kg/ha、K2O450.0kg/ha,收益为102061.2元/ha;最佳产量(90906.20kg/ha)的施肥量为N168.8kg/ha、P2O5183.8kg/ha、K2O412.5kg/ha,收益为103209.6元/ha。【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钾素是桂蔬一号黑皮冬瓜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由于生产上存在各种变化因素对冬瓜产量的影响,栽培上应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以提高冬瓜产量和品质。生产75000~90000kg/ha的冬瓜产量,氮、磷、钾优化施用配比应为1.00∶0.70~0.99∶0.86~0.92。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及栽培密度对茄子新品种瑞丰3号产量的影响,为瑞丰3号紫长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416-B"最优混合设计,探讨种植密度和氮、钾、磷肥施用量与瑞丰3号紫长茄产量、利润及产投比的关系,并建立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效应。【结果】4个因素对茄子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氮肥〉钾肥〉种植密度〉磷肥,说明氮肥和钾肥施用量是制约紫长茄产量的主导因素。【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其最佳栽培措施是:施氮量297.33kg/ha,施钾量371.44kg/ha,施磷量95.68kg/ha,种植密度36908株/ha,紫长茄最优产量为100937.7±13239.5kg/h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麦品种南麦618在四川东北部丘陵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为科学制定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因素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密度3个水平分别为2.18×106株/ha(A1)、2.48×106株/ha(A2)和2.78×106株/ha(A3),施肥量3个水平分别为N 33.0 kg/ha+P 25.7 kg/ha(B1)、N 66.0 kg/ha+P 51.3 kg/ha(B2)和N 99.0 kg/ha+P 77.0 kg/ha(B3).生育期内分别测定南麦618的相关农艺性状、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茎绿叶面积,成熟时各小区单独收获计算产量.[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加大,南麦618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成穗率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穗长变短,产量、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旗叶叶绿素含量降低,单茎绿叶面积减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南麦618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成穗率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穗长变长,产量、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旗叶叶绿素含量升高,单茎绿叶面积增大.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有效穗数与产量显著相关(P<0.05).综合分析,A2B3处理的农艺性状最优,光合性能最佳,产量最高(5.49×103 kg/ha).[结论]在川东北丘陵区种植南麦618时,种植密度以2.48×106株/ha、施肥量以N 99.0 kg/ha+P 77.0 kg/ha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宜的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为广西桂北生态条件下超级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高产早稻Y两优302为材料,探讨2个施氮水平150 kg/ha(N1)、225 kg/ha(N2)和4个栽培密度24.4万蔸/ha(D1)、30.6万蔸/ha(D2)、36.8万蔸/ha(D3)、42.6万蔸/ha(D4)在生育期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Y两优302产量主要受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穗长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在施氮量为225 kg/ha,栽培密度为24.4万~30.6万蔸/ha时,有利于Y两优302增产。【结论】较高的施氮量和较低的栽培密度有利于Y两优302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4种常用有机肥在相同氮素条件下对有机稻米品质的影响,为有机稻生产用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有机稻栽培模式下,设置不同有机肥种类的处理,通过对稻米的加工、食味、蒸煮、营养以及安全品质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的施肥种类对有机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稻米的加工、食味、蒸煮品质主要取决于稻米种植品种,单一农家肥料能改善稻米的食味、蒸煮特性和营养水平,但存在安全风险,商品有机肥具备单一农家肥的优点,且能有效控制安全品质.[结论]商品有机肥适用于有机稻的生产;单一农家肥应控制重金属的含量,选择符合有机生产要求的原料.  相似文献   

12.
王允青  唐杉  赵娜  胡润  叶北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969-8971
[目的]探明沿江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沼肥还田量和化肥施用量下水稻优质高产氮肥运筹技术。[方法]将不同比例的有机肥(紫云英、沼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并设计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观测各施肥处理对早稻茎蘖动态、生育进程动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能促进早稻茎蘖生长,但与有机肥及其种类关系不大,而以氮肥运筹方式影响明显,施用紫云英后氮肥运筹方式为5∶3∶2萌蘖苗最多,氮肥后移水稻灌浆时期增长。施用紫云英或沼肥后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与单质化肥氮肥运筹结果一致,基、蘖、穗肥为5∶3∶2产量最高。[结论]早稻施用紫云英情况下,氮肥运筹方式宜采用基、蘖、穗肥比例为5∶3∶2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3.
林胜  裴正峰    敏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65-7366
[目的]采用不同有机肥配方,探索有机肥平衡施用效果,以提高有机稻生产水平。[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检测不同有机肥配方的施用效果。[结果]在稻鸭共作模式下,平衡施用有机肥对水稻产量以及单位面积穗数有显著影响,但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结论]试验基地采用施用"水稻秸秆堆肥15 000 kg/hm2+菜籽饼1 500 kg/hm2+鸡粪750 kg/hm2"的有机肥配方,有机稻产量达到6 200 kg/hm2,说明平衡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单位面积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有机物料对红壤几种形态碳氮及酸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合理施用有机物料调节土壤碳、氮以阻控土壤酸化,对有机物料施入红壤后土壤几种形态碳、氮及酸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相关关系。【方法】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3种有机物料(稻草、紫云英和猪粪)后红壤中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可溶性有机氮(WSON)、可溶性有机碳(WSOC)、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和土壤pH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添加有机物料均提高了土壤WSOC、SMBC和pH,且有机物料添加量越大,增幅越大。猪粪处理中土壤NH4+-N、NO3--N和WSON含量显著增加;而稻草和紫云英处理中土壤NO3--N和WSON含量下降,NH4+-N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施用稻草和紫云英7~14 d左右,土壤pH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趋于平衡;而施用猪粪后土壤pH立即升高,随后逐渐下降趋于平衡。84 d培养试验结束时,与对照相比,猪粪、稻草和紫云英处理的土壤pH分别平均增加了0.26、0.23和0.09。几种有机物料处理中,土壤pH与SMBC和WSOC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稻草和紫云英处理中,土壤pH与WSON和NO3--N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而猪粪处理中pH与WSON和NO3--N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施用有机物料能够显著提高红壤WSOC、SMBC和pH,其中酸度改良效果猪粪>稻草>紫云英;土壤碳、氮动态与土壤pH变化紧密相关,且相关性与有机物料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彭赛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83-5785
[目的]为黄甜竹高效培育奠定技术基础。[方法]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物及覆盖厚度对黄甜竹林分土壤化学性质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未做人为覆盖的自然状态)相比,谷糠、稻草和厩肥等3种地面覆盖物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0~20 cm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P、速效K的含量,其中厩肥覆盖处理的培肥能力最高。谷糠、稻草和厩肥等3种地面覆盖物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黄甜竹林的出笋量,延长了笋期,促进了黄甜竹的生长。[结论]3种覆盖方式对黄甜竹出笋量及生长的影响效果依次为厩肥谷糠稻草。就覆盖厚度差异而言,覆盖厚度6 cm对黄甜竹出笋量及生长的影响效果优于覆盖3 cm处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对酒丢槽制作活性有机肥(以下简称活性有机肥)在水稻上进行了不同基肥和追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活性有机肥作基肥施用效果显著;通过模拟试验和优化选择,提出了水稻产量高于550 kg/667m2的农艺措施为:活性有机肥作基肥用量为25.15~39.72 kg/667m2,追肥用量14.34~22.126 kg/667m2,得到水稻产量高于600 kg/667m2的优化组合5个,其相应的农艺措施为:基肥用量29.06~46.88 kg/667m2,追肥用量9.31~21.12 kg/667m2。  相似文献   

17.
朱守诚  苗春光  武艳  杨宏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13-1514,1582
[目的]为了实现蓝藻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蓝藻制备成有机肥,并应用于水稻种植。[方法]将打捞上岸蓝藻藻泥与环境诱导材料以100∶2混合,中温发酵制备有机肥,发酵后的蓝藻有机肥含有较高的养分,经权威机构检测为无毒、无公害环保有机肥。蓝藻有机肥与化肥以10∶1和20∶1的比例在水稻田中进行肥效比较,在水稻生长期间定期测量株高,收割前测量穗长、穗重等指标,收割后测稻谷品质等。[结果]藻肥不仅能够部分提高水稻产量,而且能够显著提高稻米品质,尤其是蛋白质含量比化肥种植的水稻高出55.8%,而直链淀粉和胶稠度分别高出9.3%和7.9%。[结论]蓝藻发酵制备的有机肥安全、有效,只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不同配比有机土及栽培方式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草莓的无公害生产提供参考,利用常见的农田废弃物秸秆、谷壳及厩肥等,经过发酵腐熟后与清洁土壤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成草莓栽培基质,以常规土壤栽培为对照进行高架栽培和地式栽培。试验表明:有机土基质富含有机营养,可有效提高地温,对增产和改善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生育期中不追施化肥和农药。栽培草莓的基质的最佳配方为稻草1份+谷壳1份+厩肥2份+园土1份+有机复合肥(50kg/667m2),栽培方式以高架栽培较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以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浓度的KMnO4(33、167、333mmol/L)氧化法测定土壤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3部分含量。【结果】研究表明:红壤性水稻土中的活性有机质以中活性有机质为主。连续种植25a水稻后,CK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降低,CMI(碳库管理指数)下降。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组分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均有所增加,CMI以NPK RS处理上升最大,NK处理最小。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CMI的增幅大于土壤总有机质的增幅,水稻产量与CMI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长期化肥与有机肥、稻草配合施用能明显增加红壤水稻土活性有机质组分和水稻产量。CMI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