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兔粘液瘤病     
兔粘液瘤病是由兔粘液瘤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皮下,尤其颜面部和天然孔周围皮下发生粘液瘤性肿胀为主要特征。1898年,Sanarelli在乌拉圭最早发现本病,之后在欧洲、美洲及澳大利亚的许多国家相继有本病的报道,目前我国尚未见有关本病的报道。近几年实验研究证明,中国家兔对兔粘液瘤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国家规定本病为二类动物传染病,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WTO的加入,各种种兔及兔产品原料等的引入,该病对养兔业的潜在威胁很大,有必要对此病严密监控,防患于未然。现将本病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兔粘液瘤病是由兔粘液瘤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全身皮下尤其是颜面部和天然孔周围皮下发生粘液瘤性肿胀。近年来本病有向亚洲蔓延的趋势。在首次发病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兔粘液瘤是兔的最危险传染病之一,由一种痘病毒引起,对家兔的致死率几乎为100%,可造成养兔业的摧毁性损失。目前,欧、美及澳洲大陆均有本病存在。随着国外种兔的输入,本病传进我国的危险性颇大,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家兔传染性鼻炎是由若干种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是家兔呼吸道主要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为以病兔鼻腔排出浆液性、粘液性或粘液脓性鼻液为特征的鼻炎和副鼻窦炎。在应激因素的诱发下,可导致肺炎或败血症而死亡,本病遍及全世界,几乎所有兔场都发生,对养兔业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5.
正兔黏液瘤病(Rabbit myxomatosis)是由兔黏液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高死亡率的病毒传染病,仅在发生家兔和野兔。它对家兔的致死率和死亡率都在90%以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经将其列为B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虽然在我国暂未发现本病,但是目前全世界已有近6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本病且有向亚洲蔓延的趋  相似文献   

6.
Shope氏1932年首先在野生的美洲白尾兔皮肤上发现了兔纤维瘤,并证明其病原体为滤过性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痘病毒[1,2,3,11]。这种纤维瘤病变也能通过人工接种传递给家兔。这种病毒与传染性兔粘液瘤病毒有着共同的抗原关系〔1,2,3,13〕,故兔纤维瘤病毒能使兔对其后的粘液瘤病毒的感染产生有效的免疫力。目前,许多国家都利用兔纤维瘤病毒冻干活毒疫苗给家兔接种来预防兔粘液瘤病的发生〔5,13〕。我国至今尚未见有兔纤维瘤和兔粘液瘤病流行以及有关本病的研究的报告。  相似文献   

7.
兔瘟的防制     
兔瘟是家兔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主要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本病是兔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对养兔业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家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引起1~3月龄家兔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以急性腹泻、排黑色水样或带血胶冻样粪便为特征。发病率达90%以上,致死率可达100%,兔场一旦发生本病,病原菌常顽固性地在兔场中存在,很难清除,是养兔生产的一大障碍,已对养兔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9.
家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家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家兔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病死率达30%~90%),主要临床特征是病兔出现急性腹泻、排黑色水样或带血胶冻样有特殊腥臭味的粪便。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家兔均易感染,但好发生于1~3月龄的仔兔、青年兔。成年兔和种兔也可发病死亡,若不及时诊治。将会造成大批家兔死亡和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0.
<正>兔纤维瘤病是由纤维瘤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良性肿瘤传染病。以皮下和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良种肿瘤为特征,在野兔群中呈地方流行性。1病原和流行特点纤维瘤病毒为双股DNA病毒,属野兔痘病毒属第五亚群,病毒粒子形状呈砖形,大约300纳米×240纳米×200纳米。经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沉淀反应和中和试验证明兔纤维瘤病毒与野兔纤维瘤病毒、松鼠纤维瘤病毒和兔粘液瘤病毒有密切的抗原关系。人工接种于家兔的肌肉、皮下或睾丸内部都  相似文献   

11.
1病原家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最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在养兔场广泛流行,引起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养兔业带来很大威胁。本病临床表现为鼻炎、肺炎、结膜炎、中耳炎、皮下或肺脏脓肿、生殖器官疾患及败血症等。生前确诊比较困难。家兔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  相似文献   

12.
兔巴氏杆菌病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兔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本病在兔群中流行,可造成兔的大批死亡,特别对2~6月龄危害性更大.现将本病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家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脏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本病于1984年春天首次发现于我国江苏省,迅速蔓延至全国,之后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本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给世界养兔业带来了巨大危害,是目前规模化兔场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1 病毒性出血症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家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淤血及出血性病变为特征.兔群一旦传染本病就会迅速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常全群覆灭,使养兔业蒙受巨大损失.本病主要感染3月龄以上的成年兔,膘情越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传染病.本病是家兔的一种常见疾病,因病菌感染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多样的临床症状多以败血症、鼻炎、肺炎和中耳炎等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家兔常见多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原因很复杂,其临床表现是以鼻腔排出浆液性粘液或脓性鼻液为特征,兔场一旦出现该病,则很难净化和根除。  相似文献   

17.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家兔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品种、性别的家兔均有易感性。以剧烈腹泻为特征,发病急、病程短,本病的主要传染原是病兔和带菌兔及排泄物。一旦发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甚至可达100%。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是养兔业不可忽视的传染病之一。现将山东威海一兔场暴发的兔魏氏梭菌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兔巴氏杆菌病即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家兔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呼吸道传染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通常无季节性,以冷热交替、气温骤变,闷热、湿润多雨季节发生较多.通常引起9周龄至6月龄的兔死亡的最主要起因,埋伏期长短从几小时到5天或更长.现将兔巴氏杆菌病的类型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类型 鼻炎型诊断特点是有浆液性粘液或粘液脓性鼻漏,鼻口粘附草料.鼻部的刺激常使兔用前爪擦揉外鼻孔,使该处被毛湿润并缠结,有打喷嚏、咳嗽和鼻塞等异常呼吸音.  相似文献   

19.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又名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所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败血症、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以全身实质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1流行病学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兔和带毒兔,传播途径主要为病兔或带毒兔与健康兔接触而感染,也可间接传播。本病只发生于家兔,毛用兔的易感性略高于皮用兔,其中长毛兔最易感,哺乳仔兔很少发病死亡。本病发病急,病死率高,常呈爆发性流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达95%以上。一年四季均可发  相似文献   

20.
用标准粘液瘤病毒人工感染中国家兔,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家兔对粘液瘤病毒极易感,感染率和死亡率为100%;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皮下发生粘液性肿胀,真皮浅层至肌层间有大量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多呈星形,也有呈梭形或蝌蚪形,粘液染色(+),PAS染色(+)。在表皮的基细胞,棘细胞和瘤细胞胞浆中可见不同时期的病毒颗粒和病毒包涵体。研究结果为诊断粘液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