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甘薯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甘薯育种目标、育种手段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我国甘薯育种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甘薯育种研究中广泛存在的杂交不亲和、遗传基础狭窄、突变体嵌合体现象严重、育种手段单一等问题,并论述了甘薯育种工作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蔬菜是仅次于稻米、畜产品和果品的重要农作物,蔬菜育种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本文从蔬菜育种机构的工作模式、主要蔬菜品种的育种目标及成果、育种途径与技术等几方面综述台湾蔬菜育种进展,目前常规育种仍是台湾蔬菜育种的主要手段,而生物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有效提高了蔬菜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3.
金一锋  陈阳  亢烈梅  车代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881-2882,2885
综述月季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花色育种、花香育种、抗病虫育种、耐寒耐热育种等方面,采用的方法不仅包括传统的杂交手段,也应用了分子育种、诱变育种等新型方法,来解决远缘杂交效率低、杂交不亲和甚至杂种畸形败育的现象。通过传统杂交及分子育种等方法获得了花色多样、花香浓郁、抗逆性强的月季品种,了解植物的育种机理,这将对植物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谷子具有抗旱、耐瘠薄、抗逆性强等优点,是水分利用率最高的环境友好型作物,适合在多种土壤种植。谷子以小米为主要消费方式,小米富含优质蛋白、脂肪、胡萝卜素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脾胃及补益虚损等功效,深受人们喜爱,同时对其品种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谷子育种目标的不断推进对谷子育种手段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育种手段已不能满足谷子育种的发展。为促进和加快谷子育种进程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支撑,以杂交育种为基础,从杂种优势利用、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抗除草剂辅助育种和空间诱变育种等方面综述谷子多元化育种方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小麦花培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是一种效率高、见效快的育种手段 ,又可与常规育种及其他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而具有独特的作用。根据近几年小麦花培育种的实践 ,就花培技术、育种目标、亲本选配、后代选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航天育种的成就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航天育种是一种新型的育种手段。概述了我国航天育种的研究进展以及在粮、蔬菜、花卉和菌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指出我国航天育种科研工作居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结合橡胶树育种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橡胶树育种中育种材料改良创新、育种手段、突破性杂交种数量、品种抗逆性、品种更新换代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甘肃辣椒育种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育种目标、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技术研究等方面概述了甘肃辣椒育种现状。从种质资源搜集及创新利用研究不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育种手段落后,育种目标单一等方面分析了甘肃辣椒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育种目标,加强种质资源广泛搜集和整理创新,加强新技术在辣椒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政府、企业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形成多元的投入机制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栽培水稻起源于我国,我国以稻米为主食有着超过3 000年的历史,水稻研究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回顾我国一百多年来水稻育种历程,育种手段从简单的品种比较发展为以科学理论为支撑的纯系育种、杂交育种和生物育种等,期间取得了矮化育种、三系法育种、两系法育种和超级稻育种等重大突破。文章根据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将该历程总结为3个发展时期,分别为科学育种初期、独立发展时期和逐步领先时期,对各个时期的主要育种手段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列举了我国近现代水稻育种历程的一些关键基因,并对水稻育种新技术及今后我国水稻育种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切花菊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育种方法上,有性杂交育种目前仍是切花菊育种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常规育种与基因工程技术手段结合的复合育种途径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还对切花菊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切花菊优良性状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进行油菜育种所取得的成就。器官、组织和单细胞培养不仅可用于繁殖和保存种质,而且已用来诱导体细胞变异,产生突变体。花药、小孢子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单倍体育种的进行,加速了作物育种进程。子房、胚珠和胚培养以及体细胞杂交可用于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和杂种的不育性,有利于拓宽种质资源。通过分析提出了在今后的油菜育种中,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将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韩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06-8407,8410
综述了生物技术的特点和发展,从细胞工程、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3个方面论述了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概况,分析了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的限制因素,并对现代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旨在探索新疆绿洲农区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提高玉米育种效率,以期为新疆绿洲地区快速有效的玉米育种和高产优质玉米品种的获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小麦赤霉病是全球性的小麦病害,也是为害中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应用抗病品种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危害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试图建立适宜南方麦区的小麦细胞工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抗病育种体系,提高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效果。运用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DON毒素突变体的诱导与筛选;异源杂种幼胚培养;花药培养和染色体消失等单倍体诱导技术等创造抗赤霉病新种质,选育抗病新品种(系)。并运用分子作图,对主要抗源苏麦3号、望水白等进行赤霉病抗性分子定位和筛选,寻找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抗赤霉病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效标记。建立和完善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诱导技术和单倍体诱导技术;创造出一批赤霉病抗性强而稳定,丰产性优良的新抗源;育成了生抗1号、生抗2号和生选3号、生选4号共4个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对望水白,苏麦3号和宁894037等主要抗源进行QTL定位,并获得了与赤霉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3BS主效QTL区域的相关标记在育种群体中的辅助选择进行了比较验证,初步建立了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20多年的实践表明:①运用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缩短新品种育成年限,提高抗...  相似文献   

14.
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基础,文章从甜菜组织培养,原生质体的培养,生殖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综述了细胞工程在甜菜育种上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茄子抗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假单胞菌杆菌引起的青枯病已成为茄子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目前的防治措施均难以奏效。综述了近 年来国内外关于茄子青枯病抗性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茄子资源抗性材料筛选与鉴定、茄子青枯病抗性遗传规律分 析、与青枯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茄子杂交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等相关技术在抗病育 种中的应用,并介绍了茄子嫁接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在防治茄子抗青枯病的相关情况。同时,讨论了现阶段研究中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花卉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简要评述了花卉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花卉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简要评述了花卉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辣椒起源于南美洲,16 世纪传入中国。辣椒的营养价值高,在保健、美容、食品、医药、制暴等行业均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栽培面积逐渐增加、目前位居我国蔬菜作物之首。辣椒栽培过程中会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通过化学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措施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为害,但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抗病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是将来取得突破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辣椒抗病分子育种机理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是抗病分子机理取得一系列成果。 分子育种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首先必须找到分子标记,分子标记分为基因标记、构建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获得的标记以及通过大量材料测序进行关联分析获得的标记;二是基因工程育种,前提是分离获得抗病基因,然后将抗病基因导入到经济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中,或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或基因沉默技术使负向调控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提高植株抗病性。该文从辣椒抗病性分子标记及其辅助选择、辣椒抗病分子机理、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抗病辣椒种质(抗病毒病、抗青枯病和抗疫病)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并对辣椒抗病分子育种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物种进化与鱼类育种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遗传学角度讨论了物种进化、生物多样性以及鱼类育种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物种灭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鱼类育种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航天育种、细胞工程育种以及基因工程育种等几个方面简要综述了鱼类育种技术的发展;探讨了鱼类种质检测与品种筛选技术以及鱼类育种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