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为有效提高杏鲍菇生产标准化程度、降低菌种生产成本、优化栽培环境,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作者围绕杏鲍菇工厂化袋式生产工艺,进行了一系列装备集成和创新研究。通过两年多的试验研究,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实现了培养料自动化预混合、液体菌种流水线接种、养菌出菇环境智能化精准实时检测调控,对杏鲍菇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索,形成了杏鲍菇工厂化袋式高效集成栽培技术规程:严格无菌操作过程;选择优良菌种与培养料配方,并按工厂化工艺要求进行菌种制备;在菌丝生长期、菇蕾诱导期及菇生长发育期,合理调控相应的温度、湿度、光照及CO2浓度。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合工厂化杏鲍菇培养料的氮源补充物,选择4种氮源补充物,比较其对杏鲍菇产量、子实体性状及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中添加增菇肽、K1、氨基酸水溶肥均可以提高杏鲍菇产量及商品菇产量,提高生产效益,且以添加增菇肽的效果最好。因此,增菇肽可以作为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实现增产增效的培养料氮源补充物。  相似文献   

4.
根据杏鲍菇生理特性,将杏鲍菇98育菇过程分成恢复期、催蕾期、修蕾期、生长期和采收期5个阶段,应用工厂化生产成控设备,对每阶段最适温度、湿度和通气度等最适参数进行试验,得出了杏鲍菇98育菇工艺曲线,对杏鲍菇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陆续从日本和台湾地区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水线,使食用菌生产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品尝到美味营养的金针菇、蟹味菇和杏鲍菇等新鲜产品。上海地区现已投产的金针菇规模化企业有3家,蟹味菇1家,2005年底新增3家,预计金针菇日产量将达到50t,蟹味菇5t,杏鲍菇1.5t,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浅谈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细菌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振琴  李峰 《食用菌》2013,(6):65-66
所谓细菌性病害,实际上是由假单孢杆菌侵染食用菌子实体,从而引发各种病斑、病症,只要温度、湿度条件适合,假单孢杆菌可以危害各种食用菌品种,是食用菌常见病害。对于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尤为危害严重,因为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是在控温、控湿、控CO2、控光条件下,按照工厂化管理进行的规模生产、规模发菌,实现定量出菇、  相似文献   

7.
张寿橙 《食用菌》2012,(6):67-67
双节期间,杏鲍菇工厂化价格增长,食用菌杏鲍菇整体价格达到全年最高,其中最高价达到18元/kg。其主要原因是由于3月下旬到6月中旬低温天气造成食用菌应季菇收获期延长,大棚菇和工厂化菇类上市时间重叠,  相似文献   

8.
海鲜菇是近年来选育开发的1种适合工厂化栽培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形美观,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倍受广大消费者亲睐。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实现增产增效,2013年3月以来,我们在连云港四季有食用菌有限公司对海鲜菇工厂化生产工艺进行了集成创新和试验研究,系统总结出了海鲜菇工厂化高产优质袋式栽培技术,对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现有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工厂化生产常用温度进行筛选,通过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出菇管理期间进行全程跟踪,监测了不同温度下杏鲍菇不同培养阶段的特征,并记录了栽培瓶中最大的三个菇体的产量,得出菌丝恢复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温度对原基形成速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最大原基数目没有影响;17 ℃时子实体生长最快,16 ℃时产量最高,综合考虑,该品种子实体最适宜培养温度为16 ℃.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解决制约杏鲍菇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性瓶颈难题,近几年在灌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的香如、丽沙等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围绕新品种引进、基质预处理方法、配方优化、基质混合均匀度、灭菌、接种、养菌、育菇、采收及包装等生产环节进行技术集成与试验研究,系统总结出杏鲍菇工厂化周年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对杏鲍菇及其他食用菌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细菌性病害,是由假单孢杆菌引发的重要病害,在特定的控温、控湿、控光、控CO2条件下,每年重复利用出菇房18次以上的出菇房很容易发生、并迅速传播,给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研究、制定的10条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介绍目前工厂化主栽品种金针菇、杏鲍菇和蟹味菇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求,培养和出菇阶段的环境要求,以及保持最佳生长环境的设施、设备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是近年来选育推广的一种珍稀优质食用菌新品种,目前已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的首选品种.但在生产上存在优良菌种少、标准化管理程度低、产量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从杏鲍菇新品种引进、菌种扩繁、基质预处理、配方优化、灭菌、接种、养菌、育菇、采收等,总结出了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出菇期出现的主要病害,分析了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并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从菌种选择、培养基制作、菇房环境控制及菇房处理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DC.ex Fr)由于肉质肥厚,质地脆嫩,具有特殊的杏仁香味,被誉为“菇中之王”。要实现杏鲍菇的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应用液体菌种是必然。液体菌种萌发点多、菌龄一致,因此接入栽培料后萌发快、定植早、成品率高,既缩短了生产周期又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适合于食用菌的规模化、周年化、工厂化生产。两年来,我们在栽培基础上,总结出了利用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的高产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瓶式栽培和袋式栽培是食用菌产业两种栽培模式,瓶式栽培有一定局限性,而袋式栽培适合所有菌类企业化生产。不同菌类袋式栽培对塑料薄膜袋材质与规格要求不同,对其中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和类比,涉及的食用菌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香菇、黑木耳、猴头菇和银耳等。  相似文献   

17.
董飞 《蔬菜》2014,(2):73-75
结合杏鲍菇在襄汾县当地的生产实际,着重针对生产环境、原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加工、无害化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出工厂化、标准化杏鲍菇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出菇培养基质及子实体的安全性成分含量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杏鲍菇培养基用的水各项指标检测全部合格,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要求;杏鲍菇出菇基质经检测符合NY/T 391-2000中旱田土壤各项污染物指标的要求;杏鲍菇子实体质量和各种成分含量符合NY/T 749-2003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北方冬季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菇房内由于温度控制系统的局限性,菇房内上下层温差较大,严重影响了菇架下层产量。试验对常规菇房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没有改造之前的菇房上下菇架间温湿度有差异,改造后具有相对一致性,下层菇床产量基本与上层相当,提高菇的品质和商品性,增加冬季杏鲍菇产量。  相似文献   

20.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跃明 《食用菌》2002,24(1):32-32
杏鲍菇是一种新近引种栽培的珍稀食用菌。我县利用食品厂的高压消毒设备和柑橘加工厂的调温保鲜库进行杏鲍菇的工厂化生产 ,获得了成功。生产一年多来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就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简介如下 :1 保鲜冷库的改造 保鲜冷库每间都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调节温度和湿度 ,利用地沟通风换气。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是一个比较耗能的生产方式 ,为了充分利用冷库空间和减少能耗 ,每间冷库必须搭建养菌出菇床架 ,一般养菌床架长×宽×高为 10 m×1.2 m× 3 m ,搭 6~ 7层 ,层高 40 cm ;出菇床架长×宽×高为 10 m× 1.2 m× 2 .7m ,5层为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