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究安全、高效的胡萝卜田苗后杂草化学防除技术,采用盆钵法研究了13种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对胡萝卜的室内安全性,并对筛选得到的苗后除草剂进行了初步的田间药效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13种除草剂中扑草净对胡萝卜的安全性较好,在225 g(a.i.)/hm2剂量下,胡萝卜苗的鲜重为53.61 g,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未出现药害反应;在450、750 g(a.i.)/hm2剂量下分别出现了1级和2级的低级别药害反应;而噁草酮、氰草津、嘧啶肟草醚、双草醚、辛酰溴苯腈、乙氧氟草醚、乙羧氟草醚、咪唑乙烟酸、灭草松、噻吩磺隆、双氟磺草胺和氯吡嘧磺隆在推荐剂量下,对胡萝卜鲜重抑制率为19.30%~100.00%,出现了3~5级的药害反应。扑草净对胡萝卜田杂草有较好的防效,在剂量为450~600 g(a.i.)/hm2时对胡萝卜田杂草总体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到80.56%以上,且对胡萝卜安全,无药害反应。胡萝卜田苗后杂草化学防除建议使用450~600 g(a.i.)/hm2扑草净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可达到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有效防除,且对胡萝卜安全。  相似文献   

2.
6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0 g/hm2、50%醚菌酯干悬浮剂40 g/hm2、15%氯啶菌酯乳油60 g/hm2、12.5%腈菌唑乳油50 g/hm24个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较好,分别为87.5%、83.6%、82.8%、和81.7%,优于常用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 g/hm2的防效74.8%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2防效68.0%。结果说明,氯啶菌酯、烯唑醇、醚菌酯和腈菌唑4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几种药剂防治三化螟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2001年在三化螟重发区安徽省庐江县进行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 ,防治 2代三化螟药剂和剂量为40%氟虫腈·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1350g/hm2、5%锐劲特悬浮剂600mL/hm2、45%杀虫双可溶性粉剂喷雾和毒土撒施各1650g/hm2、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750g/hm2,各施药 2次 ,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 100.0%、100.0%、95.0%、78.2%和 92.9%。防治3代三化螟喷雾 1次 ,设 30%杀·锐可湿性粉剂 750、1050、1350g/hm2,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 81.3%、85.4%和 89.4% ,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药剂 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900g/hm2。各处理保苗效果与虫口减退率趋势一致 ,未发现对水稻有药害  相似文献   

4.
A04034、A04008和嘧菌酯等药剂在盆栽试验中对水稻稻瘟病表现出很高的杀菌活性,均优于对照药剂三环唑。其中A04034的活性最高,EC50仅为2.12μg/mL。10%A04034悬浮剂有效成分40、60、80 g/hm2防治水稻稻瘟病,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90.50%、94.20%、95.42%。25%嘧菌酯乳油有效成分60 g/hm2的防效为92.82%。10%A04034悬浮剂有效成分60 g/hm2的防效与用25%嘧菌酯乳油有效成分的60 g/hm2的防效无显著差异。10%A04008悬浮剂有效成分40、60、80 g/hm2,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68.25%、74.98%、76.43%,60 g/hm2的防效低于嘧菌酯。3种药剂的防效均高于三环唑。  相似文献   

5.
土壤施硅对小麦和麦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土壤施硅对小麦蚜虫的防控效果,本研究在小麦种植前分别配施0(CK)、40、80和120 kg/hm2四个浓度的硅肥,测量施硅后小麦生育期、生物量、叶面积、株高、产量指标以及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发生量。结果表明,施硅对小麦株高和穗数无显著影响,但80 kg/hm2和120 kg/hm2浓度施硅处理后小麦叶面积分别为1 786.03 mm2和2 033.54 mm2,生物量分别为133.68 g和134.50 g,小麦穗粒数分别为35.61粒和35.92粒,小麦千粒重分别为45.34 g和45.59 g,小麦产量分别为9 684.45 kg/hm2和9 835.05 kg/hm2,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小麦成熟期较对照提前3 d;80 kg/hm2和120 kg/hm2浓度施硅处理后禾谷缢管蚜发生量分别为90头和86头,均显著低于对照;40、80和120 kg/hm2浓度施硅处理后荻草谷网蚜发生量分别为128、117和105头,均显著低于对照。因此,田间土壤施硅80 kg/hm2和120 kg/hm2可以明显改善小麦农艺性状,提高小麦产量,并能减少麦蚜发生量。  相似文献   

6.
喹草酮与莠去津复配防除杂草效果及对高粱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对羟基丙酮酸双氧化酶抑制剂类新型除草剂喹草酮应用于高粱田的可行性,于2018-2019年在温室和田间测定喹草酮与莠去津复配的除草效果及对高粱的安全性。温室试验结果表明,喹草酮与莠去津复配对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和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两者按有效成分用量比1:4~1:7配比对狗尾草的GR50在134.40~168.92 g (a.i.)/hm2之间,明显好于喹草酮和莠去津单独施用时的GR50,分别为150.53g (a.i.)/hm2和589.30g (a.i.)/hm2;两者复配对狗尾草的共毒系数在234.80~311.03之间,远大于120.00,显示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对苘麻的共毒系数在140.16~168.38之间,也表现出增效作用;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也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喹草酮与莠去津按有效成分用量比1:5复配的制剂在最高用量3 600g (a.i.)/hm2处理下,3个高粱品种生长均正常,且对高粱和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远大于6.59,对高粱的安全性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喹草酮与莠去津复配应用于高粱田对高粱安全,且对田间杂草野稷Panicum ruderale、虎尾草Rabdosia eriocalys、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藜Chenopodium album等均有极好的防除效果,2018-2019年对高粱田杂草的总株防效分别为94.2%和92.8%,鲜重防效分别为95.6%和94.2%,明显高于药剂对照50%异甲·莠去津悬浮剂土壤处理和37%二氯·莠去津悬浮剂茎叶处理的防除效果。表明喹草酮与莠去津复配应用于高粱田防除杂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2005-2006年在小麦苗期至拔节期分别进行了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的最佳施药剂量、施药适期、作物安全性、不同喷雾器类型等施用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在120~240 g/hm2剂量下,冬前施药90 d后的鲜重防效为77.7%~90.2%;200 g/hm2株防效约95%。春后施药150~360 g/hm290 d后的鲜重防效为79.6%~91.0%;300 g/hm260 d后的株防效为84.1%~91.4%。  相似文献   

8.
节水灌溉技术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种植结构优化研究通常以经济效益最大为主要适用条件,对生态效益的侧重度较低,不适用于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基于节水灌溉技术下构建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模型,以新疆石河子灌区为研究区,以不同灌溉技术比例下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在农业种植总面积、农业种植用水量等常规约束条件中增加了综合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计算,并以此评价优化结果的生态效益,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结果表明,与现状年相比较,随着膜下滴灌技术应用比例的下降,灌区主要农作物种植总面积有所减少,最低减至2.83×104 hm2;当膜下滴灌技术应用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为0.84和0.82时,经济效益分别增长了0.05%和降低了0.5%,保证了经济的相对稳定,此时综合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也较高,分别为22.58和22.94,有利于绿洲灌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此2种膜下滴灌技术应用比例0.84和0.82条件下,灌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分别为:膜下滴灌面积小麦1 100.0 hm2、玉米2 373.3 hm2、棉花17 286.7 hm2和桃子728.0 hm2,其他灌溉技术小麦206.7 hm2、玉米453.3 hm2、棉花3 293.3 hm2和桃子140.0 hm2;膜下滴灌面积小麦1 073.3 hm2、玉米2 320.0 hm2、棉花16 713.3 hm2和桃子710.7 hm2,其他灌溉技术小麦233.3 hm2、玉米506.7 hm2、棉花3 666.7 hm2和桃子153.3 hm2。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环磺酮在我国玉米田的应用技术和前景,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环磺酮的杀草谱和对常见杂草的除草活性以及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100 g (a.i.)/hm2田间推荐剂量下进行茎叶处理时,环磺酮可以有效防除玉米田常见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其中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鳢肠Eclipta prostrata的活性较高,鲜重抑制率可达90%以上;对6种常见玉米田杂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圆叶牵牛Ipomoea purpurea、反枝苋、碎米莎草Cyperus iria和青葙Celosia argentea的生长抑制中量GR50分别为8.44、17.16、9.37、8.68、9.40和32.51 g (a.i.)/hm2,在供试剂量下环磺酮的除草活性均高于对照药剂硝磺草酮;田间推荐剂量下环磺酮对除黑糯301品种以外的11个玉米品种均较为安全,提高到2倍推荐剂量时,对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抑制均增强;环磺酮对郑单958、珍珠糯8号、苏科甜1506和中糯2号4个玉米品种以及稗、马唐、圆叶牵牛、反枝苋、碎米莎草和青葙6种杂草之间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选择性指数为10.40~29.14。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26 g (a.i.)/hm2环磺酮处理茎叶后第28天,对玉米田杂草稗、马唐、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圆叶牵牛、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总株防效为86.51%,鲜重防效为87.81%,且对供试玉米品种彩甜糯102安全。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18—2020年连续两年田间试验,以小麦/玉米套作群体为试验对象,研究N0、N1和N2 3个水平下(施N量分别为小麦0、120 kg·hm-2和240 kg·hm-2,玉米0、180 kg·hm-2和360 kg·hm-2)小麦/玉米套作群体产量、土地当量比与土壤水分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套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与水分利用优势,与单作相比,套作小麦产量提高21.34%~27.80%(P<0.05),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边1行与边2行的增产,而套作玉米表现受氮肥供应的调控,在N0与N1水平下套作产量减少3.02%~11.43%,仅在N2水平下高于单作玉米;小麦/玉米套作群体的土地当量比(LER)在1.04~1.16,具有土地利用优势;在相同产量下小麦/玉米套作群体比单作群体的耗水量更少,水分利用效率更高,其中在N1水平下耗水量减少最为明显,两年内平均减少消耗47.30 mm的水分,而水分利用效率比单作系统提高2.77%~6.46%,小麦/玉米套作群体在3个施氮水平下均表现出节水与水分利用优势;套作种植还可以提高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小麦的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内套作小麦的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可达64.17 kg·kg-1和11.17 kg·kg-1。因此在半湿润区雨养条件下具有发展小麦/玉米套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对后茬作物安全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 2 0 0 0年进行了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影响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 ,金豆 (imazamox,甲氧咪草烟 ) 40、6 0 g/ hm2 (在推荐剂量范围内。有效浓度 ,下同 ) ,施药后 12个月可以安全种植小麦、玉米和白瓜籽 ,2 4个月后可以安全种植油菜、甜菜、白菜、亚麻和马铃薯 ;金豆高剂量 (80、 12 0 g/ hm2 )对敏感作物有一定的药害。金普施特(imazethapyr/ imazamox) 50 g/ hm2 (推荐剂量 ) ,施药后 12个月可安全种植小麦、玉米 ,2 4个月可安全种植油菜、白瓜籽和马铃薯 ,不可种植甜菜、白菜和亚麻 ;倍量 (10 0 g/ hm2 )可使敏感作物严重受害。普施特 (imazethapyr) 75g/ hm2 (推荐剂量 ) ,施药后 12个月可安全种植小麦和玉米 ,2 4个月可安全种植白瓜籽和马铃薯 ;2 4个月后仍对油菜、甜菜、白菜和亚麻有严重药害。  相似文献   

12.
田间试验表明烟嘧磺隆8%油悬浮剂48~72g/hm^2能有效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药后30d对马唐、狗尾草、藜、铁苋菜、异型莎草的株防效在94.7%~98.5%,鲜重防效在93.7~98.4%。在推荐剂量下,对玉米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玉米新病害顶腐病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报道了我国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玉米顶腐病,是由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r.&Reink)侵染所致。人工接种玉米后表现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除侵染玉米外,尚能侵染高粱、苏丹草、谷子、小麦、水稻、珍珠粟等禾本科作物引起顶腐病,并可侵染狗尾草和马唐草等植物。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25~30℃,最适为28℃;大、小2型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均为25~30℃。木糖、葡萄糖、蔗糖、乳糖、半乳糖和菊糖均是病菌生长的良好碳源。适宜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Richard's、PDA、PSA、玉米粉和燕麦片培养基。田间发病程度因地势而异,低洼易涝地和园田地发病重、坡地和高岗地发病轻。  相似文献   

14.
红花苗后除草剂筛选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对红花苗后安全且对阔叶杂草防效好的除草剂。室内盆栽试验从12种除草剂中初步筛选出30%草除灵SC、50 g/L双氟磺草胺SC、15%噻吩磺隆WP、12%砜嘧磺隆OD 4种对红花较为安全的除草剂。田间验证试验评估了它们对红花的安全性和除草效果,得出15%噻吩磺隆WP有效剂量36 g/hm~2对红花生长安全,且对红花田阔叶杂草防效最好。在田间验证试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田间剂量优化试验确定合适的施用剂量范围,试验结果表明15%噻吩磺隆WP有效剂量27~36 g/hm~2对红花安全,株高抑制率小于15%,同时对田间阔叶杂草防效好。因此,红花田苗后除草可选用15%噻吩磺隆WP,推荐有效成分使用剂量27~36 g/hm~2;该药剂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烟嘧磺隆残留可对后茬作物产生不同程度药害。为解决玉米地烟嘧磺隆残留对后茬作物高粱药害问题,使用前期筛选出的烟嘧磺隆高效降解菌株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 DT-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其降解率,利用室内盆栽生测结合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确定降解菌株对土壤中烟嘧磺隆降解效果,降低烟嘧磺隆残留对高粱的药害。结果显示,烟嘧磺隆残留浓度在0.0025~0.1 ug/m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符合农残分析要求;PDB液体培养基中烟嘧磺隆在DT-4降解菌处理100 h的降解率高达93.00%;菌株最佳降解条件为培养温度35 ℃、pH 5、最适接种量5%、烟嘧磺隆初始质量浓度200 mg/L。盆栽试验土壤中烟嘧磺隆残留浓度为0.075 mg/kg时,加入降解菌DT-4后能够明显缓解高粱的株高、根长、鲜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等生长发育指标,对高粱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田间小区试验中,不同剂型降解菌剂处理,高粱抽穗期效果最为显著,降解菌能够将低于60 g a.i./hm2烟嘧磺隆污染土壤的高粱修复至无明显药害水平,且降解菌剂应用效果为粉剂>菌液。本研究表明高效降解菌株绿木霉DT-4可有效缓解烟嘧磺隆残留对后茬作物高粱的毒害作用,为玉米高粱轮作体系下烟嘧磺隆残留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噻吩磺隆在土壤、玉米和玉米植株中的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残留检测方法,测定了在田间施药条件下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在土壤、玉米和玉米植株中的最终残留。土壤、玉米和玉米植株样品经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8)浸泡、涡旋并超声提取后,经固相萃取柱净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在该方 法下的最小检出量为0.2 ng,在10倍浓缩倍数条件下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 μg/kg,定量限为6 μg/kg,平均添加 回收率为77.9% ~100.4%,变异系数在1.6% ~6.5%之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92~1.23 d;按推荐剂量施药,距施药时间40 d后和玉米收获时,在土壤、玉米和玉米植株中均未检出噻吩磺隆。  相似文献   

17.
Corn, cotton, and sorghum plants were injured by high rates of 5328 (cis-2,5-dimeihyl-1-pyrrolidinecarboxanilide) when it was applied to the soil surface al planting time. The injury was severe al 35·84 kg/ha (eight times recommended dosage) and in corn resulted in complete inhibition of adventitious root development and reduced shoot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root growth. Treatment of the seeds with 0·5% Protect (1,8-naphthalic anhydride) prior to planting dramatically decreased the injurious effect of 5328 on corn, sorghum, and cotton. Using 14C-5328 in corn, it was shown that Protect did not alter herbicide uptake. However, the rate of conversion of the herbicide molecule in corn tissue lo water soluble, nonherbicidal metabolites was markedly enhanced in plants grown from Protect-treated seeds.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烟嘧磺隆和莠去津残留对甘薯的药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玉米田除草剂烟嘧磺隆和莠去津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甘薯生长的影响,于2017年分别在河北省保定满城区、文安县、霸州市和石家庄藁城区采集甘薯田土壤样品,采用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UPLC-MS/MS) 测定了土壤中烟嘧磺隆和莠去津的残留量;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烟嘧磺隆、莠去津以及二者混用对甘薯的药害作用。结果表明:在甘薯药害表现严重的河北保定满城区、文安县、霸州市3地甘薯田土壤中烟嘧磺隆的残留量在11.80~87.97 μg/(kg土) 之间,莠去津残留量在2.71~8.40 μg/(kg土) 之间;而在石家庄藁城区无药害症状甘薯田土壤中只检测到莠去津,含量在3.43~4.42 μg/(kg土) 之间。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栽后20 d每千克甘薯田土壤中烟嘧磺隆含量大于1 μg时,甘薯产生药害症状;烟嘧磺隆对甘薯根系IC50值为3.74 μg/(kg土),IC10值为1.27 μg/(kg土)。土壤中莠去津含量在2~40 μg/(kg土) 范围内,对甘薯茎叶和根系没有可见药害症状,但对根系生长具有轻微抑制作用。烟嘧磺隆与莠去津按质量比10 : 1、5 : 1、5 : 2和5 : 5混用对甘薯药害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毒系数CTC50值分别为66.25、59.16、61.30和79.47。烟嘧磺隆对甘薯药害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小,整株或心叶黄化,根系发育受阻,侧根短粗。生产上造成甘薯药害的诱因是土壤中残留的烟嘧磺隆,对甘薯药害阈值为1 μg/(kg土)。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粱上发生的新病害顶腐病是由亚粘团串珠镰孢(Fusarin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r.&Reink.)侵染引起的。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值为6~8。小型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28℃,适宜pH值为6~7。病菌在Bilai培养基上,pH4~11间均易产生大型分生孢子。黑光灯和日光灯照射对大型分生孢子形成有促进作用,且黑光灯优于日光灯;在光照处理下最适宜产生大型孢子的培养基为小麦粒和高粱粒。病菌在PSA培养基上培养10~12天后可产生厚垣孢子。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以半乳糖、甘露糖为佳,乳糖、木糖、葡萄糖次之。对氮源利用远不及碳源。人工接种条件下,病菌能侵染高粱、苏丹草、哥伦布草、玉米、谷子、珍珠粟、薏苡、水稻、燕麦、小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植物。  相似文献   

20.
室内盆栽试验表明,烟嘧黄隆的药效受要草叶龄、助主施药与降不间隔时间的影响。从玉米田马唐防除的生态经济阈值和不同叶龄防产的综合结果看,以马唐3叶期后至5叶期前喷36g/hm^2 嘧黄隆效果最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20、OP-10、平平加15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洗衣粉都能显著提高烟嘧黄隆对马唐的防效,增效幅度在28.6-52.7%。渗透剂T和YZ-901不能显著提高烟嘧黄隆的药效。施药后与降水的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