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甜樱桃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甜樱桃果实采后生理特性、软化机理、采后病害及其防治、钙处理、气调贮藏、涂膜保鲜等六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甜樱桃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状况。甜樱桃属于非跃变型果实,但乙烯对其采后衰老也有一定的影响。甜樱桃贮藏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快速下降、果肉褐变、果实失水、软化、腐烂等,控制甜樱桃果实采后腐烂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等,采用浸钙、涂膜、气调贮藏等技术手段和方法有利于保持甜樱桃果柄及果面颜色和果实硬度,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减少失水和腐烂,延长甜樱桃果实贮藏时间,提高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口甜樱桃数量逐年增加,2015年进口量已达到9.2万t。国外先进的贮藏保鲜技术使进入国内的甜樱桃仍保持良好品质,同时按统一标准分级包装销售。虽然价格较高,仍受到消费者追捧。进口甜樱桃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势必会影响我国甜樱桃产业的发展,尤其对我国甜樱桃产后处理技术、冷链运输、包装以及品牌建设与推广宣传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国际、国内大樱桃生产现状、进出口情况、采后处理技术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国甜樱桃在采后商品化处理以及营销上与世界先进甜樱桃生产国的差距,主要包括采收时间过早、采后处理技术落后、果品流通体系不完善以及缺乏品牌意识和协会引导机制等,并针对我国甜樱桃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适时采收、加强采后处理措施、强化品牌意识、加大政府政策扶植力度、完善果品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汶川县发展猕猴桃和甜樱桃产业在气候生态、区位交通、政策资金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调研了猕猴桃、甜樱桃两大产业目前的栽培面积、种植区域、产量、产值现状;指出了目前生产中存在的猕猴桃溃疡病、甜樱桃裂果、整体栽培技术落后、贮藏保鲜条件差等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应探索产业发展模式:推进高标准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产学研联盟;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种植水平;加大冷库建设投入,改善采后贮藏保鲜条件;培育知名品牌,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是一种肉质子实体或菌核较大的真菌,常用于食品与医药领域。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但是,食用菌采后易出现质地改变、微生物侵染、营养和风味损失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为了防止食用菌采后品质劣变、延长其贮藏时间,使用合理的保鲜措施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食用菌采后品质衰败的表观特征(如褐变、失水、质构变化等),分析了影响其品质的几个因素(如温度、相对湿度、气体环境、微生物等),介绍了食用菌常用的保鲜技术(如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等),并对食用菌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甜樱桃包装保鲜材料的不同会影响贮藏的品质。综述了甜樱桃的包装材料,介绍了甜樱桃的包装箱和包装膜材料,明确了复合包装材料是未来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甘蓝类蔬菜是一类重要的蔬菜,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通过概述蔬菜采后品质劣变的原因、甘蓝类蔬菜采后贮藏特点和传统处理保鲜方法,分析了蔬菜采后品质劣变的解决方法,综述了目前甘蓝类蔬菜保鲜贮藏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甘蓝类蔬菜采后保鲜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青 《中国食用菌》2020,(1):140-142,146
食用菌作为一类新鲜食品,采后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处理,不仅营养成分会有所流失,其自身也容易发生腐败,合理的食用菌采后物流保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食用菌品质质量和保鲜期,详尽地研究并介绍了食用菌采后冷链物流保鲜技术,希望可以促进国内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8.
蘑菇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蘑菇采后易腐,食用品质迅速下降,需采用适宜的保鲜技术来维持蘑菇的贮藏品质,延长蘑菇的货架期。现从预冷、贮藏环境控制、气调包装、化学保鲜剂保鲜、辐照保鲜等方面对蘑菇的采后保鲜技术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存在安全隐患和难以实现工业化是蘑菇采后保鲜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多蘑菇采后保鲜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且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关于蘑菇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复合保鲜技术的应用是蘑菇保鲜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甜樱桃的贮藏保鲜试验表明,MAP与专用保鲜剂结合可有效地保持果实的鲜食品质,减少果实的腐烂和褐变,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延长果实的贮藏期.‘红灯‘甜樱桃贮藏保鲜80 d果实的腐烂率为3.62%;对照果实只贮藏了40 d.‘雷尼‘甜樱桃贮藏保鲜110 d果实的腐烂率为2.1%,褐变率为0,果柄抽干率为0.32%;对照果实只贮藏了50 d.  相似文献   

10.
采后热处理对苹果贮藏性影响及病虫害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艺泽  屠康 《果树学报》2004,21(3):264-268
采后热处理作为近年快速发展的贮藏保鲜技术,已经应用于多种水果的采后品质与病虫害控制方面。苹果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水果之一,热处理在苹果贮藏保鲜方面已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介绍了采后热处理的各种方法及其组合,着重阐明了采后热处理对果实贮藏期间病虫害的控制。此外还探讨了热处理对苹果化学成分、外观品质、成熟衰老、耐热性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最后对热处理不当有可能产生的热伤害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不同贮藏条件下甜樱桃外观品质、生理指标及贮藏环境气体的变化,研究了冰温塑料箱式气调贮藏对甜樱桃的保鲜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其保鲜机理。结果表明,冰温塑料箱式气调贮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慢果实腐烂、果梗干枯及果肉褐变的速度;抑制果内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含量的减少;其中以一老一新箱式气调处理效果最为显著,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柑橘采后损失率达25%~3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因此研究柑橘的贮藏保鲜技术对减少其采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省临海市柑橘种植面积达13333hm2,近七成为宫川温州蜜柑,生产中多采用完熟栽培延后采摘栽培技术,完熟温州蜜柑具有品质优良、化渣性佳、优质果率高、色泽鲜艳、风味浓郁等特点,但成熟采摘期集中,致使一些果农存在销售难问题,尤其是寒潮来临之后,个别橘农存在滞销问题。宽皮柑橘类采后保鲜技术一直是研究热点,往往以七八分成熟度果实为试采,完熟果实保鲜技术研究报道较少。余意等[2]研究表明采收较早的果实即使贮藏达到完熟,香味品质不佳。因此产业发展有完熟蜜橘采后保鲜的需求和必要。物理保鲜技术如气调等方式,效果显著但试验条件要求严苛,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化学合成保鲜剂具有高效、经济、方便等优势,是目前果实采后流通期间应用最广泛的保鲜方法[3,4].  相似文献   

13.
采前钙和钾处理对红灯樱桃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采前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钙和钾处理对贮藏期间甜樱桃果实生理和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钙和钾处理能够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减缓膜质过氧化物(MDA)在细胞中的积累,延缓在贮藏期间品质劣变速度,有效提高甜樱桃果实的品质和耐贮性能。其中,1.5%Ca(NO3)2+0.3%KH2PO4处理对减缓果实衰老,减少果实腐烂和保持甜樱桃果实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岳帅苹果丰产性好,口感佳,但是不耐贮藏是其产业化面临的巨大困难。岳帅果实贮藏品质主要受采前生长环境、自身生理代谢和采后贮藏环境影响,介绍了影响岳帅贮藏质量的因素,综述了岳帅采后保鲜技术研究现状,展望了岳帅保鲜的研究方向,为岳帅贮藏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甜樱桃为试材,采用浸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壳寡糖溶液对甜樱桃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失重率、褐变指数等及与苯丙烷代谢相关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壳寡糖溶液在甜樱桃果实保鲜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0%浓度的壳寡糖溶液降低了甜樱桃在贮藏期间的失重率与腐败率,延缓了褐变的发生以及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酚含量的下降,提高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抑制了丙二醛含量,降低了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壳寡糖处理能有效防止甜樱桃果实的衰老褐变并提高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增强甜樱桃采后果实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6.
火龙果采后果实呼吸代谢旺盛,贮藏期极易发生鳞片劣变、果肉褐变、营养损失、低温冷害、病虫害侵染等品质劣变现象,严重影响火龙果采后销售。针对火龙果采后品质劣变的主要表现,总结了火龙果采后的主要保鲜技术方法,以期为研发火龙果新型保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栗蘑因营养价值高而销售价格好,但由于采后保鲜技术有限,其品质和销量均受到了严重影响。通过调查比较北京市栗蘑主产区生产销售渠道及产地商品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从销售渠道、采收时间、采收成熟度、分级指标、预冷保鲜设施设备、包装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当前栗蘑产业发展的问题,有助于开展针对性的技术研究,实现技术服务产业,从而促进规模扩大,增强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及冷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果实采后极易发生腐败变质现象,低温可延长果实的贮藏保鲜期,但长期的不适低温冷藏易使果实产生木质化、絮败、果肉褐变、果肉变红、糖酸比失调、固有芳香成分丧失或有害挥发性物质生成等品质劣变症状。不同类型桃果实甚至不同品种桃果实的采后品质劣变规律不同,低温的敏感度及冷害的发生时间点、综合表现特征亦有较大差异,其保鲜技术一直是国际上的难题。笔者对果实品质劣变发生的症状进行归纳,并从酶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机制阐释。建议对不同肉质类型桃采后生理特性和贮运特性进行系统性研究,制定相应的采后品质劣变调控技术,开发高效、安全的保鲜技术并应用于实践,为桃果实采后处理及保鲜贮运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水蜜桃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蜜桃皮薄多汁,不耐贮运,其在贮藏及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软化、褐变、腐烂等现象,极大妨碍了鲜食水果的发展。研究采后水蜜桃的生理生化规律和保鲜技术是保持水蜜桃因采后新鲜品质的关键因素。现从呼吸、乙烯、褐变、内含物等生理变化以及物理、化学、生物保鲜方法等方面入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蜜桃采后生理和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蜜桃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甜樱桃是欧洲甜樱桃。近些年.四川省在阿坝州、雅安市汉源县等不同生态区成功引种甜樱桃.并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但目前未见有关四川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甜樱桃品种的经济性状及品质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开展了本研究,以期为四川省甜樱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