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南地区茶树的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树螨类、茶丽级象甲、黑刺粉虱、茶毛虫、蚧类、茶卷中蛾等,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炭疽病等,其中夏茶以假眼小绿叶蝉为害最重,秋季以茶叶螨类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2.
浅谈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地区茶树的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树螨类、茶丽级象甲、黑刺粉虱、茶毛虫、蚧类、茶卷中蛾等,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炭疽病等,其中夏茶以假眼小绿叶蝉为害最重,秋季以茶叶螨类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3.
<正>茶树是我国特产经济树种,也是镇安县主要经济树种之一。茶树害虫黑刺虱与小绿叶蝉是危害茶树的两大害虫,对茶叶生产危害很大,严重影响镇安县茶叶生产。现将茶树黑刺粉虱与小绿叶蝉发生与防治总结如下。1黑刺粉虱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全国茶区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沂蒙山区茶园主要虫害及其消长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沂蒙山区有代表性的4类茶园中数量最多的10种害虫及虫害水平,并摸清了其中3种主要虫害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沂蒙山区茶园害虫以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为主,绿盲蝽、茶叶瘿螨次之。假眼小绿叶蝉全年出现两次发生高峰期,第一次在5~6月,危害较轻,第二次在8~10月,危害严重;黑刺粉虱发生高峰期在6~9月;茶蚜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6月、8~10月,春蚜发生较重,秋蚜较轻。从茶园类型看,长期进行单一化学防治的茶园控害效果最差,其次为综合防治茶园,而进行生态防治的茶园可以将虫害基数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黄板诱杀茶园黑刺粉虱及假眼小绿叶蝉效果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黄板诱杀茶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诱杀区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平均校正减退率分别达到71.92%和53.73%,黄板表面所粘附的害虫具有规律性分布特征,即黄板离茶蓬越近的部位诱杀虫数越多,黄板两侧诱杀的虫数多于中部。因此,建议在茶园中使用黄板防治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时黄板下缘应尽量靠近茶蓬,并根据茶蓬宽度,采用高20~25 cm,宽35~45 cm规格的黄板,可提高其诱杀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泰安茶区常见害虫茶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茶树蚜虫。结果表明,茶蚜主要有4月下旬-5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10月中旬2个为害高峰期;小绿叶蝉主要在7月下旬进入盛发期,11月上旬结束;黑刺粉虱5月中旬-11月下旬连续发生。并描述了所调查害虫的发生特点和习性,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缙云县现有茶园3.54万亩,茶树病虫种类多,发生为害重。2006年茶树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发生,其中吸汁类害虫发生为害较重。如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黑刺粉虱、茶蚜等,茶树病害发生较轻,一般不单独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中国茶树害虫的种类和危害情况,针对危害茶树较重的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橙瘿满、黑刺粉虱等害虫,论述了其研究概况,并对茶树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茶树生产中主要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长白蚧发生为害上升,对茶叶优质高产影响较大。为控制上述害虫,我县普遍推广了扑虱灵、吡虫啉作为茶树上的防治药剂,对叶蝉、粉虱类害虫防治效果较好,但综合控制作用不甚理想,不能达到一药多治的目的,同时外销茶叶对扑虱灵的残留十分严格,从而制约着扑虱灵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茶树已知的害虫有400多种、病害100多种,主要病虫害有茶白星病、茶饼病、茶煤烟病、茶炭疽病、假眼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黑刺粉虱、茶毛虫、油桐尺蠖、蚧类和茶叶螨类等10余种。抓好这些主要病虫的防治就基本解决了茶树病虫防治的难题。1茶饼病1.1症状初期叶上出现淡黄  相似文献   

11.
2008-2014年,通过对四川主要不同生态区茶树病害、昆虫、螨类、蜘蛛种类和4种重大害虫(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从调查采集的5000余份茶树病害、昆虫、螨类、蜘蛛标本中,鉴定出真菌病害20种,其中,叶部病害12种,枝干病害6种,根部病害2种;鉴定出昆虫纲种类9目,39科34种,其中,害虫25科29种,天敌15科7种;鉴定出蛛形纲种类2目,9科10种,其中害螨4科4种,蜘蛛5科6种。2根据病虫害发生范围、出现频率和危害程度,明确了四川茶园主要病害包括:茶饼病、茶网饼病、云纹叶枯病、轮斑病、炭疽病、赤星病、白星病8种;主要害虫包括:茶蚜、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跗线螨、茶黄蓟马、茶尺蠖、茶银尺蠖、茶蚧类等11种(类)。3系统观察了茶蚜、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茶跗线螨4种重大害虫在茶园中种群数量消长动态,明确了在四川生态条件下不同时段发生危害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特点及生物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茶园常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危害方式和发生特点,阐述了假眼小绿叶蝉的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生物农药防治、信息素诱杀等生物防治方法,并重点描述了假眼小绿叶蝉信息素诱杀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丘陵茶区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及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丘陵茶区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调查结果表明:可诱杀7目26科68种害虫,以同翅目和鳞翅目的数量最多.分别占诱杀害虫总量的58.8%和37.1%。诱杀量最多10个种害虫分别是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黑尾大叶蝉、茶毛虫、茶尺蠖、黑刺粉虱、茶小蓑蛾、丽绿剃蛾、大青叶蝉和茶蓑蛾等。诱杀区茶园和非诱杀区茶园比较,8种主要害虫(茶毛虫、茶小蓑蛾、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蓑蛾、小绿叶蝉、茶刺蛾和黑刺粉虱)的数量差异显著,频振式杀虫灯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81.4%、77.3%,77.0%、68.3%、67.1%、63.3%、56.5%和49.7%。频振式杀虫灯对天敌也有一定的诱集作用,诱集的益虫和害虫个体比为1:668~958。频振式杀虫灯对茶园害虫诱杀量5月以后逐渐增加。7月达到高峰,8月以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遂昌山区茶园发生的主要虫害有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瘘螨、黑刺粉虱等。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消长具明显的二峰型,秋季高峰明显高于春季高峰;茶橙瘘螨发生有从单峰型转为双峰型的趋势;黑刺粉虱在新开发茶园及改植换种茶园发生数量迅速回升。山区茶园虫害治理策略应突出一个“早”字,在害虫种群增长的早期采用措施控制增长速率,尽量在主害代的前一代次压低基数,避免采茶季用药。  相似文献   

15.
我国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树上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文概述了我国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假眼小绿叶蝉优势种的确定、生物学特性、种群消长规律、空间分布、遗传差异、通讯行为、不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以及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长白蚧发生为害上升,对茶叶优质高产影响较大。为控制上述害虫,我县普遍推广了扑虱灵、吡虫啉作为茶树上的防治药剂,虽然对叶蝉、粉虱类害虫防治效果较好,但综合控制作用不甚理想,不能达到一药多治的目的,同时外销茶叶对扑虱灵的残留十分严格,从而制约着扑虱灵的应用推广。为寻求防治茶树害虫的广谱高效新药剂,作者于2005年春茶期进行了52.25%农地乐EC防治茶树多种害虫的田间药剂试验,取得理想的防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业科技》2005,(2):61-62
清明过后,春茶陆续进入开采季节,据各地植保站近期调查,茶假眼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黑刺粉虱、茶毛虫等病虫己陆续发生为害。为此提出以下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假眼小绿叶蝉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顺利通过了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园中最主要的害虫,常年为害茶树,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减轻化学农药对茶园及其茶叶产品的污染,该项目研究筛选出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一种真菌制剂和一种植物源农药新品种;系统调查了茶园蜘蛛种群,研究了不同蜘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提出了以蜘蛛种群为主要保护对象、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主要措施的茶园保护利用捕食性天敌控制害虫的技术措施和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19.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松阳县茶叶最主要害虫,发生为害较重,现有主要防治农药吡虫啉在许多茶园防效下降,为筛选出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2009年特安排了5种新农药7个处理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闽东垦区茶树主要害虫——叶蝉类、黑刺粉虱、茶叶螨类的发生和危害特点及其天敌的生活习性进行研究,并总结茶树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