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桤木无性系植株不同处理对嫩枝芽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桤木无性系植株不同处理对嫩枝芽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嫩枝芽数主要是由栽植密度和无性系特性决定的,并且同苗高、修枝强度和施肥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建立桤木无性系采穗圃来说,适宜的栽植密度和苗高应该分别是1m×2m 和 90cm,修枝强度应该采用轻度或中度短截,同时需要加强施肥管理.以上措施不仅能够增加嫩枝芽数,而且可以增大树冠,促进树木生长,确保桤木无性系采穗圃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桤木嫩枝扦插的生根率作用效果不同.GGR-6的浓度对红桤木的生根有影响,IBA、NAA降低了红桤木的生根率.在研究硬枝扦插的基础上,试验共分6次测定了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其初终值为:IAA 106.66 ng/(g·FW)和162.9 ng/(g·FW),GA1/3 16.62 ns/(g·FW)和25.37 ng/(g·FW),ZR 8.2 ng/(g·FW)和22.59 ng/(g·FW),均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谷值出现在第37天.ABA(176.54 ng/(g·FW)和150.02 ng/(g·FW))呈"下降-上升-下降",峰值也出现在第37天.  相似文献   

3.
祁怀鑫 《湖南林业科技》2007,34(3):15-16,20
研究表明:桤木无性系植株嫩枝总芽数主要取决于树龄和无性系遗传特性,同时与无性系植株定干高度、修枝、施肥等密切相关。在桤木无性系采穗圃中,无性系植株定干高度以90 cm为宜,无性系植株枝条宜进行轻短截,并加强施肥管理,既可提高嫩枝总芽数,又能扩大树冠,增强树势,提高采穗圃穗条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桤木无性系采穗圃植株主干定干高度、枝条修剪强度等试验研究表明:无性系植株的嫩枝总芽数与无性系植株定干高度及枝条修剪强度等密切相关.建立桤木无性系采穗圃,无性系植株定干高度以90 cm为宜,且无性系枝条宜采用轻短截,这样既可提高无性系植株嫩枝总芽数,又扩大树冠,增强树势,保证采穗圃插穗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PEG处理对两种桤木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等成熟度的桤木果实和成熟的红桤木种子为材料,统计桤木果实的基本情况,同时测定种子的千粒重,研究PEG在两种桤木种子发芽过程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果长的桤木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PEG能显著提高桤木种子的发芽势,提高发芽率的效用与种子的成熟度有关,对成熟度高的种子影响不显著;PEG对红桤木种子的发芽率无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幼苗后期的抗水性,PEG浓度越高,幼苗抗性越强。  相似文献   

6.
美国红桤木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红桤木在我国南京周边地区的引种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条件是影响红桤木幼苗死亡率的关键因素.红桤木1 a生播种苗的苗高生长呈"S"形曲线,整个生长经历了一个慢一快一慢的过程.对比南京江宁和六合两试验基地1 a生红桤木播种苗的苗高和地径表明,2个试验地的环境因素对地径的生长量影响不大,红桤木在南京地区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红锥嫩枝插穗为材料,用清水处理,研究红锥插穗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基部韧皮部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插穗生根过程中,插穗基部韧皮部的IAA含量在扦插过程中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ABA、ZR、GA3等激素含量在扦插过程中基本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判别生根难易的IAA/ABA比值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ZR/IAA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外部形态学观察结果,红锥插穗扦插后第21d开始生根,第60天生根基本结束,生根率达92.5%,说明插穗自身的激素含量影响生根性状,红锥插穗自身的激素含量有利于生根,故红锥插穗生根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台湾桤木混交造林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营造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红锥不同混交比例的混交试验林,以台湾桤木纯林为对照(CK),测定2年生试验林地土壤理化指标,分析比较它们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台湾桤木混交林土壤容重均低于纯林;台湾桤木混交林的土壤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高于台湾桤木纯林;台湾桤木混交林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除了处理9外均大于台湾桤木纯林;台湾桤木不同混交处理混交初期提高主要养分能力有高于纯林也有低于纯林;综合评价提高主要养分能力,最强是处理9,最弱是处理5。总体来说,营造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红锥混交造林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台湾桤木纯林,其中,对于提高土壤持水性能尤以2台湾桤木+1红锥混交造林较好,对于提高土壤主要营养养分尤以1台湾桤木+1红锥混交造林较优。  相似文献   

9.
红桤木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7年,从美国引进红桤木在江苏六合和安徽南陵进行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红桤木具有较好的生长适应性,是一个优良的速生树种。造林3 a时,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3.98 m和5.01 m,地径生长量达到5.9cm和7.14 cm。实生红桤木个体间早期生长差异较大,地径与苗高生长显著相关。引种红桤木4年生时已大量开花结实,进入性成熟期。  相似文献   

10.
北美红桤木引种的主要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美红桤木(Alnus rubua)是产于北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高大落叶乔木,中国林科院2003年底从美国首次引进。我们从2005年起首次系统研究了北美红桤木苗木主要光合特性,结果表明:①红桤木光合作用日变化呈现单峰与双峰曲线两种类型,在生长期(6月、7月、9月和10月)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是双峰曲线,峰值出现时间上午09:00~11:00,下午13:00~14:00;在6月、10月,Pn下午峰值比上午峰值小,在7月、9月Pn第二个峰值比第一个峰值高;11月份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②不同月份、不同季节北美红桤木的Pn日变化呈现不同特征。以11月份Pm ax最大20.3μmol/(m2.s),9月份次之14.6μmol/(m2.s);③北美红桤木光补偿点很低,介于7.52~51μmol/(m2.s),②、③说明北美红桤木利用弱光的能力强;④北美红桤木羧化效率为0.026 9~0.048 3,以9月份的羧化效率最高,7月份的最低;其中上部叶>侧枝叶,与台湾桤木的羧化效率(0.027 0~0.046 8)接近;CO2补偿点为49.35~117.95与四川桤木接近,属C3植物。  相似文献   

11.
桤木叶甲(Chrysomela adamis ornaticollis chen)属鞘翅目叶甲科,是近年来发生于我市桤木林区的一种取食桤木树叶及嫩枝皮的专食性森林害虫。 桤木叶甲在本区的分布及危害 1985年,桤木叶甲在市中区竹元镇发生危害,1987年扩散到剑阁县林区,1989年在剑阁县桤柏混交林中全面暴发成灾,受害面积近6万亩,现已遍布我市桤木林区,年发生面积达13万余亩。 桤木叶甲1年中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成虫、幼虫同时进行为害。严重受害林区桤木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的乡土植物在四川境内开展镉污染土壤修复,选择4种乡土木本植物(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桤木Alnus cremastogyne、红椿Toona ciliata、五小叶槭Acer pentaphyllum)的种子,分别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研究重金属Cd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发芽率而言,镉对云南松的萌发没有明显影响,对桤木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对红椿和五小叶槭的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幼苗生长而言,镉处理对云南松的苗长和根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对桤木和五小叶槭总体表现为促进苗长,抑制根长;对红椿表现为抑制苗长,促进根长。耐受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这4种植物镉耐受性强弱为红椿云南松五小叶槭桤木。  相似文献   

13.
在红桤木和红桤木-花旗松混交林中,土壤内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花旗松、黄松、小干松或西方圆柏纯林以及牧草场。  相似文献   

14.
以红桤木扦插苗为研究材料,进行放线菌结瘤处理并喷施无氮Hoagland营养液(T1),以及不结瘤处理但喷施硝态氮Hoagland营养液(T2)、无氮Hoagland营养液(T3)和混合氮Hoagland营养液(T4)等试验,比较研究了结瘤处理和氮形态对红桤木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线菌结瘤处理对红桤木生长和生...  相似文献   

15.
以红王子锦带不同部位的嫩枝为插穗,研究生根成活状况,结果表明:植株中下部的嫩枝扦插生根率较高,分别为98%和97%,而上部的嫩枝生根率较低,只有65%。因此,以植株中下部嫩枝扦插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6.
桤木属植物的引种和早期适应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进国外桤木属植物11种54个种源,在浙江富阳进行育苗和适应性观察。绿桤木、欧洲绿桤木、裂叶桤木、毛赤杨和南美桤木共5种20个种源,幼苗因不能越夏而全部死亡。其它6种桤木存活苗木表现不一。其中,欧洲桤木表现最佳,在夏季高温干旱气候下未见受害,其4个优良种源2年生苗高达2.18~2.41m,与我国桤木相当。锯叶桤木生长正常,无受害症状。灰桤木和齿叶桤木轻度受害,但不同种源之间存在差异。红桤木和薄叶桤木苗木遭受严重高温干旱危害,7、8月发生叶枯、脱落、梢枯现象,生长停止,部分植株死亡。台湾桤木放叶最早、落叶最迟,生长快速,但易受冬季低温冻害。在桤木、赤杨、台湾桤木、欧洲桤木和齿叶桤木5个树种之间,叶绿素a、b及总量和气孔导度存在显著差异,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也有可见的差别。今后可以进一步挑选欧洲桤木、锯叶桤木和灰桤木优良种源扩大引种试验,尤其欧洲桤木有望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引种成功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设置不同轻基质、不同生根剂和不同消毒剂处理,探讨不同处理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嫩枝扦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红锥嫩枝扦插成活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不同轻基质处理中,T4基质(4有机质∶3椰糠∶3红心土)的红锥嫩枝扦插成活率最高,为88.67%;不同生根剂处理中,“硕丰收”生根剂(400倍液)处理扦插成活率最高,为86.33%;不同消毒剂处理中,甲基托布津处理扦插成活率最高,为71.63%。红锥嫩枝扦插繁殖建议采用T4基质(4有机质∶3椰糠∶3红心土)+“硕丰收”生根剂(400倍液)+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处理。  相似文献   

18.
对影响江南桤木半木质化嫩枝扦插生根效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扦插基质、插穗粗度等凶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条件下,江南桤木插条生根率及根系生长等指标因植物生长调节剂IBA的质量浓度、基质的种类及配比组合和插穗的粗度的不同有明显差异。在生长旺盛夏季的6月至8月,选择0.7~0.8em粗度插条,使用80...  相似文献   

19.
美国红栌组培苗嫩枝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美国红栌组培苗进行了嫩枝扦插试验,以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激素种类、浓度、浸泡时间、扦插基质等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红栌嫩枝扦插的插穗用100×10^-6~250×10^-6浓度的生根激素(ABT,NAA,IBA)浸泡0.5h,以河沙为扦插基质,生根率可达95%。对美国红栌组培苗截顶促萌,并且加强水、肥管理,可常年剪取嫩枝插穗,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玉连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2):40-43,46
对受红腹柄天牛不同危害程度的罗浮栲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可溶性糖含量与红腹柄天牛危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牛取食活动期,不同受害程度罗浮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尤其韧皮部的变化比木质部更加强烈;受害初期的植株,可溶性糖含量与未受害相比显著减少,冬季当幼虫和成虫进入休眠期后,不同受害程度罗浮栲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与未受害植株相比差异程度趋向缓和。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监测罗浮栲植株受红腹柄天牛为害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