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了在实验室内(15.0±0.2) ℃水温条件下培育的重口裂腹鱼仔鱼的形态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初孵仔鱼全长(10.81±0.37) mm,肌节52~58对,多数55对,身体透明,眼褐色,口凹形成,2对鳃弓雏形出现,胸鳍原基突出于居维氏管外的体侧;出膜后第3 d仔鱼在头背部出现黑色素,第6 d时在躯体上部以及肠道和卵黄囊之间分布浓密的黑色素;出膜后第13 d开口摄食,第17 d仔鱼全长达到(15.86±0.43) mm,卵黄吸收完全并彻底依赖于外源性营养;鳔一室和鳔二室出现在出膜后第11 d和24 d;仔鱼全长为(15.79±0.37) mm时尾椎开始上翘;背鳍、臀鳍和腹鳍分别于出膜后第28 d、37 d和70 d形成.卵黄囊体积VY(mm3)与出膜后天数D(days)的最佳关系式为VY=-0.0061D3 0.1935D2-2.3856D 14.489(R2=0.9825);体高、眼径、头长和肛后长与孵出后天数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而全长呈显著的二项式生长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病原及生活史1.1病原棘沟赖利绦虫,它是雉鸡的大型绦虫,有四个吸盘。吸盘呈圆形,有钩。顶突上也有小钩。生殖孔位于一侧边缘上。卵黄腺在卵巢后部;四角赖利绦虫与棘沟赖利绦虫在外形和大小上极为相似,不易区分。头节顶突较小,有钩,多为一列。吸盘呈卵圆形,有钩。成节的生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条石鲷早期生活阶段的发育特征,丰富其发育生物学基础资料库,也为判断种苗生产工艺的培育效果与适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常规采样方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条石鲷早期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其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条石鲷在水温(27.8±1.05)℃、pH 8.15、盐度32‰的人工培育条件下,仔鱼卵黄囊在孵化2d后消失,油球消失于孵化后第6d,卵黄囊依照先卵黄、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初孵仔鱼在孵化后1d内生长迅速,之后生长速度减慢.仔鱼在孵出后48 h、卵黄囊消失时出现口裂,口径/全长比随时间变化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条石鲷仔鱼的营养源可归纳为内源性营养—混合性营养—外源性营养3个阶段,分别对应于孵化后2、3~4和5d.[结论]条石鲷早期仔鱼形态发育与其摄食习性的转变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饲养的重口裂腹鱼仔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在实验室内(15.0±0.2)℃水温条件下培育的重口裂腹鱼仔鱼的形态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初孵仔鱼全长(10.81±0.37)mm,肌节52~58对,多数55对,身体透明,眼褐色,口凹形成,2对鳃弓雏形出现,胸鳍原基突出于居维氏管外的体侧;出膜后第3d仔鱼在头背部出现黑色素,第6d时在躯体上部以及肠道和卵黄囊之间分布浓密的黑色素;出膜后第13d开口摄食,第17d仔鱼全长达到(15.86±0.43)mm,卵黄吸收完全并彻底依赖于外源性营养;鳔一室和鳔二室出现在出膜后第11d和24d;仔鱼全长为(15.79±0.37)mm时尾椎开始上翘;背鳍、臀鳍和腹鳍分别于出膜后第28d、37d和70d形成。卵黄囊体积VY(mm3)与出膜后天数D(days)的最佳关系式为:VY=-0.0061D3+0.1935D2-2.3856D+14.489(R2=0.9825);体高、眼径、头长和肛后长与孵出后天数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而全长呈显著的二项式生长关系。  相似文献   

5.
定量研究了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特性及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仔鱼具有不同的脂肪组成,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0.97~1.22;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1.88~3.21。两种卵黄囊仔鱼的总脂含量均随发育而逐步下降,且都主要消耗中性脂。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内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6∶0,DHA,16∶1和18∶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0和18∶1n-9。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8∶2n-6,DHA,16∶4n-3和16∶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1n-9和18∶2n-6。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发育至2日龄时中性脂主要脂肪酸均显著下降;而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发育至1日龄时中性脂主要脂肪酸均显著下降。两种卵黄囊仔鱼极性脂中的主要脂肪酸均在1日龄时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尽管脂肪和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但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的卵黄囊仔鱼在发育过程中利用脂类的规律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一、形态特征 白杨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等地.成虫体长11~12毫米,翅展约30毫米,前翅窄中室透明,后翅全透明,腹部被有青黑色鳞片,腹部有5条橙黄色环.幼虫长30毫米,老熟时黄白色,腹足4对,胸足3对,未端背面有2个褐色趾钩.卵散产.  相似文献   

7.
<正>一、鱼苗培育概述鱼苗培育是指从鱼苗下塘后养至夏花鱼种的生产过程。因为鱼苗(又称水花、鱼花等)专指刚孵化出来至卵黄囊消失、腰点明显的仔鱼,其身体纤弱,摄食能力差,所以在进行鱼苗培育时应该认真细致,并采取以下3个步骤对鱼苗进行培育:(1)经10—15天饲养,将鱼苗养成长为1.5—2.0厘米的稚鱼,称为乌仔;(2)再经过10—15天饲养,将乌仔养成长3.0—5.0厘米的夏花;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枣实蝇口钩长和头咽骨长2个形态指标,用最小二乘法对所测定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枣实蝇幼虫的头咽骨长度值在1龄与2龄之间有部分重叠;口钩长在龄期之间差异显著,可作为幼虫的分龄指标.1龄口钩长度为(0.0539±0.00063)mm;2龄为(0.0982±0.00109)mm;3龄为(0.1675±0.00296)mm;经F检验,枣实蝇各幼虫龄期数与口钩长度呈线性关系y=0.058x-0.011.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在福建省古田县采集到的一批从椭圆萝卜螺中检出的梨形囊蚴是何种吸虫的幼虫,对感染组4只20日龄半番鸭各灌服100个该囊蚴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在每只感染鸭直肠内均检出平均数量为52条,大小为(2.21~3.30)mm×(0.70~0.85)mm的吸虫。该虫体分前后体二部分,前体呈杯状,有口吸盘、咽、假吸盘、腹吸盘等结构;后体呈弯月形或短圆柱形,有2个呈深分叶状的睾丸、1个卵巢以及储精囊、卵黄腺、虫卵等结构,经鉴定为波阳拟枭形吸虫。试验结果表明:福建省是中国存在该吸虫的第2个省份,椭圆萝卜螺是该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从囊蚴发育到成虫的时间为5d。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胚胎不同时期VEGF、KDR和CD34在人卵黄囊中的表达情况,了解胚胎造血的发育过程和机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卵黄囊冰冻切片进行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发现在第3 ̄4周的人卵黄囊低表达VEGF和KDR,不表达CD34。4 ̄6周组强表达VEGF、KDR和CD34。在血岛内阳性细胞大而圆,成簇或分散聚集,有些细胞沿血岛边缘形成血管样结构。6周以后,卵黄囊弱表达VEGF、KDR和CD34。上述结果提示卵黄囊可表达造血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随胚胎发育呈阶段性表达。卵黄囊中出现造血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1.制作主体:剪一块前端宽225毫米、后端宽185毫米、厚1~1.5毫米的铁皮(可用废汽油桶剪开锤平使用 ),在前端的中心剪一个对称的“V”形口,“V”形口宽110毫米、深260毫米.在“V”形口的边缘剪8个深9毫米的剪口,将剪口相邻两边的铁皮沿上下错开,中间形成一个可容纳割刀厚度(0.7~0.8毫米)的凹槽.在凹槽前端剪开3毫米×7毫米,弯成翘起的挂钩,固定割刀上的圆孔.  相似文献   

12.
云南蝙蝠绦虫种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只蝙蝠的132条绦虫进行形态鉴别,详细描述各种绦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并测量顶突囊、顶突、顶突钩、睾丸、雄茎囊、内外贮精囊、卵巢、卵黄腺、受精囊和虫卵的大小,共鉴定出7种蝙蝠绦虫。它们是台湾蝙蝠绦虫,顶盖钩蝙蝠绦虫,弯钩蝙蝠绦虫,多钩蝙蝠绦虫,长领襟蝙蝠绦虫,清迈蝙蝠绦虫和无领襟蝙蝠绦虫。均为国内首次报道,并绘制了各种编蝠绦虫的形态图。  相似文献   

13.
在肥料市场.尿素有大、小颗粒之分。目前消费者常见的小颗粒尿素粒径在1.5毫米左右.大颗粒尿素一般粒径为2~4.75毫米.此外还有7毫米以上的尿素丸.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齐氏田中鳑鲏(Tanakia chii)人工授精和培育(22℃恒温环境)阶段早期发育的观察,描述了其仔稚鱼发育形态特征。初孵仔鱼卵黄囊饱满,呈淡黄色,表皮布满微突;3日龄仔鱼卵黄囊两侧向上突起,尾部鳍褶延展变大;6日龄仔鱼眼囊发育;8日龄仔鱼眼囊有黑色素,晶状体形成;11日龄仔鱼口形成,脑开始发育,体上有黑色素出现;15日龄仔鱼鳃沟和肛门形成,背鳍和臀鳍的鳍基出现,尾鳍下叶鳍条形成;21日龄仔鱼头与躯干分界明显,鳔分化为前鳔和后鳔,背部和臀部鳍条数目分别为8和10枚,身体黑色素连接成条带状,虽然残存有卵黄囊,但已经开口并摄食。31-36日龄仔鱼胸鳍呈膜状鳍褶,腹鳍出现鳍条,尾鳍呈深叉形。61-66日龄稚鱼,鳞片出现,体中线后半部具一条黑色素带,稚鱼出现集群游动现象。仔鱼体长的生长呈阶段性:1-26日龄仔鱼生长较为平缓;26-81日龄生长较快。综合21日龄仔鱼卵黄囊残留很少并开口摄食的特征,我们推测在孵化后21日为自然条件下齐氏田中鳑鲏的出蚌时间。同时,仔鱼的感觉、摄食、呼吸和游泳器官在早期阶段快速发育。这些器官在仔鱼的早期快速发育,使出蚌后的仔鱼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与早期生存相关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出蚌后仔鱼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圆斑病统称为叶斑病。目前,玉米大斑病有扩展的趋势,并危害高粱。病害症状小斑病自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叶上病斑小而多,一般1—3毫米长,初期水渍状,略透明,菱形或椭圆形,轮廓清楚;以后病斑边缘出现紫色或红褐色,中间颜色变淡,呈棕色或枯白色,有时有2—3层轮纹圈,有时两三个愈合,成不规则形,表面生有黑色霉层即分生孢子。大斑病在叶上的病斑大,长菱形,一般4—5厘米长,宽0.4—0.5厘米,有时长达10厘米,  相似文献   

16.
汉江地区翘嘴鲌胚胎及仔鱼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汉江地区庙湖翘嘴鲌受精卵,对其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各个时期进行连续观察,并详细记录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圆球形、青灰色、微粘性、漂浮性卵,卵径为(1.17±0.15) mm,吸水膨胀后卵径达(3.26±0.37) mm;胚胎发育可分为21个时期,水温在23~25℃范围内,受精40 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9 h 45 min后器官开始形成,受精后20 h 15 min仔鱼开始出膜,发育总积温为483.4℃·h;初孵仔鱼全长为(3.39±0.37) mm,卵黄囊呈梨形,平均体积为0.134 mm3,4日龄仔鱼卵黄囊几乎完全消失,开始出现摄食行为,全长达到(4.85±0.31) mm,仔鱼发育过程中卵黄囊长径(L)在1日龄期间发生增长,而后逐步减小,卵黄囊短径(D)一直随时间递减,卵黄囊体积(V)随时间(T)的变化方程为V=I0-5T2-0.0027T+0.1342(R2=0.966 7).  相似文献   

17.
白斑狗鱼胚胎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连续观察了7批白斑狗鱼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白斑狗鱼在水温7~13℃时,胚胎期需248h,有效积温100~120℃·d;水温11~13℃时,卵黄囊期需10d,有效积温110~130℃·d。(2)白斑狗鱼出膜前期可见眼球色素、出膜期可见体色素。白斑狗鱼胚胎卵黄囊表面有许多小油滴分布。白斑狗鱼出膜前期胚体头尾绕卵黄囊超过一周。(3)白斑狗鱼胚胎颜色随着发育进程由起始的淡黄色转为绿黄色,最终出膜前转变为棕褐色。胚胎发育不同步,仔鱼出膜数百分比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分别是20%、50%、20%、10%,为避免互相残食,对分批出膜的仔鱼即使是同批受精卵也应分开饲养。  相似文献   

18.
研究温度对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胚胎发育的影响和初孵仔鱼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云斑尖塘鳢的孵化时间缩短.其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6.5~29.0℃,此时孵化率达到86%,破膜3d内仔鱼的死亡率不到15%.在平均水温29℃时,云斑尖塘鳢胚胎发育的有效积温为1 185.7℃·h,阈温度为13.8℃.云斑尖塘鳢胚后发育过程(主要是仔鱼阶段)可划分为2个阶段8个时期,包括初孵仔鱼期、胸鳍原基期、眼黄期、眼黑色素期、鳔出现期、卵黄吸尽期、尾椎上翘期、鳍分化形成期.初孵仔鱼全长平均2.8~3.2 mm,身体较透明,主要靠卵黄提供营养;待口能张合,消化道贯通,仔鱼则可以通过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待卵黄囊耗尽,仔鱼完全依赖于外源性营养;接着尾椎开始上翘,尾鳍、背鳍、臀鳍、腹鳍相继分化形成,初步呈现成鱼体征.  相似文献   

19.
<正>梨小食心虫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3~14毫米,暗褐至灰黑色,下唇须灰褐色向上翅,触角丝状,前翅灰黑色,前翅前缘有白色斜短纹8~10条,翅面散生灰白色鳞片而成许多小白点,近外缘有10个小黑点,中室端部有1明显的小白点,后缘有些条纹。后翅茶褐色,各跗节末端灰白色。腹部灰褐色。幼虫:体长10~13毫米,淡红至桃红色,头褐色,前胸盾片黄褐色,前胸侧毛组3毛,臀栉4~7齿,腹足趾钩单序环25~40个,臀足趾钩15~30个。小幼虫体白色,头和前胸盾片黑色。  相似文献   

20.
正从卵中孵出的龟叫稚龟。稚龟一般体重3~13克,身体幼嫩,活动力弱,对环境不适应,若不精心培育,易造成死亡。因此抓好稚龟的培育,是养龟最关键的环节。收集当稚龟从壳中爬出后,不能立即拿出,在沙上爬动1~3小时,再放进木盆、塑料盆内2~3天,让其脐带干脱收敛,躯体由卷曲变为直平,卵黄囊全部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