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食用百合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彦杰 《中国蔬菜》2005,1(8):50-51
近年来消费者对各种百合的需求急剧上升,全国各地百合规模化种植面积增加。但百合茎腐病的发生,使大批百合植株提前40多天枯死,导致食用百合的品质严重下降,极大地影响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笔者在对中花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临沂飞龙百合繁育基地、山东花冠集团相公百合生产基地的百合茎腐病调查中发现,食用百合茎腐病的发病率一般在22%-36%,已经成为制约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湖北省食用百合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介绍了湖北省食用百合产业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力度、培育食用百合知名品牌、依托科技支撑、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食用百合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稳定市场价格等建议,以促进湖北食用百合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梁旭东  毕春辉  李雪 《蔬菜》2019,(12):60-62
为了促进地理标志产品——兰州百合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出了兰州百合种植技术规程。主要包括:生产环境要求、品种特征特性、种球质量分级、整地施肥、栽植密度、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收获方法、包装贮运等内容,技术规程确保了兰州百合的优质高产,以及特有的形态特征和食用、药用价值,为保护、传承这一优良地方品种及探索当地菜农脱贫致富之路,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贡献。  相似文献   

4.
食用百合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可以食用、药用,还可以美化环境作观赏花用。种植百合经济效益较高,潜力大,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途径。现将食用百合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地块及品种选择百合不耐涝,应选择地势高、不积水、排水畅通、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前茬作物可为瓜类、豆类植物,不宜选择种植过茄果类、葱蒜类作物的地块种植。可采用卷丹百合品  相似文献   

5.
食用百合的离体快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是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百合属的总称。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本属在世界上有90余种。原产我国的约有47种。百合除具有观赏价值外,大多数可以食用,是上等的滋补佳品。我国过去有四大传统的百合产区。分别是江苏宜兴、河南洛阳、湖南龙牙和甘肃兰州。前三个产地种植的百合鳞茎苦味重一些,主要是药用,只有兰州百合味道甘甜,适合做菜食用,因而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食用百合作为特种蔬菜日益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百合属百合科,其花可供观赏,鲜茎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种植百合经济效益较高。现将食用百合无公害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导读:兰州百合味道甘甜鲜美,是全国唯一食用甜百合,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对其主要繁殖方式——鳞片扦插技术进行了要点总结,以利于扩大繁殖量,有效降低种球的成本,提高种植收入。兰州百合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道甘甜鲜美,是全国唯一食用甜百合,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兰州百合种球的大量生产主要采用鳞片扦插繁殖技术,而国内有关百合鳞片扦插的研究虽较多  相似文献   

8.
食用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经济价值较高的上等蔬菜,具有较好地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云南省玉溪市在高海拔冷凉山区种植获得成功.食用百合一般亩产1000-1500kg,目前市场上鲜食百合每kg8-10元,百合干片50-80元/kg,食用百合亩收入可达5000-10000元,经济效益可观,是山区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集观赏、食用、药用、保健于一身,是一种综合价值较高的蔬菜。青海西宁地区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适合百合等鳞茎、块根作物栽培,如在西宁地区种植的兰州百合商品性极佳,鳞茎洁白、口感好。笔者现结合在西宁市蔬菜研究所蔬菜科技示范园中栽培兰州百合的生产实践,将兰州百合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0.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的多年生宿根植物 ,欧洲各国主要作为花卉栽培 ,我国栽培百合主要是采收其鳞茎作为食用或药用。百合是餐桌上的佳肴 ,滋补上品 ,同时又是高档名花 ,因此栽培百合经济效益颇丰。近年来 ,我市百合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发展较快。但随着百合大面积的种植 ,虫害也日趋加重 ,在我地百合常见害虫有蚜虫类、螨虫类、地下害虫类等 ,一般虫害率为5%~10 % ,严重者可达20 %左右 ,给生产上造成损失。现将百合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蚜虫类危害百合的蚜虫主要为桃蚜和棉蚜 ,它们寄生在百合叶片上 ,从茎秆吸取汁液 ,引起百合植株…  相似文献   

11.
<正>百合(Lilium spp)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鲜切花之一,除观赏外,百合还可以食用、药用。近年来荷兰、日本、韩国的百合产业迅速发展,在我国,百合也成为很多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湖南、甘肃、云南、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广泛种植。但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百合根腐病的发生日趋严  相似文献   

12.
结合浙江山地食用百合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品种选择、种植地块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南方山地食用百合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我地生产的百合主要销往上海市场,年种植面积近2000hm^2,年产2500万kg。但是,随着百合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病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百合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实现百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验,将百合病害种类、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朝鲜蓟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蓟,别名法国百合、菊蓟、菜蓟、荷花百合,为菊科菜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早在二千年前罗马人已开始食用,目前欧美国家种植较多,以法国种植最多.  相似文献   

15.
兰州百合生产现状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全面分析兰州百合的种植效益,对兰州百合种植基地生产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并应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动态评价方法,对兰州百合种植基地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兰州百合种植效益总体良好,但由连作障碍引起的老产区与新产区种植效益差别非常明显,目前兰州百合价格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围绕种植效益提升,结合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止种植规模盲目扩张、减轻连作障碍、建立商品化良种繁育基地等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食用百合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食用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是以食用其鳞茎为主要目的的一类百合。百合原产于亚洲东部的温带地区,这些地区广布野生百合。在我国境内,从长白山区到云贵高原,在海拔200~3200 m范围内,都有野生百合的踪迹,可以说是野生百合资源分布最广的国家,百合遍及从南至北的26个省区。中国百合有48个种18个变种,其中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e var.viridulum Baker)、宜兴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Duch.var.unicolor(Hong)Cotton]为食用百合3大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7.
岳常彦  邹金环  娄金华 《中国果菜》2005,(5):i0007-i0008
百合属于多年生突根草本植物,夏季开花,花色淡雅,可供观赏。传统的百合种值一直是以观赏为主。近几年营养专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食用百合和药用百合应选择不同的品种。食用百合是良好的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效,因此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关注。  相似文献   

18.
《吉林蔬菜》2017,(5):46-4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鲜切花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百合特别是东方百合因花形大、花色艳丽、姿态高雅、香味浓郁备受消费者喜爱。百合种植温室构造同生产蔬菜的普通日光温室一致,只是为了进行周年栽培生产,百合种植温室安装有风机、湿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温度和遮荫处理对食用百合部分生理和形态指标的影响,以探寻出适合百合生长的温度和遮荫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遮荫处理对百合的外部形态(鳞茎横径、纵径、鲜质量)的影响不大,但温度对其有较大的影响,室温(25℃左右)更有利于食用百合的生长;温度和遮荫处理对百合的营养成分有较大的影响,较高温度有利于百合蛋白质、总糖和灰分的生成和积累,但水分和VC的含量会相对较低。遮荫处理有助于百合蛋白质和水分的积累,适当的遮荫有助于总糖的生成,但是灰分和VC的含量相对较少。综合各测评指标分析认为,室温(25℃左右)条件下,1层遮荫种植的百合营养价值更高,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万载县素有"百合故里"美誉,龙牙百合是该县传统的特色品种,种植历史有500多年,是我国三大百合产地之一。露地栽培龙牙百合,一般在7~9月栽种,翌年7~8月收获,生产周期需要一年时间。2010年,万载县积极探索龙牙百合大棚种植技术,生产周期从7月开始,当年12月至翌年2月就可根据市场需求采挖上市,缩短了一半的栽培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