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本文通过3个小中型农业休闲园区规划实例分析,阐述了如何立足园区实际资源条件,发掘重点、特色的资源,并围绕特色资源展开游赏项目规划,搭配普适性游赏项目,构成园区总体游赏产业链。  相似文献   

2.
潘宏  魏云华  范超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4):127-128
该文介绍了小中型农业休闲园区的初步概念,针对这类园区的共性特点,对园区常见游赏项目依据项目特点和客源特点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这类园区游赏项目规划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以历史地图空间解译法为技术手段,从城市水系与园林水源、园林建筑、水系形态与格局等方面,按照唐宋、明清、民国、现代的时间段对东湖水系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并从城市水系与园林的关联性、水系周边建筑空间及功能变化、水系格局的完善三方面归纳总结水系演变特点:①城市水系与东湖在空间结构上大体经历了完善、破坏、重建和分离4个阶段,而东湖在这4个阶段中,参与到整个城市生态体系的系统中,经历了融合、维持、融入和脱离的生态功能变化;②水系周边建筑空间布局经游赏性空间对列交错、纪念性空间沿岸排布、游赏性空间核心主导和纪念性空间轴线贯穿4个阶段,水系周边建筑功能经纪念性与游赏性共存、纪念性与游赏性增强、纪念性弱化和纪念性恢复的变化,使得东湖从以酬唱游宴为主的衙署园林变为以纪念为主的公共园林;③东湖水系的空间格局由单一水体类型的基本格局变为湖渠溪贯全境的丰富格局.最后从城市与园林水系生态整合、园林水系自身格局保护两个方面给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保护与恢复浙江省城市滨水公园鳑鲏鱼类栖息地,满足人们娱乐和游赏等功能需求为目的,分析研究了浙江省鳑鲏亚科鱼类生活、摄食及繁殖的特点,选择景观格局、植物群落、驳岸设计及水体底质选择4个方面讨论鳑鲏鱼类栖息地的构建方法,提出了滨水建筑、滨水道路以及亲水设施等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赏牡丹在唐代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游赏活动。由于唐代社会开放、种植条件完备,牡丹得到大范围栽种,从皇室、士族到普通百姓,各阶层的人们纷纷钟情于此花卉,造就了适合不同人群的游赏方式,如都市游宴、郊游踏青、节庆事项等。游赏牡丹逐渐形成一种风俗,对唐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福寿山-汨罗江风景名胜区为例,从风景游赏规划的内涵出发,通过协调风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探索出适合福寿山-汨罗江风景名胜区的乡村风景游赏规划,以实现风景名胜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城郊农业观光园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九龙坡城郊农业观光园的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并详述了设计内容,提出农业观光园应注重提升游览项目的品质和游赏性,增加游人参与性空间,使之成为寓观光、体验、教育为一体的游览区。  相似文献   

8.
选择道教文化场地海南文笔峰景区作为研究场地,研究游客对道教文化景观情境感知与行为偏好之间的关系。于2019?04?26—04?30,通过现场调查、分发问卷,5 d共获得186份调查问卷,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道教文化景观情境感知与行为偏好之间的确存在着数量关系,通过特定的行为活动可以获得景观情境感知;2)游客对修仙情境感知受学习性活动影响;3)游客对自然情境感知随学习性活动、游赏性活动而变化,且游赏性活动比学习性活动产生的影响更大;4)游客对美学情境感知随学习性活动、游赏性活动和宗教性活动而变化,其中,学习性活动并未能增加对美学情境感知;5)游客对孝善情境感知随学习性活动、宗教性活动而变化,且宗教性活动比学习性活动产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森林旅游与景观保护这一矛盾长期困扰着森林旅游资源的利用,一直为专家们所重视。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充分地发挥森林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并达到长久利用的目的。因此本文对游赏系统、景观序列、景观保护、给排水几个方面提出总体规划目标,以期更好地利用森林景观资源和实现景观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茅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IS技术,利用茅山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建立了规划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在此基础上生成三维立体透视和高程、视域等分析图,从而使规划分析建立在全面直观的空间分析模型之上,增进了风景区总体规划决策理解,增加了规划范围、游赏线路确定以及景区划分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北京野生观赏兰科植物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市共有野生兰科植物17属22种,其中具有园林观赏价值的有12种,目前尚未得到开发利用。应建立野生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库,对野生兰科植物进行有效保护。同时要开展野生观赏兰科植物的人工扩繁研究与试验,以便尽快在园林观赏中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兰科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八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挖掘"八景"自身存在却又被忽视的文化底蕴及特点,总结了"八景"在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中对现代园林的影响,指出了重新审视"八景"文化对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厦门岛城市园林植物利用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厦门岛城市园林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统计,分析了厦门岛园林绿化树种资源现状及绿化树种丰富度.结果表明,厦门岛城市园林绿化未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热带物种资源、绿化树种单一、植被类型简单、整体上园林植物群落相似程度高、未形成城市绿化网络.由此提出厦门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以生态园林为目标,营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满足景观欣赏要求等多重目的的城市生态园林系统,以利于城市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构建农家乐立体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勇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31-19832,19872
在分析农家乐现有经营类型及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等基本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农家乐立体发展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拥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浙江,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许多文人士子、达官贵人以及僧侣道士等参加的森林旅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玄游、仙游和佛游等,并形成了许多融自然和人文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和源远流长的森林旅游传统.利用历史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从多角度多学科出发,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上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森林旅游的发展脉络,述评古人的旅游思想,同时历史地分析并说明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旨在试图继承和发扬古人的旅游思想,与今天的文化、生态旅游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为今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参9  相似文献   

16.
对同体分号景观规划设计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具体阐述了这一设计的概念、基本内涵和多元性、整体性、层次性特点;并从内容、形式和置景、手法、结构等方面,论述了设计的内在规律、基本方法和取向原则,指出同体分景景观规划设计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园林景观数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南植物园为研究对象,采用SD法进行数据采集,采用EXCEL、SAS软件等数学方法进行图示化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主要园林景点进行综合景观评价。结果显示:各样本在各项尺度上均存在区别于其他样本的自身特征,在各尺度上表现差异较大;不同的评价尺度对评价结果影响的重要性不同;各样本可根据尺度表现上的相似性进行归类。  相似文献   

18.
徐敏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134-135,166
本文从玫瑰病害的药物防治、抗性育种、生物技术及检疫检验等方面,介绍分析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对传统方法和措施的改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90后大学生阅读取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对该校90后大学生的阅读取向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的阅读取向主要有专业学习、求职面试、考级考证、消遣娱乐和扩大视野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热区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原则,即要依据城市的功能特点、气候特点、地貌特点和植被特点。注重道路绿地的美观性和功能性相统一,突出道路绿地和城市街道景观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